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号 ]
- 11500238756225453N/2024-00028
- [ 发文字号 ]
- [ 发布机构 ]
- 巫溪县发展改革委
- [ 主题分类 ]
- 经济运行
- [ 成文日期 ]
- 2024-09-18
- [ 发布日期 ]
- 2024-09-18
- [ 体裁分类 ]
- 工作报告
- [ 有效性 ]
一、1—6月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总书记赋予重庆“两大定位”,聚焦重点打造“六个区”部署要求,坚持“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注重系统谋划、协同配合和落地落实,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深化高水平保护、创新高效能治理、实现高水平安全,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贡献巫溪力量。1—6月,地区生产总值61.4亿元,同比增长6.1%,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与全市持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2%;固投同比增长13.7%;社零总额同比增长3.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亿元,同比下降4.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7%;空气优良天数177天;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906人;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安全事故死亡率0.03%。
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多轮驱动”挖掘增长潜力,推动经济运行平稳向好。一是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克服石材企业减产停产、清洁能源产值下滑等不利因素,全县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亿元、同比增长13.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8.2%,在全市、渝东北分别排12、2位。食品医药产业发展迅猛,累计产值2亿元,同比增长92%。大力培育市级“专精特新”企业,成功申报1家。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建成标准厂房18万㎡。落实“企业三服务”机制,规上企业服务走访率达263%,渝东北排第1位。二是服务业稳步恢复。积极创新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组织开展“爱尚重庆·嗨购巫溪”年货节、大宁古城美食文化节、6.18电商节、巫溪老鹰茶文旅消费节等促消费活动,市场消费持续回升,1—6月社零总额27.9亿元,同比增长3.4%,限上批零住餐分别同比增长9.7%、8.6%、6.4%、8%;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6%,增速在全市、渝东北分别排第6、2位。受全国、全市假日经济持续火爆拉动,全县共接待游客599.6万人次,同比增长15.6%,实现旅游综合接待收入23.6亿元,同比增长15.4%;红池坝5A景区创建加快推进,完成5A级旅游景区景观质量初评。三是农业生产稳中有进。农业增加值9.7亿元,同比增长3%,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5.9亿元,同比增长2.8%。扎实抓好粮食生产、生猪稳价保供和蔬菜产业发展,夏粮、蔬菜分别完成7.7、11.2万吨,分别同比增长1.5%、4%;生猪出栏29万头,同比减少3.3%,渝东北排名第3。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万亩,完成2024年耕地存量“非粮化”整改326.8亩。落实政策支撑,兑付农机购置补贴4批、541台、38.4万元,受益农户537户。全产业链发展步伐加快,全县规上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完成产值1.8亿元、同比增长97.2%以上,增速排全市第1。
(二)“多维布局”扩展发展空间,推动绿色经济加速转型。一是“一主两辅”产业提质发展。聚力发展以烤鱼为主的预制菜,与重庆聚惠和上海筷送科技签订投资协议,计划投资2.4亿元打造食品加工产业园。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加工中药材4000余吨;建设“渝北总部运营+巫溪生产基地”的“飞地园区”,发展金花葵5000余亩。打造老鹰茶“重庆爆品”,完成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报,取得中国、日本、欧盟有机食品认证,获“中茶杯”第十四届国际鼎承茶王赛“六星·特别金奖”等9个奖项,新发展林下老鹰茶基地2000亩,培育种苗20余万株。二是跑项争资成效明显。做实项目谋划储备,储备中央预算内、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专项债项目164个、总投资354.9亿元。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97亿元、专项债券9亿元。市级审核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23个、资金需求20.8亿元。加快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7%,增速高于全市12.1个百分点。三是招商引资有力推进。成立“1413N”重点产业链招商专班,全力推进企业招引和项目落地,签约招商项目41个,正式合同额45.1亿元,到位资金14.5亿元、增速97.3%。
(三)“多线并进”夯实发展基石,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一是交通设施织密建强。安恩张铁路巫溪至奉节段完成预可研,力争“十五五”期间启动建设。巫云开高速完成工程量79%、力争年底前完成主线工程。巫神路三期(清水桥至大九湖段)即将开工建设,大宁河航电枢纽有序推进规划论证。巫溪县鱼鳞乡至鱼鳞互通三级路升级改造工程、通城镇刘家垭子至兰英乡政府升级改造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通组公路建设完成工程量92%。二是水利建设全速推进。马坪水库、凤凰水库启动建设,金鱼水库进入大坝主体施工,尖山水库完成一期工程验收,金盆水库、西流溪水库扩容、大龙沱水库前期工作有序推进。三是绿色能源加快布局。樟木垭光伏发电项目完成10MW组件安装,升压站安装完成工程量60%,农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力争年底完工,凤凰水城110千伏变电站项目、上磺220千伏变电站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四)“多管齐下”加快城市更新,推动“恋恋小城”再添活力。一是城镇布局持续优化。坚持规划引领,完成巫溪县国土空间规划、凤凰水城城市设计规划、大宁古城业态策划和运营规划、通城镇国土空间规划初步方案编制,审批工作加快推进。持续开展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召开村规划审查会2次,协助村规划修改工作10余项。二是城市品质不断提升。着力唤醒老城,有序推进大宁古城开发,完成桥北街综合整治,持续打造漫滩路一条街。着力激活新城,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两馆一宫”、水体公园改造基本完工,春申云玺、南岸限价定销房等加快建设,马镇坝组团品质不断提升。着力建设水城,科学编制凤凰水城总体设计方案,聚力打造产城景融合、宜居宜业宜游的渝东北现代化新城。三是城镇管理成效显著。强化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投用县乡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深化网格事项“五单”闭环机制,流转事件5.3万件,处理网格事件2.3万件,任务完成率、事件处置率、重点对象关注率均达100%;聚焦“共治、智治、精治、善治”,抓实“六项创建”,深化城市“三管”,强化精神文明建设,入选全市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试点县。
(五)“多元协同”守牢发展底线,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实现。一是脱贫成果巩固有力。守牢防返贫底线,实施“一户一策一责任人”加强版帮扶,风险消除率70%、超达标判定21个百分点。用好衔接资金,统筹安排资金4.2亿元,实施项目258个;深化帮扶协作,到位资金6374万元;新增产业贷款近6亿元、产业帮扶资金4000余万元,脱贫群众稳岗就业4.4万名、超额完成年度任务,衔接资金绩效评价获“A”等次。二是农业农村改革持续发力。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指导乡镇制订了集体经济发展“一村一策”台账,村级集体经营性总收入2798.7万元,同比增长203.3%;收入10万元以上村91个、占比29.9%,同比提高22.4个百分点。引导农村土地流转,全县工商资本流转土地经营权面积1.7万亩,占确权地块面积的2.68%。三是“和美乡村”创建有力。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落实“四千行动”部署,示范推进“和美家园”建设,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3个市级和美乡村示范村,相关建设经验获全市首届改革创新提名奖。
(六)“多力共聚”抓好环境治理,推动“美丽巫溪”再上台阶。一是筑牢生态屏障。持续推进国土绿化,渝东北岭谷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全面完成,实施营造林7.8万亩;启动2024年“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项目4000亩。强化“三线一单”分区管控,完成生态治理436平方公里,实施国债地灾治理项目4个,实施矿山生态修复115公顷、大宁河生态保护6.6万亩;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实施国债地灾治理项目4个。二是一体推进“九治”。深入打好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全县空气优良天数同比增加12天,7个考核(评价)断面水质均达Ⅱ类及以上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排全市第3,大宁河获评重庆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成功创建中国气候宜居县。三是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开展重庆市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气候投融资试点入库项目14个;推进绿色金融改革,绿色贷款余额18.3亿元;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率持续提升,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不断拓展,完成林业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评价,实施储备林8万亩,退化林修复5万亩,非国有林生态赎买1000亩;组织实施天保GEF项目,编制天保GEF2024—2025年双年度工作计划及预算,组织招标招聘。
(七)“多措并举”提升改革质效,推动发展环境持续向好。一是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梳理发布政务服务事项1328项,政务服务事项进驻率达99.1%,企业和群众办事流程时间缩减率达70%;持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强化数字赋能,1298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1140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可办、网办率达87.8%。二是深化“三攻坚一盘活”改革。园区开发区规上企业营业收入完成2.2亿元,超过时序目标4个百分点;亩均税收同比增长57%,今年以来持续保持在全市第2名、渝东北第1名。国企改革止损治亏取得阶段性成效,18户亏损企业实现阶段性减亏13户,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00%;实现阶段性扭亏5户,完成全年目标任务250%,无新增亏损企业;政企分离改革“脱钩”完成率100%,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率100%;聚焦重点资产资源,已盘活存量国有资产20.3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8.6亿元的235%;盘活回收资金16.1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7.8亿元的205.4%。三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家科技项目马铃薯区域重点实验室建设有序推进,联合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共建三峡库区首个特色道地中药材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推动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新培育科技型和高新技术企业64家,“双倍增”目标完成率分别为213.3%、100%,累计登记技术合同9200余万元,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1.5亿元。
(八)“多重保障”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社会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坚持就业优先。城镇新增就业1906人,健全劳务协作机制,开展“暖心返岗直通车”活动,50余名农民工乘坐专车赴广东务工,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16场,达成就业意向1400余人。依托鲁渝协作机制,加强劳务协作对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49人,其中脱贫人口94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6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到山东就业150人。二是补齐民生短板。引入巴蜀中学、人和街小学等名校在巫溪设分校及重庆师范大学设立附中附小,并加快建设;深化与重医附一院医疗协作,县人民医院成功晋升国家三级综合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创成二级甲等妇幼保健院。三是维护社会安定。破获刑事治安案件315起,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428人,挽回群众经济损失300万元。成功应对“7·11”强降雨天气,处置地质灾害领域险情17起,妥善安置转移受灾群众,做到人员“零伤亡”,全力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争取市级救灾资金533万元,为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当前形势与发展趋势
综合来看,1—6月经济运行稳中有升,稳中有进,与全市增速保持一致,但经济增长的基础还不牢固,外部环境依旧严峻复杂,主要指标增速与全年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一是产业发展不平衡。受畜禽市场持续低迷影响,农业增长面临牧业短板;工业增长仅靠制造业拉动。同时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和金融业占比偏小、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均阻碍了我县实现预期经济增长目标。二是稳投资压力仍然较大。受政府投资项目分类管控政策变化影响,项目在包装策划、前期审批、资金争取等方面难度加大,影响了项目推进进度,无法按照原计划推进形成实物量投资,投资难度巨大。截至6月底,全县500万元以上在库项目共155个,剩余投资123亿元,其中巫云开高速公路、海成·春申云玺、农光互补光伏发电、红池坝国际滑雪场、龙庭湖休闲养老旅游度假中心、凤凰水库等16个重大项目剩余投资100.9亿元,占比82%,其余139个项目剩余投资22.1亿元,仅占18%。三是财政收入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支柱产业、市场主体尚在培育中,骨干税源缺乏,财政税收收入占比较低,1—6月税收占比仅为32%,远远低于全市61.3%的平均水平。四是消费市场有待进一步激活。居民消费意愿偏低,存款需求仍然高于消费意愿。社零总额、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等指标增速长期落后于全市平均水平,对GDP增长造成拖累。
综合分析研判,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尽管经济下行压力的挑战依旧存在,下半年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实现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压力仍然较大,但机遇和挑战并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经济回升路径明朗。从全国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中国式现代化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加之“两重”“两新”深入推进,将有力提振各方发展预期和信心,有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有力释放超大规模市场需求潜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从全市看,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鼓舞士气、充满力量,为“不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赋予了新定位、擘画了新蓝图,后续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重庆“两大定位”,势必出台新的支持政策,带来新的发展红利,也将为巫溪发展指明方向、催人奋进。从全县看,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市级各部门对巫溪高看一眼,厚爱几分,在资金、政策、项目、改革等各方面都给予了巫溪巨大支持,为巫溪实现“绿色崛起”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巫溪资源得天独厚,中药材、老鹰茶、食用菌等特色种养业加力发展;依托巫溪洋芋、冬桃、腊肉等特色食品加工业,“西部小吃之都”加快打造;茶文化、稻作文化、节气文化、巫咸文化等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乡村文化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深厚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底蕴、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立体气候资源等优势,为发展乡村康养休闲旅游、创意农业、户外运动、研学旅游等新兴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一系列重大改革、综合性政策举措加快落地见效,叠加系列利好因素,将推动我县经济发展活力逐步释放,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底气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三、下半年重点工作
下半年,我们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细化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把全面深化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深入推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等重点改革,以更大决心更大力度攻坚突破制约巫溪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紧扣“奋力实现绿色崛起”这一目标定位,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做好经济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针对性,系统谋创新、全力抓项目、积极促转型、持续增福祉,努力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确保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一)集聚力量深耕产业,推动经济更高质量发展
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升级。主动融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着力构建“2+4”现代工业体系,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建强园区平台,加快1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建设,同步建设公租房、水电气等配套设施。加大工业招商,招引1家龙头企业,创建1家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3家新升规工业企业,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0%。
抓实现代服务业突破发展。着力建设“巫溪烤鱼”全产业链,将巫盐文化与巫溪烤鱼文化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巫溪辨识度的烤鱼独特名片。启动渝陕鄂川边贸物流中心建设,完善商品交易、仓储物流、农产品加工、商贸会展等功能,推进农产品、冷链、医药、家居装饰等物流无缝对接,打造“仓储物流+批零销售”新业态。狠抓电商发展,重点培育1—2个电商龙头企业,电商交易额实现31.4亿元。强化商贸主体升限培育,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及个体25家。
培育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聚焦“一主两辅”农业主导产业,围绕“10+1”特色产业,推动农业特色产业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持续推进“1+1+5+N”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推动马铃薯、生态畜牧、中药材等农业特色产业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壮大涉农经营主体,引进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家庭农场50个、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组织10个。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采取“基地+合作社”模式推进原料基地建设,推进巫溪独活、太白贝母、大宁党参等中药材精深加工和绿色食品深加工,加工产值突破3亿元。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强“二品一标”认证,完成绿色优质农产品认证10个以上,提升“巫溪臻品”公用品牌效应。
(二)全力以赴攻坚项目,积蓄经济发展强劲动能
咬定目标任务。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理念,坚持依靠项目拉动、投资推动、市场带动,严格落实“四个一”重点项目调度机制,紧盯基础设施、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专项投资,滚动争取中央预算内、专项债券、市级专项等项目资金,确保全年争资完成18亿元以上。
抓好项目调度。严格落实重点项目“两榜两单一晒”机制,每季度通报蜗牛榜和骏马榜,采用“红黄绿”牌开展周监测,挂牌预警并公开发布,实施分类调度和赛马比拼,切实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征地、拆迁、资金等卡点堵点问题。
做好项目谋划。加强运用上级部门、咨询机构、金融机构、行业专家的智力、技术、通道支持,提高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结合“两重、两新”政策为抓手,围绕三大领域,主动谋划,提前储备2025年重大项目,同步启动项目前期工作,确保2025年顺利开工建设。
(三)脚踏实地狠抓改革,催生创新发展活力动力
持续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行政审批“放管服”改革,持续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深化“三攻坚一盘活”改革,坚决打赢国企改革、园区开发区改革、政企分离改革攻坚战,推动国有资产盘活取得重大成果。强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和市场主体增加投入。深化财政金融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层“三保”底线,提升财政政策效能。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改革,扩大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开展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促进“三社”融合发展,发展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不断壮大新型集体经济。
深入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坚持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实施高新技术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计划,持续加大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六大行动”,新建科技平台、科技示范基地各1个,新授权发明专利5件,新培育市级科技型企业30家,新组织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选派国家“三区”人才和市级科技特派员30名,转化应用科技成果10件以上。
强化生态绿色转型发展。用好用活全市林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评价体系构建试点、市级气候投融资试点优惠政策,探索创新绿色金融。稳妥推进“双碳”战略,推进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纳入重点建设项目环评、规划环评和试点建设。开展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持续推进“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试点,建立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等3类产品价值实现体系。持续推进生态示范创建,接续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力争成功创建重庆市“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四)凝心聚力狠抓民生,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水平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落实“稳就业”政策,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做好与山东泰安、渝中区就业协作,新增城镇就业2600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推动全民参保和医保惠民,健全多层次社保体系,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教育方面,加快三峡巴蜀中学、人和街小学、重师附中附小、白马和先锋小学(二期)以及思源学校综合楼(二期)等建设。医疗方面,持续推进县中医院创三级医院,完成县疾控中心二甲以及2家甲等乡镇卫生院创建,加快县第二第四人民医院、第三中医院建设,建成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甲等基层医疗机构各2个以上,完成国家卫生县城复审、创国卫乡镇1至2个。
加强社会治理能力。守住安全底线,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强化社会治安防控,坚决打击防范各类犯罪。持续深化落实“十五条硬措施”,走深走实大排查大整治大执法大宣教举措,着力推动应急避难场所、抢险救援装备、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纵深推进全面依法治县,扎实开展“八五”普法,高质量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切实维护司法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