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鱼鳞乡基本情况简介
鱼鳞乡位于大巴山南麓,巫溪县北部。东与徐家镇、白鹿镇接壤,南与猫儿背林场相连,西与乌龙乡毗邻,北与陕西省镇坪县华坪乡交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或一九四九年前,高竹、乌龙、鱼鳞、龙泉,隶属铜罐乡,解放初划为鱼鳞乡人民政府,大跃进时划改为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鱼鳞乡人民政府。1992年乡镇建制调整,将原龙泉乡的庙垭、习仗、长坝、长岗四村划为鱼鳞乡管辖。2005年全县进行乡镇合并时成为单列乡。
一、地理及气候
全乡幅员面积111平方公里,辖4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总人口数9850人。距县城56公里,乘车到县城约110分钟。耕地总面积38493.4亩,2013年粮食总产量达5012吨,农民人均纯收入6078元。全乡海拔高度为550—2130米,属典型的立体型气候,适宜玉米、马铃薯、红薯、烟叶、中药材等作物生长。
资源概况
(一)矿产资源
鱼鳞乡境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其中煤矿、磷矿已开采多年。过去几十年间,磷矿开采在百万吨以上。煤矿资源也有分布,长丈的白沙煤矿现已开采20多年,长岗村的大溪煤矿的存量较大,目前尚未开采。
(二)水利资源
鱼鳞乡水利资源较为丰富,东溪河流经境内,全乡境内蓄水总量为3.5万立方米。街道供水管网完善,排污系统齐全,日供水量为210立方米。全乡目前有冯美金华、茶园、独水溪、双屋等4座小型水电站。
(三)森林资源
境内森林资源丰富,针叶林以马尾松、华山松、杉木为主,乔木林以栎类等为主,林下植被主要有蕨类、竹类,珍稀树种有黄杨、楠木。全乡林地面积11.6万亩。全乡森林资源得到很好的保护,再加上近几年来人工造林2.6万亩,全乡森林覆盖率约达78%,是天然的氧吧,也是理想的度假、疗养圣地。
旅游资源
近几年,鱼鳞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以夫妻树景点带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引导返乡创业人员投入农业生产,充分利用农产品绿色环保无公害特点,大力发展农家乐特色餐饮业,鼓励农户利用自家庭院开办农家乐,现已有位于五宋村的农家乐神树山庄正式对外营业,吸引游客休闲消费。
历史文化遗产
北宋年间泉汛衙门遗址位于鱼鳞乡五宋村五龙,留存至今的碑文仍清晰可见。遗址旁两棵铁坚油杉(当地人称黄瓜米),因一棵结果一棵不结果被当地村民称为夫妻树。1980年四川省林科院派工程师前往考察,量出胸径6.7米、树高35米,刊登在四川林业报上。上世纪80年代被县人民政府列为名木古树加以保护。2014年,县林业局带领专家一行对该树进行考察,初步推断两棵树的年龄在1300-1500年之间,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杉树。
四、基础设施建设
全乡境内有通乡公路徐高路22公里,村级公路76公里。目前已硬化的村级公路有10公里。已解决群众安全饮水6200人。禹王宫大桥实现全面贯通,有效解决长岗、五宋老百姓的出行难问题。独水溪平板桥投入使用,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问题。乐和广场建成使用,为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场所。农贸市场已经完工;垃圾处理池建成投入使用;街道安装路灯80盏;全乡四个村级服务中心、鱼鳞社区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
五、产业发展情况
鱼鳞乡因地制宜,打造了鱼鳞乡特色产业“四张名片”:一是依托“水”资源打造“金鳟虹鳟一条沟”。2011年8月引进返乡创业人士游九洲在鱼鳞五宋村投资1500万元打造金鳟虹鳟一条沟,占地70亩,现养殖金鳟虹鳟35万尾,年产金鳟虹鳟40万斤,年收入1200万元,目前已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金鳟虹鳟养殖产业,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的龙头企业。二是依托“山”资源打造“草食生畜一条链”。2011年5月引进返乡创业人士蔡子贵投资180万元在长丈村茶园建成700头野猪养殖企业,实现年养殖收入35万元。三是依托“土”资源打造“万担烤烟一片地”。全力打造长岗1000亩和五宋村500亩的烟叶生产基地,2013年烟叶产量30万斤,全乡经济收入达330多万元。四是依托“土地”资源打造“中药材种植千亩片”。鱼鳞乡党委、政府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的要求,推进土地流转,注重技术指导,强化市场服务,大户带动、以点带面,着力打造“中药材种植千亩片”,逐步走出了一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中药材发展之路。2013年,在长岗村和五宋村、长丈村形成了中药材示范片,发展示范户6户、家庭农场4个,全乡共种植党参、桔梗、白术、黄柏、款冬花、黄连、当归、
云木香1650亩。
此外,在长岗村、鱼东村、五宋村、长丈村四个村建立党参、黄连、冬花、桔梗、核桃、板栗、蜂蜜、山羊、生猪、生姜等专业合作化组织,形成特色片区的种养基地。
六、未来发展状况
一是围绕资源抓特色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上实现新突破。着眼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思路,从品牌、品质和品位入手,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打造金鳟虹鳟养殖、野猪养殖、烤烟生产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充分发挥特色产业的品牌效益。
二是围绕民生改善,在提升群众满意度上实现新突破。 力争硬化3-6公里村级道路,完成森林分类经营补助,完成街道污水管网的建设,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0户。加大力度完成农村养老保险金的发放和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认真落实低保待遇,搞好五保人员安置,加大弱势群众关爱力度。抓好教育教学工作,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完善农村医疗保险机制和疾病预防体系建设,切实解决村民看病难问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完成长丈、长岗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东溪河流域治理。
三是围绕宜居环境,在加快村级集中安置点建设上实现新突破。结合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加快五宋村、长丈村两村的村级集安置点建设,逐步完善安置点水、电、路、气、房及绿化、亮化公共基础设施。着力打造亮丽一条街,加强街道管理,美化亮化街道环境。
四是围绕干部队伍管理,在树立机关形象上实现新突破。一方面,抓好制度化管理。完善机关管理规章制度,坚持推行周例会、月点评、季督查、半年小结、年终考核的工作督查点评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另一方面,抓好人性化关怀。通过走访、慰问、谈心等方式,关心干部职工生活,着力解决家庭困难职工的实际问题,通过班子成员的示范带动,影响、教育和转化一批机关干部和村社区干部,让先进的有光荣感、后进的有危机感、一般的有紧迫感,着力营造党风正、政风清、民风纯的良好环境。
五是围绕社会和谐稳定,在打造平安鱼鳞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依法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履行党政领导班子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属地管理”原则,强化主体责任,努力减少一般事故,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较大事故,提升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大对各项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加强对营运车辆、摩托车、三轮车的安全管理;强化道路交通监管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加强预防机制和联动机制建设;加强日常监管,落实重点行业的隐患整改治理。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确保小矛盾不出村、大纠纷不出乡。积极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着力构建平安和谐鱼鳞。
六是围绕抓基层强基础,在发挥基层组织作用上取得新突破。加强党员党性学习教育,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察实情,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不断增强为民谋利能力。建立管理有序、纪律严明的工作秩序,努力打造一支作风优良、创新进取、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