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 我要留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政务公开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统计信息 >数据发布 >统计公报

[ 索引号 ] 11500238765945700N/2023-00009 [ 发文字号 ]
[ 主题分类 ] 其他 [ 体裁分类 ] 其他
[ 发布机构 ] 巫溪县统计局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3-03-31 [ 发布日期 ] 2023-03-31

巫溪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全县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疫情多发散发、高温干旱少雨极端天气等超预期因素带来的严重冲击,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推动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加快释放政策效能,保持了经济社会和谐稳定。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38761万元,比上年增长2.7%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276856万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297770万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664135万元,增长1.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2.5%42.7%24.8%,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91.10.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2.324.053.7。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1869元,比上年增长1.8%。民营经济增加值746554万元,增长4.3%,占全县经济总量的60.3%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38.78万人,比上年减少0.1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0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1.44%,比上年提高0.53个百分点。

按户籍人口统计(公安局人口年报),年末全县有192375户,总人口为532317人,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10.5,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6.7(见表1)。全年人口出生率为6.1‰,死亡率为7.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1‰(按照户籍两年平均人口计算)。全年迁出人口4595人,迁入人口2273人。

              1 2022年户籍人口数及其构成



指标名称

年末数(人)

比 重(%

户籍总人口

532317

100

其中:城镇人口

190842

35.9

乡村人口

341475

64.1

其中:男性

279481

52.5

女性

252836

47.5

其中:0-17

101279

19.0

18-34

123690

23.3

35-59

202411

38.0

60岁及以上

104937

19.7

出生人口

3249

100

其中:男性

1677

51.6

女性

1572

48.4

死亡人口

3842

100

其中:男性

2278

59.3

女性

1564

40.7
















城乡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效。城镇新增就业3778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数2408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838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人数1667人。

 年末,全县有11个乡,19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288个行政村,4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二、农业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43185万元,同比增长3.8%。其中农业产值247318万元,同比增长4.7%;林业产值60508万元,同比增长9.4%;牧业产值125711万元,同比下降1.3%;渔业产值3134万元,同比增长4.8%;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6514万元,同比增长3.1%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95288亩,同比增长1.5%。全年粮食总产235609吨,下降1.6%。其中,小麦267吨,下降0.4%;玉米89035吨,下降0.04%;水稻14224吨,下降0.2 %;大豆5678吨,增长0.9  %;马铃薯80067 吨,增长3.3%
全年生猪出栏575388头,同比增加1.7%;牛出栏7018头,同比增长7.4%;羊出栏251809只,同比增长1.5%;家禽出栏2736805只,同比下降4.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全县工业增加值77633万元,同比下降7.9%,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5.5%,制造业增加值下降7.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9.6%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6.3%。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0亿元,比上年下降17.7%,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见表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产值下降16.2%,股份制企业下降28.2%。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下降26.1%,制造业下降18.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9.9%。分产业看,清洁能源产值比上年下降43.8%,建筑材料产业下降37.4%,食品医药增长8.4%,轻工纺织产业增长20.6%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220137万元,同比增长11.2%,完成建筑产值375752万元,同比增长20.4%

四、服务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5268万元,同比下降4.8%;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09794万元,比上年增长1.0%;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4929万元,下降0.4%;金融业增加值89593万元,增长3.6%;房地产业增加值77659万元,增长0.4%;其他服务业332811万元,增长1.6%

全年货物运输总量412.6吨,货物运输周转量34979.5吨公里。

全年旅客运输总量149.6。旅客运输周转量7894.7人公里。年末营运车辆635,公交车路数10路,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数43辆,实有出租汽车数69辆。

年末,全县公路里程年底到达数7414.3公里,其中,等级公路6949.3公里(二级公路220.2公里,三级公路335.3公里,四级公路6393.8公里),等外级公路465公里。乡镇通车率100%,行政村通车率100%,行政村通达率100%

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9727.6万元,比上年增长4.9%。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25284件,包裹业务1398件,快递业务521829件。

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2029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全县固定电话用户55453户,移动电话用户161491户。互联网用户107431户。

五、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7017.6万元,同比增长1.4%批发业商品销售额232072万元,同比增长7.8%;零售业商品销售额612820万元,同比增长4.5%;住宿业营业额54365万元,同比下降0.4%;餐饮业营业额36188万元,同比增长0.1%。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下降1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下降30.6%。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下降9.9%,餐饮收入下降14%
在在限额以上单位中,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比上年下降1.2%,饮料类商品增长25.3%,烟酒类商品下降56.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下降21.3%,化妆品类商品下降38.8%,金银珠宝类商品增长38.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下降13.7%,中西药品类商品增长3.5%,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下降30.4%,家具类商品下降40.3%,通讯器材类商品下降88.8%,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下降28.2%,石油及制品类商品下降5.1%,汽车类商品增长0.1%

六、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2%(见表3)。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21.6%,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8.6%。分版块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下降1.6%房地产投资下降22.5%,工业投资增长38.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长51.5%;第二产业增长38.4%;第三产业增长0.2%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47298万元,比上年下降22.5%。其中,住宅投资120082万元,下降7.8%;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3679万元,下降35.9%;其他投资13537万元,下降64.9%

3 202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指标名称

比上年增长(%)

投资总额(万元)

3.2

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

11.2

房地产开发投资

-22.5

按构成分

建安工程

12.1

设备工器具购置

40.2

其他费用

-49.1

按三次产业分


第一产业

51.5

第二产业

38.4

#工业

38.4

第三产业

0.2


七、财政金融

全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8435万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26.8%按自然口径计算增长19.7%。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9029万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下降0.4%,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2.0%非税收入完成49406万元,增长67.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498215万元,下降4.9%

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424300.8元,增长11.7%。人民币贷款余额1853605.8元,增长7.5%

全县营业性保险分公司13家。保费总收入52998万元。其中,财产保险收入20259万元;人身保险收入32739万元。全年赔付各类保险金20839万元。其中,财产保险赔付14247万元;人身保险赔付6592万元。

全县共有证券营业部  1 家,全年累计开户数278户,证券成交量187590.5万元。

八、居民收入消费和社会保障

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18元,同比增长7.9%。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17元,同比增长4.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63元,同比增长6.9%见表4

全县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5182元,同比增长5.3%。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170元,同比增长4.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728元,同比增长3.2%。全县居民恩格尔系数36.6%,比上年下降1.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为34.8%,农村为38.7%。城乡居民收支比2.441

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28.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0万人,其中企业职工7.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际支付人数3.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基金收入 7.0亿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基金支出 11.1亿元,实发养老金额  11.1亿元。

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1.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7万人。医疗保险基金总收入4.6亿元,医疗保险基金总支出4.1亿元。

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4万人,工伤保险基金收入1284万元,工伤保险基金支出2165万元。

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9万人,失业保险基金总收入2107.4万元,失业保险基金总支出2027万元。

年末,全县共有2525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6543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82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3239人。全年资助23748人困难群众参加医疗保险。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581/月,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717/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为932/月,孤儿补助标准1382/月。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全县科研机构数2个,科技项目立项7。全年引进推广科技成果33个,其中国家级11个,市级6个,县级16个。授权专利数260件,授权发明专利22件。

全县共有普通高中教育学校4所,中等职业学校2所,普通初中15所,普通小学77所,幼儿园65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96 %,初中入学率为100%,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为99.28%,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1.4%

十、文化旅游、卫生健康和体育

全县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1456万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减少4.7%年末,全县共有博物馆2个,文化馆1个,文化站32个,公共图书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13个。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7.8%;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7.8%。公共图书馆总藏量85359册、件,书架总长度0.19万米。 

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4236万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减少5.9%。年末全县拥有国家A级景区5个,其中,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2个,2A级景区1

年末,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82个。其中,医院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个,乡镇卫生院30个,村卫生室257个。个体诊所80个。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2412张。其中,医院床位1531张,乡镇卫生院床位881张。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2044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19人,注册护士990人。

年末,全县有体育场地1613个,有国家级裁判80人,其中国家一级裁判13人,国家二级裁判67人。

十一、资源、环境和应急管理

年末,全县共有土地面积401914.3公顷。林地面积333866.7公顷,森林面积282344.4公顷,森林覆盖率70.2%,森林蓄积量1470万立方米,当年造林面积2.3万亩,退耕还林累计59.1万亩。全县自然保护区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完成营造林面积2.3万亩。

全年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1天。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93.42%。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城区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4.0分贝。

全年安全事故亡人总起数14, 总死亡人数15人。其中交通事故6死亡人数6人;建筑施工事故6死亡人数7人;其他事故6死亡人数2




注释:

1.本公报中2022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三次产业及相关行业增加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他服务业包括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行业。

4.行业统计标准:

规模以上工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

有资质的建筑业: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法人单位。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批发业、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零售业企业(单位)。

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单位)。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业法人单位。

规模以上服务业:年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个门类和卫生行业大类。

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教育三个门类,以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房地产租赁经营和其他房地产业四个行业大类。

年营业收入500万元及以上服务业法人单位。包括: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两个门类,以及社会工作行业大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