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 我要留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重大民生 >义务教育

[ 索引号 ] 11500238736597049R/2024-00226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教育 [ 体裁分类 ] 工作报告
[ 发布机构 ] 巫溪县教委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4-12-25 [ 发布日期 ] 2024-12-25

巫溪县中职学校质量年度报告(2023-2024)

一、学校概况       

1.1基本情况

巫溪县有一所中等职业学校:重庆市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位于重庆市巫溪县凤凰镇双凤村文化街1号,系公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塑德强技的育人理念,围绕德塑人生、技行天下校训文化内涵,树立了务实笃行、发展创新的校风,博学敬业、德技双馨的教风,明理尚技、知行合一的学风,全面推进学校三风一训建设,深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根据我县高中阶段办学调整规划,县职教中心完成了校园扩建,新建实训综合楼已完工并投入使用。

巫溪职教中心制定了《重庆市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章程》,2024年学校成立了党委,并按照章程完善了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图一 校园风貌图

巫溪职教中心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遵循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思路,紧扣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结合巫溪特色和产业发展情况,实行专业布局紧扣县域产业发展,服务巫溪绿色崛起;坚持文化与技能并重、学历教育与社会培训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坚持个个有美德、人人有技术的育人理念,深化德塑人生、技行天下的校训文化,以务实笃行、发展创新的校风、博学敬业、德技双馨的教风、明理尚技、知行合一的学风,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


图二 校园文化石

1.2专业建设

1.2.1优化专业设置

巫溪县始终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思路,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积极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定期组织开展行业调研、召开会议,结合巫溪地方特色、产业发展及学校办学实际,对专业设置进行动态管控和调整布局。职教中心所有专业均修改和完善了《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专业教学标准》,并建立了一套严密的教学评价体系。本学年,职教中心正常招生专业14个,暂停招生专业1个(机器人应用技术专业)。

表一 学校专业开设情况

序号

专业大类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备注

1

61.农林牧渔大类

610102

作物生产技术

2

64.土木建筑大类

640301

建筑工程施工

3

66.装备制造大类

660101

机械制造技术

660107

增材制造技术应用

660701

汽车制造与检修

4

68.轻工纺织大类

680406

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

5

71.电子与信息大类

710105

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

710201

计算机应用

6

73.财经商贸大类

730301

会计事务

530701

电子商务

7

74.旅游大类

740101

旅游服务与管理

740201

中餐烹饪

8

77.教育与体育大类

770101

幼儿保育

9

66.装备制造大类

660302

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

660303

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

暂停招生

1.2.2.深化交流学习

一是积极参与集团化办学、产业学院建设,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合作,了解专业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发展方向;二是加强与周边同类学校对外学习交流活动,学习借鉴先进的方法和经验,通过开展专业建设、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不同层面的研讨活动促进专业建设。

图三 渝东北片区学校教学管理交流座谈会

本学年,职教中心共参与集体化办学3个,参与牵头的职教集团企业13个,持续推进产业学院建设2个,参与学习交流活动5次,召开专业建设专题会2次。

1.3学生规模

本学年中,全县中职在校学生共2256人,其中农林牧渔大类99人,占比4.4%;土木建筑大类229人,占比10.2%;装备制造大类592人,占比26.2%;轻纺织大类77人,占比3.4%;电子与信息大类560人,占比24.8%;财经商贸大类340人,占比15.1%;旅游大类158人,占比7%;教育与体育大类201人,占比8.9%

表二 在校生分布情况

本学年学生巩固率为99.1%,毕业生人数857人,毕业生去向以高考升学为主,升学率为99.55%,同比增长1.68%;招生注册人数为809人,招生率同比下降6.69%,学生来源市内学生占比98.52%,市外学生占比1.48%

表三 近3年巩固率、升学率情况

1.4师资队伍

巫溪职教中心现有教职员工总数229人,其中校外兼职教师9人,行业导师3人,职工5人,专任教师224人。教师类别结构中,文化课教师占比48.7%,专业课教师占比51.3%,专业课双师型教师占比65%;教师职称结构中,初级职称占比27.2%,中级职称占比53.1%,高级职称占比19.7%;教师学历结构中,本科以下学历教师占比8%,本科学历教师占比90.6%人,本科以上学历教师1.4%;教师引领中,学校有学科带头人13名,市级骨干教师8人,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双师型名师工作室1个,名班主任工作室1个。

年份

专任教师数(人)

专任教师学历(个人)

专任教师职称(个人)

本科以下

本科

硕士

硕士以上

初级

中级

副高级

2023-2024学年

224

18

203

3

0

61

119

44

教职工总数(人)

额定编制数(个)

专业课教师数(人)

文化课教师数(人)

校外教师数(人)

行业导师数(人)

双师型教师数(人)

初级

中级

高级

229

233

115

109

9

3

64

28

0

表四 师资队伍情况

1.5办学条件

巫溪县职教中心占地面积107892m2,生均用地面积47.82m2,校舍建筑面积54038.6m2,生均校舍建筑面积23.95m2,专任教师总数224人,师生比10.7:1,仪器设备总值2742万元,生均仪器设备值1.21万元,生均图书36册。已按照国家标准达标。

学校产权校园占地面积(平方米)

校园总面积(平方米,含已立项和已开工项目)

生均校园面积(平方米/生,含已立项和已开工项目)

校舍建筑总面积(平方米,含已立项和已开工项目)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生,含已立项和已开工项目)

107892

107892

47.82

54308.6

23.95

专任教师数(人)

生师比(X:1

教学、实习仪器设备值(万元)

生均仪器设备值(元/生)

生均图书(册/生)

224

10.7:1

2742

13000

36

表五 办学条件

二、人才培养

2.1立德树人

2.1.1.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加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巫溪职教中心全面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同时,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所有学科,形成协同育人效应。学校通过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方法,让思政课动起来”“乐起来。通过开展教师人才四名工程行动,打造高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通过培训、研修、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功底和知识素养。同时,聘请先进模范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图四 大思政建设活动

2.1.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根据县教委《巫溪县2024年中小学年度工作评估方案》,巫溪职教中心一是制定了完善的师德师风规范,通过定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加强考核,将师德师风考核成绩纳入管理评价体系,对师德师风进行重点考核。在年度考核、职称评聘、岗位晋升、评优奖励等方面,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重要评价依据。

图五 师德师风建设

2.1.3.丰富学生德育活动

一是开展特色德育活动:职教中心结合学生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如军训、心理健康教育、职业技能比赛、感恩教育等。通过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图六 学生德育活动专题讲座

二是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利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文博资源等,建立德育实践教学基地,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2课程建设

2.2.1.优化课程设置

一是开展调研及时更新教材内容,确保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二是注重教师综合素质提升,提高教师对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的敏感度和认识水平;三是结合人培方案及高考考纲,建立健全的课程设置评估机制,定期对课程设置进行评估和调整;四是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和管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加强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就业渠道。

2.2.2.建好课程资源

一是结合教学实际优化完善题库建设,建设精品课程,录制微课视频,不断丰富数字资源建设;二是借助网络资源,结合教学内容重构知识结构,积极构建活页式教材;三是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图七 精品课程建设截图

本学年度中,共开设课程119门,修订完善课程学习计划119门,专业教学课程标准2门,完成会计事务专业精品课程建设1门。

2.3落实三教改革

2.3.11.深入推进教法改革

一是基于课堂教学实际,归纳总结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学习情况,进行知识重组重构,并实行分层分类教学考评;二是坚持新发展理念课程思政主线,采用问题导向、案例分析、任务驱动、合作探究等方式改革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三是注重过程评价,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学改革创新,深入推进一主线七递进四融合的教学策略,结合专业特色形成了以农学专业为代表的五合一教学策略图。

图八 教学策略图

2.3.2.规范教材管理使用

一是严格执行《教材意识形态审核指导意见》严把教材政治关、理念关和科学关,建立完善了由专业教师推荐、教研组初审、教导处复审、支委会复核、校务会通过的五级审核流程;二是根据教学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重构,采取活页式教材的方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三是依托项目建设内容,积极开发与编写教材,不断丰富教学资源。

2.3.3.持续推进师资建设

一是强化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开展师徒结对和校本学习交流,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水平;二是积极参加国家、市、县级及行业协会等各类师资培训学习,提升教师综合素质能力;三是充分发挥大赛引领作用,通过市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技能大赛、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优质课大赛等赛项,促进和引领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改革创新。四是加强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提升,组织开展课题申报、论文撰写专题研讨等教科研活动,促进教师成长。

2.4信息化建设

为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结合项目建设,巫溪职教中心不断整合资源,改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软件资源建设。

2.4.1.硬件资料改善

一是推进校园信息化建设硬件设施整改,保障校园网络畅通和整体覆盖;二是更换添置实训室、机房、教室的信息化教学设备,改善教学条件,保障教学需求;三是改善后勤服务及办公室设备设施,促进学校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

本学年,已完成学生宿舍、教室、实训室网络线路的整改,新增网络信息设备135台套。

图九 教师能力提升培训

2.4.2.软件资源建设

一是改进学校智慧校园、班班通、校园收银系统平台,推动校园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二是优化教学素材、微课视频、精品课程、教学题库、教学服务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师生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三是强化师生信息技术能力水平提升,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内涵提升。

图十 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

2.5毕业去向落实

基于巫溪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结合学生及家长的意愿需求,学校学生毕业去向主要以升学为主。本学年度中,学校毕业生人数为857人,升学人数852人,近三年升学率持续上升,本学年升学率达100%;直接就业人数为5人,初次就业月收入平均为4000左右,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8%以上,就业学生稳岗率达100%。毕业生无自主创业人员。

表六 近三年毕业生去向情况

年份

毕业生数(人)

毕业生升学情况

1+X证书获取数(人)

1+X证书获取率(%

流失学生数(人)

学生巩固率(%

升学数(人)

升学率

%

通过人数(人)

本科人数(人)

2024

857

852

100

852

7

857

97.8

9

98.9

2023

768

762

99.6

762

30

300

98.3

6

99.2

2022

974

952

97.74

952

28

250

97.2

18

98.5

年份

毕业生就业情况

直接就业(人)

直接就业率(%

本省(市)

外省(市)

起薪(元)

对口就业

就业数(人)

对口率(%

就业数(人)

比例(%

就业数(人)

比例(%

2024

5

100

5

100

0

0

4000

2

40

2023

6

0.8

2

33.3

4

66.7

4000

5

83.3

2022

15

1.54

3

20

12

80

4000

15

100












2.6注重学生发展

2.6.1.抓比赛促学习

巫溪职教中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培优补差、师生结对、生生结对、以赛促学等方式,促进和激励学生学习成绩和技能水平的提升。积极聘请专家团队指导师生参加市县级各类技能大赛、教学能力大赛、征文等比赛活动,营造学习氛围,充分发挥以赛促练、以赛促学效应,促进师生共同学习和进步,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创新。

图十一 技能大赛工作会

本学年中,职教中心组织开设培优补习班2个,参培学生73人;师生结对活动参与人数800余人;学生公共课合格率91%,专业课合格率89%1+x证书获取率100%,体质健康合格率99.7%;师生参赛项目40余项,老师获市级奖励12人,一等4人,三等8人;学生获市级二等奖3人,三等奖14人;学生获县级奖励68项,一等17人,二等35人,三等62人。

2.6.2.关心帮扶学生

职教中心一是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带头作用,开展师生结对活动,每1名党员教师在所任教班级至少关注1名学困生,帮扶1名贫困生。二是发挥非党员教师的帮扶作用,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所任教班级至少帮扶2名有望冲刺本科学校的偏科学生,帮扶1名贫困生。三是发挥学生的互帮作用,每位成绩优异的学生至少结对1名低差生。

图十二 组织学生开展交流座谈

2.6.3.找问题补短板

一是认真分析学生的学情,查漏补缺找出问题与不足;二是组建专业、文化、技能培优补习班,对严重偏科有望冲刺本科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补习,促进学生学习提升;三是针对专科类学校的学生,加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巩固提升,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进入高职院校继续学习深造。

2.7在校体验

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着力提升师生的在校体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巩固提高学校声誉,提升社会影响力,学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围绕内涵建设,不断提升师生的幸福指数和幸福感。

2.7.1.丰富校园活动

结合教学安排,按计划组织开展新生入学讲座、专业文化宣传、社会服务、学生运动会、社团活动、学习交流、学习帮扶结对、社会实践、知识问答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图十三 运动会图片

2.7.2.搭建出彩平台

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依据学生的特点,组织开展好师生技能大赛、演讲比赛、运动会、学习汇报、才艺展示等活动,为学生创设更多学习锻炼自己的机会,搭建展示自我才能的平台,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出彩的机会,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文化自信。

三、产教融合

3.1“两翼情况

巫溪职教中心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政策导向,依托县政府“10+1”特色产业布局,形成产教融合新生态,分别与巫溪县农委、县文化旅委、薯光农业等单位合作,建成作物生产技术、巫溪烤鱼、巴绣、电子商务、乡村旅游、老鹰茶等6个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参与建设中国柑橘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数字建筑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2个国家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3.2校企合作

巫溪职教中心一是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共培的合作模式,让学生参与企业实践,从识岗、跟岗、练岗到顶岗的流程,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重要;二是通过资源共建共享,与企业共同建设和开发实习实训基地,实现理实一体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

图十四 学校深入企业考核

本学年度中,校企合作主要围绕中餐烹饪、作物生产技术、增材制造技术专业开展联合办学,推进专业建设,促进专业人才培养;同时学校还积极加入了市级中药材种植产业学院、巫溪烤鱼产业学院,并积极对接巫溪的特色产业,服务巫溪地方经济的发展。

3.3实习实训

本学年我县学校师生未外出参加企业实践,为推进实习实训工作的开展,现正逐步优化完善学校师生实习实训工作方案;同时不断加强学生校内技能实训,强化技能考核和职业技能鉴定。本学年,教学实习实训经费投入为25万元,学生1+X证书获证人数为587人,证书获取率100%

3.4双师共培

充分运用好企业优势资源开展双师型教师培养,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和技能提升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并将双师教师资格的取得等级认证作为教师成长和评职晋级的前提条件,以此激励教师成长。本年度,组织派遣教师开展各类师资学习128人次,新取得初级双师型教师认定15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5%

图十五 教师能力提升培训

四、服务贡献

4.1服务行业企业

为彰显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学校积极组织开展行业企业培训,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为巫溪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本学年中,学校围绕人才培养、技术支持、实习实训、职业培训、资源共享等方面,共开展巫溪烤鱼、残疾人实用技术、残疾人新型职业农民、电工、高处作业等各类培训11项,服务企业30家,受训人数为1395人次。

表七 社会培训情况

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2023-2023学年度社会培训统计表

培训项目

培训机构

培训人数

钳工四级鉴定

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

50

电工四级鉴定

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

108

砌筑工四级鉴定

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

74

凤凰镇七星村巫溪烤鱼培训

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

46

乌龙乡巫溪烤鱼培训

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

38

文峰镇巫溪烤鱼培训

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

45

露天矿山主要负责人及安全管理员培训

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

16

残疾人实用技术

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

100

残疾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

150

特种作业复训

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

192

特种作业新训

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

62

特种作业复训

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

65

烟花爆竹新训

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

393

特种作业新训

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

56

合计:1395人次

4.2服务地方发展

巫溪职教中心始终围绕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建设专业的思路,推动专业内涵建设,增强社会服务功能。结合巫溪产业发展实际,学校积极将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相对接,并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和优质资源,开展社会服务。

4.2.1.服务文化传承

巫溪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汇聚成了独特的巫文化,其中巴绣技艺--嫁花便是巫文化元素之一,也是巫溪的非遗文化的宝藏。在文化传承过程中,学校积极组织服装制作与生产管理专业师生,进行巴绣技艺传承;同时,在学生社团活动中,开设了专门的巴绣技艺社团,并鼓励和组织其他专业的学生参与巴绣技艺的学习中来,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开辟了新天地。

图十六 巫溪嫁花巴绣技艺社团教学

4.2.2.服务三农发展

巫溪职教中心一是对接巫溪烤鱼等特色产业,选派师资、联系行业技术骨干,开展送技术、送服务活动;二是开展乡村旅游培训,组织老百姓学习乡村文化、导游服务、巫溪烤鱼、中餐摆台等技能,促进乡村旅游服务的提档升级;三是服务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培训和指导老百姓学习掌握电子商务基础知识和技能,促进老百姓农副产品的销售和增收。

图十七 巫溪烤鱼技艺教授

4.2.3.服务社区活动

按照工作要求,一是组织师生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花卉种植、用电安全、网络实用技术培训、安全教育、文化宣传、政策宣讲、防诈反骗等活动,彰显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让老百姓了解职业教育的内涵;二是组织计算机应用专业师生团队,为乡镇村级工作人员进行办公软件应用培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水平。

图十八 社区培训服务活动

表八 服务社区活动情况

序号

服务类别

服务对象

责任人

备注

1

端午节慰问

凤凰社区老党员

王英俊

2

高素质农民素养培训

凤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

黄旭

3

防电信诈骗宣传

凤凰社区居民

易青春

4

卫生城市创建

凤凰社区居民

郑达秋

5

政策宣传

凤凰社区居民

柳燕来

6

用电安全宣传

凤凰社区居民

冉凤宁

4.3服务乡村振兴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有序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按照全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部署,学校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结对帮扶工作任务。

4.3.1.强党建促引领

一是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建强网格党组织,围绕“354”的工作思路,构建村支部统一领导、一网两会一大院协同群众主体自觉参与的乡村治理体系,木龙村成功获得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县和美家园示范村称号。

图十九 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服务

二是推进乡村基层治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搭建了木龙村官方宣传平台,发布信息总阅读量已突破1万人次。

三是抓好产业发展和就业技能培训,积极助力村民销售木龙蜜柚、脆柿,共计12000斤,成功实现销售额6万余元。精准对接村民需求,派出专业教师团队开展高素质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共计10次,覆盖村民500余人。

4.3.2.寻路径促发展

依托产业学院建设项目(中药材种植产业学院、巫溪烤鱼产业学院),紧密联系高职院校(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等)专家团队,结合学校工作开展中药材种植、巫溪烤鱼产业培训,探索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和实施策略,引领辐射巫溪县内其他村镇的乡村振兴。

图二十 学校派出专业教师到村开展技能培训

4.3.3现代学徒制

为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推进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学校围绕优质校建设项目,着力开展汽车制造与检测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一是积极整合资源,依托项目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二是通过社团活动、技能大赛等方式丰富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深化师徒结对帮扶,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工匠精神的培养。

本学年度,完成汽修实训室的搬迁并投入使用,新场地建设面积16,实习实训工位523个,实习实训设备253台套,学生1+X证书获证人数为50人,证书获取率100%

图二十一 汽修专业学生1+X技能考试训练

4.3.4集团化办学

学校积极参与职业教育集团、职教联盟,借助集团平台积极开展交流学习等活动,充分运用集团资源优势,不断积极探索、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共同进步。到目前,学校分别参与到由重庆水利水电职业学院、重庆市安全职业学院、重庆工商校、重庆电子工程学院牵头的职业教育集团。

4.3.5具有地域特色的服务

巫溪地域特色浓厚,地域文化丰富,地域特点鲜明。办学过程中,学校积极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和效应,竭力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4.3.5.1.科学技艺与文化

积极开展非物质遗产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活动,聘请巫溪宁河刺绣非遗文化传承人唐丽娟,成立唐丽娟大师工作室,利用每周三下午社团活动时间开展刺绣技艺传承。使学生在学习刺绣技艺的同时,对巫溪的历史文化及中国非遗文化的精神内涵有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优秀文化的传承。

图二十二 学生刺绣技能实训课

4.3.5.2.建平台推产业

老鹰茶是巫溪特有的农特产品,2023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是巫溪特色产业。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结合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会计事务专业的技术及资源优势,一是积极打造老鹰茶中试平台,通过高校专家团队、企业大师及学校师资共同研究,解决老鹰茶种子发芽率低和扦插成活率低的问题;二是积极打造老鹰茶电商销售平台,通过学校电子商务师资力量,推动巫溪老鹰茶的销售,使农户增收。

4.3.5.3.亮名牌筑品牌

烤鱼是巫溪的特色美食,文化悠久、内涵丰富,不论是制作技艺,还是文化内涵,都是巫溪的靓丽名片。学校推动巫溪烤鱼产业过程中,一是以巫溪烤鱼为品牌和抓手,促进烹饪专业建设,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将烤鱼制作作为中餐烹饪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二是开设中餐烹饪社团活动,让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参与到中餐烹饪学习中来,学习传承烹饪技艺;三是深化中餐烹饪专业与巫溪县烤鱼协会、巫溪县餐饮协会等行业组织的深度融合,加强巫溪烤鱼、薯菜、名小吃等菜品的研发和培训,并着重于烤鱼文化的衍生,打造巫溪靓丽名片,唱响国际烤鱼之乡品牌。

图二十三 学生烤鱼技能展示

4.3.6具有本校特色的服务

举三农旗,走现代路是职教中心的一大办学特色,学校始终以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为引领,带动其他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打造学校品牌专业,提升学校的办学能力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服务能力。

4.3.6.1.依托专业开展服务

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学校紧紧围绕服务巫溪农业发展为目标,聚焦三农服务,利用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技术和资源,针对巫溪老鹰茶培育、蜜柚的种植管护、中药材种植等其他作物生产,开展了技能技术培训服务5次,解决果树管护难题3项,参培学员300余人次,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人才支撑和保障。

图二十四 开展老鹰茶管护技术服务活动

4.3.6.2.筑牢品牌唱响特色

作物生产技术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重点专业、品牌专业。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抓项目建设促专业发展,依托项目建设不断加强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在建设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专业建设经验和做法。通过打造专业字招牌,建设专业品课程,开展精品活动,培养精干师资,落实精细管理,促进学校内涵建设办学能力水平提升。

表九 送技下乡情况统计

序号

技术服务项目

服务企业/

性质

服务天数

服务形式

1

老鹰茶扩繁

同源茶叶

公益

4

技术服务

2

老鹰茶扩繁

兴鹿村

公益

2

技术服务

3

蜜柚病虫害

木龙村

公益

2

技术服务

4

农业培训

村社共4

公益

4

培训

5

农业培训

村社共6

公益

6

培训

五、文化传承

5.1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以学校文化传承创新为重点;坚持凸显中华文化中,尊重劳动、尊重技能的优秀传统,切实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紧密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深入开展校园文化宣传与学习,提升师生的文明素养,培育学校的文化品牌。

5.1.1.美化校园环境,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职教中心依托优质校建设项目,进一步加强学校校园环境的改造,坚持以石文化为载体,不断挖掘融入巫溪本土固有的盐文化”“农耕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环境,为师生的共同成长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图二十五校园文化石

5.1.2.提升文化内涵,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秉承立足示范,注重内涵,打造专业的思路,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和专业文化内涵。通过规范标识标牌、文艺活动、校园广播等方式推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树立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

5.2传承优良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5.2.1.扬红色文化,传红色基因

职教中心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红三军司令部旧址、彭咏梧烈士纪念馆、西宁桥起义旧址等红色革命基地为中心,一是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推动红色文化元素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二是利用新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红色文化进校园;三是开展主题班会、征文比赛、主题板报、书画作品等丰富多彩的红色主题文化活动。

图二十六 到红三军司令部旧址开展学习

5.2.2.继承先民智慧,守护非物遗产

巫溪地域特色浓厚,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职教中心在非遗文化传承中,一是依托专业特色推进文化传承,以服装生产经营管理专业为例,积极开展巴绣非物质文化技艺传承。聘请巫溪巴绣技艺传承人谭丽娟进校成立了大师工作室,利用学生技能实训课和学生社团活动时间,带领师生学习巴绣技艺;二是结合中华传统非遗文化,优化非遗文化课程设置,如太极拳、巫溪大鼓等,并邀请专家团队、技艺大师任教,同时还开展师资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三是通过校园文化节、艺术节等活动,加强交流、营造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四是利用QQ、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加强宣传,让更多人了解和参与到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中来。




图二十七 会计专业学生开展关于巴绣产业发展的调研

六、国际合作

由于我县位于东部边远贫困山区,职业教育尚未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七、发展保障

7.1坚持党建引领

坚持强化党建引领,积极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不断增强支部内生动力。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市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积极开展三会一课、主题教育、学生党建等工作。

7.1.1.建立完善机制

一是建立由党委书记牵头,党委委员协作的党建工作小组,负责党建工作的统筹规划和安排;二是修订完善党建工作的规章制度,量化考核目标任务,督促工作落实;三是优化队伍结构,搞好内部协调,按照党员教师的任教情况,划分党支部对接专业,开展师生党建工作;四是完善师生信息反馈机制,畅通信息反馈渠道,及时收集、处理问题。

7.1.2.强化政治学习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党委始终围绕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强化师生思想政治理论学习,推动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

图二十八 党建主题学习图片

本年度,共开展主题党日活动12次,师德师风、警示教育、意识形态等专题学习教育10次,组织领导干部、党员教师交流座谈5次。县管领导班子制定理论学习计划5份、完成读书班学习研讨2次、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次,集体交流研讨2次。

7.1.3.注重理论实践

学校党委积极组织并通过志愿服务、党建联盟、国防教育、座谈交流、师生征文等实践活动,将思想政治理论与师生工作实践有机融合,在实践中不断强化党性修养,促进师生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和自我革新。

图二十九 党建联盟活动

本学年度中,共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活动6次,党组织联建活动2次,国防军事教育1次,中国梦宣传教育3次,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活动3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宣传教育1次,国防教育活动2次,征文活动1次,师生交流座谈3次,师生读书分享活动12次。

7.2政策落实

我县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政策,一是高度重视免学费、

国家助学金、奖学金等资助工作,为使工作做细做实,县教委资助中心设立中职资助专门人员,构建中职学校助学工作体系。本学年度中,共免除中职学生4636人次学费,发放金额463.6万元;中职助学金发放3106人,发放资金357.90万元;减免住宿费1916人次,减免金额47.90万元;减免书本费1269人次,减免金额25.38万元;发放国家奖学金3人次,发放金额1.8万元。

我县严格落实中职学校收支两条线,全额落实中职学校公用经费政策,全额保障教职工工资绩效待遇,并按要求配套了项目经费。

表十 政策经费落实情况

序号

资助类别

年度

人数(人)

金额(万元)

人均//学期

1

免学费资助

2023

5126

512.6

1000

2022

5325

532.5

1000

2

减免书本费

2023

1796

35.92

200

2022

1561

31.22

200

3

住宿费补助

2023

1025

51.25

250

2022

1932

48.3

250

4

国家奖学金

2023

6

1.8

3000

2022

6

1.8

3000

7.3学校治理

我县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贯彻全国全市职业教育大会精神,抢抓机遇谋求发展,着力打造学校品牌,共同营造一个和谐、开放、高效的教育环境,不断推进管理民主化、人性化、法治化、科学化,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

7.3.1.坚持和完善党组领导的校长负责制

坚持和完善党组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是确保学校正确发展方向、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本年成立职教中心党委,强化学校领导班子政治建设、思想建设、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形成了培养选拔、教育培训、考核评价、激励保障、容错纠错等机制。二是形成了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工作机制,学校党委会议讨论决定学校三重一大事项。三是持续强化政治监督,全面实施学校党委对领导班子成员贯彻执行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情况的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实施基层党员干部对学校党组织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监督,形成定期向上级党组织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机制。

7.3.2.强化部门管理职责,完善各部门工作制度

职教中心强化部门管理职责并完善各部门工作制度是提升学校管理效能、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举措。一是修订学校章程和各部门的管理规章制度,明确部门和岗位职责和权限,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和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使各项工作都能够有章可循、有据可查;二是注重部门职能的专业化,选优配齐工作人员,加强培训学习促进专业素养和工作业务能力的提升,增强教职工的责任心、执行力和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三是注重部门协调,加强各部门沟通,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提升学校整体工作效率,形成高效的服务机制和有效的服务体系。

7.3.3.加强民主监督建设,推进治理民主化

一是明确民主监督体系建设的目标,围绕制度建设、组织架构、监督方式等方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质量监督体系,保障师生合法权益,促进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管理水平。二是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制度,实现学校财务状况、重大事项决策、教学质量评估等关键信息的透明化,接受师生和社会的监督,提升学校管理的公信力,有效预防腐败和不正之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三是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的选举、议事、决策等制度,提高其代表性和权威性,使其成为学校民主监督的中坚力量;四是建立学生代表大会、家长委员会等组织,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监督体系,及时发现问题、整改问题,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7.4.完善社会参与机制,增强社会认同感

一是政产学研联动,形成产教融合新生态,优化课程设置,促进专业建设,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二是依托组团式人才帮扶计划,组建三地协同教学创新团队,实行团队双负责人制度,建立五级教材审核机制。三是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机制,加强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动态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校企合作和师资培养,提升师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建设并开放数字化治理平台,向社会展示学校形象,增强社会对学校的认同感和信任度。

7.5经费保障

在经费落实过程中,我县不断改进和优化经费管理措施,科学制定预算方案,严格审批和监控;同时建立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按上级文件规定,2024年度政策性经费全部拨付到校,拨付金额6663.67万元,日常教学经费投入202.82万元,同比增长3.74%;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900万元,同比增长744.44%1900万元包括中央贴息贷款1600万元以及东西协作300万元),生均公用经费2000/年,中职学生免学费2000/年,落实项目经费3715万元。

表十一 日常教学经费支出

年度

总值

实验实

教学实习仪器维修费

聘请校外教师费

其中:企业兼职教师课酬

体育维
持费

其他

习费

2023

195.5

37

18

35

15

7.3

83.2

2024

202.82

71

21.72

36.5

12

8.7

52.9

表十二 师资、教改及其他经费投入情况

年份

师资队伍建设费(万元)

教学改革及研究费

(万元)

其他支出总额

(万元)

2023

69.5

72.6

87.6

2024

74.55

72.6

85.4

七、面临的挑战

挑战1:普职融通背景下巫溪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随着历史的发展,在当前形势下,行业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地位尴尬,中职学生就业已经没有合适的岗位,职业教育的发展面临着挑战。巫溪县近几年初中毕业生在5500人左右,普通高中招生4000人左右,广大家长对普通高中入学需求还在扩大,职业教育招生越来越困难。

面临普职融通,巫溪中职教育面临以下问题,一是中职学校开设普通高中课程师资严重缺失,不能适应高中教学需求。二是普通高中学校没有融合职业教育的师资与设备。三是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在高中阶段普职分流家长和学生不愿意选择职业教育,而普通高中学位不足以满足需求。

措施:一是进一步优化高中阶段学校类别的布局,提供更多的普通高中学位,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就读普通高中的需求。二是加强中职学校的内涵建设,提高育人质量。开展贯通培养,大力推进对口高考,提高对口高考本科上线率。三是在队伍建设上规划对中职学校逐步储备普通高中师资,条件成熟后向普职融通改革。

挑战2:专业教师不配套,整体水平不高,缺乏领军人物

巫溪职教中心现有专任教师224人,其中文化课教师占比48.7%,专业课教师占比51.3%,两类教师比例失衡,且专业课教师不同专业也不平衡,部分专业有富余,部分专业又短缺。专业课双师型教师占比65%,但没有高级双师型教师。学校有县级学科带头人13名,但无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仅有8人,数量偏少,无国家级骨干教师。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双师型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各1个,数量少,区域影响力低。

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一是巫溪县职教中心源于5所学校整合而成,虽然通过分流文化课教师,但文化课教师仍然偏多。二是巫溪的区位劣势导致专业课教师引进受限,专业课教师量少质弱。三是受办学经费不足的影响,教师培育培训力度较弱,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工作室建设滞后。

措施:一是进一步优化中职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扩大专业课教师占比,通过培训引导富裕专业课教师转型。二是利用东西协作、渝中对口帮扶契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学科带头人、专业领军人物、骨干教师,力争在区域内形成有影响的教师团队。三是探索候鸟型专家”“云端工程师”“产业教授等人才共引共用模式,强化职教中心师资队伍建设。

挑战3:产教融合,校政行企融合发展

巫溪县中职教育产教融合深度不够,与行业企业联系不够紧密,在指导地方产业发展上有举措但成效不明显。主要原因:一是巫溪工业化程度不高,工业水平落后,无先进制造业及现代新技术产业,校企深度合作条件不成熟。二是校企合作的专项资金不足,设备投入缺乏机制,影响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

措施:一是落实《巫溪县职业教育服务县域经济实施方案》,积极开展校政行企融合发展。二是形成“1+6”职业教育体系即建成1所高品质职业教育学校,建成作物生产技术培训、巫溪烤鱼培训、巴绣技艺传承培训、老鹰茶全产业培训、乡村旅游培训、电子商务培训6个校地融合技能培训实践中心。三是形成6大产业专业学科课程体系:系统建立作物生产技术、旅游服务与管理、电子商务、巫溪烤鱼、巫溪老鹰茶、巴绣6大学科课程体系,实现与现有课程的融合。四是完善产教融合发展机制。支持高校联合引进创新资源共建科教协同育人联合体,推动校企地共建市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现场工程师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等机构,探索候鸟型专家”“云端工程师”“产业教授等人才共引共用模式。

典型案例

一、人才培养典型案例

RCPY001:匠心筑梦,德育为先

在推进巫溪县职业教育过程中,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始终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创新德育模式,成效显著。

1.课程融合,德育渗透。注重强调将德育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深入开展课程思政工作,落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在汽修专业教学中,引入汽车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案例,讲解汽车维修中的诚信与责任,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同时,深刻领悟职业素养要求。教师团队共同编写德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案集,作为教学参考范例推广使用。

2.社团引领,实践育人。注重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全面发展,致力于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有利条件。通过设立各类德育社团,如志愿者服务社”“文化传承社等。志愿者服务社定期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关爱孤寡老人、义务环保等活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文化传承社通过传统手工艺制作、民俗文化展示等活动,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社团活动的组织经验和活动模式在学校各社团间交流分享,鼓励更多学生参与。

3.校企合作,双重引导。深化校企合作引领,完善协同育人机制。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企业师傅不仅传授专业技能,还注重教导职场礼仪、团队协作等品德规范。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校企德育实践指导手册》,为其他中职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德育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通过以上做法,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显著提升,在各级技能比赛和德育评选中屡获佳绩,得到家长和社会广泛认可。这种将德育贯穿教学、实践与校企合作各环节的模式,为其他同类学校深化立德树人教育提供了可借鉴、可推广的范例,有助于推动中职教育向培养德技双馨人才的目标不断迈进。

RCPY002:深化三教改革,强化育人保障

在推动巫溪县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积极落实三教改革,成果斐然。

一、创新做法

1.教师赋能:学校大力开展教师分层培训,针对青年教师实施青蓝工程,一对一师徒结对,助力快速成长;中年教师则通过参与企业实践、国家级培训项目,更新教育理念与技能。同时,设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专业带头人为核心,开展教学研究与课程开发,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2.教材焕新:联合行业企业专家与一线教师,共同编写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教材内容紧密围绕职业岗位需求,融入新技术、新工艺,及时更新案例与数据,并配套数字化资源,如微课视频、在线测试等,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3.教法多元:推行项目式、情境式教学法。例如在汽修专业教学中,模拟汽车维修车间真实场景,学生分组完成汽车故障诊断与维修项目,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协作解决问题,同时利用虚拟仿真软件,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复杂汽修操作练习,增强实践能力。

二、改革成效

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在市级职业技能大赛中3人获二等奖,14人获三等奖;佳绩,双证书获取率100%;教师教学能力明显增强,教师在市级教学能力比赛中4人获一等奖,8人获三等奖,参与编写的教材在多所同类学校推广使用。学校整体办学质量提升,社会声誉不断提高。

三、推广价值

教师培养模式可助力同类学校打造高素质师资队伍;教材编写经验能为教材更新换代提供思路,使教材更贴合职业教育实际;教法创新可引导学校转变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潜能,为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全面深化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样本。

RCPY003:推进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

为深入推进巫溪现代化职业教育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高质量发展,在课程建设工作方面成果显著。

一、创新做法

1.需求导向的课程设计:深入调研区域产业需求与学生就业意向,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构建课程体系。例如,依据本地产业发展趋势,在作物生产技术专业设置了老鹰茶生产与加工、干花制作等课程,确保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高度契合。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理论与实践教学界限,建设了一批集教学、实训、生产于一体的现代化实训基地。如在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学生在实训基地一边学习作物生产技术的理论知识,一边进行作物生产管护和生产加工(老鹰茶制作)操作,教师在旁实时指导,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做中教

3.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数字化建设,开发了丰富的在线课程资源。教师团队录制微课视频、制作电子教案和习题库,学生可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和测试,同时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学习空间与时间。

二、改革成效

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大幅提升,在市职业技能竞赛中17人次获奖,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且就业对口率高。教师教学水平显著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招生规模逐年扩大。

三、推广价值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课程设计思路,可供其他中职学校借鉴,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开设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可有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与学习兴趣,为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提供方案。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经验有助于推动中职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教育资源共享与高效利用,助力中职学校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水平与教育教学质量。

二、产教融合典型案例

CJRH001:校企双元育人机制

为进一步提升巫溪县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办学发展,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始终遵循校企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协同育人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成效显著。

做法:学校与多家龙头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共建订单班。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根据岗位需求设置课程体系,派遣技术骨干入校授课,并提供实习实训设备与场地。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组成教学团队,实行双导师制,按照企业生产流程与标准开展教学。

成效:学生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显著提升,订单班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就业,对口就业率高达90%以上。企业因人才适配度高,生产效率得到提高,同时学校教师实践能力也得到增强,教学质量广受好评。

推广价值:为中职学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提供了范例,其订单班模式可精准对接企业需求培养人才,双导师制有助于融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优势,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可在有条件的中职学校广泛推广。

CJRH002:产业学院共建探索

做法:依托县政府“10+1”特色产业布局,形成产教融合新生态,学校与巫溪县农委、县文化旅委、薯光农业等单位合作,建成作物生产技术、巫溪烤鱼、巴绣、电子商务、乡村旅游、老鹰茶等6个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面向学校学生与企业员工开展培训。同时,围绕产业发展开展科研合作,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并将成果转化为教学案例与课程内容。

成效:提升了学校服务区域产业发展的能力,为企业储备了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了企业技术创新与升级。学校在科研与社会服务方面成果丰硕,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扩大,招生吸引力增强。

推广价值:产业学院模式有利于整合多方资源,形成产教融合育人合力,为地方产业培养适配型人才的同时推动产业创新发展,为中职学校与地方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与实践样板。

CJRH003:中餐烹饪专业联合办学

做法: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与戴伦鑫科技餐饮有限公司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企业参与学校中餐烹饪专业课程设计,提供最新菜品研发成果作为教学案例。学校按照企业门店岗位需求,定制化培养学生,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门店进行实习实训,企业师傅一对一指导学生实际操作,并且设立奖学金,激励优秀学生。

成效: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企业工作节奏,上手快,专业技能扎实。该专业学生在企业烹饪技能大赛中多次获奖。

推广价值:这种定向培养模式精准对接企业岗位,能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其他中职学校与餐饮企业合作提供了清晰的模式借鉴,可有效解决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需求匹配问题。

三、服务贡献案例

FUGX001:深化校园文化传承

为进一步提升学校内涵建设,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在服务文化传承方面表现卓越,形成了极具示范效应的特色模式。

一、做法

1.专业融合文化课程体系构建: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在旅游服务与管理、民族音乐与舞蹈等专业课程设置中深度融入文化传承内容。例如,旅游专业增加本地历史文化遗迹讲解、民俗文化体验等课程模块;音乐舞蹈专业着重对传统民族舞蹈、民间音乐的挖掘整理与教学传承。同时,编写了一系列具有地方与民族特色的校本教材,作为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载体。

2.文化传承实践平台搭建:建立校内文化传承活动,如传统手工艺制品展示(刺绣、手工等)、民俗文化展示场地等。与本地文化机构、旅游景区合作,搭建校外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参与文化展览、旅游文化宣传活动的策划和举办。此外,成立文化传承社团,如剪纸社、戏曲社等,定期开展社团活动并进行成果展示与交流。

3.师资队伍文化传承能力提升:一方面,选派教师参加各类文化传承培训与学术研讨会,邀请文化专家、民间艺人入校开展讲座与技艺传授,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开展文化传承相关课题研究与教学改革,将研究成果反哺教学实践。

二、成效

学生对本土与民族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大幅提升。学校成为当地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吸引了更多学生报考相关专业,提升了学校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也为本地文化旅游等产业发展储备了大量具有文化底蕴的专业人才。

三、推广价值

其专业融合文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思路,可为其他中职学校提供课程设置参考,使文化传承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实践平台搭建模式有助于整合校内外资源,拓展学生文化传承实践空间;师资队伍建设经验有利于提升教师文化传承教育能力,整体模式对于推动中职学校在文化传承领域发挥更大作用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助力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FUGX002:职业教育服务社区活动

为彰显学校社会服务功能,提升和树立良好社会形象。在服务社区方面积极探索,成效显著,为同类院校参与社区建设树立了良好典范。

一、做法

1.技能培训进社区:学校整合各专业资源,组建了社区服务志愿团队。针对社区居民需求,开展多样化技能培训活动。例如,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师生为居民提供免费的安全用电知识讲座和家庭线路检修;汽修专业教师在社区开设汽车保养与简单故障排除课程;计算机专业则举办电脑基础操作与网络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居民的生活技能与信息化素养。

2.文化艺术促和谐:学校的艺术社团与社区文化中心合作,定期举办文艺演出。音乐专业学生带来精彩的声乐与器乐表演,舞蹈专业学生编排富有活力的舞蹈节目,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学校还组织书法、绘画专业师生在社区开展文化展览与教学活动,激发居民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

3.公益服务展担当: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公益服务。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社区为学龄前儿童进行看护知识普及;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学生参与社区绿化美化工作,设计并打造小型社区花园;此外,学校还开展环保宣传活动,组织学生与社区居民一起进行垃圾分类宣传与实践,共同营造绿色社区环境。

二、成效

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更加紧密,居民对学校的认可度大幅提高,为学校招生与实习就业工作带来了积极影响。同时,学生在服务社区过程中,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

三、推广价值

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的社区服务模式为其他中职学校提供了有益借鉴。其资源整合与按需服务的方式,能够有效对接社区需求与学校专业优势;通过文化艺术与公益服务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生活,还为学生成长搭建了广阔平台,有助于推动中职学校更好地融入社区,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服务的协同发展,促进社区和谐与进步。

FUGX003:紧跟时代步伐,服务乡村振兴

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作为,成果丰硕,展现出中职教育的担当与力量。

一、做法

1.农业技术人才培养:依据乡村产业需求,优化涉农专业设置,如开设现代农艺技术、畜牧兽医等专业。与农业企业、科研机构合作,打造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邀请农业专家入校授课,组织学生到田间地头、养殖基地实践学习,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业人才。

2.电商助力农产品销售:设立电子商务专业农村电商方向课程。搭建农村电商实训平台,组织学生深入乡村收集特色农产品信息,进行品牌包装与网络营销策划。开展直播带货进乡村活动,帮助农民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3.乡村文化传承与创新:在艺术设计、旅游服务等专业融入乡村文化元素。师生共同参与开发乡村旅游线路与文化创意产品,如以乡村传统手工艺为原型设计制作纪念品,举办乡村文化节等活动,促进乡村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二、成效

该校为乡村储备了大量实用型人才,许多毕业生返乡创业,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带头人。通过电商平台,帮助帮扶乡村实现农产品销售额显著增长,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问题。乡村文化得到有效传承与创新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力增强,带动了乡村经济繁荣。学校也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提升了办学影响力,形成了特色办学品牌。

三、推广价值

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提供了多维度示范。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助力乡村产业升级;农村电商实践经验能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提供思路;文化传承与创新举措有助于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潜力。其他中职学校可借鉴其经验,结合区域乡村实际情况,整合资源、创新教学与服务模式,深度参与乡村振兴战略,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贡献力量。

四、文化传承案例

WHCC001:传承红色文化,播种红色基因

传承红色文化,播种红色基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在校党委的引领下,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道路。

一、做法

1.课程融合创新:学校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开发了《红色历史与中职精神》校本课程,结合本地红色资源,讲述革命故事与中职先辈的奋斗历程,每周安排两课时教学。同时,在语文、思政等常规课程中渗透红色文化元素,组织主题教学活动,如红色经典诵读、革命历史辩论等。

2.实践活动体验:每学期组织学生前往本地红色纪念馆、革命遗址等地开展研学旅行,让学生实地感受红色文化氛围,回来后撰写研学报告并进行班级分享。此外,成立红色文化社团,如红色宣讲团”“红色文艺队等,通过演讲、表演等形式传播红色文化。

二、成效

1.学生素养提升: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度明显提高,在思想道德修养方面有显著进步,参与志愿服务、社会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增强,校园文明行为蔚然成风。据调查,学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程度相比之前提升了[X]%

2.校园文化繁荣:红色文化成为校园文化的核心元素,校园内形成了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学校在各类文化艺术比赛中,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作品屡获佳绩,如红色主题绘画展、红色故事演讲比赛等。

三、推广价值

1.教育模式可借鉴:课程融合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模式,为其他中职学校提供了可复制的范例,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应用。

2.资源整合思路:整合本地红色资源开展教育活动的思路,有助于其他学校挖掘地域文化优势,丰富红色文化传承的资源库,推动红色文化在中职教育领域的广泛传播与深入发展。

WHCC002:绣艺风华,传承匠心

在推动传统文化传承的教育实践中,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在巴绣文化传承方面成果斐然,为中职教育与非遗文化融合树立了典范。

一、做法

1.专业课程构建:学校依托服装生产经营管理专业,开设刺绣专业课程,涵盖基础针法、图案设计、色彩搭配等系统知识与技能教学。邀请刺绣非遗传承人担任客座教师,定期开展刺绣社团活动,传授传统刺绣技艺与文化内涵,让学生领略刺绣精髓。

2.实践平台搭建:建立刺绣实训基地,配备专业工具与丰富材料,供学生实践创作。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刺绣比赛、文化展览及商业合作项目,如为本地旅游景区定制刺绣纪念品,在实践中提升学生技艺与应变能力。

二、成效

1.人才培养成果:已培养出一批熟练掌握刺绣技艺的中职学生,部分学生还参与了重庆市级刺绣作品制作,提升了学校知名度与学生职业竞争力。这些学生毕业后,有的成为技术骨干,有的自主创业,传承与创新刺绣文化。

2.文化传播效应:学校的刺绣作品在各类展览展出,吸引众多观众参观,引发社会对刺绣文化的广泛关注。同时,学生走进社区、中小学开展刺绣文化讲座与体验活动,普及刺绣知识,得到大众的好评与认可。

三、推广价值

1.专业建设参考:为中职学校特色专业建设提供思路,可借鉴其依据地方非遗文化资源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做法,打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专业。

2.产教融合范例:学校与企业、文化机构合作的模式,展示了如何在非遗传承中实现产教融合。通过承接项目、参与比赛等方式,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又推动刺绣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为其他中职学校与文化产业对接提供有益借鉴。

WHCC003:点石成金,育德启智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多元探索中,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以石头为独特载体,雕琢出富有内涵与魅力的校园文化,成效显著且极具推广价值。

一、做法

1.石景规划与布局:依据校园空间格局,精心规划石头景观。在校园师生出入主要通道处设置主题巨石,镌刻标语,彰显学校精神;在花园、小径旁错落放置形态各异的石头,有的刻有励志名言,有的雕琢着传统文化图案,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

2.石头文化课程开发:开设石文化鉴赏校本课程,讲述石头的种类、地质成因、历史文化意义等知识;组织石头绘画课程,邀请民间石匠艺人指导学生亲手绘画或雕刻小型石艺作品,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与艺术创造力。

3.文化活动开展:举办石韵杯校园石头文化节,包括石头绘画比赛、石头创意造型大赛、石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鼓励学生以石头为素材进行多元创作与文化探索,激发学生对石文化的热爱。

二、成效

1.环境育人显著:校园石景与文化元素相互交融,使校园环境焕然一新,成为无声的教育者。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受到石文化的熏陶,行为举止更加文明优雅,校园违纪率降低。

2.学生成长多元:学生通过参与石文化课程与活动,不仅拓宽了知识视野,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也得到提升。部分优秀作品被留校展示或推荐参加校外艺术展览。

三、推广价值

1.文化创新借鉴:以石头为载体构建校园文化的创新思路,为其他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全新视角与素材,可因地制宜地挖掘本地特色资源进行文化创新。

2.实践育人模式:石头文化课程与活动相结合的实践育人模式,丰富了教学形式与内容,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对其他学校开展特色实践教学活动具有示范意义。

五、发展保障案例

FZBZ001:党旗领航,匠心铸魂

在中职教育领域,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积极探索特色党建工作路径,为学校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成为党建引领中职教育的典范。

一、做法

1.党建与专业建设融合:学校党委深入调研各专业特点,推动党建工作与专业教学深度融合。在工科专业设立党员先锋技术攻坚小组,党员教师带领学生团队开展技术研发与创新实践,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在文科专业开展党员名师思政课堂,将党的理论与专业知识结合,增强课程思政实效。

2.红色文化育人体系构建:打造红色校园文化长廊,展示党的光辉历程与英雄事迹;以重大节日为契机,组织红色主题月活动,如党史知识竞赛、红色经典朗诵会等;成立红色志愿服务队,开展社区服务、公益活动,传播红色文化与正能量。

二、成效

1.党组织凝聚力增强:党员教师在党建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近两年学校党员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吸引了更多优秀教师向党组织靠拢。

2.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通过红色文化育人体系,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显著提高,学习动力增强。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高涨,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

三、推广价值

1.党建业务融合范例:为中职学校提供了党建与专业建设融合的有效模式,可指导其他学校解决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实现党建促业务、业务强党建的良性循环。

2.思政教育创新思路:红色文化育人体系丰富了中职学校思政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有助于其他学校借鉴创新,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培养德技双馨的中职人才。

FZBZ002:以民主之光,铸校园活力

在现代中职教育管理体系构建中,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积极探索学生会民主管理新模式,成效卓越,为同类院校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做法

1.民主选举制度建设:制定完善的学生会干部选举章程,明确竞选条件、流程与投票规则。竞选过程公开透明,候选人通过个人演讲、才艺展示、施政纲领阐述等环节,面向全体学生拉票,由学生民主投票产生学生会干部,确保选出德才兼备、有群众基础的学生干部。

2.民主决策与监督机制:成立学生会民主管理委员会,由学生代表、教师代表组成。学生会重大决策需经委员会讨论审议,广泛收集学生意见。同时,建立线上线下监督平台,学生可随时对学生会工作及干部作风进行监督评价,督促学生会履职尽责。

3.干部培训与能力提升:定期开展学生会干部民主管理培训,邀请专家学者、优秀学生干部传授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组织策划等技能,强化干部民主意识与服务能力,使其能更好地为同学服务。

二、成效

1.学生参与热情高涨:民主管理模式激发了学生参与校园事务的积极性,更多学生愿意为校园建设贡献力量。

2.校园氛围和谐有序:学生会通过民主协商解决学生诉求,如改善食堂伙食、优化宿舍环境等,校园矛盾纠纷减少,学生满意度显著提高,校园秩序更加和谐稳定。

三、推广价值

1.民主管理示范:为中职学校学生会建设提供了可操作的民主管理流程与制度参考,有助于提升学生会公信力与工作效率。

2.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其培养学生民主意识与参与能力的实践,对推动中职学校学生自主管理、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有积极意义,可引导其他学校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民主和谐校园。

FZBZ003:创新驱动,项目引领发展

在推动巫溪县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浪潮中,巫溪县职业教育中心始终坚持狠抓项目建设,以项目为引擎,推动学校全方位提升,成果显著且极具示范意义。

一、做法

1.精准立项,对接需求:深入调研区域产业需求与学校发展短板,确立如智能制造实训中心建设”“康养服务人才培养基地打造等项目。组建由行业专家、教师骨干、企业代表构成的项目筹备小组,确保项目规划既具前瞻性又贴合实际。

2.多元筹资,保障投入:积极争取政府专项拨款、企业合作投资、社会捐赠等多渠道资金支持。本年中,充分利用东西协作和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为学校争取2400万元专项资金,为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奠定了坚实经济基础。

3.团队协作,精细管理:构建项目管理团队,明确分工与责任。制定详细项目进度表,定期召开项目推进会,采用信息化管理工具监控项目进程,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人员调配等问题。

二、成效

1.设施升级,教学提效:新建改建设扩建实训室11间,新建设标准化高考教室74间,新建设多媒体智慧教室80个,完成食堂、实训楼、教学楼房屋防水维修等,建成6个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实训课程开出率达95%以上,学生技能操作水平显著提升。

2.人才适配,服务升级: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契合度提高,为本地康养产业、智能制造产业培养、培训了大量合格人才,获得企业高度赞誉。

三、推广价值

1.规划参考:精准立项与多元筹资模式可为其他中职学校项目建设提供思路,帮助其结合自身定位与区域需求谋划项目并筹集资金。

2.管理示范:团队协作与精细管理经验可资借鉴,利于提升项目建设效率与质量,推动中职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