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路镇基本情况简介
古路镇地处巫溪县城西南部,东与上磺镇毗邻,西与塘坊镇相依,南与奉节县接壤,北靠菱角乡、凤凰镇,因是古时商贾之道而得名,素有“龙狮之乡”、“鱼米之乡”美誉。
一、地理及气候
该镇幅员面积108.4平方公里,辖16个行政村,1个社区,86个社,总人口3.3万、镇区常住人口1.23万人。2013年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20元,同比增长18.6%;农民人均纯收入6847.5。古路镇扼守巫溪南大门,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就是商贾云集、万货荟萃之地,历为巫溪县南部地区的商业重镇和集散中心。奉溪高速横穿古路集镇,双塘公路、上古绕镇大道、巫溪至红池坝的旅游快速通道连贯其间,在古路形成独特的“黄金十字”,随着奉溪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古路至县城只需10分钟,到奉节港口、宁港码头只需25分钟。
古路地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多年平均气温20℃,1月平均气温5℃,极端最低气温-8℃;7月平均气温27℃,极端最高气温40℃。最低月均气温4℃,最高月均气温31℃。生长期年平均230天,无霜期年平均200天,最长达210天,最短为18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4320小时,0℃以上持续期260天,年平均降水量1550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45天,最多达60天,最少为30天。极端年最大雨量1650毫米,极端年最少雨量1000毫米。
古路依山环抱,东低南高,海拔高426—1708米,土壤肥沃,羊桥河、石桥河、寨河穿镇而过,全镇沟渠纵横交织,排灌便利,农业生产基础雄厚。现有耕地7468.31亩,境内森林覆盖率达68.5%,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巫溪县城郊农业示范区,盛产有机水稻、黄籽油菜、现代烟草、脱毒马铃薯等粮经作物和款冬花、独活等多种名贵中药材。
二、资源情况
(一)水利资源
羊桥河、石桥河、寨河穿镇而过,全镇沟渠纵横交织,排灌便利,蓄水总量为13.28万立方米,有水库6口,蓄水6万立方米,人畜饮水5.6万立方米,山坪塘5口,蓄水4800立方米,水井200口,蓄水1万立方米。水厂一个,蓄水2000立方米。古路镇集镇供水、人畜饮水、农田灌溉等供水量1万立方米。
(二)森林资源
(1)古路镇林地总面积:7468.31公顷。
(2)镇区自然林:1552.43公顷。
全镇森林覆盖率约为68.5%,人工造林:2869.88公顷。
三、旅游资源、历史文化遗产及荣誉
古路镇地方文化深厚,民俗风情浓郁,历史建筑等历史文化遗产众多,拥有历史庙宇古迹青龙观、万寿宫,穿山洞、天生桥等新奇百怪、奇险幽深;群众文体活动蓬勃开展,舞龙狮、打腰鼓、练太极如火如荼。镇文化站评为全国一级文化站;古路小学唐丽娟老师大宁河刺绣作品《温总理在汶川》,荣获第六届中国(重庆)工艺品、礼品及家具饰品博览会金奖。
随着奉溪高速的全县贯通以及我镇乡村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我镇观峰、白家等村现已建成农家乐20余家,年接待6000人次。我镇将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着力打造集休闲、娱乐、农事体验为一体的旅游产业。
四、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4500万元,完成农村通达通畅公路85公里、烟路配套60公里;投资2800万元,启动3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完成5个村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工建设“绿野仙乡”移民新村;投资194.9万元,新建、改造农房348户,1196名农民群众从根本上改善了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投资1253万元,完成农村“一池三改”3167户,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积极争取“大灌区”和“小农水”整治项目,金鱼水库引水工程竣工投用,改造危桥3座,完成2座病险水库加固,新增有效灌面0.3万亩,解决1.3万人饮水安全,自来水到户率提高到85%。农网改造基本完成,城乡同网同价基本实现。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基本实现全覆盖,有线电话、互联网入社率达95%以上。新建、改建日用品超市和农家店157个、农资店48个,万村千乡信息化平台实现自然村全覆盖。
五、产业发展情况
紧紧围绕巫溪县现代农业“1122”工程,坚持“培育大户、典型引路”,因地制宜主抓现代烟草、有机水稻、草食牲畜、脱毒马铃薯等特色效益农业。 年均种植烤烟5000亩、 创税300万元,初步形成了经营集约化、种植规模化、管理专业化、烟农职业化、效益综合化的现代烟草农业种植格局;荣获巫溪县烟叶生产乡镇先进集体,并成功创建全县首个科技兴烟示范村。
六、未来发展思路
把古路打造为“巫溪县交通物流门户、旅游集散节点”、“巫溪城镇化增长第二极”、“工商旅游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城郊农业示范区”的战略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