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 | 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 注册 | 我要留言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工作情况

巫咸论坛(第五期) 上古巫咸国部落遗址考

日期:2023-03-27

摘要:巫咸国不仅有神巫咸而得名,更重要的是,巫咸富的盐,在上古时期,巫溪宁厂的盐泉系炎黄时代所独有。从巫溪宁厂盐泉及其周围地区考古成果看,境内出土的石器、陶器、铜器等很多都是与上古人类对盐的利用有关,从考古领域充分证明了上古时代的巫咸国在当今的巫巴山地的巫溪。

上古巫咸国部落遗址

罗利

巫咸国是中国上古长江流域巫文化的中心,而巫咸国曾在中国古代文献屡屡出现,此文所考之巫咸国部落遗址,是专指“黄帝将战,筮于巫咸”归藏·的巫咸时代的巫咸国,同为炎黄时代。而不是后世两三千年前的殷周或春秋战国同名的“巫咸国”,后世同名者不足为训,不在本文考证之列。

诞生于五千年前中国长江流域巫巴山地的史诗《山海经·海外西经》云:“巫咸国在女丑北,右手操青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可以说确定上古时期“登葆山”在什么方位,巫咸国遗址就可以确定下来。

《山海经》所言的“登葆山”在什么地方?按北魏学者郦道元的《水经注》记,他考察巫巴山地时当地人的叫法称谓“宝源山”或“登葆山”古代“葆”与”系同源字。《辞海》中的“葆”,乃珍贵,通宝也。后来的明《统志》也证实:“宝源山,在县北三十里,旧名宝山”。显然,《山海经·海外西经》所说的巫咸国所在“登葆山”,就是指巫巴山地巫溪以北的宁厂镇盐泉的宝源山。而当代以巫”为县级以上地域名者,仅有巫巴山地的巫溪和巫山,在三国以前两县都合二为一称巫郡。

山海经·大荒西经》云:“在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这里所说的“灵山”,就是指的是巫溪的“宝源山”。《山海经》上记载的“巫山”,有时也记着“灵山”,远古的“灵”与“巫”是一个字,字形字义都相近。巫溪人为什么把“宝源山”也称“灵山”呢?是因为宝源山不仅有丰富的矿藏,在远古先人最稀有的是盐和丹砂,而且炎黄之时,炎黄氏先人们居地的2/3被洪水淹没,而居于巫巴山地的宝源山则得天独厚,不仅物产丰富,而且还不会遭洪水之骚扰,处于亚热带的“宝源山”,植物繁茂、山药遍野、动物繁多、森林茂密,是宝源之地。据统计,宝源山系野生动物和鸟类约有1150种,兽类约400种,爬行两栖类动物约420种,这里不仅有大象出没,而且还有不少珍禽异兽。《山海经》中的白虎、白鹰、白鹿仍能在当今的巫巴山地的神农架生存。人杰地灵,著名的巫医在山上山下自由采药,物天泽,求必有应,自然为“灵山”。再加之巫巴山地的宝源山,由碧绿的大宁河环险绝、秀绝、奇绝,凡有悟性者,见此天下美景,无不灵性大张,不然中国上古的巫医们怎会有那么多奇思妙想,撰写出世界上想象力非凡的远古史诗《山经》。宝源山之所以成为灵山正是物与思之灵气也。

明了《山海经》“登葆山”“灵山”就是巫巴山地巫溪境内的“宝源山”,还不能确证巫咸国的遗址就是在巫溪,必须对“巫咸”进行考证。就“巫咸”来说,有两重含义,一是人名,二是地名。

就巫咸人名来说,巫咸系灵山十巫之首,大巫师、主医、主炼丹、主筮、主天文历法,是炎黄时代的大智者,从远古《归藏易》中记载:“昔黄神与炎神争斗涿鹿之野,将战,筮于巫咸。巫咸曰:‘果哉而有咎’。”巫咸亦是炎黄时代巫咸国部落的领,巫咸国有神巫名咸而得名。

就巫咸地名来说,巫咸国不仅有神巫名咸而得名,更为重要的是,巫咸要有富的盐,在上古时期,巫溪宁厂的盐泉系炎黄时代所独有。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咸字有这样的解释:“盐,咸也。”故“巫咸”也可称之为“巫盐”也。慎又说:“咸,皆也,悉也。”盐味是众口喜欢的,需要的。猩猩和猿猴都能舔咸盐来弥补身体之需,中国远古先人更知盐对维持生命健康的重要,它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对维持体内正常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古巫医更知道,人体没有足够的盐,会使身体失重虚弱、肌肉痉挛。因此,领开发当时炎黄时代最为珍贵的巫山盐泉的巫咸部落,就成了远古中国的经中心。首领巫咸,既是神巫、神医,又是德高望重的族长,故黄帝或炎帝的决要请教于他。巫咸国既然是远古的经济中心,又是各路智者神巫聚居之作为远古时代聚居在一起从而体现知识和智慧的巫医们,也才能有条件写出《海经》这样一部想象力非凡的上古史诗。

上古炎黄时代,惟有巫溪宝源山盐泉是自山间自然流出的盐泉,据《巫溪盐厂志》记载,几千年来,盐泉出盐量几乎是恒定的,“每年自溢含盐总量为1万六千多吨,多年无变化。夏秋浓度为2波美度(国际通用浓度计量单位)左右冬春为4波美度左右,最浓不过5波美度,有淡旺季之分。”这是中国远古最早得开发利用的食盐资源。炎黄时代,以巫溪中国唯一的盐泉宁厂盐为中心,北通中原,东通巴山主峰神农架,西过巴山屋脊化龙山,南顺宁河溪水注入长江。这既是中国上古时代以盐业为中心的经济辐射圈和巫文化辐射圈,纵横东南西北,别与当时发达的上古中原文化积极的交流,《山海经》就是通过这样的途输送到中原的。这种巫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使中国两支主流文化得到了既自然又和谐的交流,这条路径是从巫溪宁厂盐泉出发沿大宁河向北翻越大巴山主鸡心山后,再经过瓦子坪、猫子庙最终抵达陕西最南端的钟宝镇,全长仅100千米,是巫文化与中原文化通过盐道交流的核心路段,而盐道的主线全程则是从大宁厂到古镇兴安安康),也只有300千米。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江流的巫文化在上古时代的交流,就主要通过这条盐道顺利贯通。

溪宁厂盐泉及其周围地区考古成果看,境内出土的石器、陶器、玉器、铜器等很多都是与上古人类对盐的利用有关,从而从考古领域也充分证明了上古时代的巫咸国确定无疑在当今的巫巴山地的巫溪,它的部落遗址又在巫溪的地方呢?巫咸国部落遗址必须满足下述三个条件,一是宁厂盐泉附近;二于宝源山灵山)下的开阔地,并能北上与中原畅通交融;三是要与上古大巫医巫师的天文和人文相一致。鉴于这样三种条件,据我考察,唯有巫溪宁厂镇附近的“汉风神谷”有此条件。

汉风神谷”是中国著名书画家、雕塑家江碧波出于画家的特有敏感、通十次的考察,在30余年前建立的巫文化研究基地。我几次到巫溪盐泉和“汉风神谷”,发现“汉风神谷”完全具备上述“巫咸国部落遗址”三条件。

其一,巫溪灵山)山麓流淌了万年的盐泉,从山腰喷涌而出,下面是奔流不息的大宁河。由于地处峡谷,两山险要高峻,无空旷之地,不适宜巫咸国部落落脚休养生息和发展,而离盐泉不到五千米处的“汉风神谷”,系大宁河上游,那里地势突然空旷洞开,长年不断的溪水从宝源山灵山)深处流出,两排植物繁茂,顺溪而上可见宁厂盐泉峡谷不多见的梯田、森林、果园,农田和果园水充足而无水患之虞,这正是远古巫咸国部落得天独厚之地,那里既有盐泉之利又有农桑之地的好落脚处。

其二,“汉风神谷”不仅居宝源山盐泉少有开阔地,而且沿大宁河上游向北是远古去中原最捷径的盐道,也是上古巫文化与中原文化频频交流的必经之地;其三是“汉风神谷”选址与“巫咸国部落遗址”人文相重合。“汉风神谷”一到满天星斗的夜晚,七斗星正当头顶。精通天文历算的巫咸及巫医们,上古要设巫咸国部落,是绝对离不开七斗星的。上古先民根据七斗星位置的来确定季节:“斗炳东指,天下皆春;斗炳南指,天下皆夏;斗炳西指,天下皆秋;斗炳北指,天下皆冬。”从远古中国巫师发展到后来的道教,还把北斗星常称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七宫。而部分道书上还记载说:根据人的出生时辰,人的生可以被上述七个星君分管。可以确切地说,“汉风神谷”正门的开阔地,是当年大巫师们在七斗星头顶高照下的大祭坛。祭坛两侧为宝源山,如同张开的体两腿,祭坛正面屹立悬崖,在七斗星照耀下,正如母亲的双乳,当时的咸国的子民就生活在大自然母体之中,这正印证了巫医们天人合一观念。

源山开阔地对面独立的悬崖上尚存多处古悬棺,可见远古先人把自己的生死与七斗星紧密联系在一起了。由此,“汉风神谷”系“巫咸国部落遗址”也无疑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