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 我要留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规划信息

[ 索引号 ] 11500238MB1607453C/2023-00027 [ 发文字号 ] 巫溪规资发〔2023〕227号
[ 主题分类 ] 土地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巫溪县规划自然资源局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3-12-29 [ 发布日期 ] 2023-12-29

巫溪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巫溪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统筹谋划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科学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按照《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开展区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渝规资〔2022161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我局牵头编制完成了《巫溪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经报送县人民政府审议同意,现印发实施。

附件:《巫溪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

                                                            巫溪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231229

(此件公开发布)

巫溪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

2021-2035年)

文 本

巫溪县规划和自然资源

重庆华地资环科技有限公

二〇二三年七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重庆作出的重要讲话和系列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绘就的重庆新定位,贯彻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更高质量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更高水平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巫溪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编制了《巫溪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十四五和今后一段时期内推进全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任务的总纲和空间指引。

巫溪县地处大巴山腹地,位于渝、陕、鄂三省(市)结合部、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山峦重迭,河道纵横,地形多样,对维护长江生态涵养、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起着重大作用。加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进一步增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人居保障等生态功能,是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强县富民新路子的坚实基础,也是打造“绿色低碳、绿水青山、幸福宜居的大巴山腹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必由之路。

《规划》充分衔接区域发展战略,在全面分析巫溪县生态系统状况及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一环、两屏、三带、多线的总体生态安全战略格局,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确定了由大宁河人居保障综合提升带、红池坝亚高山草甸保护区、阴条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大巴山生态屏障保护区、南部宽谷人居品质提升区、汤溪-梅溪河水源涵养重点区构成的六大生态保护修复总体布局,规划部署7大类重大工程,46个重点项目,总投资约43.35亿元。

本规划范围为巫溪县全域,幅员面积4019.14平方公里,辖2街道、19个镇、11个乡。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目标年为2035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基准年为2020年。

1


目 录

第一章 基础分析与形势研判

第一节 自然资源状况

(一) 自然地理特征

(二) 社会经济概况

(三) 自然资源禀赋

第二节 综合评价

(一) 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二) 生态功能脆弱性评价

(三) 生态系统退化评价

(四) 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

第三节 问题识别

(一)山水

(二)林田

(三)人居

第四节 工作成效

(一) 水污染防治与保护修复

(二) 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保护修复

(三) 森林生态保护修复

(四) 城乡人居环境治理

(五) 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第五节 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二)挑战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规划依据

第三节 规划原则

第四节 规划目标

第五节 重点任务

(一)全域空间

(二)生态功能空间

(三)农业功能空间

(四)城镇功能空间

第三章 总体布局

第一节 生态安全总体格局

第二节 生态修复分区

(一)大宁河人居保障综合提升带

(二)红池坝亚高山草甸保护区

(三)阴条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四)大巴山生态屏障保护区

(五)南部宽谷人居品质提升区

(六)汤溪-梅溪河水源涵养重点区

第四章 重点工程

第一节 生态廊道保护修复重大工程

(一)两岸青山·千里林带重点项目

(二)绿色生态网络建设重点项目

第二节青山护林重大工程

(一)矿山生态修复重点项目

(二)森林精准提升重点项目

(三)有害生物防治重点项目

第三节 高山生态价值提升重大工程

(一)高山草甸保护修复重点项目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项目

(三)生态康养林建设重点项目

第四节碧水巫溪重大工程

(一)河流生态保护修复重点项目

(二)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保护重点项目

(三)沿河土地综合整治重点项目

(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重点项目

第五节田园巫溪重大工程

(一)土地综合整治重点项目

(二)特色农业发展重点项目

(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点项目

(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项目

第六节宜居巫溪重大工程

(一)地质灾害治理防治重点项目

(二)城市蓝带生态修复重点项目

(三)城市绿网生态修复重点项目

(四)城市安全韧性提升重点项目

第七节 生态保护修复支持体系重大工程

(一)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重点项目

(二)生态保护修复支持体系重点项目

第五章 综合效益分析

第一节 生态效益分析

(一)提升生态服务功能

(二)提升城乡环境质量

第二节 经济效益分析

(一)提高生态系统效益

(二)增强城市投资吸引力和竞争力

第三节 社会效益分析

(一)社会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将显著提升

(二)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将显著增强

(三)丰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载体

(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六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组织保障

第二节 制度保障

第三节 资金保障

第四节 技术保障

第五节 公众参与

附 表

附表1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指标表

附表2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表

附表3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项目表

附 图

附图1生态安全格局

附表2生态修复分区

附表3重点工程项目


1


第一章 基础分析与形势研判

第一节 自然资源状况

(一)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地貌

全县地形切割强烈,山峦重迭,沟谷相间,河道纵横。按地貌基本形态及特征,全县可分为平坝、台地、丘陵、低山、中山、山原等六种类型,分别占总面积的2.0%1.0%1.8%25.8%65.6%4.4%

2.气候特征

全县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温湿适度,立体气候颇具特色。

3.河流水文

全县河流众多,都统属长江水系。长江支流发育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条,即大宁河、梅溪河、汤溪河。

4.土壤分布

全县土壤分为7个土类、26个土属、76个土种。县域内地带性土壤为黄壤,低山河谷区多为紫色土、水稻土,中山区多为黄壤,石灰(岩)土,半高山为黄棕壤土,高寒山区为棕壤土。

5.生态保护红线与自然保护地

巫溪县共划定生态保护红线2069.1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1.73%,红线类型主要为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为主。

自然保护地包括重庆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巫溪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重庆巫溪孔梁市级森林公园和重庆巫溪黑水河市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9119.64公顷。

(二)社会经济概况

1.人口与经济

2020年,全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17亿元,较去年增长2.7%,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4.322.453.3

全县户籍人口52.80万人,常住人口38.87万人,较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减少25388人。县域常住人口密度96.71/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0.31%

2.建设用地

全县平坝地区较少,城镇布局大多沿河修建。根据2020年国土变更调查,全域建设用地72.86平方公里,国土开发强度1.81%,城乡建设用地57.50平方公里,城镇建设用地10.71平方公里,其中柏杨街道、宁河街道城镇建设用地合计占比48.07%

(三)自然资源禀赋

按自然生态系统与人工生态系统进行划分,全县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面积比接近8.5:1.5,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是最主要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为占比70.20%

自然生态系统占有巨大空间优势,占比85.45%。全县自然生态系统总规模为3434.54平方公里,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是最主要生态系统类型,面积为2821.51平方公里,占比70.20%,主要分布在海拔600-2000米地区;灌丛生态系统面积为533.41平方公里,占比13.27%,主要分布在海拔600-1800米地区;草地、湿地、其他生态系统规模相对较少,共79.62平方公里,占比1.98%

人工生态系统以农田为主,面积为584.60平方公里,占比14.55%。其中,农田生态系统面积为483.80平方公里,占比12.04%,城镇生态系统面积为100.80平方公里,占比2.51%

第二节 综合评价

(一)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

根据重庆市区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编制指南,以水源涵养量、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的作为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评估指标。

巫溪县水源涵养重要性以中等及以上为主,面积达2523.04平方公里,占比63.43%,主要分布在西部汤溪河、红池坝一带,重要性较低区域集中分布于东溪河与大宁河沿岸,该部分区域地表覆盖类型以耕地、城镇为主,自然生态系统受农用地的分割,对降水的截留、渗透、蓄积能力较差。

全县水土保持重要性以低水平为主,面积达2525.68平方公里,占比64.08%,主要分布在县域东部片区,该区域森林覆盖率较高,植被提高了土壤入渗和储水能力,起到固定土壤、控制水蚀的作用。

全县生物多样性评价结果以较高和高等级为主,主要分布在金鸡岭山、猫儿背山、万顷山等北部区域,该区域海拔较高、植被茂密,为动植物的栖息与繁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环境。

(二)生态功能脆弱性评价

根据重庆市区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编制指南,选取降水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度坡长和地表植被覆盖等指标,评估全县水土流失脆弱性。

巫溪县水土流失脆弱性以低敏感性为主,整体呈现西部和南部脆弱性高、东部脆弱性低的特点,低敏感区域占比90.00%,高敏感区仅占全域面积的0.29%。巫溪县降雨多集中在汛期5-10月,占全年总降水的80%左右,短时间降雨强度大,为土壤侵蚀提供了原动力。

结合水土流失脆弱性、石漠化脆弱性,取各项结果的最高等级作为生态环境脆弱性集成评价。全县生态环境脆弱性以低脆弱区为主,占比93.26%,极脆弱区仅占全域面积的1.46%。南部低山地带为脆弱区,西部田坝镇、红池坝镇以极脆弱区为主,中部与北部各乡镇均分布有脆弱区。

(三)生态系统退化评价

根据重庆市区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编制指南,聚焦林草植被对生态的支撑作用,从结构与功能两方面,通过多时间序列对比,开展巫溪县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评价。

巫溪县生态系统结构退化情况总体良好,未发生退化的面积为3638.3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90.49%。发生严重退化和较严重退化的面积分别为56.37平方公里和2.52平方公里,占比分别为1.40%0.06%。生态系统退化总体表现为城镇周边退化严重、其余地区零散分布的格局。由自然生态系统向农田生态系统和城镇生态系统转变是主要的转换类型,退化生态系统绝大多数是受人类活动的干扰较为严重。

全县生态系统功能退化风险较小,全域99.05%以未退化为主,中度退化占比0.92%、重度退化仅占比0.03%。出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城区位置,主要是由于高强度的开发活动,侵占周边的自然生态空间,生态系统受到严重干扰。其次生态系统出现退化的主要区域为后溪河、梅溪河、东溪河流域周边。

(四)生态系统恢复力评价

根据重庆市区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编制指南,从气候因素、地形因素、植被因素、生境质量、人类活动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全县生态系统恢复力综合评价。

巫溪县生态系统恢复力总体水平较高,恢复力中等以上的面积为3323.2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3.33%。恢复力较弱和弱的区域面积为551.15平方公里和113.70平方公里,占比分别为13.82%2.85%。全县生态系统恢复力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巫溪县的西部,该区域地形复杂,自然资源丰富,受人类干扰相对较少,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存完好,具备较强的恢复能力。生态系统恢复力较弱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南部缓丘地带,尤其是城区周边及界梁子山东侧。该区域地势稍显平坦,是全县主要的城镇建设和农业生产区,人类活动强度大,自然生态系统受到挤占。

第三节 问题识别

(一)山水

1.水环境生态脆弱

巫溪县地处大山区过渡地带,境内沟壑纵横,地表破碎,山大坡陡,多数坡地土层脊薄,疏林地及荒山荒坡面积较大,暴雨天气较多,水土流失面积大。消落区生态环境风险高,辖区内部分已关闭矿井的废水未得到及时处理,威胁当地生态环境的安全稳定。

2.河流水生态环境有待优化

巫溪县部分河段存在季节性断流。断流河流主要为巴岩子河、柏杨河、汤溪河、梅溪河、西溪河和后溪河,根据实地调查,断流主要集中分布电站拦河坝下游河道,发生在枯水期,长度约为9.56公里。部分河段存在临河餐饮,有餐饮垃圾入河风险,如:县城漫滩路夜市、烧烤。

3.重要山体屏障生境有待提升

部分区域林地质量有待提升。巫溪县60%以上的林地质量为中等以上,但是部分林地质量较低,主要分布在猫儿背山、万顷山。全县树种以马尾松为主,纯林集中分布,使得林分结构单一,易导致病虫害风险抵抗能力不强。

4.全县饮水安全保障体系不平衡

城乡供水一体化辐射范围有限、品质不高。受行政区划壁垒限制,城乡供水一体化辐射范围和规模有限;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标准不均衡,现状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约60/(人·天),与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90/(人·天)仍有较大差距;部分乡村居民饮水水量水质保障程度不高。

5.畜禽养殖带来面源污染

养殖户(场)普遍存在对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认识不足,环保意识及畜禽粪污处理资源化再利用的意识不强,少部分养殖场主的环保责任意识较低,履行主体责任观念不强,建设标准化的污染治理设施投入资金缺口较大,治理设施缺乏或处理能力不足,畜禽粪便不能及时处理,畜禽粪便污染仍有存在。

6.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极易发育

巫溪县属渝东盆缘山区,位于大巴山东段,由于晚近期地壳的强烈上升,使巫溪县地貌总体表现为地形强烈切割、崇山峻岭连绵不断、悬崖峡谷随处可见,构成了以中山为主的地貌格局,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极为发育。

巫溪县地质灾害高易发区1707.42平方公里,占比42.46%;中易发区1770.51平方公里,占比44.03%;低易发区面积454.22平方公里,占比为11.30%;非易发区面积89.02平方公里,占比为2.21%。其中,滑坡是巫溪县最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

7.历史遗留矿山数量较多,亟需分类治理

全县历史遗留矿山数量103个,规模103.27公顷,主要分布在田坝镇、红池坝镇、古路镇、蒲莲镇、城厢镇。露天矿山开采会破坏山体的土体结构,损毁土地,持续开采易造成地质环境不稳定,诱发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二)林田

1.林业结构单一,低质低效林占比较高

全县针叶林面积占乔木林面积的36.2%,针叶林占比仍然较大,其中又以马尾松、华山松、落叶松、柏木为主,森林存在针叶化、纯林化等问题。混交林仅占乔木林面积的17.45%,比重太小,林木抗逆能力较弱,林分结构亟待调整。

全县成林(成、过熟林)面积较少,中幼龄林占到75.3%,龄组结构不合理;乔木林平均每公顷蓄积60.23立方米,低于全市71.54立方米的平均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甚远,单位面积产出较低,低质低效林占比较高。

2.局部区域水力侵蚀强烈,降低土地质量

据《重庆市2020年水土保持公报》显示,全县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140.7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8.41%,其中剧烈侵蚀、极强烈侵蚀、强烈侵蚀的面积占水土流失面积的比分别为6.48%0.13%0.01%

巫溪县岩溶面积总体规模大,石漠化发生率高,是渝东北高山、中山石漠化综合治理区的典型代表。巫溪县石漠化面积仍有不断扩大和蔓延的趋势,石漠化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土地质量,造成农业减产减收;造成水土流失,淤塞河道和水利工程,降低工程效益,缩短工程寿命;导致恶化生态环境,自然灾害频繁。

3.耕地占比少,分布不够稳定

全县耕地面积397.3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89%,远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27.19%)。并且随着城镇建设的推进以及生态退耕还林等工程的实施,城镇周边等农业发展条件较好区域的部分耕地向建设用地、林地、湿地转化,耕地空间被挤压,非农化、非粮化及撂荒现象普遍。虽然得益于占补平衡政策,耕地总量相对稳定,但空间分布持续向耕作条件较差的区域转移。

(三)人居

1.城镇整体防洪标准不高,水灾害防治能力仍有待提高

县城防洪排涝仍存在薄弱环节。巫溪县城大宁河段现状已建成巫溪县大宁河宁河街道河段防洪护岸综合整治工程,现状能够满足20年一遇设计洪水标准。巫溪县城所在大宁河支流柏杨河有巫溪县县城一期防洪工程、巫溪县城二期防洪工程,以及正在建设巫溪县城三期防洪工程。随着巫溪县城城市规模的扩张,远期防洪标准将逐渐提高至30年、50年,现有堤防工程不能满足远期县城发展的需要,急需工程措施解决。

中小河流治理仍需加强。东溪河、西溪河、后溪河、柏杨河、巴岩子河、梅溪河、汤溪河等较大的中小河流治理率低,平均治理长度不足30%,治理任务艰巨。

2.农村地区污水减排空间有限

巫溪县已推进农村连片整治,但农村人口聚居分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垃圾收运等方面的环保资金投入、污水管网建设较城市人口集中区稍显滞后。医疗废物废水规范化处置设施较少,乡镇医疗废水多数处理偶有不规范现象。

第四节 工作成效

(一)水污染防治与保护修复

全县水环境和水生态持续向好。十三五期间,巫溪县全面落实河长制,推进五水共治,实施石漠化、水土流失等综合治理。县内主次河流水域功能、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达到100%,大宁河干流城区以上段及主要支流常年保持II类水质标准,城市和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城市与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91.6%,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4%,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3%

(二)农用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保护修复

全县土壤环境风险得到进一步控制。全县农用地土壤污染完成28个详查点位数制样送样。农产品产地环境例行监测工作的土壤国控例行监测点完成5个样品制备和送样。全国第二次污染源普查完成市上划分的195个种植业典型地块普查任务。

(三)森林生态保护修复

全县绿色本底进一步夯实。十三五期间,巫溪投入资金80000余万元,持续开展国土绿化,累计完成营造林162.0万亩(其中新(改)造林99万亩),林草覆盖率达到70.8%,较“十二五”提高了4.5个百分点。高度重视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及防治工作,累计防治森林病虫害35.8万亩,防治率达95%以上,无公害防治率达到97.1%,检疫苗木700万余株,产地、调运检疫率达100%,成为全市唯一一个没有发生松材线虫病的区县。积极落实森林覆盖率指标交易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制定《巫溪县实施横向生态补偿工作方案》,并与重庆经开区完成了1万亩横向生态补偿交易,涉及金额2500万元,为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取得了良好开局。

(四)城乡人居环境治理

全县城乡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十三五期间,巫溪县建立并完善了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全县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率达96.54%以上。全面完成贫困村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贫困村生活垃圾治理率达100%,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105个,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35个。积极开展厕所革命”,全县现有卫生厕所88091座,其中无害化卫生厕所36306座,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79.36%

(五)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全县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进一步加强。2020年,全县农药施用量为65.52吨,同2015年相比下降9个百分点,农用化肥施用量为2.7万吨(折纯),同2015年相比下降0.6个百分点。全县累计完成100个行政村农村环境和608户养殖场(户)综合整治,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5%,大型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全县农药、化肥施用量实现减量增效, 2020年全县农药施用量为62.24吨,农用化肥施用量为25859吨(折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3%,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到40.3%

第五节 机遇与挑战

(一)机遇

1.新发展阶段为生态保护修复带来空前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和新要求,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中央高度重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长江经济带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切实要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综合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一体化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等重大举措。中央对长江经济带发展定位及对重庆市发展定位要求,为全市、全县的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带来了空前机遇。

2.新发展理念为生态保护修复明确重要方向。

一是生态保护修复要体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新理念。新时期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被赋予了全新的职责和使命,由过去单一要素的保护修复转变成为以多要素构成的统一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由以往的单一目标向具有显著区域性、空间性、系统性、功能性、综合性等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整体稳定性与安全性的目标转变,实现退化生态系统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二是生态保护修复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理念。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立足发展新阶段和人民新期待,通过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维护生态安全格局,提升生态空间品质,创造更优质生态环境,提供更多元的生态产品,努力提高市民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三是生态保护修复要融入低碳的新理念。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视线焦点,成为国际发展时代潮流与价值共识,生态保护修复要仅仅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3.新发展格局为生态文明建设带来新契机

十四五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巫溪县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是全面实现小康迈向现代化征程的关键时期。扎实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研究,编制科学有效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加快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提升国土空间承载能力、构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迫切时代需求和重要保障,对提升全域生态保护,提高城乡空间品质,建设产城景融合发展的大巴山腹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二)挑战

1.经济结构调整和生态转型任务仍然较重

总体来看,巫溪县近年来生态安全指数呈现加速上升趋势,反映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矛盾进一步缓和,同时也对生态保护修复治理水平现代化提出更高要求。巫溪县地形陡峭,坡耕地占比大,加之各类开发建设活动加剧,存在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维护等生态功能降低的隐患,若城市继续沿用粗放式扩张的发展方式,自然生态系统总量减少与质量降低的风险依然存在。

2.生态保护修复体制机制尚不完善

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自然资源部等部门积极探索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持续推进各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但是目前生态修复体制机制尚不完善,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相互促进和良性循环尚未形成,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途径尚在探索中,重点生态功能区缺乏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的机制,生态红利释放不足,支撑生态保护和修复的调查、监测、评价、预警、监管等环节的能力稍显欠缺,部门间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完全打通。

1


重庆市巫溪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文本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多次对重庆作出的重要讲话和系列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落实市委、市政府绘就的重庆新定位,贯彻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更高质量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更高水平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促进人民福祉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立足巫溪县自然资源禀赋和毗邻渝陕鄂独特区位,紧紧围绕筑牢大巴山腹地生态屏障,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规划定位,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着力提高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促进自然生态系统质量的整体改善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的全面增强,为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有效对接三峡新区、万开云板块建设,强化--区域协作,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为加快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和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强县富民新路子奠定坚实生态基础。

第二节 规划依据

政策法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关于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关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

技术依据。《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技术规程(试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技术指南(试行)》《重庆市区县(自治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大纲(试行)》《重庆市区县(自治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编制导则(修订)》等。

上位规划依据。《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重庆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重庆市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重庆市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十四五”建设规划(20212025年)》、《重庆市巫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巫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

第三节 规划原则

战略引领,落实上位规划。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系统考虑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和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巫溪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总体要求,落实、细化上位规划。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问题。立足本县自然地理格局、生态系统状况,聚焦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区域,统筹考虑生态、农业、城镇三类空间的协同性,处理保护与发展、整体和重点、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突出重点问题,提高综合效益。

综合治理,推进科学施策。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统筹协调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坚持陆河统筹、山水联动,注重自然地理单元的完整性、生态系统的关联性、跨区域的协同性和修复目标的综合性,体现综合治理。

统筹协调,加强论证衔接。建立跨部门、多领域合作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省、市重大战略、区域(流域)专项规划、市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相关部门规划。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凝聚公众智慧和共识。

第四节 规划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巫溪在全市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中的大巴山生态屏障区的功能定位,着力建成大巴山腹地生态文明示范县、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

2025年,进一步筑牢红池坝、阴条岭重要生态屏障,全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森林覆盖率、水质达标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居于全市前列。基本建成绿色低碳、绿水青山、幸福宜居的大巴山腹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

2035年,全面筑牢红池坝、阴条岭重要生态屏障,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面建成大巴山腹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成为重庆践行两山论、探索两化路,实现绿色崛起的重要实践标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详细指标见附表1

第五节 重点任务

(一)全域空间

1.推进生态廊道构建,完善生态网络体系

基于全县生态总体格局、地形地貌、主要河流以及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构建包括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的区域生态网络。通过开展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营造河湖岸线防护林带和建设城镇绿地等措施保护修复障碍点、断裂点等生态廊道关键节点,着力提升重要生态源地的连通性,通过源地-廊道-节点的生态保护网络建设,提高生态安全及可持续性。

2.加强水土流失治理,提升水土保持能力

落实全县水土保持规划目标任务,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全面实施预防保护。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重点区域的坡耕地治理和清洁小流域建设,完善坡面水系建设,实现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

3.推动政策技术应用,加快支撑体系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基础理论研究,开展关键技术攻关以及技术推广应用,研究制订巫溪县的地方生态修复技术标准,提升全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技术水平。

(二)生态功能空间

1.强化流域综合治理,塑造城市魅力蓝脉

深入推进大宁河、汤溪河、梅溪河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开展河道整治、清淤疏浚等水环境整治工程,持续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加快西溪河、后溪河、柏杨河等中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提升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2.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精准提升森林质量

科学开展全县的高质量国土绿化行动,推进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建设,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开展中幼林抚育、退化林修复,调整优化树种结构,提高森林生态系统质量、稳定性,提升生态系统固碳、汇碳能力,叫响大巴腹心地·山水森林城

3.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筑牢生态安全本底

落实全市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边界,建立健全生态保护与修复统筹协调机制,推进跨区域跨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落实最严格的国土空间用途管控制度。持续推进珍稀及特有鱼类保护,加强生物资源就地保护和基因库建设,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外来入侵物种防范能力。加强红池坝、阴条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力度,实施野生动物资源保护和栖息地修复,加强多类型生境、物种迁移廊道的保护与恢复,提升生物多样性水平,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农业功能空间

1.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凸显田园乡愁记忆

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统筹农用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促进耕地绿色生产、生态产品供给、农民居住的协调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包括化肥农药减量控害、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等,改善农田土壤环境,提升土壤环境容量和抗风险能力。充分挖掘利用全县如沿河田坝资源等优质农耕文化,推动全县休闲农业、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2.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美丽乡村

建立健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长效机制,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更新升级,保护重点流域、湿地和良好湖库生态系统,显著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优化农业生产布局,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巩固提升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以“四千行动”为抓手,探索小田园小花园小村落发展模式,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四)城镇功能空间

1.编织城市蓝带绿网,提升山水城市品质

践行山水城市理念,多途径拓展城区绿色空间,建立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的公园体系,提升公园覆盖率和服务能力。依托县城自然山水格局,科学开展关键节点综合修复,优化城市内部生态系统;依托城区蓝带绿网,构建完整连贯的城市生态景观网络,实现步行5分钟见绿、步行10分钟入园、车行15分钟进林

2.强化资源底线约束,提升城市安全韧性

基于城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生态安全要求,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优化生态用水结构和生态功能空间。开展水体综合治理,完善污水管网,保留泄洪通道、蓄滞洪水空间,强化城镇内部生态空间管控,提高城镇防御洪涝灾害能力。


重庆市巫溪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文本

第三章 总体布局

第一节生态安全总体格局

落实市级国土空间规划所确定的生态安全格局,依托巫溪县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要素,统筹考虑点、线、面生态网络的完整性,构建一环两屏三带多线的生态安全总体格局。

一环巫溪县南部中丘地带、西北红池坝、北部黑水河、东部阴条岭、南部小三峡形成的关键陆地生态廊道,是生物迁徙、景观连通的重要通道。

两屏梁子山系、巴岩子河及其支流、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阴条岭区域,红池坝林场、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等西部的红池坝区域。

三带大宁河、汤溪河、梅溪河三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的县级主要河流。

多线六条县级河流,其中五条呈东西走向汇入大宁河,分别是东溪河、西溪河、后溪河、柏杨河、长溪河;另外一条是从梁子山系发源的巴岩子河,呈南北走向。

第二节 生态修复分区

按照战略引领、因地制宜、统筹衔接理念,结合一环两屏三带多线的国土空间生态空间格局,依照生态、城镇、农业三大空间格局与全县生态系统特征,以重点流域和重要山脉为基础单元,按区域特征和突出生态问题类型,划分生态修复分区。

(一)大宁河人居保障综合提升带

本区域位于巫溪县中部,涉及中梁乡、下堡镇、大河乡、宁厂镇、宁河街道、城厢镇、花台乡共7个镇街部分村社,总面积348.41平方公里,占区域比例8.67%

1.生态状况

该区域地貌以河谷为主,分布有大宁河和西溪河两个流域,平均海拔945米,河流沿线山峦叠嶂,森林覆盖度高,生态环境较好,是全县重要生态屏障。生态系统以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为主,其中林地规模226.44平方公里,占区域面积65.83%,农田及湿地生态系统规模37.51平方公里。受地形影响,区内有地质灾害点18处,主要分布在下堡镇和中梁乡。

2.生态问题

该区域是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的重点区域,但受人类活动影响,区域内有坡耕地分布,水土流失时有发生,生态环境敏感。区内多属深丘地貌,风化较强烈,地形起伏大,构造作用强烈,加上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同时大宁河下游存在消落带,保留的冲沟廊道被占用破坏,存在雨洪隐患;消落区内存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存在塌岸、滑坡等危险。区内现有森林主要是多年丰育形成的人工林,森林结构和树种结构单一、低质低效林多、林分季相变化不明显,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强,易受林业有害生物侵害,森林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主攻方向

该区域以建设生态绿色发展区为导向。重点加强对西溪河和大宁河的流域生态修复,恢复沿河生态环境功能,维持自然河道形态,构建多元网络型绿地系统结构,以流域为单元,统筹上下游,采取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农业耕作措施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县城范围的海绵城市建设,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系统开展内涝风险区治理和生态修复,建设生态良好、引排顺畅、蓄泄得当、丰枯互补、调控自如的防洪安全网。推进林带质量提升,构建起结构合理、健康稳定、季相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

(二)红池坝亚高山草甸保护区

本区域位于巫溪县西部,涉及文峰镇红池坝社区,总面积193.12平方公里,占全县比例4.81%

1.生态状况

该区域地貌以高山为主,平均海拔2164米,平均起伏度为43米,是汤家坝河、汤溪河、梅溪河的汇水地,区域内生态本地好,旅游资源丰富,开发价值高,拥有红池坝高山草场、夏冰洞、三色池、云中花海等文旅资源。生态系统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其中林地规模141.84平方公里,占区域面积73.74%,草地面积18.83平方公里,独特的高山草甸风光被誉为“中国南方第一大高山草场”。

2.生态问题

该区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但存在部分草甸退化情况,影响土壤水土保持功能和文旅观光价值。区域内分布有2.34平方公里的15°以上耕地,该部分耕地较为破碎,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内的林地以马尾松、华山松、落叶松、柏木为主,低质低效林多、林分季相变化不明显,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强,易受林业有害生物侵害,森林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主攻方向

该区域以治理提升巫溪县关键生态节点为导向。加强对高山草甸资源的保护,强化管控措施,降低人为干扰强度,根据草甸实际情况,通过定期封育、建植人工草地等措施,环节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提高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等调节服务价值,结合亚高山草甸生态观光旅游特色,发展亚高山草甸观光旅游,有效提升生态旅游等文化服务价值,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加强坡耕地整治,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建构乔---湿复合生态系统,全面提升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三)阴条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位于巫溪县东部,涉及宁厂镇、双阳乡、兰英乡等3个乡镇,总面积338.03平方公里,占区域比例8.41%

1.生态状况

该区域平均海拔1752米,重庆市最高点(2796.8米)位于该区,是神农架原始森林的余脉,也是重庆市内唯一一片原始森林。区域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有维管束植物187科、884属、2807种,其中珍稀濒危和国家及保护植物45种;有动物748种,隶属于65目、211科,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目、13科、36种,川金丝猴、云豹、豹和林麝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同时文旅资源丰富,有阴条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宁厂古镇、大官山、兰英大峡谷等旅游资源,尤其是阴条岭,山系众多,山脉广泛分布,溶岩地貌独特,风光秀丽多彩,有较高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潜力。

2.生态问题

该区域自然保护地内人类活动较多,人类干扰较大,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问题突出。我国早期的自然保护区建区方针是“早划多划”、“先划后建”,自然保护区同当地居民的村落、农田以及集体山林等交错在一起,甚至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也有居民分布。该区域林地资源丰富,但林相结构不合理且幼中龄林比重大,大面积的马尾松林易受松毛虫、松材线虫侵害,森林生态系统抗风险能力差。

3.主攻方向

该区域以筑牢绿色生态屏障为导向。重点开展生物物种定期普查评估,完善全县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库,推动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保育及修复工程。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预防水土保持流失,持续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固碳能力,强化山体屏障和森林氧吧功能。

(四)大巴山生态屏障保护区

位于巫溪县北部,涉及白鹿镇、徐家镇、鱼鳞乡、乌龙乡、土城镇、天元乡、长桂乡、胜利乡、天星乡等9个乡镇,总面积1481.48平方公里,占区域比例36.86%

1.生态状况

本区平均海拔1300米,平均起伏度为48米,猫儿背山、万顷山、石柱坪山东西贯穿全县,东溪河、后溪河汇入大宁河主河。该区山水相随、林田相间,林地资源丰富,耕地成条带状分布在河谷中,林地规模1316.72平方公里,占本区规模89.83%,以大规模的落叶阔叶林地为主。区内东溪河为大宁河右岸支流,后溪属大宁河右岸支流,长江二级支流,发源于文峰镇正溪村,河流自东向西流经塘坊镇、胜利乡、长桂乡、天星乡,于宁厂镇衡家涧社区汇入大宁河。

2.生态问题

本区域已探明区内地灾点有89处,区内大宁河及其东溪河、后溪河等主要支流沿岸受河流切割、侵蚀和冲刷等水动力作用的影响,地质灾害发育;沿主要构造线呈条带状展布的中低山脉斜坡地带,地质灾害发育。同时区域内高差大、坡度高,在相对高差大且上陡下缓的斜坡地带,地质灾害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性。在较陡的斜坡上部常易形成危岩崩塌,产生结构松散的崩积物、残坡积物则堆积在斜坡较缓的中下部,在暴雨或连续降雨的作用下,易形成滑坡或泥石流,具有典型的上崩下滑的分布特点。

3.主攻方向

该区域以筑牢绿色生态屏障为导向。以安全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工程治理为辅的原则开展地质灾害治理。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威胁、减少受威胁人口为出发点,优先安排受威胁群众避险搬迁。充分发挥巫溪县生态恢复力强的本底优势,搬迁区域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危害程度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以自然恢复为主。提高野生动植物保护力度,恢复和改善野生动植物栖息原生生境,维护主要物种生境连通性,提升区域生态保护水平。

(五)南部宽谷人居品质提升区

位于巫溪县南部,涉及菱角镇、凤凰镇、柏杨街道、古路镇、上磺镇、峰灵镇、蒲莲镇、城厢镇、通城镇等9个乡镇,总面积591.16平方公里,占全县比例14.71%

1.生态状况

本区是全县海拔最低的区域,平均海拔892米,境内仅有龙头山与大泉山余脉自西向东分布;区内属低山地貌,平均起伏度为36米,凤凰镇、柏杨街道、宁河街道、城厢镇等区域地势平坦,为县城主要布局和拓展方向。耕地总面积125.84平方公里,占全县耕地面积总量的31.67%,永久基本农田面积74.92平方公里,占全县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39.45%。区内地处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水资源丰富,地形以山地为主,立体地貌明显,充足的水源和高差明显的地形为各种农产品的生长提供了较好的地理条件。经过当地人长期种植培育,涌现出一批质量上乘,口碑良好,享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农产品,如巫溪洋芋、巫溪独活等。

2.生态问题

本区域内城市总体生态品质不佳,全县山水等生态资源虽然丰富,但城市内部开放空间不足,城市山水体系未显,生态环保意识差,城市环境质量不佳等。同时主要城镇空间布局受地形和水文条件影响较大,整体呈现沿河流相对密集的轴线分布,在地形上表现出低密高疏的垂直分异规律,地区城镇化发展和城镇空间扩展受制于山地建设条件和有限的可利用土地资源,全县适宜建设用地比例均不足2%。区内已探明区内地灾点70处,地质灾害隐患极高,地质灾害类型中以滑坡为主,其中蒲莲镇全镇均为高易发区,城厢镇、峰灵镇、凤凰镇、花台乡、宁河街道、菱角镇、通城镇中易发区规模均超过90%,对区内生态环境和人居生产构成强烈威胁。

3.主攻方向

该区以协调人地关系、提升城市韧性,提高人居环境品质,建设城乡生态宜居区为导向。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加强露天及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整治和地质灾害防治,加快矿山植被、地形地貌景观恢复。推进存量空间的更新,盘活利用批而未供土地、闲置用地、城镇低效用地,建设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的公园体系,提升城市绿地景观的连续性与可达性。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系统开展内涝风险区治理和生态修复,建设生态良好、引排顺畅、蓄泄得当、丰枯互补、调控自如的防洪安全网。

(六)汤溪-梅溪河水源涵养重点区

位于巫溪县西部,涉及红池坝镇、尖山镇、田坝镇、朝阳镇、文峰镇、塘坊镇等6个乡镇,总面积1066.94平方公里,占全县比例26.55%

1.生态状况

该区域地貌以低海拔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276米,有汤溪河、梅溪河两条市级河流,水系发达,和南部低山土壤保持区是全县主要的农产品主产区。区域以水、田生态系统相对丰富,在尖山、朝阳、文峰形成优美田坝景观,耕地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占全县耕地面积总量的28.33%,永久基本农田面积61.70平方公里,占全县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的32.49%

2.生态问题

该区域农业生产活动频繁,是全县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受地形影响,该区内耕地零散破碎,集中连片度不够,耕地质量不高,部分区域土壤肥力有待提升;坡耕地分布多且广,加之区内地层以侏罗系泥页岩、砂岩为主,质地松散,耕种频繁导致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由于耕地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分割,使得生境变得破碎。农业开发挤占自然岸线,导致河湖空间功能改变或质量下降,存在发生面源污染的风险,影响汤溪河、梅溪河水生态、水环境和水安全。

3.主攻方向

本区域以提升农田生态功能,改善汤溪河、梅溪河生态环境为导向。严守永久基本农田,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的质量和功能,强化农田的多元功能和价值,增强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土保持功能。针对水土流失重点区开展治理,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加快推进生态涵养林建设,逐步提升河流、农田、乡村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使山水、乡村融为一体。


重庆市巫溪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文本

第四章 重点工程

在巫溪县生态保护修复分区的基础上,基于生态状况及生态问题分布、严重程度,兼顾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脆弱性、生态退化程度、恢复力水平等综合评价成果,衔接相关规划,整合区县上报项目,识别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点区域,整体谋划 7类重点工程布局。解决突出生态问题、恢复受损生态系统功能、改善生态系统质量、增强生态碳汇能力,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第一节生态廊道保护修复重大工程

为维持生态源地之间物种群落物质和能量的正常流通,以生态廊道构建为重点,开展“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绿色生态网络建设2个重点项目,构建更加连续完整的生态系统网络,建设具有示范力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友好城市。

(一)两岸青山·千里林带重点项目

该项目主要涉及峰灵镇、城厢镇、花台乡三个乡镇,重点在大宁河流域沿线18.5千米第一重山脊范围为重点,开展森林数量提升和质量提升,疏林地及未成林地营造林主要是运用补植、抚育等措施加快疏林地和未成林地郁闭。森林抚育通过抚育、间伐、补植等措施培育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低效林改造针对功能退化的有林地和经济林,结合人工抚育、带状或块状改培等措施恢复其生态功能,遏制石漠化和水土流失,提高大宁河植被覆盖率,丰富沿线森林景观层次,打造景观示范林,构建宁河溪峡景观廊道,加快推动乡村绿化和特色经济林发展,综合打造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工程示范片。

完成0.7万亩森林数量提升,其中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造林0.35万亩、农村“四旁”植树0.15万亩、宜林地造林与灌木林地培育0.1万亩、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培育0.1万亩。完成森林质量提升1.6万亩,其中景观示范林建设0.1万亩、森林抚育1.1万亩、低效林改造0.4万亩。在重要节点进行景观林建设乔灌草立体式具有季相变化的沿河景观示范林带。

(二)绿色生态网络建设重点项目

该项目主要涉及大宁河、汤溪河、梅溪河等九条河流流经区域,重点在全县九条主要河流开展绿色生态网络构建。对河流两岸第一层山脊内的天然林实施封禁保护、提高防护林质量,筑牢长江防护林体系,改善石漠化程度,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河谷沿线森林生态涵养功能,打造“水清岸绿”水系生态廊道。加强县域高速、国道、省道等主要交通沿线植被恢复及可视范围内森林景观建设,构建巫溪宁河溪峡生态涵养绿色走廊。

以大宁河、汤溪河、梅溪河、巴岩子河及大宁河支流(东溪河、西溪河、后溪河、柏杨河、长溪河等河流)等水系为重点,实施水系生态廊道建设5万亩,对湿地核心区域和生态脆弱区域实施生态保护,同时开展小微湿地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态廊道景观打造,补植乌桕、红枫、枫香、水杉等乡土彩叶适生树种,加快森林资源提质增量,提高水系周边森林景观。实施乡村绿化工程,重点推进村内道路、坑塘河道、闲置空地和公共场所绿化建设,鼓励发展庭院花卉果木经济,到2025年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8%

第二节 “青山护林”重大工程

(一)矿山生态修复重点项目

重点针对蒲莲镇、红池坝镇、古路镇、上磺镇、城厢镇、田坝镇、白鹿镇、峰灵镇等区域开展修复,拟实施规模103.20公顷。关闭一批规模小、能耗高、污染重的矿山企业;落实关闭、废弃矿山复耕复绿措施,坚持“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建则建”,实施生态恢复,全面实施荒山、荒地绿化提高山区林草覆盖率,结合工程措施,防治地质灾害的发生,实施尾矿库综合治理。

(二)森林精准提升重点项目

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施策原则,综合运用森林抚育、林相改造、退化林修复等措施,加强对金鸡岭山、猫儿背山、万倾山、石柱坪山、大泉山、松涛山和界梁子山等山系屏障内密度过大、结构不良、遭受自然灾害、林分卫生条件不佳和森林质量低下、功能明显退化的林分,按照近自然林经营原则进行林分质量精准提升,构建起结构合理、健康稳定、季相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同时,加快灌木林地培育,通过采取封山育林、低效林改造等营林措施对现有一般灌木林地进行质量精准提升,提高森林质量与产出效益,提高区域森林覆盖率。

实施规模30万亩。对全县主要山系范围内(包括国有林场等重点林区)的马尾松林、华山松林和质量低下林分综合运用目标树经营、抚育间伐、补植、林冠下造林等多种方式进行修复提升。重点对土城、天元、大河、双阳、兰英、白鹿、徐家、乌龙等乡镇20万亩一般灌木林地进行质量精准提升,提高森林质量与产出效益。

(三)有害生物防治重点项目

全面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监测、防治、宣传、检疫等工作,着力构建现代林业有害生物监控体系,使全县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控制率控制在3‰以内,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种苗产地检疫率达到100%,确保巫溪森林资源安全。

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建立全县林业有害生物数据库。配套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设施设备,提升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能力。积极实施华山松大小蠹、云南松毛虫等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做到当年发生及时防治。

第三节 高山生态价值提升重大工程

(一)高山草甸保护修复重点项目

加强对全县6万余亩草原资源保护修复力度。加大对大官山、宁厂镇、白果林场、双阳乡等草场的原生态保护力度,强化对红池坝、田坝镇、红池坝镇等草场的生态保护修复,确保草原面积不减少、草地质量不降低。加强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和预测预报,组织开展草原禁牧、草畜平衡工作,加大草原保护执法工作力度,依法查处擅自将草原转变为非草原的违法行为,限期恢复草原植被。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项目

以大巴山中山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为载体,在红池坝、阴条岭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开展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性典型植被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保护于一体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建立1处野生动物收容中心,建设野生珍稀动植物科研基地5000亩及标本馆2500平方米,建设救护通道120公里,野生动物救助站点6个,建设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拯救保护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保护、引种、繁育研究中心1处。建立1个县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中心,配备红外线视频网络监控系统20套,在各重点乡镇、重要卡口设置监测点20个。

(三)生态康养林建设重点项目

以生态提质和生态价值实现为基础,重点建设红池坝镇、通城镇等一批森林康养小镇。持续提升重点景区、景点和旅游公路沿线森林质量,打造森林康养景观林,不断强化林区观景设施配套建设,提升生态旅游基础品质。

以绿化彩化、提高林分可进入度、改善森林景观质量为目标,在大官山、红池坝、猫儿背、通城等重点林区和重要景区及旅游公路沿线营造生态康养林5万亩。在红池坝、红池坝镇、天元乡、文峰镇、土城、兰英乡、双阳乡、通城镇、白鹿镇、徐家镇、朝阳镇、峰灵镇、菱角镇、上磺镇、古路镇、花台乡、凤凰镇、宁厂镇等乡镇建设森林人家。以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康养休闲度假区、阴条岭生物多样性特色研学生态旅游区为核心,以打造红池坝镇、通城镇森林康养小镇为重点,辐射带动大官山林场、白果林场、猫儿背林场、胜利乡、天元乡、土城镇、双阳乡、兰英乡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构建全县康养基地体系。

第四节 “碧水巫溪”重大工程

(一)河流生态保护修复重点项目

重点针对大宁河、汤溪河、梅溪河、巴岩子河及大宁河支流(东溪河、西溪河、后溪河、柏杨河、长溪河等河流)实施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实施水系连通、河道清障、清淤疏浚、岸坡整治、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河湖(塘)管护等措施,强化污水收集处理能力,系统治理中小河流,营造生态美丽的农村水系。深化河长制工作,严格落实长江十年年禁捕制度,加强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定期开展增殖放流活动。

全面摸清全县重点河流入河排污口底数,制定整治方案并持续推进整改,形成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加快补齐污水管网建设短板,推进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新、改、扩建工作。开展“散乱污”“偷排、漏排、直排”“污水乱排、岸线乱占、河道乱建”系列专项行动,对工业企业、城市及乡镇(街道)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畜禽养殖场、医疗机构、餐饮行业、洗车场、建筑工地、船舶等领域、场所逐级排查,深入查找污水偷排、直排、乱排问题源头,建立问题清单,持续整改。

(二)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保护重点项目

推进饮用水源地标准化建设,开展农村散户污水治理及垃圾收运、居民集中安置点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开实施水库清淤扩容,提升水体净化功能,改善水生态环境。

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地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日供水一千吨以上或服务人口一万人以上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逐步开展分散式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例行监测。

(三)沿河土地综合整治重点项目

围绕沿河优质田坝耕地资源,重点针对塘坊镇、上磺镇、蒲莲镇、下堡镇、大河乡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区内土地综合整治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农田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为主,整治规模1.60万亩,整治内容包括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平整、农田水利工程、面源污染治理、田园景观建设等。

(四)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重点项目

重点针对田坝镇、尖山镇、朝阳镇、文峰镇、塘坊镇、菱角镇、古路镇、上磺镇、峰灵镇、花台乡、通城镇、蒲莲镇等南部低山农业发展地区,以控制水土流失、减轻面源污染、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按照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理念,针对人为破坏较少,自然植被较好的区域,加强小流域内林草植被保护力度,实施封山禁牧、封育保护等措施。在人类活动较为频繁、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区域,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因地制宜布设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

第五节 “田园巫溪”重大工程

(一)土地综合整治重点项目

重点对南部低山相关乡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区内土地综合整治以农用地整理、坡耕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主,通过农用地整理,提高耕地集中连片度及耕地质量,增加耕地产能,加强农田林网化建设,着力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和水资源利用效率。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建成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田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生态友好的优质良田。规划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14万亩。规划国土综合整治项目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预计整治规模6.75万亩。

(二)特色农业发展重点项目

围绕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格局,立足“生态、资源、人文”三大优势和毗邻渝陕鄂的独特区位,充分挖掘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资源潜力,重点针对特色农产品集中区域展开保护修复。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区域布局和产品结构,积极发展巫溪县特色农业,推进巫溪青脆李、柑橘、冬桃、核桃、花椒、脱毒马铃薯种薯、高山蔬菜等特色农业保护修复,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蔬菜种植基地等手段,构建丰富多样、优质安全、营养健康的农副产品供给体系,构建生态系统稳定。

(三)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点项目

重点针对全县农业发展条件良好的乡镇展开面源污染治理。推广节肥、节药、节水和清洁生产技术,促进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使用和农业用水总量逐步减量化。建设农田生态沟渠、生物拦截带、生态池塘,加强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资废弃物回收利用。

(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项目

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加强乡村资源、自然景观和传统风貌等原生形态保护,到2025年,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2000户,新建公共卫生厕所50座。

第六节 “宜居巫溪”重大工程

(一)地质灾害治理防治重点项目

针对全县地灾易发分区,围绕现有勘察记录,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通过拦挡、支撑与坡面防护、锚固等工程治理措施,结合搬迁避让、监测预警等预防手段,有效防治崩塌及危岩、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保障人居环境安全。

对凤凰山危岩带、南山坡危岩、海螺湾危岩带、道士清湾对山危岩、胜利桥桥头后山不稳定斜坡、龙头山危岩、北门沟危岩、小河中学危岩带、南门湾危岩带、凤凰镇卫生院不稳定斜坡开展地灾整治。

建设地质灾害预警及防治一体化平台,对地灾高易发区中的典型滑坡点布设监测设备安装项目,对地质灾害点区域的地表位移、裂缝、降雨、含水量等重要指标进行监测,全面落实专群结合监测预警基础。

(二)城市蓝带生态修复重点项目

围绕城区自然山水格局,重点针对县城内柏杨河和工业园区等区域展开修复。以巩固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为抓手,开展以控源截污为基础的城市水体生态修复,保护城市内部人工湿地、河流水网的水生态环境,重点改造滨江亲水空间,形成滨江城市特色空间形态。对城区污水处理厂和凤凰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标准化建设,提升污水处理能力。对柏杨河沿线开展河道整治、滨江岸线打造,占地整治长度约1公里。对城区污水处理厂和凤凰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标准化建设。

(三)城市绿网生态修复重点项目

围绕城区自然山水格局,重点针对中县城内柏杨河公园、白马公园、月亮湾公园以及关键生态节点展开修复。保护城中山体,依托城市内部、近郊现有森林资源,通过林相改造、主题花树种植、生态景观提升等措施,加强城市腹地生态绿心的保护修复。优化城市绿地结构,充分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块、闲置地块和裸露地块建设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三级的公园体系,修复关键生态节点,完善绿地系统网络。

对县城内春申大道、凤马大道、滨河南路、行绿化美化,通过林相改造、人工造林、抚育等方式,补充开花、色叶、珍稀乡土树种,提升绿化景观效果,形成多个街头微景观。完善月亮湾小游园、马镇坝片区碧流映翠和静溪幽径小游园、漫滩路三期生态修复与重要节点绿化美化。保护、完善柏杨河公园、白马公园和月亮湾公园三处。

(四)城市安全韧性提升重点项目

重点针对县城开展修复项目。针对建成区、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区的不同特点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对降雨的吸纳、蓄渗、净化和缓释能力,加大对雨洪资源的利用效率,防治城市内涝,构建城市良性水循环系统,促进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改善、水安全保障。

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包括建筑与小区LID工程、绿地与广场LID工程、城市道路LID工程、城市污水管网完善与提升工程、城市雨水管网完善与提升工程、城市河湖流域综合治理、海绵城市管理平台等七大类共132项。到2035年,城市建设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第七节 生态保护修复支持体系重大工程

(一)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重点项目

加快建立以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确保重要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得到系统性保护,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维护区域生态安全。

重点针对全县自然保护地展开建设项目。完善管理机构设施设备;对自然保护地按照不同类型在重要地段、重要部位设立电子界桩和标识牌。同时完善各自然保护地矢量数据库,推动自然保护地规范化建设。开展科普教育基地,完善相关设施设备人员。重点针对全县自然保护地展开建设项目。开展自然保护地人类活动遥感监测。

完成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两处自然保护地2套电子围栏及标识标牌设施建设。完善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两处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公众教育、科研监测、防灾减灾等系统建设,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二)生态保护修复支持体系重点项目

全面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开展生态保护修复重大课题研究,加大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科研示范基地、生态观测站等科研平台建设,通过实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项目,推进关键技术攻关以及技术集成示范推广与应用。

分区制定科学的受损自然生态系统修复方案,加强自然保护地内保护站点与路网、灾害应急处置预防等基础设施及管理能力的建设,依托“3S”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手段,运用林业资源遥感监管平台,推进各类自然保护地“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建设,系统提升自然保护地智治能力。

加强走航车、小微站、空气自动监测站、水质自动监测站、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和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天眼系统工程”视频监控等环境监测物联网的建设;整合水、大气环境数据管理平台;加强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依托平台开展环境形势综合研判、环境容量与承载力分析、环境风险预测预警等。


重庆市巫溪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文本

第五章 综合效益分析

第一节 生态效益分析

(一)提升生态服务功能

规划的实施将给巫溪县带来大宁河流域及沿岸耕地、城乡绿地系统、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改善,河流、森林、山体、湿地生态系统提供的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得到维护与提升,森林、农田生态系统的退化进一步减缓,至2035年森林覆盖率提升至75%、地表水优良比例达100%,水土流失、地质灾害等风险进一步降低,至2035年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达675平方公里,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提高,能够有效促进渝东北片区乃至全市的生态品质提升。

(二)提升城乡环境质量

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将得到有效控制,城乡环境质量将进一步得到改善。SO2NO2、可吸入颗粒物等排放将得到有效遏制,环境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污水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污染得到进一步治理,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至2035年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8%、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8%;土地利用从粗放走向集约利用,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农业农村环境不断改善。

第二节 经济效益分析

(一)提高生态系统效益

通过保护和恢复森林,可增加森林覆盖率,增加森林活立木蓄积,从而增加林产品总值和可交易碳汇值,森林的整体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加快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快速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带动旅游业经济增长,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值达到30亿元,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增强城市投资吸引力和竞争力

规划的实施,可提高维护生态安全的能力,提升巫溪县生态环境质量,至2035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将使投资环境显著优化,“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先行示范区”将在全市乃至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城市投资吸引力和竞争力,使环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给巫溪县经济发展带来强劲的活力,实现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生态环境的总体改善促使绿色工业、农业,乡村旅游、休闲产业等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开拓群众增收渠道,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和谐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收入来源,探索出生态致富的新路子,使人民群众的归属感、获得感大幅提高。

第三节 社会效益分析

(一)社会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将显著提升

通过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构建平衡适宜的城乡建设空间体系,大幅增加生活空间、生态用地,保护和扩大绿地、水域、湿地等生态空间,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乡村绿化覆盖率将得到稳步提升。城乡要素实现空间上的有效耦合,实现城市与乡村在功能上的互补,城乡社会人口分布格局进一步优化,创造既能充分利用和享受现代城市生活又具有自然和田园之美的理想家园。

(二)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将显著增强

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投资将形成非常稀缺的生态资本和绿色生态基础设施,既可以满足人们对清洁空气、洁净饮水、良好空气、优美环境等生态产品的消费需求,又可以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在生态投资、绿色消费的双重驱动下,区域社会经济进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道路。

(三)丰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载体

规划在重点区域进行中幼林抚育、退化林修复、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地带性森林植被将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的建设,将成为生态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宜教的重要基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文化的需求。

(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实施“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工程”,以典型示范、展览展示、自然教育、参与体验等形式,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培育生态文化、生态道德,使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加强生态文化的宣传教育,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重庆市巫溪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文本

第六章 保障措施

深入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按照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规划实施体制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和资金保障,夯实科技支撑,严格实施考核,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激励约束并重、多元参与、全过程监管的实施保障体系,全面支撑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实现和重点工程落实,助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第一节 组织保障

本规划作为巫溪县国土空间分区规划的专项规划,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是全县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基本依据,是实现全县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政策。各级党委、政府和县级各部门应深刻认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的重要性,成立相应组织机构,抓工作部署,抓督促检查,形成县政府统一领导,各街道、镇、乡分级实施,各部门相互协调,上下良性互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

第二节 制度保障

健全自然资源保护制度。实施巫溪全域国土空间用途管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等控制线,建立“三线”管控制度;建立重要山体、河流等自然资源保护名录,进行划线保护;以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实施为基础,探索制定生态空间准入清单,建立健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产业发展、城镇发展、区域开发国土生态空间准入制度;参照河(湖)长制,加强实施林长制、山长制,落实地方党委政府保护发展自然资源的主体责任,保护好绿水青山。健全自然资源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加强生态保护补偿顶层设计,制定生态保护补偿条例和实施细则,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的原则,明确生态保护补偿责任和生态主体义务,推进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建立生态保护补偿监管制度,明确补偿范围和用途,确保补偿用于生态保护修复;深入实施跨省(市)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和区县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推进森林覆盖率横向生态保护补偿。

健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管理制度。巫溪位于渝陕鄂交界地带,对于跨省(市)共建项目,应建立跨省域、跨区域、跨部门的统一协调机制,落实好生态修复主体责任,形成管理合力,保障生态修复工作高效开展;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统筹生态大数据共享;建立生态修复工程监管和考核评估制度,全要素、全方位、全指标监管工程实施情况,跟踪评估工程实施成效,及时制定调控措施;建立生态修复工程管护制度,设立专项管护资金,探索重大工程市场化建设、运营、管理的有效模式,明确管护主体和责任。

第三节 资金保障

对巫溪县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历史遗留废弃工矿土地整治等生态收益范围较广的重点生态保护修复,可形成专项,积极争取国家生态保护与修复资金支持。加大巫溪县地方政府对城市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资金支持,建议由巫溪县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协调地方发改、财政等相关部门,在年度项目立项、预算计划、拨款进度等具体环节对城市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相关项目予以一定倾斜。

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建立巫溪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 PPP项目协议体系,完善公共项目 PPP 投融资机制,丰富城市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投融资运作模式,探索经营类项目、准经营类项目和非经营类项目的投资运营模式,鼓励社会资本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等投资和运营。

第四节 技术保障

搭建平台,建立平台保障机制。结合巫溪县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信息系统,构筑项目立项、项目建设协调、项目建设技术支撑、项目建设管理与宣传四大平台,综合协调城市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

跟踪评估,建立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监测评估体系。建立国土空间中各类生态空间、各类自然保护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功能监测体系和制度,开展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功能动态变化监测评估,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第五节 公众参与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自然环境保护也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义务,需凝聚全社会的所有力量,坚持上下结合、社会协同,建立健全贯穿规划全过程的公众参与机制。同时创新公众参与形式,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和鼓励市民、企业、社会组织、研究组织、研究机构等多元主体参与规划实施,集思广益,完善规划实施的民主监督机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宣传报道,提高公众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自觉意识,推动生态工程全民共建、生态产品全民共享,积极营造全社会爱生态、护生态的良好风气。


重庆市巫溪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文本

附 表

附表1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指标表

附表2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表

附表3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项目表


重庆市巫溪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文本

附表1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指标表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20

(基准年)

2025

2035

属性

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平方公里

2079.16

2068.32

2068.32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

69.7

72

75

约束性

林地保有量

万亩

495.9

-

516.54

约束性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

%

95.1

90

90

约束性

森林蓄积量

万立方米

1412

1600

1800

约束性

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

%

15.5

16

16

约束性

地表水优良比例

%

100

100

100

约束性

湿地面积

平方公里

0.90

0.81

0.81

约束性

自然岸线保有率

%

86

90

90

预期性

本地指示性物种种类

--

5

--

5

建议性

城镇空间美好宜居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

36.6

38

38

预期性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到或优于类比例

%

100

100

100

预期性

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

85

87

88

约束性

城市建成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

95

97

98

约束性

农业空间绿色优质

耕地保有量

平方公里

341.87

340.70

340.70

约束性

永久基本农田面积

平方公里

226.20

189.33

189.33

约束性

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

平方公里

206

300

675

预期性

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

%

95

95

95

约束性


重庆市巫溪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文本

附表2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表

序号

分区

面积/平方公里

占比/%

涉及行政区

主攻方向

1

大宁河人居保障综合提升带

348.41

8.67

柏杨街道、城厢镇、峰灵镇、凤凰镇、古路镇、花台乡、菱角镇、宁河街道、蒲莲镇、上磺镇、塘坊镇、通城镇

该区域以建设生态绿色发展区为导向,重点开展流域治理、森林质量提升、水土流失治理等工作。

2

红池坝亚高山草甸保护区

193.12

4.81

文峰镇

该区域以治理提升关键生态节点为导向,重点开展高山草甸资源保护修复、坡耕地整治等重点工作。

3

阴条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338.03

8.41

兰英乡、宁厂镇、双阳乡

该区域以筑牢绿色生态屏障为导向,重点开展生物多样性维护和森林质量提升等工作。

4

大巴山生态屏障保护区

1481.48

36.86

白鹿镇、徐家镇、鱼鳞乡、乌龙乡、土城镇、天元乡、长桂乡、胜利乡、天星乡

本区域以筑牢绿色生态屏障为导向,重点开展生物多样性维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等工作。

5

南部宽谷人居品质提升区

591.16

14.71

菱角镇、凤凰镇、柏杨街道、古路镇、上磺镇、峰灵镇、蒲莲镇、城厢镇、通城镇

该区以协调人地关系、提升城市韧性,提高人居环境品质,建设城乡生态宜居区为导向,重点开展城市蓝绿空间优化、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

6

汤溪-梅溪河水源涵养重点区

1066.94

26.55

红池坝镇、尖山镇、田坝镇、朝阳镇、文峰镇、塘坊镇

本区域以提升农田生态功能,改善汤溪河、梅溪河生态环境为导向,重点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土地综合整治等工作。


重庆市巫溪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2021-2035年)文本

附表3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重点工程项目表

项目编号

工程名称

重点项目名称

子项目名称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项目位置

实施时序

牵头部门

投资估算/万元

1

生态廊道保护修复重大工程

两岸青山·千里林带重点项目

森林数量提升项目

完成0.7万亩森林数量提升,其中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造林0.35万亩、农村四旁植树0.15万亩、宜林地造林与灌木林地培育0.1万亩、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培育0.1万亩。

峰灵镇、城厢镇、花台乡

2021-2025

县林业局

4346

2

森林质量提升项目

完成森林质量提升1.6万亩,其中景观示范林建设0.1万亩、森林抚育1.1万亩、低效林改造0.4万亩。在重要节点进行景观林建设乔灌草立体式具有季相变化的沿河景观示范林带。

峰灵镇、城厢镇、花台乡

2021-2025

县林业局

8240

3

绿色生态网络建设重点项目

绿色生态网络建设

以大宁河、汤溪河、梅溪河、巴岩子河及大宁河支流(东溪河、西溪河、后溪河、柏杨河、长溪河等河流)等水系为重点,实施水系生态廊道建设5万亩,对湿地核心区域和生态脆弱区域实施生态保护,同时开展小微湿地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和生态廊道景观打造,补植乌桕、红枫、枫香、水杉等乡土彩叶适生树种。

大宁河、汤溪河、梅溪河、巴岩子河及、东溪河、西溪河、后溪河、柏杨河、长溪河

2021-2025

县水利局

350

4

乡村绿化

实施乡村绿化工程,重点推进村内道路、坑塘河道、闲置空地和公共场所绿化建设,鼓励发展庭院花卉果木经济,到2025年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8%

全县

2021-2025

县乡村振兴局

530

5

青山护林重大工程

矿山生态修复重点项目

矿山复垦

在蒲莲镇、红池坝镇、古路镇、上磺镇、城厢镇、田坝镇、白鹿镇、峰灵镇等区域实施矿山复垦项目,拟实施规模103.20公顷。

蒲莲镇、红池坝镇、古路镇、上磺镇、城厢镇、田坝镇、白鹿镇、峰灵镇

2021-2025

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32148

6

森林精准提升重点项目

森林提质

实施规模30万亩。对全县主要山系范围内(包括国有林场等重点林区)的马尾松林、华山松林和质量低下林分综合运用目标树经营、抚育间伐、补植、林冠下造林等多种方式进行修复提升。

全县

2021-2025

县林业局

25845

7

现有灌木林地培育

重点对土城、天元、大河、双阳、兰英、白鹿、徐家、乌龙等乡镇20万亩一般灌木林地进行质量精准提升,提高森林质量与产出效益。

土城镇、天元乡、大河乡、双阳乡、兰英乡、白鹿镇、徐家镇、乌龙乡

2021-2025

县林业局

11130

8

有害生物防治重点项目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及监测项目

开展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建立全县林业有害生物数据库。配套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设施设备,提升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能力。

全县

2021-2035

县林业局

1000

9

重点林区林业有害生物除治项目

积极实施华山松大小蠹、云南松毛虫等有害生物防治措施,做到当年发生及时防治。

全县

2021-2035

县林业局

1257

10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体系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县级林业有害生物检测鉴定实验室1个,并配备配套设施设备。

全县

2021-2035

县林业局

773

11

松材线虫病等检疫性有害生物检疫封锁阻隔设

开展10个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查站(卡)建设。

全县

2021-2035

县林业局

1632

12

林业有害生物宣传教育

设立宣传标牌10块,组织有害生物防控教育培训5次。

全县

2021-2035

县林业局

200

13

高山生态价值提升重大工程

高山草甸保护修复重点项目

天然草场保护项目

重点对大官山、宁厂镇、白果林场、红池坝林场等区域3万亩草原资源进行保护,对部分人为干扰严重的草场采取定期封育,促进草场休养生息,防止过度放牧对草场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在确保草原面积不减少、草地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发展生态旅游。

大官山、宁厂镇、白果林场、红池坝林场

2021-2035

县林业局

12380

14

退化草甸修复项目

加强红池坝草场草甸动态监测。因地制宜对退化的草甸建植草地,恢复草地植物群落;实施宜草区域丰草项目建设,恢复草地生产力与生态功能。

大官山、宁厂镇、白果林场、红池坝林场

2021-2035

市林业局

3000

15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项目

秦巴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

建立1处野生动物收容中心,建设野生珍稀动植物科研基地5000亩及标本馆2500平方米,建设救护通道120公里,野生动物救助站点6个,建设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拯救保护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物种保护、引种、繁育研究中心1处。

双阳乡、兰英乡、通城镇、宁厂镇

2021-2035

县林业局

3000

16

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建设

建立1个县级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中心,配备红外线视频网络监控系统20套,在各重点乡镇、重要卡口设置监测点20个。

红池坝景区建制镇、双阳乡、兰英乡、通城镇、宁厂镇

2021-2035

县林业局

3500

17

野生动物危害防控体系建设项目

安装红外线报警装置或高音喇叭等设备320套。

红池坝景区建制镇、双阳乡、兰英乡、通城镇、宁厂镇

2021-2035

县林业局

1500

18

生态康养林建设重点项目

生态康养林建设

以绿化彩化、提高林分可进入度、改善森林景观质量为目标,在大官山、红池坝、猫儿背、通城等重点林区和重要景区及旅游公路沿线营造生态康养林5万亩。

红池坝景区建制镇、双阳乡、兰英乡、通城镇、宁厂镇

2021-2035

县林业局

1000

19

森林人家建设

在红池坝、天元、文峰、土城、白鹿、徐家、朝阳、峰灵、菱角、上磺、古路、花台、凤凰、宁厂等乡镇建设森林人家。

相关乡镇

2021-2035

县林业局

3000

20

森林康养基地建设

以打造红池坝镇、通城镇森林康养小镇为重点,辐射带动大官山林场、白果林场、猫儿背林场、胜利乡、天元乡、土城镇、双阳乡、兰英乡森林康养基地建设,构建全县康养基地体系。

大官山林场、白果林场、猫儿背林场、胜利乡、天元乡、土城镇、双阳乡、兰英乡

2021-2025

县林业局

1286

21

碧水巫溪重点工程

河流生态保护修复重点项目

污水偷、直、乱排整治

开展散乱污”“偷排、漏排、直排”“污水乱排、岸线乱占、河道乱建系列专项行动,对工业企业、城市及乡镇(街道)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畜禽养殖场、医疗机构、餐饮行业、洗车场、建筑工地、船舶等领域、场所逐级排查,深入查找污水偷排、直排、乱排问题源头,建立问题清单,持续整改。

全县

2021-2035

县生态环境局、县水利局、县住房城乡建委、县卫健委

5020

22

大宁河流域

水源涵养整治

实施大宁河等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河道清淤、生 态护岸建设。

大宁河

2021-2025

市生态环境局

35000

23

水生态扩大水环境容量修复

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约利用水资源。

全县

2021-2035

县水利局

2960

24

水污染防治综合整治

全面落实落细一河(库)一策方案,重点加大水源地(区)保护力度,确保国控市控断面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考核要求。加大排污口监测力度,提高水质监测能力。进一步加强城镇污水收集体系建设和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

全县

2021-2035

县生态环境局、县住房城乡建委

3285

25

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保护重点项目

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地规范化建设

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日供水一千吨以上或服务人口一万人以上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逐步开展分散式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例行监测。

全县

2021-2035

县生态环境局

5000

26

沿河土地综合整治重点项目

沿河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围绕沿河优质田坝耕地资源,重点针对塘坊镇、上磺镇、蒲莲镇、下堡镇、大河乡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实施规模1.60万亩。

塘坊镇、上磺镇、蒲莲镇、下堡镇、大河乡

2021-2035

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4500

27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重点项目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项目

加强以小流域坡耕地、低标准梯田和四荒地改造及坡面、沟道水系工程配套为主的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梯田埂坎植被防护和水沙拦蓄利用工程设施,提高小流域土壤保持-蓄水保水功能,实现土壤与降水资源高效保持和利用,改善农业灌溉条件。加强巫溪南部文峰镇-通城镇耕地资源和基本农田的保护;结合高效农林果产业开发,发展节水灌溉工程,推进高效节水和特色产业生态经济型小流域建设。

全县

2021-2035

县水利局、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和县农委

8455

28

田园巫溪重点工程

土地综合整治重点项目

国土综合整治

开展尖山镇、朝阳镇、文峰镇、塘坊镇、菱角镇、古路镇等乡镇土地整治项目。。

相关乡镇

2021-2025

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1575

29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14万亩。

全县

2021-2025

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18247

30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在通城镇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综合治理面积101.55平方公里。

通城镇

2021-2025

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5396

31

特色农业保护修复重点项目

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建设项目

发展四圈两带农业区域布局

通城镇、花台乡、蒲莲镇、峰灵镇、城厢镇、上磺镇、古路镇、菱角镇、等乡镇

2021-2025

县农委

32645

32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重点项目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在大宁河、东溪河、西溪河、后溪河、柏杨河、汤溪河、梅溪河等河流带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提高科学施肥、科学用药水平,加大农村综合整治财政扶持力度,探索开展肥水养鱼、河道清淤等污染淤泥集中处置。

大宁河、东溪河、西溪河、后溪河、柏杨河、汤溪河、梅溪河

2021-2025

县农委

36152

33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项目

农村厕所革命

2025年,完成农村户厕改造12000户,新建公共卫生厕所50座。

全县

2021-2025

县乡村振兴局

15234

34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0%

全县

2021-2025

县生态环境局

4545

35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

2025年,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理的行政村达到96%

全县

2021-2025

县城管局

16847

36

村容村貌整治提升

实施乡村入户道路建设工程,基本实现30户以上的村聚居点入户道路院院通”“户户连

全县

2021-2025

县乡村振兴局

15521

37

宜居巫溪重大工程

地质灾害治理防治重点项目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

对凤凰山危岩带、南山坡危岩、海螺湾危岩带、道士清湾对山危岩、胜利桥桥头后山不稳定斜坡、龙头山危岩、北门沟危岩、小河中学危岩带、南门湾危岩带、凤凰镇卫生院不稳定斜坡开展地灾整治。

宁河街道、柏杨街道、凤凰街道、红池坝

2021-2025

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0000

38

地质灾害防治项目

建设地质灾害预警及防治一体化平台,对地灾高易发区中的典型滑坡点布设监测设备安装项目,全面落实专群结合监测预警基础。

全县

2021-2025

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2362

39

城市蓝带生态修复重点项目

河道整治项目

对柏杨河沿线开展河道整治、滨江岸线打造,占地整治长度约1公里。

宁河街道、柏杨街道

2021-2025

县城市管理局

8000

40

城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升级

对城区污水处理厂和凤凰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标准化建设。

宁河街道、柏杨街道、凤凰镇

2021-2025

县住房城乡建委

4568

41

城市绿网生态修复重点项目

城市森林绿化项目

对县城内春申大道、凤马大道、滨河南路、行绿化美化,通过林相改造、人工造林、抚育等方式,补充开花、色叶、珍稀乡土树种,提升绿化景观效果,形成多个街头微景观。

宁河街道、柏杨街道、凤凰镇

2021-2025

县城管局

10545

42

城镇公园和重要生态节点绿化项目

完善月亮湾小游园、马镇坝片区碧流映翠和静溪幽径小游园、漫滩路三期生态修复与重要节点绿化美化。

宁河街道、柏杨街道、凤凰镇

2021-2025

县城市管理局

5540

43

城市公园建设项目

保护、完善柏杨河公园、白马公园和月亮湾公园三处生态公园。

宁河街道、柏杨街道、凤凰镇

2021-2025

县城市管理局

1965

44

城市安全韧性提升重点项目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包括建筑与小区LID工程、绿地与广场LID工程、城市道路LID工程、城市污水管网完善与提升工程、城市雨水管网完善与提升工程、城市河湖流域综合治理、海绵城市管理平台等七大类共132项。到2035年,城市建设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宁河街道、柏杨街道、凤凰镇

2021-2025

县城市管理局

23541

45

支撑体系重点工程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重点项目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工程

完成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两处自然保护地2套电子围栏及标识标牌设施建设。完善阴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池坝国家森林公园两处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公众教育、科研监测、防灾减灾等系统建设,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

阴条岭、红池坝

2021-2035

县林业局

500

46

生态保护修复支持体系重点项目

生态云平台建设项目

加强走航车、小微站、空气自动监测站、水质自动监测站、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和卫星遥感、无人机、无人船、天眼系统工程视频监控等环境监测物联网的建设;整合水、大气环境数据管理平台;加强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建设,依托平台开展环境形势综合研判、环境容量与承载力分析、环境风险预测预警等。

阴条岭、红池坝

2021-2035

县林业局

800

附 图

附图1 生态安全格局

附图2 生态修复分区

附图3 重点工程项目

附图1生态安全格局

附图2生态修复分区

附图3重点工程项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