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引号 ]
- 11500238MB167527XB/2024-00009
- [ 发文字号 ]
- 巫溪住建发〔2024〕37号
- [ 发布机构 ]
- 巫溪县住房城乡建委
- [ 主题分类 ]
- 建设规划
- [ 成文日期 ]
- 2024-04-22
- [ 发布日期 ]
- 2024-04-22
- [ 体裁分类 ]
- 公文
- [ 有效性 ]
各街道办事处,县级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满足城市发展要求,填补排水专项规划空白,促进排水行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家、重庆市、巫溪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远景目标纲要,结合我县实际,我委牵头编制完成了《巫溪县城市排水(污水、雨水)专项规划(2021-2035)》,经报送县人民政府审议同意,现印发实施。
附件:巫溪县城市排水(污水、雨水)专项规划(2021-2035)
巫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2024年4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巫溪县城市排水(污水、雨水)专项规划
(2021-2035年)
文 本
巫溪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〇二四年三月
目 录
4.2《重庆市巫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送审稿)
4.4《巫溪县城市排水(污水、雨水)设施及管网建设“十四五”规划》
1 规划总论
1.1 规划范围
根据《重庆市巫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送审稿),巫溪中心城区由柏杨街道、宁河街道、凤凰镇和城厢镇组成,面积33.88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范围为《重庆市巫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送审稿)确定的远期(2035年)城市建设范围,包括赵家坝组团、马镇坝组团、凤凰组团,规划城市建设范围21.76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为10.82平方公里。
图 1.1-1巫溪城市规划范围示意图
1.2 规划年限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规划基准年为2020年。
1.3 规划依据
1.3.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08);
(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供水条例》(国务院令第158号);
(7)《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2014.01);
(8)《重庆市长江三峡库区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2002.01);
(9)《重庆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办法》(2004.03)。
1.3.2政策文件
(1)《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23号)
(3)《关于印发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建城〔2019〕52号)
(4)《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中发〔2019〕18号)
(5)《关于印发〈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的通知》(发改环资〔2020〕1234号)
(6)《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发〔2015〕69号)
(7)《关于印发重庆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府办发〔2016〕208号)
(8)《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雨水、污水)管网建设工作的通知》(渝建〔2016〕231号)
(9)《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建发〔2019〕10号)
(10)《关于印发〈重庆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渝建〔2019〕399号)
(11)《关于建立重庆市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做好新时代国土空间规划的意见》(渝委发〔2020〕12号)
(12)《关于印发〈重庆市城市和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实施方案〉的通知》(渝建〔2020〕26号)
(13)《巫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水污染防治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分解的通知》(巫溪府办发〔2018〕33号)。
1.3.3相关规划
(1)《重庆市巫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送审稿);
(2)《重庆市巫溪县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年)》
(3)《“十四五”供水专项规划》
1.3.4技术标准
(1)《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
(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3)《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2016);
(4)《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 50013-2018);
(5)《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17);
(6)《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 51222-2017);
(7)《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
(8)《防洪标准》(GB 50201-2014);
(9)《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 50805-2012);
(10)《城镇雨水调蓄工程技术规范》(GB 51174-2017);
(11)《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596-2010);
(1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
(13)《城镇污水厂污泥泥质》(GB24188-2009)
(14)《城镇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 50335-2016)
(1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20)
(16)《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 19923-2005)
(17)《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19)
(18)《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GB/T 31962-2015)
(19)《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2016)
(20)《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
(21)《城市雨水利用技术标准》(DBJ50/T-295-2018)
(22)《重庆市城乡规划排水工程规划导则(试行)》(渝规发(2008)13号)
(23)《重庆市城镇排水管网监测技术导则(试行)》(渝建发〔2020〕1号)
(24)《重庆市建设领域禁止、限制使用落后技术通告(2019年版)》(渝建发〔2019〕25号)
1.4 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服务发展
编制本规划要从分析巫溪县各区域排水系统现状着手,根据巫溪县城市市政地下管线普查报告,结合地下管线管网数据,因地制宜,新建区以系统建设为导向,已建城区以补齐短板为导向,强化溢流控制、管网更新改造、再生水利用、污泥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智慧排水建设的统筹安排,加快排水系统提质增效,确保排水系统健康运行,实现城市水生态保护、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提升的绿色发展道路。
(2)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排水设施及管网建设规划按照“三水共治”、“集散结合”、“厂网一体”、“建管一体”等新理念,持续增强城市排水系统韧性;依据科学的分析方法,结合国内外排水规划设计方案,使编制的规划在技术上科学先进,经济上合理可行。
(3)全局规划、分布实施
结合城市发展的政治、经济、文化需求,把控城市全局发展规划,合理规划布设排水管网及设施,充分利用原有排水设施功能,挖潜扩能,谋划长远。结合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合理安排项目规模及建设时序。
1.5 规划内容
规划内容主要包括污水处理设施、污泥处置设施、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再生水利用系统、雨水管网系统、防涝系统规划、“物联网+智慧排水”等。
1.6 规划目标
将生态文明理念全面融入排水设施建设,推动排水设施绿色生态发展,提高智能化水平,促进排水设施智能化、人文化,资源利用绿色化、循环化,建设管理信息化、精细化发展。
到2035年,规划区排水系统基本实现雨污分流,基本建成较为完善的污水收集系统,污水处理厂平稳安全运行,规模适当超前于城镇发展,尾水出水水质稳定达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实现“稳定化,减量化,无害化”,推进污水及污泥“资源化”,逐步实现智慧排水,污水收集处理能力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基本消除内涝积水点,建立智慧雨水监测管理系统,为巫溪成为经济发达、社会文明进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示范区做支撑。
表1.6-1污水规划指标一览表
序号 |
规划类别 |
现状情况 |
规划指标 |
1 |
排水体制 |
凤凰组团、马镇坝组团采用分流制方式。赵家坝采用分流制与合流制并存方式。 |
雨污分流制。加快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难以改造的应采取截流、调蓄和治理等措施 |
2 |
污水集中收集率 |
— |
85% |
3 |
污水集中处理率 |
— |
98.0% |
4 |
生活污水厂出水水质标准 |
一级A标 |
一级A标 |
5 |
污泥无害化处理率 |
95% |
100% |
6 |
再生水利用率 |
8.5% |
25% |
7 |
内涝防治 |
存在局部积水点 |
新建和改造的排水系统应达到内涝防治设计标准要求,在20年重现期内城市道路路面积水深度不超过15CM,雨停后积水时间不超过1h. |
8 |
“物联网+智慧排水”体系建设 |
— |
全面完成城市现状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所有排水设施的普查工作,建成永久档案数据库;基本建成“物联网+智慧排水”体系,排水防涝监测和应急指挥平台、污泥运输和处理处置管理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投入使用 |
1.7 规划思路
1.7.1技术路线
排水设施及管网建设规划的编制流程主要包括:编制准备工作、现状调查评价、规划方案编制、规划成果评审和规划成果报批等,其技术路线见下图。
图 1.7.1-1 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图
1.7.2基础资料收集
收集区域城市总体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供水专项规划、排水(防涝)专项规划、道路专项规划、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管网建设计划、道路建设计划等规划(建设计划)资料,收集道路分布图、水系分布图、排水系统图、地形图、管线实测资料等图纸资料,现状排水管网检测评估报告,供水管网、排水管网、再生水管网、泵站、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中心(点)、再生水厂的运行维护现状资料,水体功能区划分、排放口水质水量监测报告、河湖水体水质水量监测报告、河道水系行洪报告等水体现状资料。
1.7.3技术思路
基于相关上位规划合理确定规划方案,重点统计工程量并合理安排建设时序,按照以下技术思路:
(1)依据上位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合理确定规划范围、规划期限、规划目标、基本原则。
(2)根据相关规划要求及现状调查评价结果,合理确定排水体制、规划人口、人均污水量、重现期等重要技术参数,预测城市排水量。
(3)确定排水(污水)建设规划方案
依据上位规划要求和现状问题,结合城市下一步开发建设情况,合理提出污水管网系统(含新建和改造)、污水处理设施(含新建和改造)、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再生水利用系统、物联网+智慧排水(污水)系统建设规划方案。
(4)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根据专项规划的项目,提出切实可行的实施保障措施。
2 规划区域概况
2.1 区位条件
巫溪县地处大巴山东段南麓的渝、陕、鄂三省(市)结合部,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四川盆地东北边缘的大巴山区,东邻湖北省竹溪县、竹山县及重庆市巫山县,南接重庆市奉节县,西靠重庆市云阳县、开州区,北界陕西省镇坪县及重庆市城口县。位于东经108°44′~109°59′,北纬31°14′~31°44′之间。县境东西最大距离61.2km,南北最大距离80.3 Km。巫溪县属于重庆五大功能区的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巫溪县是长江三峡“黄金水道”形成的巫山—奉节—巫溪“金三角旅游胜地”的腹心地带。全境幅员面积4030km2,山高地少。
图 2.1-1 巫溪县区位图
图 2.1-2 巫溪城区区位图
2.2 气象条件
巫溪县地处中纬度,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日照充足,温湿适度,立体气候颇具特色。
(1)降水充沛,时空分布不均。全县各地多年平均降水量在1030-1950毫米之间。除大宁河(干流)、柏杨河河谷降水量在1100毫米左右外,其余地区均大于1300毫米。年平均雨日,低山河谷约133天,中山约146天,高山大于200天。一年之内各月降水日数,9月最多,1月最少;夏半年最多,约占全年的78%,冬半年最少,约占全年的22%。
(2)多云雾,少日照。巫溪县境内日照时数,低山区(城厢)多年平均1589小时,最多年(1978年)1905.8小时,最少年(1982年)1295小时;中山区(古路)多年平均1568.7小时,最多年(1971年)1810.5小时,最少年(1964年)1426小时;高山区多年平均1378小时。
(3)垂直地区差异大,山地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县城一带低山河谷年平均气温18℃左右,银厂坪以上山地则小于5℃。全县海拔每升高100米,年均温下降0.65℃;夏季递减偏小,为0.58℃,冬季偏大,为0.7℃。一日内最低气温出现在早晨6-7时,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13-16时,日较差8℃左右;一年中,气温最高在7、8月份,最低1月份,月较差21℃左右;年际气温变化较小,一般不超过1.4℃。
(4)风能资源丰富。低山地区平均风速每秒1.8米,中山每秒1.2米,8月份最大每秒2.4米。境内红池坝、大官山、阴条岭等部分地区平均风速可达每秒5.0米左右,风向多为偏东或偏西南风,其中大官山风电场是全重庆最好的风能资源地区。
2.3 地形地貌
巫溪县中心城区整体地势呈南高北次、中部最低,城区内最低点标高为200m,位于大宁河与柏杨河交汇地段,最高点标高540m,位于南部奉溪高速地段,最大相对高差340m。海拔高度多介于200米至320米之间,处于该区间段的大约1745.59公顷,占规划区总面积78.95%。
图 2.3-1 巫溪县地形晕渲图
(1)地面高层
巫溪县中心城区整体地势呈南高北次、中部最低,区内最低点标高为195 m,位于大宁河与柏杨河交汇地段,最高点标高765 m,位于城市规划区南部奉溪高速地段,最大相对高差570m。内海拔高度多介于195米至345米之间,处于该区间段的大约 2235.78公顷,占城市规划区总面积70.42%。
表 2.3-1 中心城区地面高程统计表
序号 |
高程分级(m) |
面积(公顷) |
百分比(%) |
1 |
195 – 225 |
342.55 |
10.79 |
2 |
225 – 255 |
568.68 |
17.91 |
3 |
255 – 285 |
549.44 |
17.31 |
4 |
285 – 315 |
456.13 |
14.37 |
5 |
315 – 345 |
318.98 |
10.05 |
6 |
345 – 375 |
218.89 |
6.89 |
7 |
375 – 405 |
156.95 |
4.94 |
8 |
405 – 435 |
126.06 |
3.97 |
9 |
435 – 465 |
112.56 |
3.55 |
10 |
465 – 495 |
100.52 |
3.17 |
11 |
495 – 525 |
81.69 |
2.57 |
12 |
525 – 555 |
55.58 |
1.75 |
13 |
555 – 585 |
37.52 |
1.18 |
14 |
585 – 615 |
22.09 |
0.70 |
15 |
615 – 645 |
12.59 |
0.40 |
16 |
645 – 675 |
7.80 |
0.25 |
17 |
675 – 705 |
4.40 |
0.14 |
18 |
705 - 735 |
1.91 |
0.06 |
19 |
735 - 765 |
0.64 |
0.02 |
20 |
合计 |
3174.98 |
100.00 |
图 2.3-2 巫溪县中心城区高程分析图
(2)地面坡度
巫溪县中心城区整体坡度较大,建设条件较差坡度大于 25 度的不可建设用地约2313.11 公顷,占总用地的 72.85%,坡度小于 25 度的用地主要分布在规划区西部、中部以及东部,用地面积 861.87 公顷,占城市规划区范围的 27.15%,其中,坡度小于8%的占总用地的 13.38%,建设条件较好。
表 2.3-2 中心城区地面坡度分级统计表
坡度分级(度) |
面积(公顷) |
百分比(%) |
0-8% |
424.83 |
13.38 |
8-15% |
166.89 |
5.26 |
15-25% |
270.15 |
8.51 |
25-45% |
792.97 |
24.98 |
>45% |
1520.14 |
47.88 |
合计 |
3174.98 |
100.00 |
图 2.3-3 巫溪县中心城区坡度分析图
(3)地面坡向
巫溪县中心城区北部坡向以南向、西南向为主,南部坡向以东北向、北向为主,整体形成由南、北两面向中部降低的“凹”型结构。
表 2.3-3 中心城区地面坡向统计表
破向 |
面积(公顷) |
百分比(%) |
平面 |
145.83 |
4.59 |
北 |
209.06 |
6.58 |
东北 |
325.79 |
10.26 |
东 |
287.98 |
9.07 |
东南 |
400.56 |
12.62 |
南 |
676.61 |
21.31 |
西南 |
465.96 |
14.68 |
西 |
244.74 |
7.71 |
西北 |
232.86 |
7.33 |
北 |
185.59 |
5.85 |
合计 |
3174.98 |
100.00 |
图 2.3-4 巫溪县中心城区坡向分析图
2.4 地质水文
(1)地质
巫溪县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万山丛错,溪河纵横。
巫溪县位于秦岭褶皱系北大巴山褶皱带之南,其地形地貌严格受地质构造控制,地形东、西、北高,中南部较低,相对高差多在千米左右,为典型的中深切割中山地形,北部界梁子主峰海拔2796.8米,为全县最高点,大宁河最低侵蚀基准面祝家河139.44米,为全县最低点。全县地形最大高差达2657.4米,成片的平坝在不同的高度构造线上,形成四级夷平面。一级夷平面:天官山天子城—猫儿,海拔2200—2400米,二级夷平面:红池坝、西流溪—三根树及湖北省大九湖,海拔1800—2000米,三级夷平面:尖山、文峰、上磺、通城、朝阳,海拔700—1000米,四级夷平面:鸡头坝、马镇坝、赵家坝,海拔400米以下。由对山峦重迭,岭谷相间,河道纵横为地貌特征。因此本县地貌结构由北至南依次有金鸡岭、猫儿背、石柱坪、万倾坪、大泉山、松涛山六条山脉,呈东西走向,间夹东溪河、西溪河、后溪河、龙溪水系,呈南北走向的有大宁河、梅溪河、汤溪河,据山岭、河谷的地形地貌特点,可分为低山河谷区、中山宽谷区、中山岭谷区,中低山峡谷区、中山峰脊区五个类型。
(2)水文
巫溪县境内溪河纵横,涧峡密布。水系网络整体呈树状,每条溪河则呈羽毛状,常流溪河包括旁溪沟涧在内共百余条,其中流域面积超过100km2的有15条,超过300Km2的有7条,境内主要为大宁河水系,由大宁河、东溪河、后溪河、柏杨河、巴岩子河组成,流经巫山注入长江,大宁河全长202公里,流域面积4180.87平方公里,其中巫溪段长147.1公里,流域面积约300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65.24立方米/秒。县西部的分水河、湾滩河属梅溪河、汤溪河流域,分别在奉节、云阳境内注入长江。县东部的巴岩子河由兰英乡流入巫山境内汇入大宁河。
后溪河属大宁河右岸的一级支流,发源于正溪乡老麻柳坝泄水洞,上游称正溪河,在两会沱汇入香盘溪后称茶登河,并转向东流,经万古乡汇入小溪沟(又称孔梁河),再经黄花水汇入雁鸭溪,进入后河乡境称后溪河,于宁广镇注入大宁河。后溪河全流域面积548.3km2,主河道长61.1km,平均坡降9.86‰。后溪河两汇沱至宁厂河段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约5.5万kw,能量分布较均匀,平均每公里河长蓄能1250kw,是水能梯级连续开发的理想河段。
柏杨河也是大宁河中游右岸的一级支流,与后溪河相平行,发源于巫溪县塘坊镇,经凤凰镇鸡头坝与小溪河汇合后再经马镇坝、赵家坝由西向东在马莲溪注入大宁河。柏杨河控制流域面积约365.2 km2,主河道长36.0km,河道平均比降10.1‰。
小溪河是柏杨河下游右岸的较大支流,发源于巫溪县塘坊镇清水村,流经该县大同、刘家沟、凤凰镇于鸡头坝汇入柏杨河,主河道长23.8km,全流域面积202.3 km2,河道平均比降19.8‰。
表 2.4-1 巫溪县主要河流特征值汇概况表
级别 |
河流名称 |
流域面积(km2) |
主河道长度(km) |
多年平均流量(m3/s) |
天然落差 (m) |
平均比降 (‰) |
水面面积 (亩) |
备注 |
1 |
大宁河 |
3053.25 |
29.5 |
65.24 |
54.0 |
1.83 |
1520.3 |
|
2 |
东溪河 |
546.0 |
46.8 |
12.29 |
1355.0 |
29.08 |
1463.2 |
|
2 |
西溪河 |
741.7 |
20.75 |
24.22 |
285.0 |
13.73 |
1048.5 |
|
2 |
汤家坝河 |
191.0 |
23.75 |
5.77 |
1320.0 |
56.77 |
|
|
2 |
加担弯河 |
277.0 |
37.50 |
8.56 |
1540.0 |
41.07 |
|
|
2 |
后溪河 (茶登河) |
499.0 |
42.25 |
14.00 |
1665.0 |
39.41 |
980.5 |
|
2 |
柏杨河 |
333.0 |
15.25 |
7.40 |
31.6 |
2.76 |
328.3 |
|
3 |
小溪河 |
221.0 |
24.25 |
4.07 |
557.0 |
22.97 |
|
|
3 |
熊家河 |
108.0 |
20.25 |
2.43 |
577.0 |
28.40 |
|
|
2 |
巴岩子河 |
3233.2 |
17.28 |
7.64 |
1060.0 |
163.08 |
|
|
1 |
分水河 |
429.9 |
17.70 |
8.66 |
500.0 |
28.25 |
397.9 |
|
2 |
干河沟 |
134.8 |
17.50 |
|
|
|
|
洪水期才有水 |
2 |
干峡 |
134.8 |
27.60 |
|
|
|
|
同上 |
1 |
湾滩河 |
543.5 |
28.25 |
19.03 |
1845.0 |
65.31 |
1058.8 |
|
2.5 社会经济概况
根据《巫溪县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年末全县有195610户,总人口为541499人,比上年末减少688人;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10.7;全年出生人口5682人,其中男性2954人、女性2728人,出生率为10.49‰;死亡人口4339人,其中男性2544人、女性1795人,死亡率为8.0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8‰。年末有常住人口38.49万人,比上年增加0.1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4.70万人,比上年增加0.64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8.19%,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巫溪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75775万元,比上年增长7.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231804万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64465万元,增长7.6%,其中工业增加值79233万元,增长9.5%,建筑业增加值185232万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579506万元,增长7.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5:24.6:53.9。三次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分别为13.6%、27.0%、59.4%,依次拉动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1.9个百分点和4.1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011元,比上年增长7.0%。
3 城市排水现状
3.1 城市污水系统现状及问题分析
3.1.1污水系统现状
3.1.1.1污水量
2020年,巫溪城市现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8.14km2,常住人口约9.75万人。2020年城市污水处理量约为879万m3。
表 3.1.1‑1 2019年~2020年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一览表
序号 |
污水处理厂 |
污水年处理量(万m3) | |
2019年 |
2020年 | ||
1 |
镇泉污水处理厂 |
405 |
463 |
2 |
老城区污水处理厂 |
391 |
416 |
3.1.1.2城市污水(合流)管网
(1)污水(合流)管网
截止到2020年底,巫溪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市政污水(合流)管网总长约104.49km,其中污水管网总长约89.09km,合流管网总长15.4km。
巫溪凤凰工业区、马镇坝采用雨污分流制建设,老城区、赵家坝已经按雨污分流制改造、局部还存在雨污混接的情况;城区现状雨污合流的情况主要为老城区滨江路未修建雨水管道、存在雨水接入污水主干管,导致雨污未分流。污水管道接入雨水管道共计112处,其中市政污水管道接入市政雨水管道24处,小区污水管道接入市政雨水管道67处,小区污水管道接入小区雨水管道21处。
表 3.1.1‑2 城区现状污水(合流)管网系统统计表
现状人口(万人) |
现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km2) |
雨污合流管网长度(km) |
污水管网长度(km) |
9.75 |
8.14 |
15.4 |
104.49 |
表 3.1.1‑3 城区现状错接点统计表
序号 |
|
错接类型 |
错接点数量 |
1 |
污接雨 |
市政污水错接市政雨水 |
24 |
2 |
小区污水错接市政雨水 |
67 | |
3 |
小区污水错接小区雨水 |
21 | |
4 |
雨接污 |
市政雨水错接市政污水 |
47 |
5 |
小区雨水错接市政污水 |
31 | |
6 |
小区雨水错接小区污水 |
57 | |
合计 |
|
|
247 |
(2)污水泵站
巫溪城区无污水(合流)泵站(不计截污泵站)。
3.1.1.3城市污水处理设施
巫溪城区现有2个生活污水厂,分别为镇泉、老城区污水处理厂,现状总处理能力为2.5万m3/d,其中镇泉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1.50万m3/d、老城区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1.00万m3/d。尾水受纳水体为柏杨河,污水处理厂进出水水质满足《重庆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渝建〔2019〕399号)要求,进水水质BOD浓度均稳高于100mg/L,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标排放标准。巫溪城区现有1个工业污水处理厂——凤凰工业污水处理厂,凤凰工业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300m3/d,已竣工尚未投入运营。各污水处理厂具体情况详见表3.1.1-4。
根据巫溪县住建委对城区污水进场情况的统计,巫溪县2019-2020年均BOD5浓度分别为167.8 mg/L和137.29 mg/L,均高于100mg/L;巫溪县2019-2020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率分别为72%和73%,污水收集率逐年提高;巫溪县2019-2020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为94.1%和126%。
2020年,巫溪城区老城区污水处理厂处于超负荷运行,镇泉污水处理厂处于满负荷运行。根据《重庆市巫溪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2019)》,老城区污水处理厂已无扩建用地,镇泉、凤凰2座污水处理厂还有扩建用地。
表 3.1.1‑4中心城区污水处理厂现状运行情况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处理规模 (万m3/d) |
2020处理量 (万m3/d) |
2021处理量 (万m3/d) |
2022处理量 (万m3/d) |
平均运行负荷 |
运行情况 |
1 |
镇泉污水厂 |
1.50 |
1.27 |
2.30 |
2.00 |
84.67% |
满负荷运行 |
2 |
老城区污水厂 |
1.00 |
1.14 |
114.00% |
超负荷运行 | ||
3 |
凤凰工业污水厂 |
0.03 |
0 |
|
|
0 |
尚未投用 |
图 3.1.1‑1巫溪现状城市建设用地污水处理厂站点分布图
(1)镇泉污水处理厂
镇泉污水处理厂属重庆市巫溪排水有限责任公司管辖,位于巫溪县道仕仟湾路75号,始建于2016年4月,2017年11月竣工,总投资9196.89万元,占地面积1.9万平方米。镇泉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近期为1.5万m3/d,远期为3万m3/d,厂外配套一级干管总长约2.62km,服务范围为巫溪县马镇坝、凤凰工业组团,服务人口8万。该污水处理厂采用改良型AAO工艺,经滤布滤池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柏杨河,排放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2)老城区污水处理厂
巫溪县老城污水处理厂属重庆市巫溪排水有限责任公司管辖,位于巫溪县环城路51号,始建于2002年7月,2003年11月竣工,2017年12月完成提标改造,占地5700m2。巫溪县老城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1万m3/d,配套污水收集管网61.4km,其中一二级干管22.4km,三级管网39km,服务范围为赵家坝组团,服务面积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6万余人。该污水处理厂采用奥贝尔氧化沟工艺,深度处理采用深床滤池工艺,处理达标后排入柏杨河,排放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3)凤凰工业污水厂
凤凰工业污水厂位于巫溪县凤凰组团东南侧。凤凰工业污水处理厂现已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建成规模300m3/d,目前尚未投入运营。巫溪县凤凰污水处理厂远期设计规模1000m3,服务范围为巫溪县工业园区凤凰组团内入驻工业企业,服务面积为1.07km2。该污水处理厂采用“格栅—调节—混凝沉淀—水解酸化—缺氧—生物接触氧化——滤布滤池”的组合处理工艺,污水处理达标后排入柏杨河,出水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的一级标准。
表 3.1.1‑5城市污水处理厂现状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类别 |
服务范围 |
服务 面积 (hm2) |
服务人口 (万人) |
设计规模 (m3/d) |
现状处理量 (万m3/d) |
处理工艺 |
受纳 水体 |
出水执 行标准 |
出水达 标情况 |
污泥处 理去向 |
在建/ 已建 |
是否需提 标改造 |
可扩建用地面积(m2) |
1 |
镇泉 |
生活 |
马镇坝、凤凰组团 |
|
8 |
1.5 |
1.27 |
改良型A2/O |
柏杨河 |
一级A标 |
达标 |
明申肥业、垃圾处理厂 |
已建 |
否 |
|
2 |
老城区 |
生活 |
老城区、赵家坝等 |
5 |
6 |
1.0 |
1.14 |
奥贝尔氧化沟工艺 |
柏杨河 |
一级A标 |
达标 |
明申肥业、垃圾处理厂 |
已建 |
否 |
|
3 |
凤凰 |
工业 |
凤凰工业园 |
|
|
0.03 |
0 |
|
柏杨河 |
一级A标 |
|
|
已建(尚未运行) |
否 |
|
合计 |
|
|
|
|
|
|
|
|
|
|
|
|
|
|
|
注:1、凤凰污水厂近期规模为0.03万m3/d,远期为0.1万m3/d。
2、《重庆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渝建〔2019〕399号)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进水BOD浓度要稳高于100mg/L,出厂水质稳定达标。
3.1.1.4污泥处理处置情况
2020年,巫溪城区现状生活污水处理厂共计2座,污水处理能力为2.5万m3/d,现状生活污水处理厂共产生污泥约4346.02t,全县现状生活污泥处置去向有明申肥业、垃圾处理厂、华安墙材,共处理处置4139.36t。
表 3.1.1‑6 2020年现状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去向及处理量
日期 |
污泥处理去向及处理量(m3) |
合计 | |||
明申肥业 |
垃圾处理厂 |
华安墙材 |
暂存池 | ||
2020.1 |
/ |
361.13 |
/ |
10.01 |
371.14 |
2020.2 |
/ |
313.47 |
/ |
102.35 |
415.82 |
2020.3 |
197.27 |
293.73 |
/ |
/ |
491 |
2020.4 |
403.41 |
113.14 |
50.72 |
/ |
567.27 |
2020.5 |
416.23 |
12.34 |
25.38 |
/ |
453.95 |
2020.6 |
252.1 |
49.21 |
/ |
/ |
301.31 |
2020.7 |
306.65 |
/ |
/ |
/ |
306.65 |
2020.8 |
315.84 |
/ |
/ |
/ |
315.84 |
2020.9 |
316.01 |
/ |
/ |
/ |
316.01 |
2020.10 |
265.79 |
|
/ |
/ |
265.79 |
2020.11 |
334.58 |
/ |
/ |
/ |
334.58 |
2020.12 |
/ |
/ |
/ |
/ |
0 |
小计 |
2807.88 |
1143.02 |
76.1 |
112.36 |
4139.36 |
3.1.1.5污水再生利用情况
巫溪城区现状无再生水厂。目前再生水利用主要为污水厂厂内回用,尾水经过沉淀+消毒简单处理后,用于厂内的绿化景观用水、清洗等;通过2020年数据分析,厂内再生水回用量约占污水处理量的8.5%。
3.1.2问题分析
(1)污水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行
老城区污水处理厂已满负荷运行,超负荷运行会导致水处理效果下降,易造成“二次污染”,污水处理厂现状处理能力已不满足城市发展需要。
(2)雨污分流体系不完善
部分老城区排水管网现状为雨污合流,新城区以及已分流改造的区域局部还存在雨污混接的情况。混合排水体系弊病多,雨天会造成局部雨污水外溢以及大量雨水进入污水系统,导致污水收集率不高、影响城市环境卫生并且增加污水管网以及污水处理厂运行压力。
据分析,巫溪县城区内现状管网错混接点247个,其中,市政管网错混接点169个,地块内管网错混接点78个。
图 3.1.2‑1巫溪县排水管网错混接点分布图
(3)管网缺陷
由于巫溪县管网建设年代较早,管线多处存在破损、堵塞、变形、沉积等管网缺陷问题。根据管网普查结果,查出市政管网结构功能性缺陷2359处,其中,功能性缺陷1395处,结构性缺陷964处,结构性缺陷密度9.00处/公里管网,其中需工程整治的三、四级结构性缺陷411处。
图 3.1.2‑1巫溪县排水管网功能性缺陷分布图
图 3.1.2‑1巫溪县排水管网结构性缺陷分布图
(4)再生水利用率相对偏低
巫溪城区污水处理厂出水还没有作为重要的水源充分开发和利用,再生水利用率低。
3.2 城市雨水防涝系统现状
3.2.1城市水系
巫溪县城区范围内主要由大宁河、柏杨河、小溪河控制。大宁河自北向南经过县城,柏杨河自西向东注入大宁河。
(1)大宁河
大宁河古称巫溪,又名盐溪、昌江,自宋代置大宁监后即称大宁河。全长202公里,流域面积4180.87平方公里。其中,巫溪段长147.1公里,流经西宁、宁广、城厢、凤凰、上磺、通城6个区19个乡(镇),支流遍及8个区54个乡(镇),沿河纳万春河、黄连溪、白鹤溪、紫花溪、五溪、后溪河、柏杨河等50余条旁流溪水;流域面积3000平方公里。
(2)柏杨河
柏杨河又名百眼河、柏杨河。源出文峰区塘坊乡蔡家坪山麓,系地下河潜流至此自岩穴涌出。水沿大同与胜利两乡之间的峡谷东流,经菱角乡入凤凰镇纳水浪沟水,该段称熊家河,至凤凰坝汇小溪河水后称柏杨河,再东流经马坝镇、赵家坝、出马连溪口,汇入大宁河。全长33.4公里,流域面积383平方公里。主河道长15.25公里。多年平均流量每秒7.4立方米,天然落差31米,平均比降2.76‰。河床宽30—70米,凤凰坝以上河道狭窄,水流湍急;以下河道宽敞,水流平缓。夏季河水多浑浊菱角乡入凤凰镇纳水浪沟水,该段称熊家河,至凤凰坝汇小溪河水后称柏杨河,再东流经马坝镇、赵家坝、出马莲溪口,汇入大宁河。全长33.4公里,流域面积383平方公里。主河道长15.25公里。多年平均流量每秒7.4立方米,天然落差31米,平均比降2.76‰。河床宽30—70米,凤凰坝以上河道狭窄,水流湍急;以下河道宽敞,水流平缓。夏季河水多浑浊。
(3)小溪河
小溪河发源于塘坊乡,流经塘坊乡、菱角乡大同村、新民村,在凤凰镇汇入柏杨河。河道全长15.25km,控制流域面积221km2,多年平均流量4.07m3/s。上磺坝系紧邻柏杨河支流小溪河的一个山间盆地,无明河通向外流域,降雨产生的径流全靠地下暗河和溶洞排往邻近的小溪河流域(刘家沟水库坝址以上),上磺坝控制流域面积107.8km2,目前,上磺坝已成排洪洞和落水洞泄洪能力为68m3/s。
图 3.2.1‑1巫溪县中心城区重要水系分布图
3.2.2雨水系统现状
3.2.2.1城市雨水排水分区
根据巫溪县城地形特点、水系特点、规划道路路网竖向、用地布局等条件进行排水分区。经分析,凤凰组团分为排水分区1~排水分区4共4个排水分区,马镇坝组团分为排水分区5~排水分区11共7个排水分区,赵家坝组团分为排水分区12~排水分区20共9个排水分区,具体现状雨水排水分区图如下:
图 3.2.2‑1巫溪城区现状雨水排水分区图
表 3.2.2‑1 巫溪城区现状雨水排水分区表
序号 |
分区名称 |
汇水面积(ha) |
受纳水体 |
1 |
排水分区1 |
21.44 |
柏杨河 |
2 |
排水分区2 |
33.41 |
小溪河 |
3 |
排水分区3 |
32.79 |
小溪河 |
4 |
排水分区4 |
36.46 |
柏杨河 |
5 |
排水分区5 |
21.75 |
柏杨河 |
6 |
排水分区6 |
20.12 |
柏杨河 |
7 |
排水分区7 |
117.96 |
柏杨河 |
8 |
排水分区8 |
102.45 |
柏杨河 |
9 |
排水分区9 |
51.32 |
柏杨河 |
10 |
排水分区10 |
35.95 |
柏杨河 |
11 |
排水分区11 |
22.12 |
柏杨河 |
12 |
排水分区12 |
6.09 |
柏杨河 |
13 |
排水分区13 |
29.31 |
柏杨河 |
14 |
排水分区14 |
39.59 |
柏杨河 |
15 |
排水分区15 |
24.25 |
柏杨河 |
16 |
排水分区16 |
64.67 |
大宁河 |
17 |
排水分区17 |
18.18 |
柏杨河 |
18 |
排水分区18 |
40.43 |
柏杨河 |
19 |
排水分区19 |
27.00 |
柏杨河 |
20 |
排水分区20 |
46.77 |
柏杨河 |
合计 |
792.06 |
|
(1)排水分区1
排水分区1的面积为21.44ha,区域内仅少部分地块完成土地平整,大部分地块尚未开发建设。本排水分区主要沿园区路、星凤路铺设有d300、d8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最终排入柏杨河。
(2)排水分区2
排水分区2的面积为33.41ha,主要包括凤凰镇部分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区域内大部分已建成。本排水分区主要沿双凤路、中学路、文化街、龙凤中路等铺设有 B×H=300×300mm~B×H=800×800mm、d400~d10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最终排入小溪河。
(3)排水分区3
排水分区3的面积为32.79ha,主要包括大平坝等区域,区域内大部分已建成。本排水分区主要沿龙凤中路、小溪南路等铺设有 B×H=300×500mm~B×H=800×1000mm、d300~d8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最终排入小溪河。
(4)排水分区4
排水分区4的面积为36.46ha,主要包括凤凰工业园区(柏杨河南侧)等区域,区域内大部分已建成。本排水分区主要沿工业园区内道路铺设有 B×H=1500×2000mm~B×H=2000×2000mm、d300~d5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最终排入柏杨河。
(5)排水分区5
排水分区5的面积为21.75ha,区域内大部分地块尚未开发建设。本排水分区主要沿北井大道等铺设有d400~d5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最终排入柏杨河。
(6)排水分区6
排水分区6的面积为20.12ha,区域内大部分地块尚未开发建设。本排水分区主要沿北井大道等铺设有d400、d8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排入干溪沟,最终进入柏杨河。
(7)排水分区7
排水分区7的面积为117.96ha,区域内大部分已建成。本排水分区雨水主干管沿春申大道、健康路铺设,管径分别为d400~d600、B×H=2400×2200mm、d1500;沿文曲路、北井大道、学府路、广场西路等铺设有 d400~d15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经雨水主干管排入冲沟,最终排入柏杨河。本排水分区柏杨北路铺设有d4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就近排入柏杨河。
(8)排水分区8
排水分区8的面积为102.45ha,区域内大部分已建成。本排水分区雨水主干管沿春申大道、万通路及丰益路铺设,管径分别为d400~d600、B×H=2400×2000mm;沿文景路、丰益路、广场东路、万通路等铺设有 d300~d5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经雨水主干管最终排入柏杨河。本排水分区柏杨北路铺设有d4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就近排入柏杨河。
(9)排水分区9
排水分区9的面积为51.32ha,区域内大部分已建设完成。本排水分区主要沿春申大道、北井大道铺设有B×H=400×500mm~B×H=400×700mm、d200~d5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最终排入柏杨河。
(10)排水分区10
排水分区10的面积为35.95ha,区域内大部分已建成。本排水分区主要沿柏杨南路、万通路等铺设有B×H=400×1000mm~B×H=2000×2000mm、d400~d6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就近排入柏杨河。
(11)排水分区11
排水分区11的面积为22.12ha,区域内大部分已建成。本排水分区渝巫路铺设有B×H=500×600mm、d400、d8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排入B×H=2200×2000mm箱涵,最终进入柏杨河。柏杨南路敷设有d4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就近排入柏杨河。
(12)排水分区12
排水分区12的面积为6.09ha,区域内部分已建成。本排水分区铺设有B×H=3000×3000mm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最终进入柏杨河。
(13)排水分区13
排水分区13的面积为29.31ha,区域内部分地块已建成。本排水分区雨水主干管宜兴路、鹅西路铺设,管径为B×H=2900×2800mm;沿太平路、滨江北路等铺设有B×H=300×300mm~ B×H=650×700mm,d500~d8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经雨水主干管最终排入柏杨河。
(14)排水分区14
排水分区14的面积为39.59ha,区域内大部分已建设完成。本排水分区主要沿城西路、太平路等铺设有B×H=300×300mm~B×H=400×700mm、d6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最终排入柏杨河。
(15)排水分区15
排水分区15的面积为24.25ha,区域内部分地块已建设完成。本排水分区主要沿环城路、凉亭街等铺设有B×H=300×300mm~B×H=3000×3000mm、d400~ d8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最终排入柏杨河。
(16)排水分区16
排水分区16的面积为64.67ha,区域内大部分已建设完成。本排水分区主要沿环城路、解放街、裕宁街、人民街等铺设有B×H=300×300mm~B×H=800×1100mm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最终排入大宁河。
(17)排水分区17
排水分区17的面积为18.18ha,区域内部分地块已建设完成。本排水分区主要沿环城路铺设有B×H=600×900mm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就近排入柏杨河。
(18)排水分区18
排水分区18的面积为40.43ha,区域内部分地块已建设完成。本排水分区主要沿白马大道、长宁路等铺设有B×H=500×600mm~B×H=2800×3000mm、d400~ d10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最终排入柏杨河。
(19)排水分区19
排水分区19的面积为27.00ha,区域内大部分已建设完成。本排水分区主要沿新环路、先锋路等铺设有B×H=400×300mm~B×H=2100×1600mm、d300~ d15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最终排入柏杨河。
(20)排水分区20
排水分区20的面积为46.77ha,区域内大部分已建设完成。本排水分区主要沿先锋路等铺设有B×H=400×700mm~B×H=3000×2600mm、d600~ d8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最终排入柏杨河。
3.2.2.2城市雨水管网
巫溪县马镇坝组团、凤凰组团以分流制管网为主。巫溪县赵家坝组团合流制管网和分流制管网并存,赵家坝组团赵家坝和老城片区因滨河路未修建雨水管网,存在多处上游雨水管道接入滨河路污水干管的问题,雨水管道接入污水管道共计135处,其中市政雨水管道接入市政污水管道47处,小区雨水管道接入市政污水管道31处,小区雨水管道接入小区污水管道57处。
现状市政雨水管网总长度约72.11km,各排水分区现状雨水管道信息情况如下:
表 3.2.2‑2 巫溪城区现状雨水管网信息统计
类别
分区 |
雨水管网长度(km) |
合流管网长度(km) |
管涵规模 |
管材 |
排水分区1 |
1.69 |
|
d300~d800 |
塑料管(PVC)等 |
排水分区2 |
3.99 |
|
B×H=300×300mm~B×H=800×800mm、d400~d1000 |
钢筋混凝土管 塑料管(PVC)、石、砖等 |
排水分区3 |
5.33 |
|
B×H=300×500mm~B×H=800×1000mm、d300~d800 |
钢筋混凝土管 塑料管(PVC)、石、砖等 |
排水分区4 |
3.15 |
|
B×H=1500×2000mm~B×H=2000×2000mm、d300~d500 |
钢筋混凝土管 塑料管(PVC)、石、砖等 |
排水分区5 |
2.6 |
|
d400~d500 |
钢筋混凝土管、 塑料管(PVC) |
排水分区6 |
0.56 |
|
d400~d800 |
钢筋混凝土管 塑料管(PVC) |
排水分区7 |
10.44 |
|
B×H=2400×2200mm、d400~d1500 |
钢筋混凝土管 塑料管(PVC)等 |
排水分区8 |
7.08 |
0.88 |
B×H=2400×2000mm、d300~d500 |
钢筋混凝土管 塑料管(PVC)等 |
排水分区9 |
2.16 |
|
B×H=400×500mm~B×H=400×700mm、d200~d500 |
钢筋混凝土管 塑料管(PVC)、石等 |
排水分区10 |
3.61 |
|
B×H=400×1000mm~B×H=2000×2000mm、d400~d600 |
钢筋混凝土管 塑料管(PVC) |
排水分区11 |
2.75 |
|
B×H=500×600mm~B×H=2200×2000mm、d400~d800 |
钢筋混凝土管 塑料管(PVC) |
排水分区12 |
0.18 |
|
B×H=3000×3000mm |
钢筋混凝土管 |
排水分区13 |
3.73 |
0.24 |
B×H=300×300mm~B×H=2900×2800mm、d500~d800 |
钢筋混凝土管 塑料管(PVC)、石、砖 |
排水分区14 |
4.13 |
|
B×H=300×300mm~B×H=400×700mm、d600 |
钢筋混凝土管 塑料管(PVC)、石、砖 |
排水分区15 |
4.6 |
|
B×H=300×300mm~B×H=3000×3000mm、d400~ d800 |
钢筋混凝土管 塑料管(PVC)、石、砖 |
排水分区16 |
3.89 |
0.45 |
B×H=300×300mm~B×H=800×1100mm |
钢筋混凝土管 塑料管(PVC)、石、砖 |
排水分区17 |
1.86 |
|
B×H=600×900mm |
钢筋混凝土管 、石、砖 |
排水分区18 |
4.96 |
|
B×H=500×600mm~B×H=2800×3000mm、d400~ d1000 |
钢筋混凝土管 塑料管(PVC) |
排水分区19 |
2.54 |
0.56 |
B×H=400×300mm~B×H=2100×1600mm、d300~ d1500 |
钢筋混凝土管 塑料管(PVC)、石、砖 |
排水分区20 |
2.86 |
1.33 |
B×H=400×700mm~B×H=3000×2600mm、d600~ d800 |
钢筋混凝土管 塑料管(PVC)、石、砖 |
(1)排水分区1
排水分区1的面积为21.44ha。雨水管道总长度为1.69km,合流管网总长度为0km。管网密度为8.05km/km2。本排水分区内仅少部分地块完成土地平整,大部分地块尚未开发建设。本排水分区主要沿园区路、星凤路铺设有d300、d8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最终排入柏杨河。
(2)排水分区2
排水分区2的面积为33.41ha。雨水管道总长度为3.99km,合流管网总长度为0km。管网密度为11.94km/km2。本排水分区主要包括凤凰镇部分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区域内大部分已建成。本排水分区主要沿双凤路、中学路、文化街、龙凤中路等铺设有 B×H=300×300mm~B×H=800×800mm、d400~d10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最终排入小溪河。
(3)排水分区3
排水分区3的面积为32.79ha。雨水管道总长度为5.33km,合流管网总长度为0km。管网密度为16.25km/km2。本排水分区主要包括大平坝等区域,区域内大部分已建成。本排水分区主要沿龙凤中路、小溪南路等铺设有B×H=300×500mm~B×H=800×1000mm、d300~d8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最终排入小溪河。
(4)排水分区4
排水分区4的面积为36.46ha。雨水管道总长度为3.15km,合流管网总长度为0km。管网密度为8.64km/km2。本排水分区主要包括凤凰工业园区(柏杨河南侧)等区域,区域内大部分已建成。本排水分区主要沿工业园区内道路铺设有B×H=1500×2000mm~B×H=2000×2000mm、d300~d5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最终排入柏杨河。
(5)排水分区5
排水分区5的面积为21.75ha。雨水管道总长度为2.60km,合流管网总长度为0km。管网密度为11.95km/km2。区域内大部分地块尚未开发建设。本排水分区主要沿北井大道等铺设有d400~d5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最终排入柏杨河。
(6)排水分区6
排水分区6的面积为20.12ha。雨水管道总长度为0.56km,合流管网总长度为0km。管网密度为2.78km/km2。区域内大部分地块尚未开发建设。本排水分区主要沿北井大道等铺设有d400、d8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排入干溪沟,最终进入柏杨河。
(7)排水分区7
排水分区7的面积为117.96ha。雨水管道总长度为10.44km,合流管网总长度为0km。管网密度为8.85km/km2。区域内大部分已建成。本排水分区雨水主干管沿春申大道、健康路铺设,管径分别为d400~d600、B×H=2400×2200mm、d1500;沿文曲路、北井大道、学府路、广场西路等铺设有 d400~d15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经雨水主干管排入冲沟,最终排入柏杨河。本排水分区柏杨北路铺设有d4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就近排入柏杨河。
(8)排水分区8
排水分区8的面积为102.45ha。雨水管道总长度为7.08km,合流管网总长度为0.88km。管网密度为6.91km/km2。区域内大部分已建成。本排水分区雨水主干管沿春申大道、万通路及丰益路铺设,管径分别为d400~d600、B×H=2400×2000mm;沿文景路、丰益路、广场东路、万通路等铺设有 d300~d5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经雨水主干管最终排入柏杨河。本排水分区柏杨北路铺设有d4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就近排入柏杨河。
(9)排水分区9
排水分区9的面积为51.32ha。雨水管道总长度为2.16km,合流管网总长度为0km。管网密度为4.21km/km2。区域内大部分已建设完成。本排水分区主要沿春申大道、北井大道铺设有B×H=400×500mm~B×H=400×700mm、d200~d5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最终排入柏杨河。
(10)排水分区10
排水分区10的面积为35.95ha。雨水管道总长度为3.61km,合流管网总长度为0km。管网密度为10.04km/km2。区域内大部分已建成。本排水分区主要沿柏杨南路、万通路等铺设有B×H=400×1000mm~B×H=2000×2000mm、d400~d6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就近排入柏杨河。
(11)排水分区11
排水分区11的面积为22.12ha。雨水管道总长度为2.75km,合流管网总长度为0km。管网密度为12.43km/km2。区域内大部分已建成。本排水分区渝巫路铺设有B×H=500×600mm、d400、d8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排入B×H=2200×2000mm箱涵,最终进入柏杨河。柏杨南路敷设有d4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就近排入柏杨河。
(12)排水分区12
排水分区12的面积为6.09ha。雨水管道总长度为0.18km,合流管网总长度为0km。管网密度为3.00km/km2。区域内部分已建成。本排水分区铺设有B×H=3000×3000mm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最终进入柏杨河。
(13)排水分区13
排水分区13的面积为29.31ha。雨水管道总长度为3.73km,合流管网总长度为0.24km。管网密度为12.73km/km2。区域内部分地块已建成。本排水分区雨水主干管宜兴路、鹅西路铺设,管径为B×H=2900×2800mm;沿太平路、滨江北路等铺设有B×H=300×300mm~ B×H=650×700mm,d500~d8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经雨水主干管最终排入柏杨河。
(14)排水分区14
排水分区14的面积为39.59ha。雨水管道总长度为4.13km,合流管网总长度为0km。管网密度为10.43km/km2。区域内大部分已建设完成。本排水分区主要沿城西路、太平路等铺设有B×H=300×300mm~B×H=400×700mm、d6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最终排入柏杨河。
(15)排水分区15
排水分区15的面积为24.25ha。雨水管道总长度为4.60km,合流管网总长度为0km。管网密度为18.97km/km2。区域内部分地块已建设完成。本排水分区主要沿环城路、凉亭街等铺设有B×H=300×300mm~B×H=3000×3000mm、d400~ d8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最终排入柏杨河。
(16)排水分区16
排水分区16的面积为64.67ha。雨水管道总长度为3.89km,合流管网总长度为0.45km。管网密度为6.02km/km2。区域内大部分已建设完成。本排水分区主要沿环城路、解放街、裕宁街、人民街等铺设有B×H=300×300mm~B×H=800×1100mm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最终排入大宁河。
(17)排水分区17
排水分区17的面积为18.18ha。雨水管道总长度为1.86km,合流管网总长度为0km。管网密度为10.23km/km2。区域内部分地块已建设完成。本排水分区主要沿环城路铺设有B×H=600×900mm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就近排入柏杨河。
(18)排水分区18
排水分区18的面积为40.43ha。雨水管道总长度为4.96km,合流管网总长度为0km。管网密度为12.40km/km2。区域内部分地块已建设完成。本排水分区主要沿白马大道、长宁路等铺设有B×H=500×600mm~B×H=2800×3000mm、d400~d10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最终排入柏杨河。
(19)排水分区19
排水分区19的面积为27.00ha。雨水管道总长度为2.54km,合流管网总长度为0.56km。管网密度为9.41km/km2。区域内大部分已建设完成。本排水分区主要沿新环路、先锋路等铺设有B×H=400×300mm~B×H=2100×1600mm、d300~d15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最终排入柏杨河。
(20)排水分区20
排水分区20的面积为46.77ha。雨水管道总长度为2.86km,合流管网总长度为1.33km。管网密度为6.12km/km2。区域内大部分已建设完成。本排水分区主要沿先锋路等铺设有B×H=400×700mm~B×H=3000×2600mm、d600~d800雨水排水管渠,雨水收集后最终排入柏杨河。
3.2.2.3现状雨水泵站
巫溪地形排水条件较好,城区排水方式为自排,城区现状无雨水泵站,主要靠雨水管网、冲沟、涵洞、河道排水。
3.2.3城市防涝系统现状
3.2.3.1历史内涝
根据《重庆市巫溪县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和《巫溪县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巫溪城区近年以来的历史易涝点主要分布在赵家坝组团先滨路、南滨路、太平路等位置共计5处,以上易涝点均已完成易涝点整治,改造后均达到内涝防治标准。历史易涝点统计表如下。
表 3.2.3‑1城市历史内涝情况
序号 |
时间 (年) |
历史易涝点位置 |
积水深度 (m) |
积水范围 (m2) |
流域 |
是否完成整治 |
1 |
2016 |
先滨路路口 |
0.2 |
20 |
柏杨河 |
是 |
2 |
2016 |
南滨路凌廊飞渡路口 |
0.3 |
180 |
柏杨河 |
是 |
3 |
2016 |
北滨路长春小学校门前 |
0.5 |
300 |
柏杨河 |
是 |
4 |
2016 |
太平路客又多后门 |
0.3 |
300 |
柏杨河 |
是 |
5 |
2016 |
新环路末端与东升路交汇处 |
0.3 |
300 |
柏杨河 |
是 |
目前城区仍存在4处积水点,存在于春申大道移动公司门前、飞扬华府门前、前进桥、白马大道国际能源加油站等地。
表 3.2.3‑2城市积水点情况
序号 |
时间 (年) |
现状积水点位置 |
积水深度 (m) |
积水次数 (次) |
流域 |
是否完成整治 |
1 |
2020 |
春申大道移动公司门前 |
0.12 |
2 |
柏杨河 |
否 |
2 |
2020 |
飞扬华府小区门前 |
0.12 |
2 |
柏杨河 |
否 |
3 |
2021 |
前进桥 |
0.4 |
1 |
柏杨河 |
否 |
4 |
2021 |
白马大道国际能源加油站 |
0.2 |
1 |
柏杨河 |
否 |
图 3.2.3‑1 巫溪城区历史易涝点分布图
3.2.3.2城市内涝防治设施
城镇内涝防治系统包括源头减排、排水管渠和排涝出险等工程性措施,以及应急管理等非工程性措施,并与防洪设施相衔接。
(1)源头减排设施
源头减排设施主要包括采用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渗透设施、转输设施、源头调蓄设施。其中渗透设施主要包括透水路面、绿色屋顶、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转输设施主要包括植草沟、渗透管渠。
根据《巫溪县2020年度海绵城市建设自评估报告》,巫溪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达标排水分区包括排水分区17、20、21共三个排水分区,共涉及达标面积143.7公顷,达标排水分区均分布在马镇坝组团新城核心片区。
排水分区17内项目主要包括颐博园居住小区、春申大道旁商业综合体、春申大道改造,主要采用生物滞留设施、透水铺装等设施。排水分区20内项目主要包括柏杨河公园改造项目,主要采用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设施。排水分区22内项目主要包括白马公园改造、两馆一宫新建等,主要采用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透水铺装等设施。
(2)排水管渠设施
排水管渠设施主要由管渠系统和管渠调蓄设施组成。管渠系统主要包括雨水口、泵站,雨水主管渠。目前巫溪中心城区已建成排涝通道28处(排放口管径大于1000mm),现状排涝主管渠统计情况表如下:
表 3.2.3‑3 巫溪城区现状排涝主管渠统计表
类别
分区名称 |
排涝主管渠 名称 |
排放去向 |
管网长度(km) |
管涵规模 |
现状重现期 |
存在问题 |
排水分区2 |
排水管道 |
小溪河 |
0.42 |
DN1000 |
5年以上 |
|
排水分区4 |
箱涵 |
柏杨河 |
0.77 |
2000x2000 |
5年以上 |
|
箱涵 |
柏杨河 |
0.30 |
1500x2000 |
5年以上 |
| |
排水分区7 |
北井大道排水管道 |
柏杨河 |
0.40 |
DN1500 |
5年以上 |
|
健康支路排水管道 |
柏杨河 |
0.70 |
DN1500 |
5年以上 |
| |
健康路箱涵 |
柏杨河 |
0.81 |
2400x1800~2400x2200 |
5年以上 |
| |
排水分区8 |
北井大道排水管道 |
柏杨河 |
0.51 |
DN1500 |
5年以上 |
|
万通路箱涵 |
柏杨河 |
0.94 |
2000x2000~2400x1800 |
5年以上 |
| |
排水分区10 |
箱涵 |
柏杨河 |
0.04 |
2000x2000 |
5年以上 |
|
箱涵 |
柏杨河 |
0.13 |
2000x1800 |
5年以上 |
| |
排水分区11 |
箱涵 |
柏杨河 |
0.40 |
2200x2000 |
5年以上 |
|
排水分区12 |
排水管道 |
柏杨河 |
0.20 |
DN1500 |
5年以上 |
|
箱涵 |
柏杨河 |
0.22 |
2400x3100 |
5年以上 |
| |
箱涵 |
柏杨河 |
0.16 |
3000x3000 |
5年以上 |
| |
箱涵 |
柏杨河 |
0.03 |
3000x3000 |
5年以上 |
| |
排水分区13 |
宜兴路箱涵 |
柏杨河 |
0.68 |
2900x2800 |
5年以上 |
|
白鹅路箱涵 |
柏杨河 |
0.55 |
2900x2800 |
5年以上 |
| |
排水分区15 |
箱涵 |
柏杨河 |
0.21 |
1900x1400 |
5年以上 |
|
箱涵 |
柏杨河 |
0.16 |
3000x3000 |
5年以上 |
| |
排水分区18 |
白马大道排水管道 |
柏杨河 |
0.80 |
1000x1000~DN1000 |
5年以上 |
|
箱涵 |
柏杨河 |
0.08 |
2000x2500 |
5年以上 |
| |
箱涵 |
柏杨河 |
0.07 |
2800x3000 |
5年以上 |
| |
排水分区19 |
箱涵 |
柏杨河 |
0.18 |
2100x1600 |
5年以上 |
|
箱涵 |
柏杨河 |
0.06 |
1000x1800 |
5年以上 |
| |
箱涵 |
柏杨河 |
0.12 |
1000x1800 |
5年以上 |
| |
排水分区20 |
明珠广场排水管道 |
柏杨河 |
0.45 |
DN1500 |
5年以上 |
|
箱涵 |
柏杨河 |
0.24 |
3000x2800 |
5年以上 |
| |
箱涵 |
柏杨河 |
0.20 |
1000x1800 |
5年以上 |
|
图 3.2.3‑2现状城市建设用地主要排涝主管渠示意图
(3)排涝除险设施
排涝除险设施主要包括城镇水体、调蓄设施、行泄通道。城镇水体具体介绍详见3.2.1.1章节。调蓄设施主要包括绿地和下沉式广场以及隧道调蓄工程,经调查,目前巫溪中心城区无现状调蓄设施。行泄通道主要形式为道路,经调查,目前巫溪中心城区无现状道路行泄通道。
3.2.4问题及成因分析
(1)雨污分流体系不完善
巫溪县马镇坝组团、凤凰组团以分流制管网为主,赵家坝组团合流制管网和分流制管网并存,赵家坝组团赵家坝和老城片区因滨河路未修建雨水管网,存在多处上游雨水管道接入滨河路污水干管的问题,使雨天污水厂厂前进水量增大。同时马镇坝组团、赵家坝组团存在多处雨污混接、错接问题,雨天会造成局部雨污水外溢,影响城市水环境质量等。因此规划要逐步建立完全分流的雨水、污水系统。
(2)部分管网陈旧、断面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
部分排水管(渠)道因建设条件的限制、设计参数(如暴雨重现期、径流系数等)偏低偏小,管道沉积严重,造成管(渠)道断面偏小,现状管网不能满足排水需求。随着人口增长和暴雨时,排水量急剧增加,多数管(渠)道呈超负荷运行状态。
(3)管网覆盖率不足
城区部分街道缺少雨水、污水管网。管网覆盖率不足,有待进一步提高。
(4)部分排水存在散排情况
根据管网普查资料,部分排水管线末端没有接入冲沟或水系,在场地坡地处就直接排至下游,易造成下游积水。
(5)部分排水节点存在大管接小管现象
新建地区管道设计时,未考虑下游管道的受纳能力,不论下游排水管道管径大小,就近排入既有管道,导致排水管道大管接小管,如文曲路d800雨水管渠接入春申大道d600管道。
(6)部分管道内部存在结构性和功能性缺陷
部分管道内部存在结构性和功能性缺陷,沉积、树根、障碍物、渗漏,破裂,错口,异物穿入,支管暗接等均影响了现状管道的正常运行,存在一定安全风险。
(7)现状部分内涝设施不能满足排放要求
巫溪城区开发建设造成高速公路出口至前进桥原排洪沟被填埋,原山洪排水通过临时管道接入高速公路出口路段排水渠内,并最终进入城区市政雨水管道,市政雨水管道排水能力不能满足排洪需求,引发山洪沿道路入城问题。
4 相关规划概要
4.1 《重庆市巫溪县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5年)》
(1)城市性质
秦巴山区和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上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渝陕鄂边区的商贸物流基地,山水人文特色鲜明的生态旅游城市。
(2)城市形态格局
规划形成“三水串城依两山,六岭缀城多冲沟”的城市整体形态格局。
三水边界内容:划定大宁河、柏杨河、小溪河三条水系及其常年水位线至滨水建筑之间的滨水空间作为三水要素边界内容。
两山边界内容:划定朝阳山和天马山生态管控边界作为两山的边界内容,边界内的城市空间包括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现状村庄和未来城市增长空间,边界外的自然空间主要是城市背景山体。
六岭边界内容:珍珠山按250米、钟家坡按250米、炮台山按230米、茅草岭按250米、龙头山按230米、凤凰山按230米划定管控边界作为六岭边界内容。
冲沟边界内容:划定北门沟、田家沟、大塘湾沟、铁炉沟、龙洞沟、石坝子沟、狮子沟、干子沟、于溪沟、张家沟、王家沟、井水沟等冲沟及其两侧公园绿地、广场、防护绿地等连续整体的绿色走廊的边界范围作为冲沟边界内容。
(3)规划规模
规划近期至2020年,巫溪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1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2万人。
规划远期至2035年,巫溪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1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6万人。
(4)给水工程规划
1)城市水源
规划巫溪城区以大宁河、后溪河为城市饮用水源,以刘家沟水库(小溪河)为第一备用水源,凤凰水库(柏杨河)为第二备用水源。
2)用水量预测
规划预测2035年巫溪城区最高日用水量为6.8万立方米/日,集中供水区域包含巫溪城区、凤凰镇区以及城厢镇区,集中供水区域总用水量为7.2万立方米/日。
3)给水系统规划
规划保留现状北门水厂,供水规模达1.2万立方米/天,用地规模0.18公顷;布局炮台山水厂,供水规模约为6.0万立方米/天,用地规模3.0公顷。
规划新建凤凰工业园加压泵站,供水规模0.6立方米/日,用地规模1200平方米(地下配建);规划新建物流园加压泵站,供水规模1.3万立方米/日,用地规模2600平方米。
城区供水采取分区分压供水方式;凤凰工业园及物流园为高压供水区,其余为低压供水区。沿主干道敷设给水主管,并加强给水主管之间的网络联系。改造、完善城市输配水管网,给水管网形成环状,提高巫溪城区供水系统的安全性和运行经济性。
(5)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规划新区采用雨污分流制,现状城市建设用地合流制区域逐步改造为分流制。
2)污水量预测
规划预测2035年,巫溪城区平均日污水量约为4.1万立方米/日(含凤凰镇区、城厢镇区)。
3)排水系统规划
规划保留老城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用地规模0.81公顷,收集老城区、赵家坝及城厢镇区污水。新建镇泉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3.0万立方米/日,用地规模4.34公顷,收集马镇坝污水。新建双凤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1.0万立方米/日,用地规模2.61公顷,收集凤凰镇区及凤凰工业园污水。
按自然地形划分污水系统,凤凰镇区及凤凰工业园区污水干管沿星凤路布置,马镇坝污水干管沿春申大道布置,老城区、赵家坝及城厢镇污水干管沿滨河北路布置。雨水就近分散排放,充分利用自然河流水系,雨水排入景观水体时采取措施防止初期雨水对水体的污染。
4)排放标准
城镇综合污水、工业废水、医疗废水等,应自行处理达标后排放,排入城镇污水系统的水质需满足《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GB/T31962-2015)的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标准必须符合《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要求,并应满足相应的水环境功能区划的有关要求。
(6)生态与环境保护规划
1)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目标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全面协调,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消除城乡饮用水源不安全因素,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
2)水环境保护
加强地面点源、面源污染治理,提高地表绿化覆盖率,形成降雨过程中地表径流的第一道过滤网。大宁河、柏杨河、小溪河两侧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置滨河缓冲带及湿地,过滤终端汇水中的污染物及大粒径杂质,净化水体。
巫溪城区地表水环境需达到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其中大宁河执行Ⅱ类水质标准。城区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次级河流监测断面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90%。
加强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治理。排入城市下水道的工业废水应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不能达到这一标准的企业,应在企业内部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使废水达标后再排入城市下水道。
禁止河岸沿线居民向水体倾倒生活垃圾及其他废物,推进水土保持工程,保护水生态环境。
推广次级河流“河段长”负责制、“双目标”考核制,加大次级河流污染综合整治力度,逐步提升水环境质量,实施生态环境保护。
规划至2035年,巫溪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95%。全面推进工业废水达标排放。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5%,重点工业企业废水排放稳定达标率不低于100%。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率不低于85%。
3)固废污染防治
固废污染防治: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完善垃圾收运体系,强化对垃圾回收处理及管理力度。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弃物的收集处理,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利用率100%;危险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率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4.2 《重庆市巫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送审稿)
(1)城市远景
顺应自然本底,突出比较优势,按照“产城融合、交通便利、职住平衡、生态宜居”的思路,构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带型组团城市。全面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和品质,强化城市对资源要素的集聚能力,打造全县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充分发挥城区的带动作用,引导城市的社会性、经济性和驱动力向外空间扩散。
(2)城市空间结构
强化生态大隔离、绿化小隔离,形成“带型组团,十一大社区”的城市总体空间结构。
1)带型组团。围绕提升城市规模和发展能级,推动城市组团式、特色化布局,整体形成老城-赵家坝、马镇坝和凤凰三大带型城市组团。其中老城-赵家坝组团建设用地3.42平方公里;马镇坝组团建设用地3.98平方公里;凤凰组团建设用地3.91平方公里。
2)十一生活圈。老城-赵家坝组团下辖大宁、赵家坝、白鹅和墨斗城生活圈;马镇坝组团下辖丰益、白马和新城生活圈;凤凰组团下辖高杨、凤凰、双凤和石龙生活圈。
图 3.2.4‑1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
(3)规划规模
至2035年,规划城镇建设用地10.8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13.5万人,人均城镇建设用地80.15平方米。
至2035年,规划城市居住用地373.43公顷,人均用地27.66平方米,新增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布局在老城-赵家坝组团保宁社区马镇坝白马社区和新城社区、凤凰组团双凤社区和高杨社区。老城-赵家坝组团共布局居住用地124.00公顷,规划以危旧房、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为主,兼顾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增加公共空间,完善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马镇坝组团布局共居住用地195.69公顷,住宅以多层、高层为主,应按照社区生活圈完善建设,强化街道、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及绿化空间服务。凤凰组团布局居住用地53.74公顷,住宅以多层为主,应强化住宅与绿化空间、滨水空间和临山空间的协调关系,进行高品质住区建设。
(4)排水设施规划
1.排水体制
规划新区采用雨污分流制,城市现状城市建设用地逐步改造为分流制。
2.排水系统规划
根据空间布局及规划污水处理设施分布,将集中建设区划分为3个排水分区;分别为:老城区、赵家坝、城厢镇区排水分区、马镇坝排水分区、凤凰镇区、凤凰工业园排水分区。老城区、赵家坝及城厢镇区污水接入老城区污水处理厂;马镇坝污水接入镇泉污水处理厂;凤凰镇区及凤凰工业园污水接入双凤污水处理厂。
保留现状老城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用地面积为0.8万平方米。
规划新建巫溪新县城污水处理厂,位于茅草岭郊野公园柏杨河北侧,处理规模为3.0万立方米/日,已完成一期1.5万立方米/日处理规模建设,在2035年内完成新增1.5万立方米/日处理规模扩建工作,用地面积约为4.34万平方米。
规划新建双凤污水处理厂,位于长龙山水厂北侧、柏杨河南侧,处理规模1.0万立方米/日,用地面积约为2.61万平方米。
保留并利用现状部分污水管道,充分利用已有管网设施,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完善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充分结合现状管网及地形条件,尽可能采用重力流输送方式布置污水管道,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凤凰镇区及凤凰工业园区污水干管沿星凤路布置,收集的污水排入双凤污水处理厂;马镇坝污水干管沿春申大道布置,收集的污水排入镇泉污水处理厂;老城区、赵家坝及城厢镇污水干管沿滨河北路布置,收集的污水排入现状污水处理厂。污水管道管径为DN400-DN800。
雨水就近分散排放到水库及自然河流中。
3.排放标准
综合污水、工业废水、医疗废水等应自行处理水质需满足《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的要求后方可排入城镇污水系统。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标准必须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一级A标准。
4.3 《巫溪县“十四五”供水专项规划》
(1)规划目标
至2025年,城市规划区内供水普及率达100%。管网漏损率:近期不高于10%。
(2)水量预测
1)预测方法
城市用水量一般有三种方法进行预测:
①人均综合指标法
按《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中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乘以规划人口数,即为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水的规划用水量。
人均综合指标法为用水量预测的主要方法。
②单位建设用地综合指标法
根据各区、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面积,采用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预测出城市用水总量。
单位建设用地综合指标法为用水量预测的校核方法之一。
③单位分项建设用地指标法
根据各区、县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同性质的用地面积,采用不同性质用地的用水量指标,预测出城市用水总量。
单位分项建设用地指标法可增加为用水量预测的校核方法之一。
乡镇用水量预测按《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687—2014)预测。
2)主要参数确定
①人口规模
a)规划人口
规划至2035年,巫溪县城区人口为16万人。
b)增长率预测人口
2018年巫溪县城市人口为10.5万。
根据巫溪县历年人口变动实际情况,结合2018年~2035年规划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综合城市发展规律,2021年~203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值的预测如下:
2021~2030年:1.10%
根据相关资料,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壮大,使城市就业机会增加,农业剩余劳动力逐步进入城市,各种因素导致城市机构增长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的集聚作用日益突出,城市化进程加快,2008~2012年4年间人口平均机械增长人数约为2000人/年。随着城市发展逐渐趋于平缓期,因此近期和远期人口将逐步进入稳步增长状态。综合各种因素预测县城机械增长人口数2021~2030年为2000人/年(平均值)。
c)人口确定
根据公式P n=P 0(1+k)n +ΔP计算人口预测数
其中:P n代表第n年人口数,P 0代表人口基数(2018年人口数),k代表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ΔP代表人口的自然增长数。根据公式计算得出:
2021年:P 2021=10.5(1+0.011)3+0.20×3≈11.5万人
近期2025年:P 2025=10.5(1+0.011)7+0.20×7≈12.7万人
远期2030年:P2030=10.5(1+0.011)12+0.20×12≈14.4万人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规划阶段巫溪城市人口规模为:
表 3.2.4‑1巫溪县城人口预测表
城市片区 |
区域 |
2018年实际(万人) |
2025年预测(万人) |
2030年预测(万人) |
老城区—老城、赵家坝组团 |
老城 |
3.20 |
2.80 |
3.00 |
|
赵家坝 |
0.90 |
1.10 |
1.30 |
新城区—马镇坝组团 |
北城片区 |
3.40 |
3.80 |
4.40 |
|
南城片区 |
1.50 |
2.60 |
3.00 |
凤凰工业园组团 |
凤凰工业园 |
0.30 |
0.80 |
1.00 |
|
凤凰镇 |
1.20 |
1.60 |
1.70 |
合计 |
|
10.50 |
12.70 |
14.40 |
预测至2025年,巫溪县城人口约12.7万人,至2030年约14.4万人。
②单位建设用地规模
根据巫溪县城总体规划(2015~2035年),巫溪县城建设用地规模如下表所示:
用地代码 |
用地名称 |
用地面积(公顷) |
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人) | ||||||||||
现状 |
规划 |
现状 |
规划 |
现状 |
规划 | |||||||||
R |
居住用地 |
389.47 |
557.27 |
52.76 |
37.16 |
43.27 |
34.83 | |||||||
其中 |
二类居住用地 |
316.49 |
557.27 |
42.87 |
37.16 |
35.17 |
34.83 | |||||||
三类居住用地 |
72.98 |
—— |
9.89 |
—— |
8.11 |
—— | ||||||||
A |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
60.1 |
130.98 |
8.14 |
8.73 |
6.68 |
8.19 | |||||||
其中 |
行政办公用地 |
10.34 |
19.68 |
1.4 |
1.31 |
1.15 |
1.23 | |||||||
文化设施用地 |
0.5 |
2.14 |
0.07 |
0.14 |
0.06 |
0.13 | ||||||||
教育科研用地 |
31.91 |
73.26 |
4.32 |
4.89 |
3.55 |
4.58 | ||||||||
体育用地 |
—— |
13.84 |
—— |
0.92 |
—— |
0.87 | ||||||||
医疗卫生用地 |
15.63 |
16.49 |
2.12 |
1.1 |
1.74 |
1.03 | ||||||||
社会福利用地 |
1.67 |
5.46 |
0.23 |
0.36 |
0.19 |
0.34 | ||||||||
文物古迹用地 |
0.05 |
0.11 |
0.01 |
0.01 |
0.01 |
0.01 | ||||||||
B |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
37.8 |
133.65 |
5.12 |
8.91 |
4.2 |
8.35 | |||||||
M |
工业用地 |
39.96 |
123.75 |
5.41 |
8.25 |
4.44 |
7.73 | |||||||
W |
物流仓储用地 |
2.53 |
22.71 |
0.34 |
1.51 |
0.28 |
1.42 | |||||||
S |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
113.45 |
297.75 |
15.37 |
19.85 |
12.61 |
18.6 | |||||||
U |
公用设施用地 |
15.47 |
25.85 |
2.1 |
1.72 |
1.72 |
1.62 | |||||||
G |
绿地与广场用地 |
79.4 |
207.7 |
10.76 |
13.85 |
8.82 |
12.98 | |||||||
其中 |
公园绿地 |
74.07 |
145.66 |
10.03 |
9.71 |
8.23 |
9.1 | |||||||
防护绿地 |
—— |
43.81 |
—— |
2.92 |
—— |
2.74 | ||||||||
广场用地 |
5.33 |
18.23 |
0.72 |
1.22 |
0.59 |
1.14 | ||||||||
H11 |
城市建设用地 |
738.18 |
1499.66 |
100 |
100 |
82.02 |
93.73 | |||||||
③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指标
巫溪县城现状最高日用水量为3.4万m3/d,因此现状综合用水量指标325L/人.d,结合城市发展情况,本次规划巫溪县城综合用水量指标取350L/人.d。
④单位建设用地用水指标
根据现状用水量复核,现状单位建设用地用水指标约为4200m3/d·km2,因此确定本规划单位建设用地用水指标为4200m3/d·km2。
3)水量预测
①城市人口综合指标法
设计水量=服务人口×人均综合最高日用水量指标,未预见水量按照10%计。
计算得到:
近期2025年:最高日用水量4.9万m3/d
远期2030年:最高日用水量5.5万m3/d
②单位建设用地指标法
设计水量=服务面积×单位用地面积最高日用水量指标,未预见水量按照10%计。
计算得到:
近期2025年:最高日用水量4.8万m3/d
远期2030年:最高日用水量5.9万m3/d
③单位分项建设用地指标法
设计水量=∑分项建设用地服务面积×单位用地面积最高日用水量指标,未预见水量按照10%计。
计算得到:
近期2025年:最高日用水量5.0万m3/d
远期2030年:最高日用水量6.0万m3/d
4)规划需水量确定
预测方法预测的需水量比较如下:
表 3.2.4‑2 预测需水量比较表
计算方法 |
最高日用水量(万m3/d) | |
2025年 |
2030年 | |
城市人口综合指标法 |
4.9 |
5.5 |
单位建设用地指标法 |
4.8 |
5.9 |
单位分项建设用地指标法 |
5.1 |
6.1 |
平均值 |
4.9 |
5.8 |
通过上述三种方法比较,预测水量相差不大,因此本规划设计需水量取三种方法平均值:
2025年规划需水量为4.9万m3/d
2030年规划需水量为5.8万m3/d
表 3.2.4‑3 各分区需水量预测表
序号 |
供水区域 |
用水量(万吨/日) | ||
|
名称 |
2018年 |
近期(2025年) |
远期(2030) |
一 |
老城区及赵家坝组团 |
|
|
|
1 |
老城区 |
1.0 |
1.1 |
1.2 |
2 |
赵家坝片区 |
0.3 |
0.4 |
0.5 |
二 |
新城-马镇坝组团 |
|
|
|
1 |
北城片区 |
1.10 |
1.5 |
1.75 |
2 |
南城片区 |
0.50 |
1.0 |
1.25 |
三 |
凤凰工业园组团 |
|
|
|
1 |
凤凰工业园区 |
0.1 |
0.3 |
0.4 |
2 |
凤凰镇 |
0.4 |
0.6 |
0.7 |
|
|
|
|
|
合计 |
|
3.4 |
4.9 |
5.8 |
(3)年需水量
根据水量预测,计算现状、近期、远期年需水量。日变化系数取1.2~1.4。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巫溪属小城市,日变化系数可取1.2~1.4,但根据实际供水总规模运行数据,日变化系数取1.3。根据水量预测,计算现状、近期、远期年需水量如下:
表 3.2.4‑4 巫溪中心区年需水量统计表
区域 |
近期(2025)规模 (万吨/天) |
年需水量 (万吨/年) |
远期(2030年)规模 (万吨/天) |
年需水量 (万吨/年) |
巫溪中心城区 |
4.9 |
1788.5 |
5.8 |
2117 |
从上表可知巫溪中心城区近期(2025年)年需水量为1788.5万m3/年,远期(2030年)年需水量为2117万m3/年。
4.4 《巫溪县城市排水(污水、雨水)设施及管网建设“十四五”规划》
(1)污水系统规划
①污水量预测
预测2025年巫溪城区污水量约为3.46万m3/d。
②污水厂规划
根据污水量预测及污水系统分区,适当预留预控,巫溪城区规划共计3座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规模为4.20万m3/d,受纳水体均为柏杨河,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为一级A标。其中保留老城区污水处理厂1座,扩建镇泉污水处理厂、凤凰工业污水处理厂2座。
表 3.2.4‑1 “十四五”巫溪城区污水处理厂规划一览表
序号 |
污水系统分区 |
规划污水量 (万m3/d) |
污水厂名称 |
现状处理规模 (万m3/d) |
规划处理规模 (万m3/d) |
分区面积(km2) |
服务区域 |
备注 |
1 |
镇泉 |
1.92 |
镇泉污水处理厂 |
1.5 |
3.0 |
5.2 |
凤凰组团、马镇坝组团、墨斗等区域 |
扩建 |
2 |
老城 |
1.38 |
老城区污水处理厂 |
1.0 |
1.0 |
7.2 |
赵家坝、老城区 |
保留 |
3 |
凤凰 |
0.16 |
凤凰工业污水处理厂 |
0.03 |
0.2 |
0.6 |
凤凰工业园区 |
扩建 |
合计 |
3.46 |
|
2.53 |
4.2 |
|
|
|
注:老城污水系统分区内超过老城区污水厂处理能力的污水,经老城区污水厂内现状提升泵站提升至镇泉污水厂处理。
凤凰工业污水处理厂服务对象为凤凰工业园区工业企业,该工业园区目前实际处于早期开发阶段,凤凰工业污水处理厂扩建规模及时限可根据凤凰工业园区招商引资的进度进行调整。
图 3.2.4‑1“十四五”城区污水处理厂规划示意图
③污水管网规划
以现状污水管网及处理厂为基础,根据污水分区规划布置各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十四五”期间城区各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布置如下:
1.镇泉污水管网收集系统
镇泉污水管网收集系统面积共7.20km2,系统共分为凤凰组团、马镇坝组团2个区域。
凤凰组团:沿小溪河及柏杨河铺设d300mm~d500mm污水干管收集凤凰镇及凤凰工业园区南侧地块的污水,最终经凤马大道d500mm污水干管、春申大道d400、d1000mm污水干管通过重力流排入镇泉污水厂。
马镇坝组团:沿春申大道、丰益路敷设d300mm~d1000mm污水干管收集北城片区的污水,沿柏杨南路敷设d600mm~d800mm污水干管收集南城片区的污水,最终经春申大道d1000mm污水干管通过重力流排入镇泉污水处理厂。
2.老城污水管网收集系统
老城污水管网收集系统面积共5.20km2,系统共分为老城片区、赵家坝片区2个区域。
老城片区:沿漫路敷设d400~d600mm污水干管收集老城片区的污水,通过重力流排入老城区污水处理厂。
赵家坝片区:沿滨河北路、滨河南路铺设d400~d600mm污水干管收集赵家坝片区的污水,通过重力流排入老城区污水处理厂。
3.凤凰园区污水管网收集系统
凤凰园区污水管网收集系统面积共0.60km2,系统共分为凤凰工业园区1个区域。
凤凰工业园区片区:沿星凤路等敷设d400~d500mm污水干管收集凤凰工业园区的污水,通过重力流排入凤凰工业污水处理厂。
“十四五”期间,巫溪城区新(改)建污水管道总长约57.61km;其中新建区新建污水管网总长约35.72km;已建区改建污水管网总长约22.79km。
3.2.4‑2 “十四五”城区污水管道新(改)建规划一览表
序号 |
污水收集系统分区 |
新建污水管道(km) |
改造污水管道(km) |
合计 |
1 |
镇泉 |
24.43 |
6.42 |
30.85 |
2 |
老城 |
8.47 |
10.02 |
18.49 |
3 |
凤凰园区 |
2.82 |
0.91 |
3.73 |
合计 |
|
35.72 |
22.79 |
57.61 |
④再生水厂规划
巫溪“十四五”期间选用镇泉污水处理厂为再生水厂,在镇泉污水处理厂内增设再生水处理设施,供水范围为马镇坝柏杨河以北区域,镇泉再生水厂规模为0.90万m3/d,处理工艺采用常规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镇泉再生水厂出水水质按《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城市景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等相关标准执行。
表 3.2.4‑3 “十四五”再生水厂规划一览表
序号 |
再生水厂 名称 |
服务区域 |
再生水处理 规模 (万m³/d) |
污水处理厂 规模 (万m³/d) |
1 |
镇泉 |
马镇坝柏杨河以北区域 |
0.90 |
3.00 |
镇泉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标准为一级A标,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5]157号》文件可知,镇泉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在二级污水处理厂用地的基础上新增用地约1.0hm2,详见下表。
表5.5-4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7)“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用地控制面积”节选
建设规模 (万m³/d) |
污水处理厂(hm2) | ||
一级处理污水厂 |
二级处理污水厂 |
深度处理 | |
Ⅰ类(50~100) |
— |
25.00~45.00 |
— |
Ⅱ类(20~50) |
6.00~10.00 |
12.00~25.00 |
4.00~7.50 |
Ⅲ类(10~20) |
4.00~6.00 |
7.00~12.00 |
2.50~4.00 |
Ⅳ类(5~10) |
2.25~4.00 |
4.25~7.00 |
1.75~2.50 |
Ⅴ类(1~5) |
0.55~2.25 |
1.20~4.25 |
0.55~1.75 |
注:①表中的用地面积为污水处理厂围墙内所有设施的控制面积,包括绿化、道路等设施的用地面积。
②建设规模大的取上限,规模小的取下限。中间规模应采用内插法确定。
③建设用地面积为控制的上限,实际使用中不应大于表中的限制。
④表中深度处理的用地面积是在污水二级处理的基础上增加的用地;深度处理工艺按
提升泵房、絮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送水泵房等常规流程考虑;当二级污水厂出水满足特定回用要求或仅需其中几个净化单元时,深度处理用地应根据实际情况降低。
表 3.2.4‑4 再生水厂规划情况一览表
序号 |
再生水厂名称 |
处理规模(万m3/d) |
用地面积(hm2) |
1 |
镇泉再生水厂 |
0.9 |
1.0 |
根据《城乡总规》,镇泉污水处理厂远期规模约为3万m3/d;根据《重庆市巫溪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2019)》(以下简称《控规》),规划镇泉污水处理厂用地面积约3.40hm2,通过下表对其复核,镇泉污水处理厂规划用地不能满足再生水厂用地建设需求。
表 3.2.4‑5 规划再生水厂及污水处理厂用地比较情况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分类 |
备注 | ||
污水处理仪器用地规模 (hm2) |
再生水处理 用地规模 (hm2) |
合计 用地规模 (hm2) |
《控规》 用地规模 (hm2) | ||
1 |
镇泉污水厂 |
3.40 |
1.00 |
4.40 |
3.40 |
“十四五”规划再生水管道沿春申大道、万通路敷设,管径为DN150~DN300,总长约2.10km;城市道路上每隔1.00km直线距离设置1座充水桩,共设置2座,作为道路及绿化浇洒车辆集中取水点。
图 3.2.4‑2 “十四五”再生水规划图
④污泥规划
2019年~2020年巫溪城区镇泉、老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各去向地及处理量呈现多样化且变动较大,行政区范围内无污泥处理处置中心。规划在“十四五”期间,与云阳县合建一座污泥处置场,其中巫溪县污泥处理规模为40.0t/d,满足巫溪县未来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最大日处理需求,同时满足巫溪县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需求,实现全县污泥100%无害化处理。污泥处置场用地应根据污泥专项规划或项目可行性研究,由专业设计单位确定。
结合巫溪县的地形、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等实际情况,规划推荐污泥采用堆肥和材料利用的处理工艺,用于园林绿化、种植草皮及树木、制作陶粒、道路建材等用途。最终工艺以可行性研究阶段论证为准。
图 3.2.4‑3 “十四五”生活污泥处理处置工艺示意图
表 3.2.4‑6 污泥处置场规划一览表
序号 |
处置场名称 |
设计能力(t/d) |
用地规模(hm2) |
位置 |
1 |
巫溪污泥处置场 |
40 |
1.0 |
凤凰组团 |
合计 |
40 |
1.0 |
|
(2)雨水系统规划
①排水分区
规划排水分区以水系、现状排水设施、道路竖向规划等为基础,将城区分为23个排水分区。凤凰组团分为排水分区1~4、排水分区21共5个排水分区,马镇坝组团分为排水分区5~11、排水分区22共8个排水分区,赵家坝组团分为排水分区12~20、排水分区23共10个排水分区。
表 3.2.4‑7 巫溪城区规划雨水排水分区表
序号 |
分区名称 |
汇水面积(ha) |
受纳水体 |
1 |
排水分区1 |
45.77 |
柏杨河 |
2 |
排水分区2 |
33.41 |
小溪河 |
3 |
排水分区3 |
32.79 |
小溪河 |
4 |
排水分区4 |
36.46 |
柏杨河 |
5 |
排水分区5 |
65.69 |
柏杨河 |
6 |
排水分区6 |
23.11 |
柏杨河 |
7 |
排水分区7 |
121.02 |
柏杨河 |
8 |
排水分区8 |
114.33 |
柏杨河 |
9 |
排水分区9 |
122.27 |
柏杨河 |
10 |
排水分区10 |
50.63 |
柏杨河 |
11 |
排水分区11 |
53.61 |
柏杨河 |
12 |
排水分区12 |
24.68 |
柏杨河 |
13 |
排水分区13 |
27.88 |
柏杨河 |
14 |
排水分区14 |
61.53 |
柏杨河 |
15 |
排水分区15 |
24.28 |
柏杨河 |
16 |
排水分区16 |
72.72 |
大宁河 |
17 |
排水分区17 |
18.18 |
柏杨河 |
18 |
排水分区18 |
67.17 |
柏杨河 |
19 |
排水分区19 |
26.92 |
柏杨河 |
20 |
排水分区20 |
50.38 |
柏杨河 |
21 |
排水分区21 |
33.75 |
柏杨河 |
22 |
排水分区22 |
22.82 |
柏杨河 |
23 |
排水分区23 |
5.27 |
柏杨河 |
合计 |
1134.67 |
|
规划排水分区见下图:
图 3.2.4‑4巫溪城区规划雨水排水分区图
②雨水主管渠
通过评估雨水设施排水能力,并结合城市竖向和受纳水体分布以及城市内涝防治标准,新建雨水主管渠主要集中在凤凰工业园区、马镇坝、赵家坝、老城区等区域,管道总长约7.0km(管径1000mm以上)。
图 3.2.4‑5 排涝雨水主管渠规划建设图
表 3.2.4‑8 排涝雨水主管渠规划一览表
序号 |
分区 名称 |
名称 |
管径(mm) |
长度 |
位置 |
备注 |
1 |
排水分区3 |
凤凰工业园区管涵 |
d1200 |
488 |
凤凰工业园区 |
|
2 |
排水分区5 |
凤马大道管涵 |
d1000 |
1110 |
凤马大道 |
起点:凤马大道与规划北环大道交叉口;终点:凤马大道与北井大道交叉口 |
3 |
排水分区7 |
春申大道西段管涵 |
d1000 |
417 |
春申大道 |
|
4 |
排水分区8 |
春申大道东段管涵 |
d1000 |
1230 |
春申大道 |
|
5 |
排水分区8 |
丰益路管涵 |
d1000 |
354 |
丰益路 |
|
6 |
排水分区8 |
万通路二期箱涵 |
2000x2000 |
196 |
万通路二期 |
接入万通路现状箱涵 |
7 |
排水分区10 |
泰和桥管涵 |
d1000 |
117 |
泰和桥南侧 |
|
8 |
排水分区12 |
规划道路 |
d2000 |
722 |
|
|
9 |
排水分区14 |
滨河北路管涵 |
d1000~ d1200 |
468 |
滨河北路 |
|
10 |
排水分区16 |
解放街裕宁街管涵 |
d1000 |
290 |
解放街、裕宁街 |
|
11 |
排水分区16 |
北门路管涵 |
d1000 |
305 |
北门路 |
|
12 |
排水分区18 |
保宁路管涵 |
d1000 |
738 |
保宁路 |
|
13 |
排水分区20 |
先滨路管涵 |
d1000 |
240 |
先滨路 |
|
14 |
排水分区20 |
滨江北路管涵 |
d1000 |
310 |
滨江北路 |
|
4.5 《重庆市巫溪县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
(1)规划范围及期限
规划城市总用地规模为22.11平方公里,建设用地规模为8.96平方公里。
规划基准年为2012年,近期:2015-2020年;远期:2020-2030年。
(2)规划目标
排水专项规划项目的整体目标是:由雨水的简单排除转向对自然水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全面管理,“渗、蓄、滞、排、用、净”相结合,构建完善、高效、可持续的城镇排水系统,加强山洪防治和初期雨水治理,保障城镇排水防涝安全,全面提升城镇环境品质,促进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健康发展。
(3)规划标准
1)雨水径流控制标准
雨水径流主要与土地利用类型有关,按照《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4-2021),径流系数根据不同的地面有不同的取值:
地面种类 |
径流系数 |
各种屋面、混凝土或沥青路面 |
0.85~0.95 |
大块石铺砌路面或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路面 |
0.55~0.65 |
级配碎石路面 |
0.40~0.50 |
干砌砖石或碎石路面 |
0.35~0.40 |
非铺砌土路面 |
0.25~0.35 |
公园或绿地 |
0.10~0.20 |
根据《巫溪县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城镇各类建设用地现状,结合下垫面情况,计算得出县城现状综合径流系数为0.46,其他镇街为0.40左右。
根据《重庆市巫溪县城市总体规划》和《重庆市巫溪县城市规划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城镇各类建设用地布局规划,确定的地块建筑密度控制要求,本规划雨水径流控制标准为:高密度区域综合径流系数不超过0.7,中密度区径流系数不超过0.55,低密度区径流系数不超过0.4,绿地区域径流系数不超过0.2。
2)雨水管渠及附属设施规划设计标准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规定,结合城镇现状及规划情况,确定规划区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为2年,重要区域为5年。
3)城镇内涝防治标准
根据《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的规定,结合《重庆市巫溪县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确定规划区城镇内涝防治标准为20年一遇。
(4)系统方案
通过对规划区降雨、气象、土壤、水资源等因素分析,结合城镇排水防涝设施现状及存在主要问题,规划采用蓄、渗、净、排相结合的措施,构建可持续的城镇排水系统:
蓄:规划结合城镇绿地、水系建设雨水调蓄池,用于收集调蓄雨水。
渗:在城镇地下水水位低、下渗条件良好的地区,应加大雨水促渗。增加新建城镇透水性地面的比例,新建道路绿地优先采用下凹式绿地,新建停车场,广场也优先采用渗透式地面。
净:结合滨河绿地,修建生态护岸,净化初期雨水。
排:排水出路不畅、雨水管网不完善的地区,积极考虑河流水系整治和排水出路拓展。对平江河水系进行治理,对巫溪的各个水库的调蓄功能加以良好的利用,建设城区行泄通道,满足城区排涝要求。
(5)现状排水防涝能力评估方法
巫溪的地形特点,高差大、坡度陡、坡向多变,较少出现超过200ha的汇水面积,推理公式法大部分情况下是适用的。
1)管渠水力计算
管道水力计算按下列公式:
Q=vA(l/s)= qψF
Q—雨水设计流量(L/S)
v—流速
A—水流有效断面面积
q—设计暴雨强度(L/S·Ha)(暂按原暴雨强度公式计算)
ψ—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的取值如下:
建筑密集区ψ=0.6~0.85 一般取值 ψ=0.85
建筑较密集区ψ=0.45~0.7 一般取值 ψ=0.65
建筑稀疏区 ψ=0.2~0.45 一般取值 ψ=0.45
保护林地和山体ψ=0.1~0.2 一般取值 ψ=0.2
F—汇水面积(ha)。
排水管渠的流速按下列公式计算:
(m/s)
v—流速
R—水力半径
i—水力坡降
n—粗糙系数:塑料或玻璃钢夹砂管取值n=0.01,钢筋混凝土管道、钢筋混凝土涵洞、水泥砂浆抹面渠道取值n=0.014, 浆砌块石渠道取值n=0.017;
2)重现期计算
由管道的过流能力,按公式Q= qψF逆算相应的暴雨强度,即q=Q/(ψ*F)。
重庆市原暴雨强度公式:
q= (L/S·ha)
设计降雨历时:t=t1+mt2(min)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1=5 (min)
折减系数:明渠折减系数取1.2;陡坡地区,暗管折减系数取1.2-2.0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min)按计算确定。
巫溪县城现状人口约10万人,总规划人口20万人,属于小城市,重现期标准选用:中心城区、非中心城区2~3年,中心城区重要地区3~5年,下立交、地道和下沉广场10~20年。
(6)排水体制规划
本次规划区范围内均按雨污分流进行规划编制。
对现状采用雨污合流的,结合城市建设与旧城改造,逐步实现雨污分流改造;新建地区,要求采用雨污分流制。
对于这部分合流制管道,其改造思路如下:
1)对于现状合流管线可以满足雨水重现期要求的管线,旁侧新修污水管;当不能满足重现期要求,合流管管径较大的增加并联雨水管,增修污水管;合流管管径较小的,作为污水管,新增雨水管。
2)不满足重现期要求、汇水面积较大的大箱涵,原则上并联雨水管涵,增大其过流面积。
3)对于雨污分流地区,采用LED进行面源污染控制,实行初期雨水污染源头控制的要求,在1~2km2范围设置初期雨水收集池收集处理。
4)雨水系统存在内涝风险的区域,对其相关管网予以改造。
(7)排水管网系统规划
巫溪县城位于柏杨河汇入大宁河处,大宁河自北向南经过县城,柏杨河自西向东注入大宁河。根据总规,巫溪县城主要分三个部分:老城-赵家坝组团、马镇坝组团和凤凰工业园区。以南门隧道山顶制高点连接线为界,老城(南门隧道以东)雨水汇入大宁河,赵家坝、马镇坝和凤凰工业园区雨水均汇入柏杨河,凤凰部分区域汇入柏杨河支流小溪河。雨水流动方向大致垂直于河道。
(8)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1)城市防涝设施布局
巫溪县城规划范围内地形排水条件优良,仅部分巷道存在暴雨后积水现象,可通过管渠系统改造进行改善。城镇涝水大部分可通过城镇道路和现有管渠自流排入柏杨河或大宁河。
2)城镇雨水调蓄设施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雨水径流量增大,将雨水径流的高峰流量暂时储存在调蓄池中,待流量下降后,再从调蓄池中将水排出,以削减洪峰流量,降低下游雨水干管的管径,提高区域的排水标准和防涝能力,减少内涝灾害,同时还可进行后续初期雨水污染处理及雨水资源化利用。
城镇水系可以同时起调蓄雨水和便于雨水的分散排放两方面作用,平常还可以作为景观使用。对于规划区,可充分利用现有河道、池塘、人工湖、景观水池等设施建设雨水调蓄池,可降低建设费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4.6 《重庆市巫溪县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
(1)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重庆市巫溪县城乡总体规划(2015年编制)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东侧以风山路和凤山隧道外围的道路红线为界;南侧以城厢镇镇界,两巫高速、奉巫高速、开巫高速道路红线往南外延50米为界;西侧以凤凰镇镇界,安张铁路西线方案边界西延50米为界;北侧以七星村村界,高压电力线北延50米为界,总面积约31.78平方公里,其中建设用地面积为14.99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
本规划基准年为2016年。
规划期限与巫溪县城乡总体规划保持一致,近期至2020年,远期展望至2030年。
(3)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到2020年,巫溪县城市建设区2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到2030年,城市建设区8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2)建设目标
综合考虑巫溪县的本地特色,确定巫溪县海绵城市建设的五项目标及17项指标,五项目标分别是水生态修复、水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水安全保障、制度建设。
《专项规划》建立包括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安全、制度建设五大方面的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充分体现海绵城市建设“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总体控制目标。
表 3.2.4‑1 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
目 标 |
序号 |
指标 |
2020年 |
2030年 |
《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要求 |
备注 | |
水生态修复 |
1 |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
≥75% |
≥75% |
当地降雨形成的径流总量,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规定的年径流总量控制要求。在低于年径流总量控制率所对应的降雨量时,海绵城市建设区域不得出现雨水外排现象。 |
定量(约束性) | |
2 |
水系生态岸线比例 |
≥60% |
≥80% |
在不影响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对城市河湖水系岸线、加装盖板的天然河渠等进行生态修复,达到蓝线控制要求,恢复其生态功能。 |
定量(约束性) | ||
3 |
水面率 |
8.0% |
8.5% |
|
参考《重庆市巫溪县城市规划区河道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 | ||
4 |
城市热岛效应 |
热岛强度得到缓解 |
热岛强度得到缓解。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夏季(按6-9月)日平均气温不高于同期其他区域的日均气温,或与同区域历史同期(扣除自然气温变化影响)相比呈现下降趋势。 |
定量(鼓励性) | |||
水环境保护 |
5 |
水环境质量 |
达到Ⅲ类标准 |
达到Ⅲ类标准 |
不得出现黑臭现象。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内的河湖水系水质不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V类标准,且优于海绵城市建设前的水质。当城市内河水系存在上游来水时,下游断面主要指标不得低于来水指标。 地下水监测点位水质不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III类标准,或不劣于海绵城市建设前。 |
定量(鼓励性) | |
6 |
雨水径流污染控制(年径流污染总量去除率) |
≥55% |
≥55% |
雨水径流污染、合流制管渠溢流污染得到有效控制。1.雨水管网不得有污水直接排入水体;2.非降雨时段,合流制管不得有污水直排水体;3.雨水直排或合流制管渠溢流进入城市内河水系的,应采取生态治理后入河,确保海绵城市建设区域内的河湖水系水质不低于地表IV类。 |
定量(约束性) | ||
水资源利用 |
7 |
雨水资源利用率 |
≥0.5% |
≥1.5% |
|
定量(鼓励性) | |
8 |
供水管网漏损率 |
≤10% |
≤8% |
《水污染防治动计划》到2017年,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以内;到2020年,控制10%以内。 |
定量(鼓励性) | ||
水安全保障 |
9 |
排水管网设计标准 |
重现期2年 |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及渝府办发[2016]330)号文件,参考《巫溪县城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 |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 ||
10 |
内涝防治标准 |
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20年 |
历史积水点彻底消除或明显减少,或者在同等降雨条件下积水程度显著减轻。城市内涝得到有效防范,达到《室外排水设计标准》规定的标准。 |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参考《巫溪县城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 | |||
11 |
城市防洪标准 |
20年一遇 |
达标 |
定性(约束性) | |||
4.7 《巫溪县近建区海绵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
(1)规划范围
本次《巫溪县近建区海绵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的规划范围由两部分组成,分别位于中心城区的马镇坝组团和老城-赵家坝组团内,涉及到马镇坝组团的新华社区、丰益社区、白马社区3个社区;以及老城-赵家坝组团的人民社区。规划范围总面积为2.98平方公里,其中位于马镇坝组团内新城核心片区规划范围为2.84平方公里;老城-赵家坝组团内老城片区规划范围为0.14平方公里。
表 3.2.4‑1 海绵城市近期建设范围一览表
区域 |
涉及排水分区 |
区域总面积(km2) | |||
马镇坝组团新城核心片区 |
新华社区 |
13、14、15、17、22 |
1.17 | ||
丰益社区 |
22、23 |
0.76 | |||
白马社区 |
16、18、19、20、21、24 |
0.91 | |||
老城-赵家坝组团老城片区 |
人民社区 |
41、42 |
0.14 | ||
合计 |
2.98 | ||||
(2)规划目标
按照《巫溪县城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上位规划要求,评估近建区规划内容及要求,确保规划近建区内新建与改造项目、公共海绵设施具备较强的可行性。
本次巫溪县海绵城市修建性详细规划所包含的城市近建区范围共两部分:马镇坝组团新城核心片区、老城-赵家坝组团老城片区。根据上位规划,各排水分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年径流污染去除率及控制容积规划指标如下表:
表 3.2.4‑2规划指标表
规划片区 |
面积 (km2) |
设计降雨量(mm) |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
年径流污染去除率 |
径流控制容积(m3) |
马镇坝组团新城核心片区 |
2.84 |
16 |
69% |
50% |
12925 |
老城-赵家坝组团老城片区 |
0.14 |
13.8 |
65% |
50% |
18590 |
(3)规划策略
从巫溪县海绵城市近期建设范围内的干流、支流的地理条件和城市建设情况出发,改变以往对雨水采取单一收集统一排放处理的态度,挖掘城市空间潜力,确立不同的雨水收集及处理模式,在提升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及水安全的基础上,体验自然与城市共生的人居环境典范。
马镇坝组团新城核心片区:片区部分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部分为新建区域,因此设计重点为现状城市建设用地的海绵城市建设。主要规划策略为:以公共海绵设施进行中途末端控制为主要手段,同时完善新建及续建项目的源头控制,针对已建地块根据实际需求适当改造。
5 城市污水系统规划
5.1 污水量预测
5.1.1规划城市规模
依据《巫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送审稿),2035年城区人口将达到13.5万人,规划城市建设范围21.76平方公里,现状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将达到10.82km2。
5.1.2排水体制
规划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城市新建地区严格按照雨污分流制建设;现有雨污合流区域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制。
5.1.3污水量预测
5.1.3.1用水量预测
结合巫溪城市供水实际,本规划采用人均综合指标法、单位建设用地综合指标法进行水量预测。
(1)预测方法
结合巫溪城市供水实际,本规划采用人均综合指标法、单位建设用地综合指标法进行水量预测。
1)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
按《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中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乘以规划人口数,即为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水的规划用水量。
2)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
根据各区、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面积,乘以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即为城市规划范围内用水量。
(2)主要参数确定
1)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法参数确定
①规划人口
根据《巫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送审稿),规划至2035年,巫溪县城区人口为13.5万人。
②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参数确定
按《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表5.1.3-1,重庆属于二区,结合巫溪国土空间规划的城市规模,取值考虑在150-400L/(cap·d)区间。
结合现状最高日用水量和城市发展情况,确定巫溪县城综合用水量指标取350L/人.d。
综上,综合确定2035年巫溪最高日人均综合用水定额为350 L/(cap·d)。
区域 |
城市规模 | ||||||||
超大城市(P ≥1000) |
特大城市(500≤P<1000) |
大城市 |
中等城市 |
小城市 | |||||
I型(300≤P<500) |
II型(100≤P<300) |
(50≤P<100) |
I型(20≤P<50) |
II型(P<20) | |||||
一区 |
0.50-0.80 |
0.50-0.75 |
0.45-0.75 |
0.40-0.70 |
0.35-0.65 |
0.30-0.60 |
0.25-0.55 | ||
二区 |
0.40-0.60 |
0.40-0.60 |
0.35-0.55 |
0.30-0.55 |
0.25-0.50 |
0.20-0.45 |
0.15-0.40 | ||
三区 |
— |
— |
— |
0.30-0.50 |
0.25-0.45 |
0.20-0.40 |
0.15-0.35 | ||
表 5.1.3‑1综合用水量指标q,[万m3/(万人·d)]
2)单位建设用地综合指标法参数确定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城市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见表5.2-3,结合《城市综合用水量标准》(SL367—2006),重庆市建设用地年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140~190万m3/km2,折算为日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0.38~0.52万m3/km2·d。
结合现状用水量复核,确定巫溪县城单位建设用地用水指标为4200m3/d·km2。
综上,综合确定2035年巫溪城区的单位建设用地指标取值:0.42万m3/km2·d。
表 5.1.3‑2 城市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万m3/(km2.d))
区域 |
城市规模 | |||
超大城市 |
大城市 |
中等城市 |
小城市 | |
一区 |
0.45~0.85 |
0.35~0.7 |
0.30~0.65 |
0.25~0.60 |
二区 |
0.30~0.65 |
0.25~0.55 |
0.2~0.5 |
0.15~0.45 |
表 5.1.3‑3 单位用地规划水量
类别代码 |
类别名称 |
规范用水量指标 (m3/ d·hm2) |
规划取值 (m3/ d·hm2) |
规划面积(hm2) | |
R |
居住用地 |
50-130 |
70 |
5.89 | |
A |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
行政办公用地 |
50-100 |
50 |
0.159 |
教育科研用地 |
40-100 |
40 |
1.7 | ||
体育用地 |
30-50 |
30 |
0.16 | ||
医疗卫生用地 |
70-130 |
70 |
0.16 | ||
B |
商业服务设施用地 |
商业用地 |
50-200 |
50 |
0.48 |
M |
工业用地 |
30-150 |
30 |
3.42 | |
W |
物流仓储用地 |
20-50 |
20 |
0.28 | |
S |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
道路用地 |
20-30 |
20 |
3.05 |
交通设施用地 |
50-80 |
50 |
0.31 | ||
U |
公共用地 |
20-50 |
25 |
0.42 | |
G |
绿地与广场用地 |
10-30 |
10 |
3.54 |
(3)用水量预测
1)人均综合指标法
设计水量=服务人口×人均综合最高日用水量指标。
设计水量=13.5万人×350L/人·d=4.73万m³/d
计算得到,至2035年巫溪中心城区最高日用水量约为4.73万m³/d。
2)单位建设用地综合指标法
设计水量=服务面积×单位用地面积最高日用水量指标。
设计水量=11.76km2×0.42万m3/km2·d=4.94万m³/d。
计算得到,至2035年巫溪城区最高日用水量约为4.94万m³/d。
工业污水设计水量=工业用地面积×单位用地面积最高日用水量指标
工业污水设计水量=54.68ha×65m3/ d·hm2=0.36万m3/ d。
(4)用水量确定
通过上述分析,两个方法预测结果相差较小,采用平均值法,预测2035年巫溪城市最高日用水量为4.83万m3/d,工业用水量0.36万m3/ d。
5.1.3.2污水量预测
城市污水量根据城市用水量和城市污水排放系数确定。按照《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2016)城市污水排放系数取值80%~90%,规划取值85%,管网收集率取98%,日变化系数取值1.4。随着雨污分流工程推进,排水管网逐步完善,雨水、地下水等外水进入污水管网的数量将逐步降低,综合考虑外水的影响,地下水渗入系数取10%。
表 5.1.3‑4 预测污水量计算表
城市片区 |
最高日 用水量 (m3/d) |
日变化系数 |
污水排放系数 |
管网收集率 |
地下水入渗系数 |
平均日 污水量 (万m3/d) |
赵家坝组团 |
1.46 |
1.4 |
0.85 |
0.98 |
0.1 |
0.96 |
马镇坝组团 |
1.70 |
1.4 |
0.85 |
0.98 |
0.1 |
1.11 |
凤凰组团 |
1.68 |
1.4 |
0.85 |
0.98 |
0.1 |
1.09 |
合计 |
4.83 |
|
|
|
|
3.16 |
综上所述,预测2035年巫溪城区污水量约为3.16万m3/d。
5.1.3.3污水处理缺口分析
根据相关规范,污水处理厂正常安全运行负荷应为70%~85%,规划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按75%计,经计算,规划至2035年,城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应在4.21万m3/d左右。
截止2020年底,巫溪城区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规模为2.53万m3/d,规划至2035年,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尚缺约1.68万m3/d。
表 5.1.3‑5 预测污水量比较表
类别 |
现状 |
2035年预测 |
缺口分析 |
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万m3/d) |
2.53 |
4.21 |
1.68 |
5.2 污水处理设施规划
5.2.1污水处理出水排放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21号):《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修改单,4.1.2.2修改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流域及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域时,执行一级标准的A标准。
巫溪城区污水处理厂尾水均经柏杨河排入长江,规划尾水排放执行一级标准的A标准。
标准中基本控制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要求如下:
表 5.2.1‑1 标准中基本控制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要求
序号 |
类别 |
指标 |
1 |
BOD5 |
≤10mg/L |
2 |
CODCr |
≤50mg/L |
3 |
SS |
≤10mg/L |
4 |
NH4+N |
≤5mg/L |
5 |
TN(以N计) |
≤15mg/L |
6 |
TP(以P计) |
≤0.5mg/L |
7 |
石油类 |
≤1mg/L |
8 |
动植物油 |
≤1mg/L |
9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0.5mg/L |
10 |
色度(稀释倍数) |
≤30 |
11 |
pH |
6~9 |
12 |
粪大肠菌群数 |
≤1000个/L |
5.2.2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
5.2.2.1处理工艺选择基本原则
选择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选择得当,才能使污水处理工程的处理效果好,运行管理方便,节省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首先需要适应污水进水水质、出水水质要求以及当地温度、工程地质、环境等条件,然后综合考虑工艺的可靠性、成熟性、适用性、去除污染物的效率、投资省、操作管理简单、运行费用低等多因素,选择最优的工艺方案。
(1)技术先进性原则。
污水处理一方面应体现环保理念;另一方面是再生水回用系统的先进性。所使用的工艺和技术应在未来十年内不会被淘汰,避免重复改造。因此在选择水处理工艺上应首先考虑设备和技术的先进性。
(2)安全性原则
由于水关系到周围人们的安全问题,因此水处理出水水质不能存在任何问题,如果出现水质超标,其影响面很大,是关系到大量人群身体健康的安全性问题。因此,推荐使用的处理技术和处理系统具有高品质的出水和安全保障措施。
(3)系统模块性原则
原水收集量会随时间、季节不同而变化,同时考虑远期会增加污水产生量,为了减少运行成本,考虑采用模块式的处理设备,可以根据产生污水量的情况进行系统运行组合,以减少运行成本。
(4)低运行成本原则
水处理成本应作为技术方案选择的重要原则之一。
(5)少占地原则
污水处理技术的选用还应考虑占地面积小,运行效率高的设备和技术。
(6)污泥产生量少,二次污染小的原则
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的处理和处置费用较高,同时会产生二次污染,所以在选择工艺时,应首选污泥产生量小的工艺,减小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5.2.2.2常用处理工艺简介
据统计,目前国内污水处理工艺大约在30种左右,而占比率居于前六位的污水处理工艺分别是:SBR工艺、氧化沟工艺、A/O工艺、A2/O工艺、生物转盘工艺以及MBR工艺。以上的工艺有的在处理污水成效方面比较突出,但在经济投入方面耗损太大;而有的工艺处理效果不算理想,但却因为经济投入少而被大规模接受使用。各工艺优缺点详见下文。
(1)SBR工艺
SBR是序列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简称,SBR技术采用时间分割的操作方式替代空间分割的操作方式,非稳定生化反应替代稳态生化反应,静置理想沉淀替代传统的动态沉淀。它的主要特征是在运行上的有序和间歇操作,SBR技术的核心是SBR反应池,该池集均化、初沉、生物降解、二沉等功能于一池,无污泥回流系统。尤其适用于间歇排放和流量变化较大的场合。
1)优点
①理想的推流过程使生化反应推动力增大,效率提高,池内厌氧、好氧处于交替状态,净化效果好。
②运行效果稳定,污水在理想的静止状态下沉淀,需要时间短、效率高,出水水质好。
③耐冲击负荷,池内有滞留的处理水,对污水有稀释、缓冲作用,有效抵抗水量和有机污物的冲击。
④工艺过程中的各工序可根据水质、水量进行调整,运行灵活。
⑤处理设备少,构造简单,便于操作和维护管理。
⑥反应池内存在DO、BOD5浓度梯度,有效控制活性污泥膨胀。
⑦SBR法系统本身也适合于组合式构造方法,利于废水处理厂的扩建和改造。
⑧脱氮除磷,适当控制运行方式,实现好氧、缺氧、厌氧状态交替,具有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
⑨工艺流程简单、造价低。主体设备只有一个序批式间歇反应器,无二沉池、污泥回流系统,调节池、初沉池也可省略,布置紧凑、节省占地面积。
2)缺点
①间歇周期运行,对自控要求高;
②变水位运行,耗电量增大;
③脱氮除磷效率不高;
④污泥稳定性不如厌氧硝化好。
(2)氧化沟工艺
氧化沟工艺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在水力流态上不同于传统活性污泥法,是一种采用首尾相接的循环流,通过采用延时曝气,使污水净化的同时污泥得到稳定;它可不设初沉池和污泥硝化池,处理设施能够大大简化。氧化沟处理工艺去除有机物效率很高,也具有脱氮的功能,在中小型城市污水处理厂中得到广泛应用。
氧化沟工艺一般可不设初沉池,在不增加构筑物及设备的情况下,氧化沟内不仅可完成碳源的氧化,还可以实现硝化和脱硝,成为A/O工艺;氧化沟前增加厌氧池可成为A2/O(A-A-O)工艺,实现除磷。由于氧化沟内活性污泥已经好氧稳定,可直接浓缩脱水,不必厌氧硝化。
1)优点
在与活性污泥系统相比,它在技术、经济等方面具有以下6个优点:
①工艺流程简单、构筑物少、运行管理方便
一般情况下,氧化沟工艺可比传统活性污泥法少建初沉淀池和污泥厌氧硝化系统,基建投资少,另外,由于不采用鼓风曝气和空气扩散器,不建厌氧硝化系统,运行管理要方便。
②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好
实际运行效果表明,氧化沟在去除BOD5和SS方面均可取得比传统活性污泥法更高质量的出水,运行也更稳定可靠。同时,在不增加曝气池容积时,能方便地实现硝化和一定的反硝化处理,且只要适当扩大曝气池容积,能更方便的实现完全脱氮的深度处理。
③节省基础建设投资,运行费用低
实际运行证明,由于氧化沟工艺省去初沉池和污泥厌氧硝化系统,且比较容易实现硝化和反硝化,当处理要求脱氮时,氧化沟工艺在基建投资方面比传统活性污泥法节省很多。同样,当仅要求去除BOD5时,对于大规模污水厂采用氧化沟工艺运行费用比传统活性污泥法低或相当,而要求去除BOD5且去除NH3-N时,氧化沟工艺运行费用就比传统活性污泥法节省较多。
④污泥量少,污泥性质稳定
由于氧化沟所采用的污泥泥龄一般长达20~30天,污泥在沟内得到了好氧稳定,污泥生成量减少,因此使污泥后续处理得到很大层度的简化,节省了处理成本,且便于管理。
⑤占地面积小
由于氧化沟工艺不需要修建初沉池和污泥厌氧硝化池,占地面积相对较小。
2)缺点
①污泥膨胀问题
当污水中的碳水化合物较多,N、P含量不平衡,pH值偏低,氧化沟中污泥负荷过高,溶解氧浓度不足,排泥不畅等易引发丝状菌性污泥膨胀。
②泡沫问题
由于进水中带有大量油脂,处理系统不能完全有效地将其除去,部分油脂富集于污泥中,经转刷充氧搅拌,产生大量泡沫。
③污泥上浮
当污水中含油量过大,整个系统泥质变轻,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很好的控制其在二沉池的停留时间,易造成缺氧,产生腐化污泥上浮;当曝气时间过长,在池中发生高浓度硝化作用,使硝酸盐浓度提高,在二沉池易发生反硝化作用,产生氮气,使污泥上浮;另外,废水中含油量过大,污泥可能挟油上浮。
④流速不均及污泥沉淀
在氧化沟中,为了获得其独特的混合和处理效果,混合液必须以一定的流速在沟内循环流动,流速不均易引起污泥沉积。
⑤除氮效果有限,对除磷几乎不起作用
在同一沟中,好氧区与缺氧区各自的体积和溶解氧浓度很难准确的加以控制,因此对除氮的效果是有限的,而对除磷几乎不起作用。
(3)A/O工艺
A/O工艺也叫厌氧—好氧工艺法,能够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还具有一定的脱氮除磷功能。
在A/O活性污泥脱氮系统中,反硝化、硝化与BOD去除分别在两座不同的反应池内进行。原污水、回流污泥同时进入系统之首的反硝化池(缺氧池),同时硝化反应池内已经充分反应的一部分硝化液回流至反硝化反应池(称混合液回流或内循环),反硝化反应池内的反硝化菌以原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将硝态氮还原为液态氮(N2),可不外加碳源。之后,混合液进入好氧池,完成有机物的氧化、氨化和硝化反应。
在A/O活性污泥脱氮系统中,通过除磷菌一类的细菌吸收污水中磷酸盐、聚磷酸盐和有机磷的形式达到除磷效果。除磷菌从外部吸收、摄取磷,并将其以聚合形态贮藏在体内,形成高磷污泥,排出系统,达到污水中除磷的效果。在厌氧条件下,除磷菌能去除污水BOD,分解聚磷酸盐产生磷酸并排至细胞体外,使污水BOD下降,而磷含量则升高,在随后的好氧条件下,聚磷菌又利用PHB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从废水中吸收超过其生长所需的磷并以聚磷酸盐的形式贮存于细胞内,可获得相当好的除磷效果。
1)优点
①A/O工艺无需投药,也不需要考虑内循环,因此建设费用及运行费用较低。
②对污水中的有机物,氨氮等均有较高的去除效果,总氮去除率在70%以上,效率较高
③BOD的去除率大致与一般的活性污泥系统相同。磷的去除率较好,处理水中磷含量一般低于1.0mg/L,去除率大致在76%左右。
④沉淀污泥含磷率约为4%,污泥的肥效较好。
⑤混合液的SVI值<100,易沉掉,不膨胀。
2)缺点
①硝化池出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硝酸盐,如果沉淀池运行不当,会在沉淀池内发生反硝化反应,使污泥上浮,影响出水水质;
②在温度较低或负荷较低的情况下,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不够旺盛,剩余污泥的排放量相应较少,导致除磷效果降低;
③当处理过程中水质波动较大时,A/O工艺中磷释放效果受到一定影响,从而影响系统的除磷效果;
④如需提高脱氮率,需加大混合液回流比,会造成运行费用增加;
(4)A2/0工艺
A2/O工艺是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简称,处理效率一般能达到:BOD5和SS为90%~95%,总氮为70%以上,磷为90%左右,一般适用于要求脱氮除磷的大中型城市污水厂。
但A2/O工艺的基建费和运行费均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运行管理要求高,所以对目前我国国情来说,当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封闭性水体或缓流水体引起富营养化,从而影响给水水源时,才采用该工艺。
1)优点
①污染物去除效率高,运行稳定,有较好的耐冲击负荷。
②污泥沉降性能好。
③厌氧、缺氧、好氧三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和不同种类微生物菌群的有机配合,能同时具有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的功能。
④在同时脱氧除磷去除有机物的工艺中,该工艺流程最为简单,总的水力停留时间也少于同类其他工艺。
⑤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下,丝状菌不会大量繁殖,SVI一般小于100,不会发生污泥膨胀。
⑥污泥中磷含量高,一般为2.5%以上,具有很高的肥效。
2)缺点
①反应池容积比A/O脱氮工艺还要大;
②污泥内回流量大,能耗较高;
③用于中小型污水厂费用偏高;
④沼气回收利用经济效益差;
⑤污泥渗出液需化学除磷。
(5)生物转盘工艺
生物转盘工艺是将多片塑料或玻璃钢圆盘用轴贯穿,平放在一个断面呈半圆形的条形槽的槽面上,盘面为微生物生长形成膜状物所覆盖,通过转动盘轴,盘面交替与污水和空气接触,不断地取得污染物和氧气,净化污水,当膜的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即可从盘面脱落,随水流走。
生物转盘工艺中,污水和生物膜的接触时间比较长,而且具有一定的可控性。通过将水槽分段,转盘分组,既可防止短流,又有助于负荷率和出水水质的提高。
1)优点
①占地面积小、结构紧凑;
②能耗低,处理效率高;
③管理方便,操作容易;
2)缺点
①生物膜载体增加了系统的投资;
②载体材料的表面积小,反应装置容积有限,在处理城市污水时处理效率比活性污泥法低;
③附着于固体表面的微生物较难控制,操作伸缩性差;
④靠自然通风供氧,不如活性污泥供氧充足,容易产生厌氧,随着厌氧代谢物增多,固着力减弱,导致生物膜老化、脱落;
(6)MBR工艺
MBR是膜生物反应器的简称,是现代膜分离技术与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高效污水处理工艺。MBR工艺通过将分离工程中的膜分离技术与传统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不仅省去了二沉池的建设,而且大大提高了固液分离效率,而且由于曝气池中活性污泥质量浓度的增大和污泥中特效菌(特别是优势菌群)的出现,提高了生化反应效率。同时,通过降低F/M比减少剩余污泥产生量(甚至为零),从而基本解决传统活性污泥法存在的许多突出问题。
1)优点
①占地面积小,节省空间;
②处理深度和系统抗冲击能力较强,出水水质稳定、透明度高;
③运行管理方便,维护简单;
④增加了污水中难降解成分的停留时间,提高了有机物的降解效率;
⑤受污泥膨胀影响较小;
2)缺点
①生物膜造价较高;
②膜污染容易出现,给操作带来不便;
③为了增加曝气强度和流速,导致MBR工艺的能耗较高;
5.2.2.3小结
市政污水处理厂建设作为市政环境污染防治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市政污水处理厂建设所需的一次性投资大,污水处理厂常年的运行费用较高,因此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选择正确的工艺至关重要。对于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厂适宜选择A2/O或氧化沟工艺,不仅对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不仅能耗低,有较好的耐冲击负荷,而且能同时具有脱氮除磷的功能,处理运行稳定,处理效果好等特点。
对于处理城市工业污水处理厂适宜选择氧化沟工艺,其具有构筑物少的特点,不仅可节省工业园区内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而且污泥量少,出水水质稳定运行管理方便,维护简单,并且对于去除BOD5、NH3-N的运行费用也相对较低。
当然,对于不同类型的污水处理厂,最终工艺以可行性研究阶段论证为准。
5.2.3 污水处理厂规划
5.2.3.1污水系统分区
依据《重庆市巫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送审稿)》,结合巫溪城区现状管网分布、污水处理设施分布、汇水分区划分以及污水处理规模缺口,规划远期将巫溪城区污水处理系统划分为3个污水系统分区。
表 5.2.3‑1污水系统分区规划一览表
序号 |
污水系统分区 |
分区面积(km2) |
平均日污水量 (万m3/d) |
污水厂理论规模(万m3/d) |
服务范围 |
1 |
镇泉-凤凰北岸 |
6.58 |
1.83 |
2.44 |
凤凰组团北岸、马镇坝组团、墨斗等区域 |
2 |
老城 |
3.41 |
0.95 |
1.26 |
赵家坝、老城区 |
3 |
凤凰南岸 |
1.37 |
0.38 |
0.51 |
凤凰组团南岸 |
|
|
11.76 |
3.16 |
4.21 |
|
图 5.2.3‑1污水系统分区规划图
5.2.3.2污水处理厂规划
根据污水量预测及污水系统分区,适当预留预控,巫溪城区规划共计3座污水处理厂,考虑远期凤凰组团高铁片区的开发(开发面积约2.6km2,污水量约为0.7万m3/d),适当留有余地,巫溪县总处理规模为5.00万m3/d,受纳水体均为柏杨河,生活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为一级A标。
考虑镇泉污水处理厂已有扩建计划,考虑近期扩建规模1.0万m3/d,远期扩建规模0.5万m3/d,扩建后总规模为3.0万m3/d,而远期镇泉片区污水厂规模2.44万m3/d即可满足污水处理所需;老城污水厂因污水厂无远期预留用地,暂无扩建的可能性;凤凰片区为远期规划,近期暂无扩建计划。因此考虑保留老城区污水处理厂1座,收集老城片区污水,超过现状容量的污水通过现状泵站输送至镇泉污水厂进行处理;扩建后镇泉污水厂规模3.0万m3/d,收集凤凰组团北岸、马镇坝组团、墨斗等区域污水;远期扩建凤凰工业污水厂规模至0.3万m3/d,满足巫溪城区工业污水处理需求。当镇泉污水厂污水收集接近80%饱和后,考虑在凤凰工业污水厂旁边剩余用地新建凤凰生活污水厂,设计规模0.7万m3/d,收集凤凰南岸片区生活污水。两座污水厂毗邻修建,合称为双凤污水厂。
远期预测生活污水量3.16万m3/d,污水厂理论规模4.21万m3/d;工业污水厂理论规模3000m3/d。总规划处理规模5.0万m3/d,为后期凤凰新城高铁片区发展留有余地。
表 5.2.3‑2巫溪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规划一览表
序号 |
污水系统分区 |
规划 污水量 (万m3/d) |
污水厂 名称 |
现状处理规模 (万m3/d) |
规划处理规模 (万m3/d) |
分区面积(km2) |
服务区域 |
备注 |
1 |
镇泉 |
2.50 |
镇泉污水处理厂 |
1.5 |
3.0 |
6.00 |
马镇坝组团、墨斗等区域 |
扩建 |
2 |
老城 |
1.30 |
老城区污水处理厂 |
1.0 |
1.0 |
3.41 |
赵家坝、老城区 |
保留 |
3 |
凤凰 |
0.52 |
凤凰生活污水处理厂 |
0.03 |
0.7 |
1.98 |
凤凰组团 |
新建 |
合计 |
4.21 |
|
2.53 |
4.70 |
11.76 |
|
|
表 5.2.3‑3巫溪城区工业污水处理厂规划一览表
序号 |
污水系统分区 |
规划 污水量 (万m3/d) |
污水厂 名称 |
现状处理规模 (万m3/d) |
规划处理规模 (万m3/d) |
分区面积(km2) |
服务区域 |
备注 |
1 |
凤凰 |
0.27 |
凤凰工业处理厂 |
0.03 |
0.3 |
0.55 |
凤凰组团工业 |
扩建 |
根据各个污水处理厂所在《控规》用地规划,建污水处理厂均满足用地需求。
表 5.2.3‑4巫溪城区污水处理厂用地平衡分析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新增处 理能力 (万m3/d) |
用地面积(hm2) |
用地是否 满足需求 | |||
现状 |
远期新增 |
控规规划 | |||||
1 |
镇泉污水处理厂 |
1.5 |
2.95 |
0.99 |
3.94 |
是 | |
2 |
老城区污水处理厂 |
0 |
0.85 |
0 |
0.85 |
是 | |
3 |
双凤污水厂 |
工业污水处理厂 |
0.7 |
0 |
0.7 |
1.25 |
是 |
4 |
生活污水处理厂 |
0.27 |
0.03 |
0.27 |
图 5.2.3‑2城区污水处理厂规划示意图
5.3 污水收集系统规划
5.3.1 水力计算
(1)污水管道水力计算公式(非满流)
Q=vA (l/s)
水力计算按曼宁公式:
(m/s)
过水断面:A=(θ-sinθcosθ)r2 (m2)——h﹤D/2
水力半径: (m)
Or:A=(π-θ+sinθcosθ)r2 (m2)——h﹥D/2
(m)
n:管材粗糙系数,钢筋混凝土管(非满流)取n=0.014,HDPE塑料管取n=0.01。
(2)污水管道水力计算参数
1)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道Vmax=10m/s;
非金属管道Vmax=5m/s。
2)最小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为Vmin=0.6m/s。
3)最小管径与最小设计坡:污水干管最小管径控制在d400mm。
4)最大设计充满度:
表 5.3.1‑1 污水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一览表
管径 |
最大设计充满度 |
400 |
0.65 |
500~900 |
0.70 |
≥1000 |
0.75 |
5)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
5.3.2 污水管网收集系统
以现状污水管网及处理厂为基础,根据污水分区规划布置各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在未来建设中,应确保二、三级污水管网接入现状截污干管。城区各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布置如下:
(1)镇泉污水管网收集系统
镇泉污水管网收集系统面积共6.58km2,系统共分为凤凰组团、马镇坝组团2个区域。
凤凰组团:沿小溪河及柏杨河铺设d300mm~d800mm污水干管收集凤凰镇及凤凰工业园区南侧地块的污水,最终经凤马大道d500mm污水干管、春申大道d1000mm污水干管通过重力流排入镇泉污水厂。
马镇坝组团:沿春申大道、丰益路敷设d300mm~d1000mm污水干管收集北城片区的污水,沿柏杨南路敷设d600mm~d800mm污水干管收集南城片区的污水,最终经春申大道d1000mm污水干管通过重力流排入镇泉污水处理厂。
(2)老城污水管网收集系统
老城污水管网收集系统面积共3.41km2,系统共分为老城片区、赵家坝片区2个区域。
老城片区:沿漫滩路敷设d400~d600mm污水干管收集老城片区的污水,通过重力流排入老城区污水处理厂。
赵家坝片区:沿滨河北路、滨河南路铺设d400~d600mm污水干管收集赵家坝片区的污水,通过重力流排入老城区污水处理厂。
(3)凤凰园区污水管网收集系统
凤凰园区污水管网收集系统面积共1.37km2,系统共分为凤凰工业园区1个区域。
凤凰工业园区片区:沿星凤路等敷设d600mm污水干管收集凤凰工业园区的污水,通过重力流排入凤凰工业污水处理厂。
5.3.3 污水管网规划
规划期间,巫溪城区新(改)建污水管道总长约92.77km;其中新建区新建污水管网总长约72.16km;已建区改建污水管网总长约20.61km。
表 5.3.3-1城区污水管道新(改)建规划一览表
序号 |
污水收集系统分区 |
新建污水管道(km) |
改造污水管道(km) |
合计 |
1 |
镇泉 |
38.66 |
3.51 |
42.17 |
2 |
老城 |
23.38 |
16.16 |
39.54 |
3 |
凤凰园区 |
10.12 |
0.94 |
11.06 |
合计 |
— |
72.16 |
20.61 |
92.77 |
5.3.3.1镇泉污水管网收集系统
规划新(改)建污水管道总长约42.17km,其中新建区新建污水管网总长约38.66km,已建区改建污水管网总长约3.51km;主要包括凤凰组团、马镇坝组团等区域。
(1)新建区污水管网规划
新建区主要位于凤凰、墨斗片区以及春申大道二期、北环大道周边等区域,新建污水管道主要沿星凤路、凤马大道、北环大道、南环大道等道路敷设,新建污水管道总长约38.66km,管径d400~600mm。其中,部分沿河干管改建。主要道路污水管网布置情况如下:
园区中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199m;
园区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753m;
星凤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600mm,总长约3773m;
双凤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564m;
星凤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075m;
星凤2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447m;
星凤3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735m;
星凤4支路: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600mm,总长约1193m;
星凤5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489m;
双凤纵1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92m;
双凤纵2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06m;
双凤纵3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29m;
北环大道: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8849m;
北环大道纵1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53m;
北环大道纵2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533m;
北环大道横1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868m;
北环大道横2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32m;
凤马大道: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853m;
凤马大道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179m;
凤马大道2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67m;
凤马大道3支路: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681m;
春申大道: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mm,总长约4353m;
春申大道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09m;
春申大道2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941m;
北井大道: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872m;
北井纵1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369m;
北井纵2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349m;
文曲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363m;
健康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395m;
广场西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24m;
万通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452m;
白马大道: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345m;
南环大道: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979m;
渝巫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172m;
柏杨南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62m。
(2)已建区污水管网规划
已建区主要包括柏杨北路、白马大道周边区域,主要对污水错接雨水系统、已建区污水管道缺失造成雨污合流等情况进行改造,改造污水管道长度3.51km,管径d400mm~d800mm,改造内容如下:
凤马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800mm,总长约1619m;
文曲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417m;
春申大道: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800mm,总长约984m;
白马大道: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600mm,总长约1538m;
白马大道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68m;
白马大道2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93m;
柏杨南路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mm,总长约177m;
柏杨南路2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74m。
5.3.3.2老城污水管网收集系统
新(改)建污水管道总长约39.54km,其中新建区新建污水管网总长约23.38km,已建区改建污水管网总长约16.16km;主要包括赵家坝、老城区等区域。
(1)新建区污水管网规划
新建区主要位于北环大道周边、老城北门附近和保宁物流园,新建污水管网主要沿北环大道、白鹅路、宜兴路、北门路、保宁路等道路敷设,新建污水管道总长约23.38km,管径d400mm。主要道路污水管网布置情况如下:
北环大道: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6726m;
北环大道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056m;
北环大道2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367m;
白鹅西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374m;
白鹅西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500m;
白鹅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224m;
白鹅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350m;
宜兴路(北):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961m;
宜兴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88m;
太平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52m;
石龙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05m;
北门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465m;
北门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915m;
漫滩横1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09m;
漫滩横2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58m;
漫滩横3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56m;
漫滩横4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61m;
漫滩纵1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94m;
漫滩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44m;
环城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76m;
环城2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93m;
凤山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47m;
环城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31m;
滨河南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57m;
新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67m;
保宁路: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396m;
保宁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36m;
保宁2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410m;
保宁3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40m;
保宁4支路: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388m;
兴宁路: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429m;
兴宁1支路: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460m;
兴宁纵1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304m;
兴宁纵2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350m;
兴宁横1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55m;
兴宁横2路: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759m;
兴宁横3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508m;
宜兴路(南):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422m;
凤山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406m;
凤山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951m。
(2)已建区污水管网规划
已建区主要包括解放街、人民街等周边区域,主要对污水错接雨水系统、已建区污水管道缺失造成雨污合流等情况进行改造,改造污水管道长度16.16km,管径d300mm~d600mm,改造内容如下:
白鹅西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57m;
太平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125m;
滨河北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375m;
滨河北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48m;
环城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3968m;
石龙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00m;
解放街: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652m;
裕宁街: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28m;
人民街: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300~d400mm,总长约346m;
滨河南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mm,总长约2164m;
滨河南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99m;
滨河南2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38m;
新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370m;
先锋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888m;
先锋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02m。
5.3.3.3凤凰园区污水管网收集系统
规划期间新(改)建污水管道总长约11.06km,其中新建区新建污水管网总长约10.12km,已建区改建污水管网总长约0.94km;主要包括凤凰工业园区。
(1)新建区污水管网规划
新建区主要位于凤凰工业园区柏杨河以北区域,新建污水管网主要沿北环大道、园区中路等道路敷设,新建污水管道总长约10.12km,管径d400mm。主要道路污水管网布置情况如下:
双凤路(南):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246m;
双凤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489m;
双凤2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11m;
双凤3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51m;
双凤4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60m;
双凤5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87m;
南环大道: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3628m;
南环大道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555m;
南环大道2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95m;
南环大道3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95m;
南环大道4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70m;
南环大道5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49m;
南环大道6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50m;
高杨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01m;
北环大道: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036m;
星凤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499m;
水井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696m;
站前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803m。
(2)已建区污水管网规划
已建区主要位于凤凰工业园区柏杨河以南区域,主要对污水错接雨水系统、已建区污水管道缺失造成雨污合流等情况进行改造,改造污水管道长度0.94km,管径d400mm~d500mm,改造内容如下:
双凤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54m;
南环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68m;
高杨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500mm,总长约516m。
5.3.4 污水泵站规划
依据《重庆市巫溪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送审稿),并结合巫溪城区污水管网系统,本次无规划污水泵站。
5.3.5 小区管网改造
巫溪县城区建成区范围内小区雨污混流的情况较为严重,部分小区内部只有一套排水管网系统,居民生活污水及小区内雨水均通过该套管网,接入市政合流管网。针对该种情况,对小区内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改造原则如下:
①小区内新建雨水管沟,收集建筑雨水立管及小区地面的雨水,并就近接入市政雨水管网;
②原合流管网作为污水管网使用,并对末端进行雨污分流改造,将原合流管网接入市政污水管网。
规划对78个小区地块内错接点位进行源头雨污分流改造,改造范围包括凤凰组团、马镇坝组团及老城片区。小区改造雨污水管网总长度预估为40km。
5.3.6 管网修复
①修复原则
根据现状管道结构性、功能性缺陷调查成果,本工程拟对流域范围内结构性缺陷的现状管网进行修复,修复原则为:对3、4及以上缺陷的市政污水管网(修复指数RI>4)进行修复。
表 5.4.3‑1 管段修复等级划分表(《城镇排水管道检测与评估技术规程》)
等级 |
修复指数RI |
修复建议及说明 |
Ⅰ |
RI≤1 |
结构条件基本完好,不修复 |
Ⅱ |
1<RI≤4 |
结构在短期内不会发生破坏现象,但应做修复计划 |
Ⅲ |
4<RI≤7 |
结构在短期内可能会发生破坏,应尽快修复 |
Ⅳ |
RI>7 |
结构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破坏,应立即修复 |
②修复方式
排水管道整改方法目前主要有传统的开挖重排和非开挖修复技术两大类。针对管道存在的问题,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开挖重新排管的方法,但是开挖排管存在诸多弊病:
(1)影响交通:开挖埋管需对道路开挖,影响地面车辆通行,造成交通堵塞;
(2)增加社会成本:开挖埋管影响附近居民的出行,影响附近商业的正常运行,无形中增加了社会成本;
(3)施工工期长:开挖埋管需开挖路面,打钢板桩进行围护,开挖完成后还需恢复路面;
(4)管线保护:由于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开挖前需详细管线调查,对附近管线需进行保护。
而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具有施工周期短、环境污染小、不影响交通、施工安全性好、综合成本低、应用范围广等优势,特别适用于穿越河流、公路、建筑物以及闹市区、环境保护区、古迹保护区、农作物和植被保护区等条件下的管道修复。
现状待修复的现状管道大都位于五桥片区市政道路下,全部采用传统管道开挖修复,容易造成交通影响、噪音污染。因此,本工程采用非开挖修复。
③修复技术
常用的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包括管道整体CIPP内衬修复及机械制螺旋缠绕内衬法修复,两种方式分别适用于不同场景,修复技术比较见下:
表 5.4.3‑1修复技术比较
修复技术 |
技术原理 |
技术特点 |
适用范围 | |
管道整体CIPP内衬修复(现场原位固话内衬法) |
紫外光固化 |
紫外光固化是利用紫外光作为固化媒介,树脂中含有光引发剂,经过特定波长的紫外光照射时,树脂产生固化反应,形成高强度内衬新管。 |
施工可控性好,工期短。 节约能源、安全度高。采用紫外线固化,能源需求较低,施工现场不用水或蒸汽固化,不产生有毒气体或其它有害物; 内衬管密封效果好、抗腐蚀性强、使用寿命长; 在较小的厚度下可达到较高的机械强度,最大限度减少管径载流损失; 强度较好,但塑性较差,无法修复存在转弯的管道,对管道受力要求较高。 |
小于600mm的所有材质管道 |
水翻法 |
为将浸满热固性树脂的毡制软管通过翻转或牵引等方法将其送入已清洗干净的需要修理的管道中,并通过水压或气压使其紧贴于管道内壁,然后进行加热固化,形成内衬树脂新管。 |
一次性修复无任何接头,管道整体性好; 管壁光滑、紧贴旧管,曼宁系数(粗糙度)低,修复后流量不减反增; 施工速度快,占地面积小,社会影响小; 翻转式管径损失小、适用范围广,可用于各种管道,包括圆形、矩形、蛋管等。 |
150~2200mm的所有材质管道 | |
机械制螺旋缠绕内衬法 |
机械制螺旋缠绕内衬法通过螺旋缠绕的方法在旧管道内部将带状型材料通过公母锁扣物理咬合的方式,不断前进形成新的管道;新的管道完全卷入旧管道后,通过扩张使其紧贴旧管壁或在新旧管之间注浆形成新管。 |
机械制螺旋缠绕法具有可带水作业、占地面积较小、组装便捷、施工速度快、施工机动灵活等优点,适合在复杂地理环境下施工,适合长距离的管道修复。施工可在通水的情况下作业,水流量在30%以下均可正常施工。具有独立承载性。 |
600~3000mm的所有材质管道 |
规划建议对管道d800以下的管网以CIPP内衬法进行修复,管径d800及以上的管网以机械制螺旋缠绕内衬法或明开挖进行修复。管网修复长度约为4.4km,修复管网管径d300~d1000。
5.4 污水再生利用规划
5.4.1 再生水水源
规划选取生活污水处理厂的尾水作为再生水水源。
5.4.2 再生水用户与用水量
5.4.2.1再生水回用方向
巫溪2023-2035年期间再生水利用以目标为导向,按照“示范先行,积累经验,循序渐进”的原则规划建设,再生水回用方向为城市杂用水,主要用于道路浇洒、绿化浇灌。
5.4.2.2再生水水质标准
巫溪城区再生水主要回用于城市杂用水,再生水水质按《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等相关标准执行。
再生水用于城市用水中的冲厕、道路清扫、消防、城市绿化、车辆冲洗、建筑施工等城市杂用水时其水质指标按下表控制。
表 5.4.2‑1城市杂用水水质控制标准一览表
序号 |
指标项目类别 |
冲厕 |
道路清扫消防 |
城市 绿化 |
车辆 冲洗 |
建筑 施工 |
1 |
PH |
6.0~9.0 | ||||
2 |
色度(度)≤ |
30 | ||||
3 |
嗅 |
无不快感 | ||||
4 |
浊度(NTU) |
5 |
10 |
10 |
5 |
20 |
5 |
溶解性总固体(mg/L) ≤ |
1500 |
1500 |
1000 |
1000 |
— |
6 |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
10 |
15 |
20 |
10 |
15 |
7 |
氨氮(mg/L) ≤ |
10 |
10 |
20 |
10 |
20 |
8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
1.0 |
1.0 |
1.0 |
0.5 |
1.0 |
9 |
铁(mg/L) ≤ |
0.3 |
— |
— |
0.3 |
— |
10 |
锰(mg/L) ≤ |
0.1 |
— |
— |
0.1 |
— |
11 |
溶解氧(mg/L)≥ |
0.1 | ||||
12 |
总余氯(mg/L) |
接触30min后≥1.0,管网末端≥0.2 | ||||
13 |
总大肠菌群(个/L) |
3 |
注:1、混凝土拌合用水还应符合JGJ63的相关规定;
2、资料来源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
5.4.2.3再生水供需平衡分析
选用镇泉污水处理厂为再生水厂,供水范围为马镇坝柏杨河以北区域,面积为136.74ha,再生水充当城市杂用水。
(1)需水量预测
1)厂内自用量
根据城市现状污水处理厂运行情况分析,污水处理厂厂内再生水回用主要用于消防用水、绿化景观用水、兑冲絮凝剂、脱离机清洗、冲洗构筑物等,规划污水处理厂厂内自用再生水量占处理量的7%,根据前文分析,2035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量约为5.00万m3/d,经折算,2035年巫溪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厂内再生水回用量为0.35万m3/d。
2)厂外需水量
再生水作为给水的补充,用水指标依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选取不同类别用地用水量指标,道路浇洒用量指标取0.25万m3/(km2•d);绿地浇灌取0.20万m3/(km2•d)。
根据确定的再生水供水范围,并根据再生水的回用方向,结合城市用地规划,确定规划至2035年再生水需水量为0.80万m3/d。
3)总需水量
规划到2035年,巫溪城市再生水总利用量共计1.15万m3/d,占城市污水排放量的22.0%,即再生水利用率为22.0%。
(3)可供水量预测
《城镇再生水利用规划编制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指出:“为保证再生水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再生水可利用量一般不应超过污水处理规模的8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政策》指出:“重金属、有害有毒物质超标的污水不允许排入或作为再生水水源”。
根据相关规划,规划至2035年,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共计3座,规模总计5.00万m³/d。规划选取生活污水处理厂为再生水源,即2035年再生水可利用量为5.00万m³/d。
(4)供需平衡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至2035年,城区再生水需水量约为0.88万m3/d,再生水可利用量约4.00万m³/d,满足中心城区再生水需水要求。
表5.5-2 再生水供需平衡分析表
序号 |
规划年限 |
再生水 |
供需平衡 | ||
需水量(万m3/d) |
供水量(万m3/d) |
||||
1 |
2035年 |
0.88 |
3.00 |
平衡 | |
5.4.3 再生水厂及管网规划
5.4.3.1再生水厂规划
(1)再生水厂规划
选用镇泉污水处理厂为再生水厂,在镇泉污水处理厂内增设再生水处理设施,供水范围为马镇坝柏杨河以北区域,镇泉再生水厂规模为0.90万m3/d,处理工艺采用常规工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镇泉再生水厂出水水质按《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城市景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等相关标准执行。
表 5.4.3‑1 再生水厂规划一览表
序号 |
再生水厂 名称 |
服务区域 |
再生水处理 规模 (万m³/d) |
污水处理厂 规模 (万m³/d) |
1 |
镇泉 |
马镇坝柏杨河以北区域 |
0.90 |
3.00 |
(2)再生水厂用地规划
镇泉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标准为一级A标,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给水与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5]157号》文件可知,镇泉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在二级污水处理厂用地的基础上新增用地约1.0hm2,详见下表。
表 5.4.3‑2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7)“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用地控制面积”节选
建设规模 (万m³/d) |
污水处理厂(hm2) | ||
一级处理污水厂 |
二级处理污水厂 |
深度处理 | |
Ⅰ类(50~100) |
— |
25.00~45.00 |
— |
Ⅱ类(20~50) |
6.00~10.00 |
12.00~25.00 |
4.00~7.50 |
Ⅲ类(10~20) |
4.00~6.00 |
7.00~12.00 |
2.50~4.00 |
Ⅳ类(5~10) |
2.25~4.00 |
4.25~7.00 |
1.75~2.50 |
Ⅴ类(1~5) |
0.55~2.25 |
1.20~4.25 |
0.55~1.75 |
注:①表中的用地面积为污水处理厂围墙内所有设施的控制面积,包括绿化、道路等设施的用地面积。
②建设规模大的取上限,规模小的取下限。中间规模应采用内插法确定。
③建设用地面积为控制的上限,实际使用中不应大于表中的限制。
④表中深度处理的用地面积是在污水二级处理的基础上增加的用地;深度处理工艺按
提升泵房、絮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送水泵房等常规流程考虑;当二级污水厂出水满足特定回用要求或仅需其中几个净化单元时,深度处理用地应根据实际情况降低。
表 5.4.3‑3再生水厂规划情况一览表
序号 |
再生水厂名称 |
处理规模(万m3/d) |
用地面积(hm2) |
1 |
镇泉再生水厂 |
0.9 |
1.0 |
根据《城乡总规》,镇泉污水处理厂远期规模约为3万m3/d;根据《重庆市巫溪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整合(2019)》(以下简称《控规》),规划镇泉污水处理厂用地面积约3.40hm2,通过下表对其复核,镇泉污水处理厂规划用地不能满足再生水厂用地建设需求。
表 5.4.3‑4 规划再生水厂及污水处理厂用地比较情况一览表
序号 |
名称 |
分类 |
备注 | ||
污水处理仪器用地规模 (hm2) |
再生水处理 用地规模 (hm2) |
合计 用地规模 (hm2) |
《控规》 用地规模 (hm2) | ||
1 |
镇泉污水厂 |
3.40 |
1.00 |
4.40 |
3.40 |
5.4.3.2再生水管网规划
规划再生水管道沿春申大道、万通路敷设,管径为DN150~DN300,总长约2.10km;城市道路上每隔1.00km直线距离设置1座充水桩,共设置2座,作为道路及绿化浇洒车辆集中取水点。
图 5.4.3‑1再生水规划图
5.5 污泥处理处置规划
5.5.1污泥产生量预测
本次污泥处理处置规划范围为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
5.5.1.1污水处理厂污泥的产生与产量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是指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后的附属品,是一种由有机残片、细菌菌体、无机颗粒、胶体等组成的及其复杂的半固态或固态的非均质体。污泥量通常占污水量的0.3%~0.5%(体积)或者约为污水处理量的1%~2%(质量)。
2019年~2020年,巫溪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总产量约8627t;污泥产量主要受污水厂进水水质(有机物含量)、生物处理系统运行条件、泥龄等因素影响。
5.5.1.2污泥量预测参数
通过资料收集,巫溪城区镇泉、老城区污水处理厂现状日处理量、污泥产生量、含水率数据详见下表。
表 5.5.1‑1现状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量一览表
序号 |
污水处理厂名称 |
污水年处理量(万m3) | |
2019年 |
2020年 | ||
1 |
镇泉污水处理厂 |
405 |
463 |
2 |
老城区污水处理厂 |
391 |
416 |
表 5.5.1‑2现状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一览表
序号 |
污水处理厂名称 |
含水率(%) |
湿污泥年产生量(m3) | |
2019年 |
2020年 | |||
1 |
镇泉污水处理厂 |
78~79 |
3115.83 |
3479.69 |
2 |
老城区污水处理厂 |
78~79 |
1423.23 |
866.33 |
结合巫溪城区主要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总量及污泥产生量,经计算得出,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平均含固率约为0.2%,这主要由于局部市政管网及部分老旧小区未实现雨污分流,导致污水浓度相对较低;但随着城市发展以及中心城区的管网改造逐步实施,城区生活污水的平均含固率将进一步上升,参照规范《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17),本规划污泥产量以6.0‰Q(含水率80%)作为规划参数,即每万m3污水产生湿污泥(含水率80%)6t。
5.5.1.3污泥产生量预测
预计至2035年,巫溪城区生活污水厂处理能力为5.0万m3/d,平均湿污泥(含水率80%)产生量约为30.0t/d,干重约为6.0t/d。
表 5.5.1‑3中心城区污泥预测统计表
编号 |
污水处理厂名称 |
规划规模 (万m3/d) |
湿污泥产生系数(t/万t) |
2035污泥产生量(t/d) | |
湿污泥 |
干污泥 | ||||
1 |
镇泉污水处理厂 |
3.00 |
6.00 |
18.00 |
3.60 |
2 |
老城区污水处理厂 |
1.00 |
6.00 |
6.00 |
1.20 |
3 |
双凤污水处理厂 |
1.00 |
6.00 |
6.00 |
1.20 |
总计 |
|
5.00 |
|
30.00 |
6.00 |
(3)小结
通过分析,规划至2035年,巫溪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平均湿污泥(含水率80%)产生量约为30.0t/d,干重约为6.0t/d。
巫溪县城区污水厂目前污泥年产量4346.02t(2020年数据),现有污泥消纳企业已经无法满足现状污泥处理所需,约25%左右的污泥无法实现无害化处理,只能运往垃圾场填埋。根据规划,预计至2035年,巫溪城区生活污水厂处理能力为5.0万m3/d,平均湿污泥(含水率80%)产生量约为30.0t/d,干重约为6.0t/d。为实现全县污泥100%无害化处理,规划新建一座污泥处置场,至2035年规模至少为30t/d,满足未来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最大日处理需求。
表 5.5.1‑4全县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预测统计表
序号 |
范围 |
湿污泥产生量(t/d) |
干污泥产生量(t/d) |
1 |
中心城区 |
30.00 |
6.00 |
合计 |
|
30.00 |
6.00 |
5.5.2处理处置工艺
分析各类污泥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缺点,结合污泥特性,提出推荐采用的污泥处理处置技术,最终工艺以可行性研究阶段论证为准。
由于污泥中含有有机物,特别是污水污泥中有机物含量在50%以上,极易腐败,并产生恶臭,因此需要进行稳定化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分类》(GB23484-2009)规定了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方式的分类,确定污泥处置方式按污泥的接纳方式进行分类,主要为污泥土地利用、污泥填埋、污泥焚烧、污泥建筑材料利用这四个方面。
土地利用:主要为对污泥进行堆肥处理,利用污泥中的好氧微生物进行好氧发酵的过程,目的是经过生物降解作用,提高污泥肥份,消除臭味、杀死病原菌和寄生虫,使植物养分形态更有利于植物的吸收。污泥经堆肥处理后,达到土地利用的标准,可进行土地利用,如园林绿化,用来种植草皮及树木以达到防蚀保土和改善环境的作用;土地改良,改善盐碱地,沙化地的性能;用来种植不进入人类食物链的植物,如可用作生产工业酒精原料等。但缺点是时间较长,占地面积巨大,需要很高的投资才能避免恶臭污染环境。
填埋:通过对污泥进行脱水处理后,运送到卫生填埋场进行处置的方法。虽然填埋处理具有处理量大,投资省,运行费低,操作简单,管理方便等优点,但是需占用大量土地,对污泥含固率有较高要求(通常要求填埋物的含固率>50%),渗滤液及臭气污染较重且难以处理,且可能造成大量的污泥污染物随渗滤液从地表进入深层,威胁、地下影响地下水系,耗费大,并存在病原体继续繁殖、臭味等问题,尤其在人口非常稠密的地区这种方法并不实际。
材料利用:污泥制作陶粒是将污泥与黏土或粉煤灰按一定比例掺和,在高温下烧结制成陶粒,可用作建筑材料,达到处置污泥和创造经济效益的双重目的。
污泥焚烧:通过利用污泥中丰富的生物能发热,使污泥达到最大程度的减容,减容率最大可达到95%左右。焚烧过程中,其有机物被完全氧化,所有的病菌病原体被彻底杀灭,有毒有害的有机残余物被热氧化分解,尤其适用于污染严重的污泥(例如重金属含量或化学污染物超标的工业污泥)。焚烧灰可用作生产水泥的原料,使重金属被固定在混凝土中,避免其重新进入环境;完全矿化后,可以直接进入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但其主要缺点为工艺复杂,一次性投资大,设备数量多,操作管理复杂,能耗高,运行管理费亦高,焚烧过程产生飞灰、炉渣和烟气等难以处理的物质。
结合巫溪地区的地形、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等实际情况,规划将污泥采用堆肥和材料利用的处理工艺,用于园林绿化、种植草皮及树木、制作陶粒等用途。
5.5.3污泥处理处置中心(点)规划
2019年~2020年巫溪城区镇泉、老城区污水处理厂污泥各去向地及处理量呈现多样化且变动较大,行政区范围内无污泥处理处置中心。考虑现状用地紧张及经济性,规划近期巫溪县污泥主要运往巫溪县及邻近建材厂、肥料厂进行处理;远期超量污泥运往云阳县污泥处置场,其中巫溪县污泥处理规模为40.0t/d,满足巫溪县远期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最大日处理需求,同时满足巫溪县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需求,实现全县污泥100%无害化处理。
结合巫溪县的地形、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等实际情况,规划推荐污泥采用堆肥和材料利用的处理工艺,用于园林绿化、种植草皮及树木、制作陶粒、道路建材等用途。最终工艺以可行性研究阶段论证为准。
表 5.5.3‑1 污泥处置场规划一览表
序号 |
处置场名称 |
设计能力(t/d) |
位置 |
备注 |
1 |
云阳污泥处置场 |
200 |
云阳县 |
建设时间:2023-2025年 |
6 城市雨水管网系统规划
6.1 排水体制
规划城区范围内,规划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
6.2 排水分区
规划排水分区以水系、现状排水设施、道路竖向规划等为基础,将城区分为21个排水分区。凤凰组团分为排水分区1~5共5个排水分区,马镇坝组团分为排水分区6~12共7个排水分区,赵家坝组团分为排水分区13~21共9个排水分区。
表 6.2-1巫溪城区规划雨水排水分区表
序号 |
分区名称 |
汇水面积(ha) |
受纳水体 |
1 |
排水分区1 |
21.57 |
柏杨河 |
2 |
排水分区2 |
74.18 |
小溪河 |
3 |
排水分区3 |
81.10 |
柏杨河 |
4 |
排水分区4 |
43.71 |
柏杨河 |
5 |
排水分区5 |
78.17 |
柏杨河 |
6 |
排水分区6 |
137.42 |
柏杨河 |
7 |
排水分区7 |
67.74 |
柏杨河 |
8 |
排水分区8 |
29.15 |
柏杨河 |
9 |
排水分区9 |
119.04 |
柏杨河 |
10 |
排水分区10 |
129.18 |
柏杨河 |
11 |
排水分区11 |
130.06 |
柏杨河 |
12 |
排水分区12 |
75.93 |
柏杨河 |
13 |
排水分区13 |
81.68 |
柏杨河 |
14 |
排水分区14 |
44.18 |
柏杨河 |
15 |
排水分区15 |
23.42 |
柏杨河 |
16 |
排水分区16 |
43.13 |
柏杨河 |
17 |
排水分区17 |
15.26 |
柏杨河 |
18 |
排水分区18 |
7.87 |
大宁河 |
19 |
排水分区19 |
5.93 |
大宁河 |
20 |
排水分区20 |
58.47 |
大宁河 |
21 |
排水分区21 |
79.06 |
柏杨河 |
合计 |
1347.25 |
— |
规划排水分区见下图:
图 6.2-1 巫溪城区规划雨水排水分区图
6.3 雨水量计算
6.3.1雨水计算公式
雨水设计流量按下列公式计算:
Q = q•ψ•F(L/s)
式中:Q ——雨水设计流量(L/s);
q ——设计暴雨强度(L/s•hm²);
ψ——径流系数,按现行《室外排水设计标准》取值;
F ——汇水面积(hm²)。
表 6.3.1-1 径流系数表
地面种类 |
ψ |
各种屋面、混凝土或沥青路面 |
0.85~0.95 |
大块石铺砌路面或沥青表面处理的碎石路面 |
0.55~0.65 |
级配碎石路面 |
0.40~0.50 |
干砌砖石或碎石路面 |
0.35~0.40 |
非铺砌土路面 |
0.25~0.35 |
公园或绿地 |
0.10~0.20 |
表 6.3.1-2 综合径流系数表
区域情况 |
ψ |
城市建筑密集区 |
0.60~0.70 |
城市建筑较密集区 |
0.45~0.60 |
城市建筑稀疏区 |
0.20~0.45 |
本规划基本采用综合径流系数作为计算参数。
6.3.2暴雨强度公式
依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发布重庆市暴雨强度修订公式及设计暴雨雨型的通知》(渝建〔2017〕443号)确定巫溪暴雨强度公式:
q=2425(1+0.997lgP)/(t+13.739)0.822(L/s·hm2)
t=t1+t2
式中:P——设计降雨重现期,a;
t——设计降雨历时,min,根据现行《室外排水设计标准》取值;
t1——地面汇流时间,min,根据汇水距离、地形坡度和地面种类计算确定,一般取5~15min;
t2——管渠内流行时间,min。
(1)设计降雨重现期
根据《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巫溪县中心城区按人口规模属于小城市,巫溪中心城区新建及改造管网P=3年,中心城区重要地区新建及改造管网P=5年,主要排水涵管P=5年,城市立交区域P=10年,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为20年。
表 6.3.2-1 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年)
城区类型
城镇类型 |
中心城区 |
非中心城区 |
中心城区 重要地区 |
中心城区地下通道和下沉式广场等 |
超大城市 和特大城市 |
3~5 |
2~3 |
5~10 |
30~50 |
大城市 |
2~5 |
2~3 |
5~10 |
20~30 |
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
2~3 |
2~3 |
3~5 |
10~20 |
(2)设计降雨历时
t=t1+t2(min)其中,
地面集水时间:t1=5 (min)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 (min)按计算确定。
(3)综合径流系数:
中心城区ψ=0.7,立交区域ψ=0.9。
6.3.3水力计算公式
(1)水力计算公式
雨水管渠的水力计算,采用曼宁公式:
xR2/3 xi1/2 (m/s)
式中: R —— 水力半径(m);
i —— 水力坡降;
n —— 管材粗糙系数;
雨水圆管、暗涵按满流排水计算,雨水明渠或盖板渠要考虑0.2m以上的超高。
(2)主要参数
1)粗糙系数
雨水管渠选择钢筋混凝土管或明暗渠,钢筋混凝土管和水泥砂浆抹面渠道n = 0.013~0.014;浆砌块石明渠n=0.017,土沟或生态改造河渠n=0.029。
2)设计流速
雨水管渠(暗涵)和合流管渠(暗涵)在满流时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
明渠最小设计流速为0.4m/s;
非金属管道最大设计流速为8.0m/s;
排水明渠的最大流速应符合《室外排水设计标准》4.2.6规定。
6.4 雨水管网规划
巫溪县中心城区规划雨水排水分区共21个,每个排水分区内分为已建区和规划区,已建区管网规划主要包括对现状雨水混接管网改造、对排水能力不足雨水管道进行改造、对病患雨水管道进行改造;对于规划新建区,主要进行配套市政雨水管网规划。
6.4.1凤凰组团雨水管网规划
6.4.1.1 排水分区1雨水管网规划
排水分区1面积共21.57ha,规划本排水分区共建设雨水管网2.19km。
星凤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771m;
星凤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600mm,总长约1051m;
星凤2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1000mm,总长约370m。
6.4.1.2 排水分区2雨水管网规划
排水分区2面积共74.18ha,规划本排水分区共建设雨水管网7.04km。
双凤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800mm,总长约1330m;
双凤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600mm,总长约1033m;
双凤2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98m;
双凤3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47m;
双凤4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800mm,总长约560m;
双凤5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37m;
南环大道: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800~d1800mm,总长约3570m;
南环大道2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70m;
南环大道3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99m。
6.4.1.3 排水分区3雨水管网规划
排水分区3面积共81.10ha,规划本排水分区共建设雨水管网7.73km。
星凤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391m;
星凤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557m;
星凤3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1200mm,总长约1457m;
星凤4支路: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162m;
星凤5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322m;
双凤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852m;
双凤纵1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600mm,总长约316m;
双凤纵2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600mm,总长约229m;
双凤纵3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600mm,总长约292m;
园区中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1800mm,总长约1689m;
北环大道: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mm,总长约458m。
6.4.1.4 排水分区4雨水管网规划
排水分区4面积共43.71ha,规划本排水分区共建设雨水管网4.49km。
星凤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024m。
北环大道: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800mm,总长约948m;
北环大道纵1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1000mm,总长约258m;
北环大道纵2路: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d1800mm,总长约1043m;
北环大道横1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d1600mm,总长约850m;
北环大道横2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368m。
6.4.1.5 排水分区5雨水管网规划
排水分区5面积共78.17ha,规划本排水分区共建设雨水管网4.61km。
南环大道: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mm,总长约3179m;
南环大道4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1400mm,总长约502m;
高杨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1500×2000mm,总长约278m;
高杨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d400mm,总长约228m;
高杨2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d400~d500mm,总长约257m;
高杨3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d400mm,总长约168m。
6.4.2马镇坝组团雨水管网规划
6.4.2.1 排水分区6雨水管网规划
排水分区6面积共137.42ha,规划本排水分区共建设雨水管网7.95km。
南环大道: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d2400mm,总长约2673m;
春申大道: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d1200mm,总长约3800m;
春申大道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50m;
凤马大道: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d800mm,总长约681m;
春申大道2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mm,总长约399m;
凤马大道2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48m。
6.4.2.2 排水分区7雨水管网规划
排水分区7面积共67.74ha,规划本排水分区共建设雨水管网5.69km。
北环大道: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d1200mm,总长约2641m;
北环大道横2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45m;
凤马大道: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d800mm,总长约1109m;
凤马大道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059m;
北井纵1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1000~d1200mm,总长约634m。
6.4.2.3 排水分区8雨水管网规划
排水分区8面积共29.15ha,规划本排水分区共建设雨水管网2.31km。
北环大道: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332m;
北井纵2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1200mm,总长约1041m;
凤马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800mm,总长约932m。
6.4.2.4 排水分区9雨水管网规划
排水分区9面积共119.04ha,规划本排水分区共建设雨水管网5.10km。
北环大道: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600mm,总长约2337m;
文曲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600mm,总长约713m;
健康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d2400mm,总长约984m;
健康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mm,总长约375m;
春申大道: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800~d1000mm,总长约622m;
学府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73m。
6.4.2.5 排水分区10雨水管网规划
排水分区10面积共129.18ha,规划本排水分区共建设雨水管网9.73km。
南环大道: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d800mm,总长约6170m;
柏杨南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69m;
柏杨南路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800mm,总长约171m;
柏杨南路2支路: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358m;
柏杨南路3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17m;
白马大道: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300~d800mm,总长约2169m;
白马大道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1000mm,总长约381m;
渝巫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d800mm,总长约95m。
6.4.2.6 排水分区11雨水管网规划
排水分区11面积共130.06ha,规划本排水分区共建设雨水管网5.36km。
北环大道: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mm,总长约2116m;
万通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2000mm,总长约828m;
文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800mm,总长约361m;
广场东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800mm,总长约308m;
柏杨北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42m;
春申大道: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1000mm,总长约1758m;
丰益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1000mm,总长约354m;
北井大道: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600mm,总长约1314m。
6.4.2.7 排水分区12雨水管网规划
排水分区12面积共75.93ha,规划本排水分区共建设雨水管网4.63km。
滨河北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600mm,总长约1677m;
北环大道: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800mm,总长约2457m;
北环大道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800~d2000mm,总长约1038m;
北环大道2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19m。
6.4.3赵家坝组团雨水管网规划
6.4.3.1 排水分区13雨水管网规划
排水分区13面积共81.68ha,规划本排水分区共建设雨水管网7.04km。
滨河南路: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1000mm,总长约450m;
保宁路: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800~d1000mm,总长约1271m;
保宁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42m;
保宁3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24m;
保宁4支路: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d400,总长约375m;
兴宁路: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800mm,总长约1393m;
兴宁1支路: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437m;
兴宁纵1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d400,总长约303m;
兴宁纵2路: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mm,总长约537m;
兴宁纵3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414m;
兴宁横1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d400,总长约248m;
兴宁横2路: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741m;
兴宁横3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503m。
6.4.3.2 排水分区14雨水管网规划
排水分区14面积共44.18ha,规划本排水分区共建设雨水管网5.96km。
宜兴路: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800mm,总长约760m;
滨河北路: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800mm,总长约1724m。
白鹅西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mm,总长约450m;
白鹅西路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800mm,总长约719m;
白鹅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600mm,总长约349m;
6.4.3.3 排水分区15雨水管网规划
排水分区15面积共23.42ha,规划本排水分区共建设雨水管网3.20km。
滨河南路: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517m;
新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800mm,总长约1058m;
新环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500mm,总长约128m;
先锋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600mm,总长约494m。
6.4.3.4 排水分区16雨水管网规划
排水分区16面积共43.13ha,规划本排水分区共建设雨水管网3.94km。
滨河南路: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600mm,总长约2792m;
滨河南路2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mm,总长约151m;
先锋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mm,总长约761m;
先锋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mm,总长约240m。
6.4.3.5 排水分区17雨水管网规划
排水分区17面积共15.26ha,规划本排水分区共建设雨水管网0.89km。
环城3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886m。
6.4.3.6 排水分区18雨水管网规划
排水分区18面积共7.87ha,规划本排水分区共建设雨水管网1.55km。
环城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546m;
环城4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600mm,总长约775m;
环城5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26m。
6.4.3.7 排水分区19雨水管网规划
排水分区19面积共5.93ha,规划本排水分区共建设雨水管网0.35km。
凤山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345m。
6.4.3.8 排水分区20雨水管网规划
排水分区20面积共58.47ha,规划本排水分区共建设雨水管网6.76km。
北门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d1000mm,总长约471m;
北门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800mm,总长约1016m;
漫滩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011m;
漫滩横1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01m;
漫滩横2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53m;
漫滩横3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34m;
漫滩横4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10m;
漫滩纵1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95m;
人民街: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347m;
裕宁街: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1000mm,总长约152m;
解放街: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800~d1000mm,总长约1168m;
环城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800mm,总长约649m;
环城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595m;
环城2支路: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mm,总长约645m。
6.4.3.9 排水分区21雨水管网规划
排水分区21面积共79.06ha,规划本排水分区共建设雨水管网7.97km。
白鹅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d1400mm,总长约1336m;
石龙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600mm,总长约368m;
环城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800mm,总长约633m;
太平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mm,总长约310m;
太平2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111m;
宜兴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mm,总长约289m;
滨河2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600mm,总长约143m;
滨河北路: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600mm,总长约1265m。
滨河北1支路:单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300mm,总长约120m;
北环大道:双侧布置,重力流管道,管径d400~d800mm,总长约3398m;
6.5 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6.5.1内涝防治标准
根据《城镇内涝防治技术规范》(GB51222-2017),巫溪县中心城区按人口规模属于小城市,结合结合《重庆市巫溪县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综合确定规划区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为20年。
表 6.5.1-1 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
城镇类型 |
重现期(年) |
地面积水设计标准 |
超大城市 |
100 |
1、居住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不进水; 2、道路中一条车行道的积水深度不超过15cm |
特大城市 |
50~100 | |
大城市 |
30~50 | |
中等城市和小城市 |
20~30 |
6.5.2源头减排设施规划
巫溪县规划期间新建项目需按照《巫溪县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中的相关要求建设源头减排设施。通过源头LID设施的渗滞蓄作用,减少雨水的外排量,缓解城市内涝问题。
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控规地块新建项目需设置低影响开发(LID)设施,以此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的源头控制要求。常用的低影响开发设施包括:生物滞留设施、绿色屋顶和透水铺装。其中生物滞留设施包括植草沟、生物滞留池、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生态树池等具有雨水调蓄下渗滞留能力的“绿色”基础设施。老城区以问题为导向,主要解决初期雨水径流污染及黑臭水体等问题。有改造条件的区域可结合海绵城市改造强化面源污染控制能力。
本方案参照《巫溪县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近期建设项目规划制定源头减排实施项目。
表 6.5.2-1 巫溪县海绵城市近期建设项目计划一览表(源头减排项目)
序号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别 |
建设性质 |
用地红线面积(公顷) |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
海绵城市建设内容 |
1 |
A-01 |
集芳苑 |
居住建筑 |
改建 |
1.31 |
占地面积1.31万平方米 |
透水路面、生物滞留设施等 |
2 |
A-02 |
颐博园 |
居住建筑 |
改建 |
7.77 |
占地面积7.77万平方米 |
透水路面、生物滞留设施、下凹式绿地等 |
3 |
A-03 |
国玺城 |
居住建筑 |
改建 |
9.79 |
占地面积9.79万平方米 |
透水路面、生物滞留设施、下凹式绿地等 |
4 |
A-04 |
林城怡园 |
居住建筑 |
改建 |
8.93 |
占地面积8.93万平方米 |
透水路面、生物滞留设施、下凹式绿地等 |
5 |
A-05 |
西城紫都 |
居住建筑 |
改建 |
1.21 |
占地面积1.21万平方米 |
透水路面、生物滞留设施、下凹式绿地等 |
6 |
A-06 |
体育中心 |
公共建筑 |
新建 |
6.42 |
占地面积6.42万平方米 |
透水路面、生物滞留设施、下凹式绿地等 |
7 |
A-07 |
白马中学校 |
公共建筑 |
改建 |
11.39 |
占地面积11.39万平方米 |
透水路面、生物滞留设施、下凹式绿地等 |
8 |
A-08 |
新建商业体 |
商业建筑 |
新建 |
3.13 |
占地面积3.13万平方米 |
透水路面、生物滞留设施、下凹式绿地等 |
9 |
A-09 |
白马公园 |
绿地与广场 |
改建 |
8.68 |
占地面积8.68万平方米 |
透水路面、生物滞留设施、下凹式绿地等 |
10 |
A-10 |
老城改造 |
绿地与广场 |
改建 |
0.38 |
占地面积0.38万平方米 |
透水路面、生物滞留设施、下凹式绿地等 |
11 |
A-11 |
老城改造 |
绿地与广场 |
改建 |
0.19 |
占地面积0.19万平方米 |
透水路面、生物滞留设施、下凹式绿地等 |
12 |
B-01 |
规划路5 |
道路工程 |
新建 |
0.25 |
道路长141米,路幅宽度为18米 |
新建透水人行道、生物滞留带等 |
13 |
B-02 |
丰益路 |
道路工程 |
新建 |
0.29 |
道路长159米,路幅宽度为18米 |
新建透水人行道、生物滞留带等 |
14 |
B-03 |
文景路 |
道路工程 |
新建 |
0.07 |
道路长40米,路幅宽度为18米 |
新建透水人行道、生物滞留带等 |
15 |
B-04 |
规划路1 |
道路工程 |
新建 |
1.58 |
道路长717米,路幅宽度为22米 |
新建透水人行道、生物滞留带等 |
16 |
B-05 |
规划路2 |
道路工程 |
新建 |
4.00 |
道路长1818米,路幅宽度为22米 |
新建透水人行道、生物滞留带等 |
17 |
B-06 |
规划路3 |
道路工程 |
新建 |
1.13 |
道路长513米,路幅宽度为22米 |
新建透水人行道、生物滞留带等 |
18 |
B-07 |
规划路4 |
道路工程 |
新建 |
0.82 |
道路长373米,路幅宽度为22米 |
新建透水人行道、生物滞留带等 |
19 |
B-08 |
万通路 |
道路工程 |
新建 |
0.72 |
道路长325米,路幅宽度为22米 |
新建透水人行道、生物滞留带等 |
6.5.3排水管渠设施规划
6.5.3.1雨水口
雨水口的规划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雨水口的高程、位置和数量应根据现有道路宽度和规划道路状况确定;
(2)道路交叉口、人行横道上游、沿街单位出人口上游、靠地面径流的街坊或庭院的出水口等处均应设置雨水口,路段的雨水不得流入交叉口;
(3)雨水口间距宜为25m~50m,重要路段、地势低洼等区域距离可适当缩小;
(4)当道路两侧建筑物或小区的标高低于路面时,应在路面雨水汇人处设置雨水拦截设施,并通过雨水连接管接人雨水管道。
本次规划要求巫溪县规划范围内新建道路均需布置道路雨水口,现状城区局部道路缺少雨水口的应进行整改设置。
6.5.3.2雨水泵站
本次无雨水泵站规划。
6.5.3.3雨水主管渠
通过评估雨水设施排水能力,并结合城市竖向和受纳水体分布以及城市内涝防治标准,新建雨水主管渠主要集中在凤凰工业园区、马镇坝、赵家坝、老城区等区域,排涝雨水主管渠规划如下图所示。
图 6.5.3‑1排涝雨水主管渠规划建设图
序号 |
分区名称 |
名称 |
管径(mm) |
长度 |
位置 |
备注 |
1 |
排水分区5 |
凤凰工业园区管涵 |
d1200 |
488 |
凤凰工业园区 |
|
2 |
排水分区7 |
凤马大道管涵 |
d1000 |
1110 |
凤马大道 |
起点:凤马大道与规划北环大道交叉口;终点:凤马大道与北井大道交叉口 |
3 |
排水分区9 |
健康路管涵 |
d2400 |
453 |
健康路 |
|
4 |
排水分区11 |
春申大道东段管涵 |
d1000 |
1230 |
春申大道 |
|
5 |
排水分区11 |
丰益路管涵 |
d1000 |
354 |
丰益路 |
|
6 |
排水分区11 |
万通路二期箱涵 |
2000x2000 |
218 |
万通路二期 |
接入万通路现状箱涵 |
7 |
排水分区10 |
泰和桥管涵 |
d1000 |
117 |
泰和桥南侧 |
|
8 |
排水分区12 |
规划道路 |
d2000 |
722 |
|
|
9 |
排水分区21 |
滨河北路管涵 |
d1000~ d1200 |
468 |
滨河北路 |
|
10 |
排水分区20 |
解放街裕宁街管涵 |
d1000 |
290 |
解放街、裕宁街 |
|
11 |
排水分区20 |
北门路管涵 |
d1000 |
305 |
北门路 |
|
12 |
排水分区13 |
保宁路管涵 |
d1000 |
738 |
保宁路 |
|
13 |
排水分区16 |
先滨路管涵 |
d1000 |
240 |
先滨路 |
|
14 |
排水分区16 |
滨河南路管涵 |
d1000 |
310 |
滨河南路 |
|
15 |
排水分区1 |
星凤路北段管涵 |
d1000 |
370 |
星凤路 |
|
16 |
排水分区2 |
南环大道 |
d1000~d1800 |
3080 |
南环大道 |
|
表 6.5.3‑1排涝雨水主管渠规划一览表
6.5.4排涝除险设施规划
6.5.4.1城镇水体
城镇水体应包括河道、湖泊、池塘和湿地等自然或人工水体。城镇内涝防治系统的规划和设计宜利用现有城镇水体,作为排涝除险设施。本次规划选取中心城区小溪河、柏杨河、大宁河共3条河流作为排涝除险设施。
进一步完善加强大宁河、柏杨河、小溪河堤的除险加固工程,确保江、堤、码头完好,保持达标状态,提高堤防与配套设施等级,保障中心城区安全。
6.5.4.2调蓄设施
本次雨水削峰调蓄设施方案选择县城地势低洼区或绿地公园内规划雨水调蓄设施。参考《巫溪县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共设置内涝防治调蓄设施8座,调蓄容积约为4294立方米。
调蓄设施具体规划情况如下:
图 6.5.4‑1雨水调蓄设施建设分布图
表 6.5.4‑1雨水调蓄设施具体规划情况表
序号 |
调蓄设施名称 |
调蓄容积(m³) |
备注 |
1 |
县政府广场调蓄设施 |
750 |
源头雨水调蓄设施 |
2 |
万通路调蓄设施 |
415 |
源头雨水调蓄设施 |
3 |
白鹅西路调蓄设施 |
650 |
末端雨水调蓄设施 |
4 |
新环路调蓄设施 |
375 |
源头雨水调蓄设施 |
5 |
明珠广场调蓄设施 |
350 |
末端雨水调蓄设施 |
6 |
新华路调蓄设施 |
540 |
末端雨水调蓄设施 |
7 |
北门沟社区公园调蓄设施 |
634 |
末端雨水调蓄设施 |
8 |
北门路调蓄设施 |
580 |
末端雨水调蓄设施 |
6.5.4.3行泄通道
根据城区道路竖向数据、涝水汇集路径等,共规划1条道路雨水行泄通道,共135m。选取道路作为行泄通道主要设置原则如下:
(1)应选取排水系统下游的道路,不应选取城镇交通主干道、人口密集区和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道路。
(2)应与周边用地竖向规划、道路交通和市政管线等情况相协调。
(3)行泄通道上的雨水应就近排入水体、管渠或调蓄设施,设计积水时间不应大于12h,并应根据实际需要缩短。
(4)达到设计最大积水深度时,周边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建筑物的底层不得进水。
(5)不应设置转弯。
(6)应设置行车方向标识、水位监控系统和警示标志。
具体规划以下路段作为涝水行泄通道。
表6.5.4‑2 行泄通道规划一览表
排水分区 |
道路名称 |
规划长度(m) |
道路宽度(m) |
备注 |
排水分区16 |
裕宁街 |
135 |
8 |
上接解放街,下接漫滩路 |
7 物联网+智慧排水规划
7.1 规划思路与总体框架
7.1.1规划思路
巫溪县“物联网+智慧排水”规划目的是打造全县一体化排水管理平台,形成排水管网的“数字化”、“动态化”、“智慧化”、“精细化”管理,构建集排水系统监管及公众服务于一体的智慧排水系统,按照平台一次建成、站点分布建设的原则进行建设。同时县级平台应实现与市级平台协同发展、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7.1.2整体构架
智慧排水主要以开展管线普查及构建管线数据中心,对巫溪县原有排水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搭建综合管网基础支撑平台。随之深入开展智慧排水综合指挥管理、管控流程优化的建设,并建立管线安全运行长效运营机制。
图 7.1.2-1 整体架构
7.1.3业务架构
巫溪县作为区县管理部门与市级平台协同发展、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和市级平台相比,巫溪县排水管理平台做到排水系统扁平化管理,更有针对性的核查片区项目建设进度、改造效果,水质、水量变化特征;排水单元的更加细分化,水质、水量变化监测更加灵敏,为各个职能部门权责归属、监测、预警、应急等功能一体化联动,更具有可执行性;市级平台更加关注是各个大行政区或者排水分区的综合性指标,关注大片区大趋势,而巫溪县平台关注的目标是片区细节处,对于管道变化更灵敏、更具体、相应的措施更具实操性。
图 7.1.3-1 业务架构
通过管线核查、隐患排查、在线监测体系等数据获取途径,打造排水大数据中心,依托数据共享与交换,建设各专项业务应用系统,为各管理部门、相关单位、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7.1.4集成架构
物联网感知集成架构根据物联网传感器采集数据的传输与利用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级:感知层、传感层和应用层。
图 7.1.4-1 软硬件集成架构
(1)感知层
感知层由基本的感应器件(如水位、水质、井盖等)以及感应器组成的网络(例如传感器网络等)两大部分组成。该层的核心技术包括射频技术、无线网络组网技术等,涉及的核心产品包括传感器、传感器节点、无线路由器、无线网关等。智慧排水项目中使用的水位、水质、井盖触发器等物联网感知设备通过集中控制器,经过统一通信基站接入互联网或者政务专网。
(2)传感层
本层以各类网关为主,为感知设备提供网络接入能力,利用现有2G、3G、4G等移动通信网进行排水系统信息传送。
(3)应用层
利用物联网采集数据库中的采集数据,针对重庆市排水管理专项应用,实现各个专项应用系统建设。
7.2 物联网+智慧排水感知层建设
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组织编制的《重庆市城镇排水管网监测技术导则(试行)》(渝建发〔2020〕1号)要求,结合巫溪县排水管线实际,确定物联网监测设备布设点位和数量。
对巫溪县排水管网物联网在线监测内容包括水位/流量、水质、泵站等。
7.2.1污水管网水位/流量监测
(1)点位设置原则
按照《重庆市城镇排水管网监测技术导则(试行)》中水位/流量监测需求,结合巫溪县实际情况,需对排水管网以下位置进行监测,主要监测点位布设原则如下:
1)污水干管接入污水主干管前;
2)污水主干管间隔3~5km处宜设置监测点,且不少于3个监测点;
3)位于河道常水位以下的污水主干管、污水干管,管道入河起终端,并在间隔不大于2km;
4)污水主干管、污水干管的跨行政区交界处,重点排水户排放污水与污水支管或干管的连接管上,截流堰(井)等截留设施前后,泵站前后等应设置流量监测点;
5)其他有水位或流量监测需求处宜设置监测点。
通过污水管网水位/流量监测点的布设,了解、掌握、监控巫溪县污水管网运行水量情况,及时发现管道水量突变等问题,并及时报警;掌握交界断面管道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长时间高水位运行管道,建立在线监测信息自动向责权单位推送的机制和流程,从而更好地提升巫溪县排水管理水平,同时,监测排水干网、各种溢流口、雨水口的水体排放流量情况,实时掌握排水口的排放流量负荷。同时通过流量监测可以间接反映排水管道的淤积情况等,为权责单位以及权责单位负责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2)监测点位设置
巫溪城市污水管网水位/流量监测点位共设置50个,具体情况详见下表,监测设备安装于检查井内。
表 7.2.1-1 各污水处理厂分区内污水管网水位/流量检测点位统计表
分区 |
管网需要监测水位/流量的关键节点 |
点位数量(个) | |
镇泉污水处理厂 |
污水主干管间隔3~5km处 |
6 | |
污水干管接入主干管节点 |
14 | ||
污水处理厂厂前溢流口 |
1 | ||
老城区污水处理厂 |
污水主干管间隔3~5km处 |
4 | |
污水干管接入主干管节点 |
15 | ||
污水处理厂厂前溢流口 |
3 | ||
双凤污水处理厂 |
污水主干管间隔3~5km处 |
1 | |
污水干管接入主干管节点 |
5 | ||
污水处理厂厂前溢流口 |
1 | ||
合计 |
50 | ||
图 7.2.1-1污水干管水位/流量监测点位图
7.2.2污水管网水质监测
(1)点位设置原则
通过监控巫溪县内污水管网重点区域、雨水排口、实现对企业废水、城市污水等主要污染因子的在线监测,监测点通过对水质参数自动采集、处理、存储和远程通讯传输,再由控制中心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数据汇总、整理和综合分析,以便管理部门及时掌握各区域污水治理项目运维情况、运行问题及整改情况提供参考依据。主要监测水质指标有CODCr(化学需氧量)、NH3-N(氨氮)、SS(悬浮物)、pH值等,可根据要求可增设TP(总磷)、TN(总氮)等指标。
主要监测点位布设原则如下:
1)污水干管接入污水主干管前;
2)污水主干管、污水干管的跨行政区交界处应设置监测点;
3)重点排水户在污水排放口处应设置监测点;
4)合流管网溢流口处宜设置监测点;
5)其他有水质监测需求处宜设置监测点。
(2)监测点位设置
城市排水管网水质监测点位共设置46个,具体情况详见下表,检测设备安装于检查井内。
表 7.2.2-1 各分区内排水厂网水质监测点位统计表
分区 |
水质监测指标 |
点位数量(个) |
镇泉污水处理厂 |
CODCr、NH3-N、SS、pH、TP、TN等 |
19 |
老城区污水处理厂 |
CODCr、NH3-N、SS、pH、TP、TN等 |
21 |
双凤污水处理厂 |
CODCr、NH3-N、SS、pH、TP、TN等 |
6 |
合计 |
|
46 |
图 7.2.2-1污水干管水质监测点位图
7.2.3污水泵站监测
(1)点位设置原则
排水泵站是排水管网的中途辅助设施,通过视频监测点的布设,能够通过视频图像了解、掌握泵站运行重要节点图像,保证相关权责单位能够随时调用相关点位的图像或者视频。监测排水泵站重要设备启停状态,掌握泵站设备运行情况,加强统一监督管理,通过泵站的运行状况及水泵的额定功率、出水管流量掌握泵站排水流量及排水管网负荷情况,达到辅助管理和调度决策的目的。排水泵站内设置有自成系统的监控体系,本次需要将排水泵站现有的关键在线监测数据接入本次智慧排水系统。
主要接入数据如下:
1)水泵启停状态;
2)水泵实时功率;
3)地下泵站的通风风机运行状态;
4)重要节点位置视频;
5)吸水井水位;
6)出水管流量。
(2)监测点位设置
目前巫溪县有污水泵站1处,为老城污水厂泵站,共计设置泵站监测点位1处。
7.2.4重要雨水排口及溢流口监测
(1)重要雨水排口及溢流口监测
1)点位设置原则
按照《重庆市城镇排水管网监测技术导则(试行)》,结合巫溪县实际情况,对排水管网(雨水)以下位置进行监测。
水位/流量监测主要监测点位布设原则如下:
①雨水管渠重要雨水排水口处和合流管网溢流口处;
②下穿道、隧道、下沉式广场等易涝点,调蓄池等市政调蓄设施内,地块雨水排出口处等应设置水位监测点;
③其他有水位或流量监测需求处宜设置监测点。
水质监测主要监测点位布设原则如下:
①冲沟涵洞出口处应设置监测点;
②雨水管渠重要雨水排水口处和合流管网溢流口处宜设置监测点;
③截流堰(井)等截留进入后端排水设施处宜设置监测点。
④一般雨水排水口宜设置监测点。
⑤其他有水质监测需求处宜设置监测点。
2)监测指标
管渠位置监测水位、流量、水质(CODCr、NH3-N、SS、pH值等)。
3)监测点位设置
监测位置如下图所示,监测设备均安装于检查井内,无需用地。
图 7.2.4-1 重要雨水排口及溢流口点位图
表 7.2.4-1 巫溪县重要雨水排口及溢流口监测数量统计表
分区 |
管网需要监测的关键节点 |
数量(个) |
监测指标 |
排水分区1 |
重要雨水排出口 (管径大于1m) |
0 |
|
合流管网溢流口 |
0 |
| |
排水分区2 |
重要雨水排出口 (管径大于1m) |
1 |
水位、流量 |
合流管网溢流口 |
0 |
| |
排水分区3 |
重要雨水排出口 (管径大于1m) |
1 |
水位、流量 |
合流管网溢流口 |
0 |
| |
排水分区4 |
重要雨水排出口 (管径大于1m) |
1 |
水位、流量 |
合流管网溢流口 |
0 |
| |
排水分区5 |
重要雨水排出口 (管径大于1m) |
3 |
水位、流量 |
合流管网溢流口 |
0 |
| |
排水分区6 |
重要雨水排出口 (管径大于1m) |
0 |
|
合流管网溢流口 |
0 |
| |
排水分区7 |
重要雨水排出口 (管径大于1m) |
0 |
|
合流管网溢流口 |
0 |
| |
排水分区8 |
重要雨水排出口 (管径大于1m) |
1 |
水位、流量 |
合流管网溢流口 |
0 |
| |
排水分区9 |
重要雨水排出口 (管径大于1m) |
2 |
水位、流量 |
合流管网溢流口 |
0 |
| |
排水分区10 |
重要雨水排出口 (管径大于1m) |
2 |
水位、流量 |
合流管网溢流口 |
0 |
| |
排水分区11 |
重要雨水排出口 (管径大于1m) |
0 |
|
合流管网溢流口 |
1 |
水位、流量、水质 | |
排水分区12 |
重要雨水排出口 (管径大于1m) |
4 |
水位、流量 |
合流管网溢流口 |
0 |
| |
排水分区13 |
重要雨水排出口 (管径大于1m) |
2 |
水位、流量 |
合流管网溢流口 |
0 |
| |
排水分区14 |
重要雨水排出口 (管径大于1m) |
1 |
水位、流量 |
合流管网溢流口 |
0 |
| |
排水分区15 |
重要雨水排出口 (管径大于1m) |
1 |
水位、流量 |
合流管网溢流口 |
2 |
水位、流量、水质 | |
排水分区16 |
重要雨水排出口 (管径大于1m) |
1 |
水位、流量 |
合流管网溢流口 |
3 |
水位、流量、水质 | |
排水分区17 |
重要雨水排出口 (管径大于1m) |
0 |
|
合流管网溢流口 |
0 |
| |
排水分区18 |
重要雨水排出口 (管径大于1m) |
1 |
水位、流量 |
合流管网溢流口 |
0 |
| |
排水分区19 |
重要雨水排出口 (管径大于1m) |
0 |
|
合流管网溢流口 |
0 |
| |
排水分区20 |
重要雨水排出口 (管径大于1m) |
0 |
|
合流管网溢流口 |
0 |
| |
排水分区21 |
重要雨水排出口 (管径大于1m) |
3 |
水位、流量 |
合流管网溢流口 |
0 |
| |
合计 |
30 |
|
7.2.5城市易涝点监测
(1)点位设置原则
在城市车行道下穿道,人行道下穿道等易涝点处设置水位和视频监控,在内涝深度存在危人生财产危险时进行预警,可自动记录积水深度,退水时间等。
主要监测点如下:
1)易涝点水位监测;
2) 易涝点视频监控监测。
(2)现状分析
根据现有资料统计,巫溪县城区近5-10年城区内积水较严重的点共计5处。
(3)监测点位设置
根据布点原则,通过对内涝现状分析,部分点位经整治后仍需关注,避免再次发生内涝,具体需要监测的布点为9处,即南环6支路、北井大道、学府路、太平路、先锋路、新环路、滨河北路2支路、滨河南路、裕宁街,同时,管网运维过程中若发现新增内涝点可动态调整易涝点监测数量。
7.2.6城市河道感知层建设方案
(一)河道水位/流量监测布点
1)监测内容
河道感知层主要对监测水位/流量、视频监控。
2)监测点位设置
针对城区内的次级河流,在次级河流的入江口或关键点设置水位/流量监测站,通过监测河道水位及流量,分析河流生态基流,产水系数及不同季节的环境容量,为次级河流的水生态恢复提供长期支撑数据。同时在汛期能够从侧面及时反馈河道安全运行状况。
河道流量/水位需监测位置:
①城区进出口;
②主要支流汇入处(如有需求);
③其他有水位流量监测需求处。
3)监测指标
河道流量、水位。
4)监测点位设置
在巫溪规划城区范围内,主要水系包括柏杨河和大宁河水系,总计点位4处。
(二)河道水质需监测位置
1)监测内容
河道感知层主要对监测水质、视频监控。
2)监测点位设置
河道水质需监测位置:
①现状城市建设用地河流入境、出境断面处;
②河流入江口;
③河流重要污染汇入处;
④其他有水质监测需求处监测位置同水位水量的位置。
3)监测指标
CODCr、NH3-N、SS、pH、TP(总磷)、TN(总氮)等
5)监测点位设置
在巫溪规划城区范围内,主要水系包括柏杨河和大宁河水系,总计点位6处。
图 7.2.6-1 河道监测点位图
7.3 物联网+智慧排水传感网络建设
排水系统传感网络层可实现排水系统数据的传递和处理,采用各种传感器(水浊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水压传感器等)来获取数据,通过设备控制台或专用控制箱来采集数据,利用现有2G、3G、4GT等移动通信网对获取和采集的数据进行编码、认证和传输,以实现通过统一的通信基站将所有信息接入智慧排水信息平台。
7.3.1网络传感层概述
排水系统传感网络层采用无线方式,利用物联网专网专属的通信网元设备,其以高品质、广覆盖的通信接入,丰富的号码资源,满足智慧排水物联网业务“规模性、流动性、安全性、稳定性”的需求。
物联网接入网:共用现有2G/3G/4G/接入网络,核心网新建物联网SMSC、HLR/HSS/PCRF、GGSN/PGW。
物联网业务支撑平台:建成有物联网PBOSS,以及其他一级业务支撑系统平台、省BOSS系统以及网管系统。
物联网运营支撑平台:全网集中建设物联网运营支撑平台,包括物联网运营管理平台和物联网业务网关。
图 7.3.1-1 物联网管理平台结构图
配套的物联卡面向物联网用户提供的移动通信接入业务。采用物联网专用号段,通过专用网元设备支持短信、无线数据和语音等基础通信服务,提供通信连接管理和终端管理等智能通道服务。
7.3.2建设原则
(1)先进性原则
在本项目中,以高水准、最优化的系统集成方案及一流的网络技术和设备,将智慧路网的通信网络建成一个性能先进的、安全的、可靠的、高效的智能化计算机网络系统,同时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及操作方便性。
(2)安全性原则
智慧路网系统对信息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较高,网络信息系统应有较强的安全防卫机制。系统应提供多方式的安全保密措施,保证系统中数据的安全。
(3)易维护原则
系统及设备充分考虑维护人员的工作,能够保证系统容易检修与维护,具备自检和故障报警功能。
7.3.3无线网络
根据目前的技术,可以采用2G、3G、4G、5G、NB-IOT等移动通信网进行排水系统传感网络层的建设。
图 7.3.3-1 网络示意图
(1)2/3/4G
1)传统的2G的数据承载能力弱,语音通信具备广域覆盖能力(35.5公里)。在数据接入方面目前已经基本不予考虑。建设中考虑2G的语音通信能力。
2)3G具备一定的数据承载能力,语音通信覆盖能力较强,目前是无线网络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其数据上1M级承载能力,不能作为主要的数据承载对象,是无线传输的很好补充。
3)4G能达到单小区20M,全站1G级的数据承载能力,不承载语音通信,目前是主要的无线数据承载对象。由于其数据传输速率较高,能满足一定运用场景的数据传输需求,是内无线数据传输和接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2)5G
1)5G网络特点
5G网络的主要目标是让终端用户始终处于联网状态,根据对于未来的市场环境与定位,结合内网络功能及性能的分析。5G网络的建设需满足高速率、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大规模、海量连接,三种主要业务场景需求。5G网络主要技术特点有:NSA&SA灵活组网演进方案、Massive MIMO有效提升网络覆盖、利用现网LTE上下行解耦增强上行覆盖、基于MEC的企业专网等。随着5G网络建设的不断推进,其网络将向性能更优质、功能更灵活、运营更智能和生态更友好的方向发展。
高速率、高带宽业务
主要实现内宣传展示、会议论坛系统等沉浸式、互动式高级用户体验(如:≥220寸屏幕显示系统,≥110°广视角视频感知,≥8K超高清视频呈现,≥22.2多声道立体输出),满足内高速流媒体、数据流量的传输需求。主要运用于内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3D全息等超高高清视频速率、高带宽等业务,并提供每连接10Gbps的超高速率。
低时延,高可靠业务
主要满足内各智慧平台对于低时延、高可靠系统运营场景的连接和承载需求。主要运用于内无人驾驶、无人飞行、智能交通、工业自动化、智慧、远程医疗、人工智能(AI)等系统业务,并提供端到端之间达到1毫秒的超低时延。
万物互联,海量连接业务
主要适应内各种网络通信设备所带来的巨大连接量增长(如:电脑、手机、PAD、智能手环等个人穿戴设备,以及智能摄像头、监控设备、传感采集设备,交换路由、服务器等设备),满足内各通信设备、网络、平台之间通信的超大容量连接与互联互通需求。主要运用于内车联网、个人穿戴、家庭终端、智能市政等移动物联网业务,并提供每平方公里1百万个连接数的超大海量连接。
图 7.3.3-2 5G网络主要特点示意图
5G网络提供超高接入速率、超低时延、超高可靠性的用户体验,满足超高流量密度、超高连接数密度及超高移动性的接入要求,同时将为网络带来超百倍的能效提升和超百倍的比特成本降低,以及数倍的频谱效率提升。5G技术的发展可以帮助城市基础设施物联网设备摆脱以往无线网络技术较为混乱的应用状态,这对于推动各种感知设备的网络化协同研发设计、智能化运维的深化转型有着积极的意义。
图 7.3.3-3 5G应用系统架构图
2)传输网络总体技术方案
5G端到端解决方案,能够充分利用5G网络的优势,提供高质量的业务体验。
5G的方案控制面网络功能基于服务化架构(SBA)实现,5GC控制面网络功能实体之间的交互基于服务化接口的调用方式,5GC控制面网络功能和5GC用户面网络功能之间(UPF)通过非服务化接口交互。5GC控制面网络功能按需由数个相对独立且可被灵活调用的服务组成,这些服务可被任何许可的网络功能通过统一的接口所调用。
市政管网设施的应用场景对实时性、可靠性与安全性等有严格要求,在现有的以云计算为核心的集中式数据处理模式下,业务流量需经由接入网和核心网进行交互,这种模式的突出特点是具备较强的计算和存储能力,但是在面对诸多新业务所提出的极致体验需求时则存在不足。
一方面,所有的业务流均通过云计算中心进行处理,时延和拥塞将严重影响业务体验,无法满足超低时延的要求;另一方面,随着接入终端数的迅速增加,海量数据回传会对运营商接入网和核心网形成巨大挑战,进而降低网络的运行效率。
因此,智慧管网传感网利用5G网络的MEC边缘计算技术,不仅可在提高网络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有效地满足各类业务迅猛发展所提出的时延和带宽需求,而且为运营商网络与互联网、物联网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技术基础。
图 7.3.3-4 5G网络MEC边缘计算技术示意图
(3)NB-IoT
采用NB-IoT(窄带物联网)直接将前端监测信息上报给无线网络,不再需要汇聚网关。NB-IoT是一种革新性的基于蜂窝网络的窄带物联网技术,聚焦于低功耗广覆盖(LPWA)物联网(IoT)市场,可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的3GPP通信标准技术,也是4.5G关键技术之一。相比目前广泛商用的2G/3G/4G及其他无线技术,其具有覆盖广(20db增益)、连接多(10万链接)、成本低、功耗少(电池10年)等特点。
NB-IoT提供运营商级别网络保障,可靠性安全性极大提高;减少了汇聚网关部署,整体成本(设备成本、部署成本、维护成本)下降30%左右;即插即用,安装施工简单,无需网络技术人员支持,后续扩容简单,不用考虑网络兼容性问题。
NB-IoT硬件设备接入自有云平台,实现数据传输协议中传输层协议CoAP,应用层协议LwM2M协议实现,以及基于IPSO组织制定的Profile规范基础上扩展资源模型。NB-IOT基础通信套件实现CoAP+LwM2M+Profile的协议封装,并对应用层提供统一的接口:终端能力开放API接口及AT指令集。
NB-IoT具备四大特点:
强连接:轻松支持大量设备联网需求;
高覆盖:对于厂区、地下车库、井盖这类对深度覆盖有要求的应用很适用;
低功耗:NB-IoT聚焦小数据量、小速率应用,特别对于一些不能经常更换电池的设备和场合,如安置于高山荒野偏远地区中的各类传感监测设备;
低成本:低速率、低功耗、低带宽。
7.4 物联网+智慧排水应用层建设
7.4.1平台建设范围和内容
排水系统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建设范围主要包括:基础软硬件平台建设、大数据中心建设、应用系统开发三部分。
(1)基础软硬件平台建设
按照项目需求,部署系统运行的计算机硬件平台,包括数据和应用服务器、磁盘阵列、交换机、防火墙、路由器、机柜、UPS等,提供数据库和系统平台建设和运行的物理、逻辑环境基础。
(2)大数据中心建设
建设排水系统信息化管理大数据中心,包括数据库(基础地理空间库、监测信息数据库、运营监管数据库、项目管理库、资料文档库等)及集成数据的数据中心。
(3)应用系统开发
按照项目需求,建设排水系统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应用模块,包括:平台门户、厂网河一体化动态监管系统、城市排涝监测与应急响应管理系统、排水养护管理监督系统、排水项目业务审批系统、海绵城市在线监管系统、平台安全管理等子系统模块。
7.4.2基础软硬件平台建设
(1)基础硬件平台
基础硬件平台可以选择云服务平台与服务器两种类型。其中云服务平台网络层级示意图如下:
图 7.4.2-1云服务平台网络层级示意图
云服务平台的详细网络设计如下:
图 7.4.2-2内部网络拓朴设计示意
(2)基础软件设计
1)数据采集软件要求
环境要求:
采集软件操作系统需要采用市面上主流的系统,如(UCOS-II、FreeRTOS)
功能要求:
支持市面标准的水文规约协议,不得以私有协议的方式,支持数据的本地化存储,在设备离线的情况下,本地数据可以持久化保持,并支持数据上报重试;
2)自控软件要求
应能支持包括SIEMENS,MODICON,ALLEN-BRADLEY等多数主流PLC厂家的控制设备。
应支持 OPC Server。
数据更新速率应≥1 秒。
对操作数据的更新应能提供日志记录。
实时数据应支持 VTQ模型,即有值、时间标记、以及质量信息。
应能判断控制设备故障或通讯故障。
应能判断实时数据是否超量程,超出校准范围或者是仪器故障。
实时数据应支持离散,整型,实型,字符串等数据类型。
7.4.3大数据中心建设
(1)建设原则
一、安全、可控、可管原则:在技术上自主可控,在功能上具备可扩展性和强适应能力、能够持续升级完善,构筑安全达标、稳定运行的大数据中心;
二、完整性原则:数据具有正确住和相容性,防止加入不合语义的数据,对加入到数据库中的数据要有审核和约束机制;
三、规范化原则:所有的功能组件和服务遵循国家和省标准,并满足通过标准符合性测试的。
(2)数据库
通过构建基础地理空间库、监测信息数据库、运营监管数据库、项目管理库、资料文档库等数据库,实现排水设施数据的汇集、入库(更新)、存储、查询、调用(共享)管理,建立数据仓库,为各个应用系统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提供数据基础。
(3)数据中心
大数据中心主要包括物联网中台、数字化移交系统、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数据管理系统、图形引擎五部分,集成巫溪县各类现状、规划和建设数据,并与相关业务系统集成对接,实时处理行业业务数据,地理数据,地形数据,高程数据,互联网数据,物联网数据,基础时空数据,公共专题数据,以及本地特色数据,为平台应用系统提供支撑。
图 7.4.3-1大数据中心系统架构
7.4.4应用系统开发
软件平台功能包括平台门户、城市排涝监测与应急响应管理系统、厂网河一体化动态监管系统、排水养护管理监督系统、排水项目业务审批系统、海绵城市在线监管系统、平台安全管理等子系统模块。
(1)平台门户
平台门户是平台应用的入口通道,根据门户的功能权限,各应用系统的功能模块组成。
1)排水信息集成共享门户,多部门协同,涵盖跨部门数据集成接口、排水设施建设成果共享接口与资源目录、查询、展示等功能组成。
2)内网业务管理应用门户,功能模块最为广泛,用于主管部门建设、管理、监控和业务处理等,涵盖数据管理、展示、模型分析、绩效考核、建设管理、可视化会商、运营监控管理等功能模块,是平台的核心。
图 7.4.4-1登录界面示意图
(2)城市排涝监测与应急响应管理系统
该系统主要应用排水管网感知层和河道感知层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防汛预警一张图
建立巫溪县城市防汛预警“一张图”管理。实现对城市积水点、窨井、内河水位等排涝监测信息的远程实时监测挂图监管,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2)监测数据展示系统
实时显示监测点、节水闸对应的水位信息,同时根据多种条件查询监测点、节水闸的历史水位情况。可接入气象信息,在地图上实时显示天气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雨情。雨量数据展示包括实时降雨量和雨量分布情况。利用GIS技术在地图上实时展示雨量监测点的雨情,了解雨量的大小及分布,为防汛预警提供决策依据。可接入监测点的视频信息,实时监控易涝点环境信息,提供更真实的现场情况。
4)监测预警系统
从日常管理的系统数据、日常管理作业流程、各种监测数据,通过数据的抽取发现突发事件的隐患,利用各种数据挖掘工具,对突发排水事件的信息进行挖掘分析,做到突发事件及早发现,提前预防、及时处理。
以及统计报表管理、防汛值班管理、应急资源管理、应急指挥调度、事故评审管理、辅助决策支撑等功能。
(3)厂网河一体化动态监管系统
厂网河一体化动态监管系统主要利用排水管网感知层、河道感知层及海绵建设效果感知层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功能:
1)“一张图”管理
提供厂网河“一张图”管理功能,包括污水厂、管网、泵站、排放口等重要设施“一张图”管理,各设施运行状态动态展示。
2)综合展示系统
通过物联网统一接入平台接入在线监测数据,系统实现所有物联网监测设备及信息的综合展示,并且提供按照用户定制需求展示某一类型、某一区域或某一阈值范围的信息等功能。
3)信息查询系统
系统提供监测信息多种方式查询,支持水位、水质、流量、降雨量、窨井启闭、泵站启停和视频等数据类型数据的专项查询功能。
4)实时监测系统
通过获取最新的物联网监测设备信息,能实现对物联网设备的实时监测,通过数据表、折线图、曲线图等方式展示监测设备实时状态,并根据设备的设备参数及相关数据规范,判断设备是否处理正常工作状态。
5)数据统计报表系统
提供动态监测信息统计分析功能。能单独对水位、水质、雨量、井盖启闭、泵站启停和截止阀等物联网设备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并根据时间段、监测值范围等进行统计分析。
6)重点项目督办系统
提供巫溪县排水管理重点项目挂图作战管理功能,提供重点项目立项、进度跟踪、动态展示、信息查询、信息统计等功能。
(4)排水养护管理监督系统
排水养护管理监测系统主要利用排水管网感知层监测数据,并主要实现以下功能。
1)排水设施日常巡查养护监管系统
巡查养护监管系统是为了辅助业务人员完成日常巡检、维护等工作。在日常巡检工作中,业务人员可以通过系统制定巡检方案、管理巡检工单,将任务派发给现场巡检人员,接受来自现场巡检人员上报的任务并储存于数据库中,可以对上报的任务进行分析和挖掘,对所有人员进行管理等功能。系统功能图如下:
图 7.4.4-2系统总体功能示意图
2)排水设施日常巡查养护移动端APP
结合地图准确获取任务信息,记录任务执行的详细过程及发现的功能性、结构性缺陷,通过将这些问题上报到服务器端进行统一管理。巡查养护系统移动端功能主要包括问题上报、我的任务、上报记录、数据统计、上下班考勤、系统设置等功能。
3)排水系统日常事件统一考评
建立精细测评指标体系,合理设置测评指标,根据事件受理、巡查、办案的具体情况,形成部门、区域、岗位与人员等的绩效考核信息,逐步建立健全市区县排水部门一体化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对相关责任部门、相关人员的工作绩效的全方面考核评价。
(5)排水项目业务审批系统
排水项目业务审批系统主要包括:项目计划管理系统、项目规划管理系统、施工监管系统、协同调度管理系统等相关内容。
(6)海绵城市在线监管系统
本次规划将巫溪县现状海绵城市在线监管系统接入规划排水系统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
(7)平台安全管理
平台安全管理是实现对软件系统整体运行环境、初始化配置、角色权限等的统一管理。根据不同部门、不同用户赋予不同的功能模块权限;采用用户身份验证技术,管理数据库系统平台门户,使用方便、安全可控。主要包括:用户身份验证安全设计、用户角色定义、用户权限设计、操作模块设计、数据传输安全设计等内容。
图 7.4.4-3平台安全管理系统示意图
8 近期建设及投资估算
8.1 近期建设规划
8.1.1污水工程
道路名称 |
长度(m) |
管径 |
投资(万元) |
凤马支路 |
913 |
d800 |
191.73 |
文曲支路 |
417 |
d400 |
54.21 |
白马大道 |
1295 |
d400 |
168.35 |
白马大道 |
286 |
d600 |
37.18 |
白马大道1支路 |
268 |
d400 |
34.84 |
白马大道2支路 |
293 |
d400 |
38.09 |
柏杨南路1支路 |
177 |
d600 |
23.01 |
柏杨南路2支路 |
174 |
d400 |
22.62 |
白鹅西路 |
257 |
d400 |
33.41 |
太平路 |
1125 |
d400 |
146.25 |
滨河北路 |
2375 |
d400 |
308.75 |
滨河北1支路 |
148 |
d400 |
19.24 |
环城路 |
3657 |
d400 |
475.41 |
石龙路 |
200 |
d400 |
26.00 |
解放街 |
1652 |
d400 |
214.76 |
裕宁街 |
128 |
d400 |
16.64 |
人民街 |
123 |
d300 |
15.99 |
人民街 |
223 |
d400 |
28.99 |
滨河南路 |
2164 |
d600 |
281.32 |
滨河南1支路 |
199 |
d400 |
25.87 |
滨河南2支路 |
138 |
d400 |
17.94 |
新环路 |
1370 |
d400 |
178.10 |
先锋路 |
1888 |
d400 |
245.44 |
先锋1支路 |
202 |
d400 |
26.26 |
双凤1支路 |
254 |
d400 |
33.02 |
南环1支路 |
168 |
d400 |
21.84 |
高杨路 |
516 |
d500 |
67.08 |
合计 |
20610 |
— |
2752.34 |
(2)小区源头雨污分流
改造管网长度40km,改造管径d300~d600,近期投资约为4000万元。
(3)管网缺陷修复
修复管网长度4.4km,修复管径d300~d1000,近期投资约为1540万元。
8.1.2雨水工程
道路名称 |
长度(m) |
管径 |
投资(万元) |
双凤路 |
267 |
d400 |
34.71 |
双凤路 |
361 |
d600 |
46.93 |
双凤路 |
214 |
d800 |
44.94 |
双凤1支路 |
248 |
d400 |
32.24 |
双凤1支路 |
548 |
d600 |
71.24 |
双凤2支路 |
98 |
d400 |
12.74 |
双凤3支路 |
47 |
d400 |
6.11 |
双凤4支路 |
200 |
d400 |
26.00 |
双凤4支路 |
120 |
d600 |
15.60 |
双凤4支路 |
240 |
d800 |
50.40 |
双凤5支路 |
237 |
d400 |
30.81 |
星凤路 |
267 |
d400 |
34.71 |
南环大道 |
6837 |
d600 |
888.81 |
南环大道 |
2213 |
d800 |
464.73 |
南环大道 |
544 |
d1000 |
114.24 |
南环大道 |
1465 |
d1200 |
439.50 |
南环大道 |
420 |
d1600 |
235.20 |
南环大道 |
511 |
d2000 |
536.55 |
南环大道 |
166 |
d2400 |
215.80 |
南环大道4支路 |
502 |
d1400 |
190.76 |
高杨路 |
278 |
1500×2000 |
291.90 |
高杨1支路 |
228 |
d400 |
29.64 |
高杨2支路 |
193 |
d400 |
25.09 |
高杨2支路 |
64 |
d500 |
8.32 |
高杨3支路 |
168 |
d400 |
21.84 |
春申大道 |
217 |
d400 |
28.21 |
春申大道 |
1348 |
d600 |
175.24 |
春申大道 |
1185 |
d800 |
248.85 |
春申大道 |
1613 |
d1000 |
338.73 |
春申大道1支路 |
150 |
d400 |
19.50 |
凤马大道 |
895 |
d600 |
116.35 |
凤马大道 |
895 |
d800 |
187.95 |
凤马大道1支路 |
282 |
d400 |
36.66 |
北环大道 |
1332 |
d400 |
173.16 |
北环大道 |
4230 |
d600 |
549.90 |
北环大道 |
752 |
d1200 |
225.60 |
北环大道横2路 |
245 |
d400 |
31.85 |
北井纵2路 |
229 |
d400 |
29.77 |
北井纵2路 |
115 |
d600 |
14.95 |
北井纵2路 |
162 |
d1200 |
48.60 |
凤马支路 |
200 |
d400 |
26.00 |
凤马支路 |
200 |
d600 |
26.00 |
凤马支路 |
229 |
d800 |
48.09 |
文曲路 |
498 |
d400 |
64.74 |
文曲路 |
215 |
d600 |
27.95 |
健康路 |
196 |
d600 |
25.48 |
健康路 |
258 |
d800 |
54.18 |
健康1支路 |
375 |
d600 |
48.75 |
学府路 |
73 |
d400 |
9.49 |
柏杨南路 |
269 |
d400 |
34.97 |
柏杨南路1支路 |
171 |
d800 |
35.91 |
柏杨南路2支路 |
358 |
d400 |
46.54 |
柏杨南路3支路 |
117 |
d400 |
15.21 |
白马大道 |
962 |
d400 |
125.06 |
白马大道 |
170 |
d600 |
22.10 |
白马大道 |
925 |
d800 |
194.25 |
白马大道1支路 |
381 |
d1000 |
80.01 |
万通路 |
97 |
d400 |
12.61 |
万通路 |
219 |
d800 |
45.99 |
万通路 |
512 |
d2000 |
537.60 |
文景路 |
104 |
d400 |
13.52 |
文景路 |
257 |
d800 |
53.97 |
广场东路 |
308 |
d800 |
462.00 |
柏杨北路 |
142 |
d400 |
18.46 |
丰益路 |
354 |
d1000 |
74.34 |
北井大道 |
854 |
d400 |
111.02 |
北井大道 |
460 |
d600 |
59.80 |
滨河北路 |
2463 |
d400 |
320.19 |
滨河北路 |
1603 |
d600 |
208.39 |
滨河北路 |
992 |
d800 |
208.32 |
北环大道1支路 |
356 |
d800 |
74.76 |
北环大道1支路 |
438 |
d1800 |
350.40 |
北环大道1支路 |
244 |
d2000 |
256.20 |
滨河南路 |
402 |
d400 |
52.26 |
保宁路 |
532 |
d800 |
111.72 |
保宁路 |
739 |
d1000 |
155.19 |
保宁1支路 |
242 |
d400 |
31.46 |
保宁3支路 |
124 |
d400 |
16.12 |
兴宁路 |
290 |
d400 |
37.70 |
兴宁路 |
355 |
d600 |
46.15 |
兴宁路 |
748 |
d800 |
157.08 |
兴宁1支路 |
437 |
d400 |
56.81 |
兴宁纵2路 |
537 |
d600 |
69.81 |
兴宁纵3路 |
124 |
d400 |
16.12 |
兴宁横2路 |
741 |
d400 |
96.33 |
兴宁横3路 |
249 |
d400 |
32.37 |
宜兴路 |
1087 |
d800 |
228.27 |
宜兴1支路 |
289 |
d400 |
37.57 |
宜兴2支路 |
372 |
d600 |
48.36 |
太平2支路 |
111 |
d400 |
14.43 |
滨河南路 |
2506 |
d400 |
325.78 |
滨河南路 |
1803 |
d600 |
234.39 |
滨河南路2支路 |
151 |
d600 |
19.63 |
新环路 |
820 |
d600 |
106.60 |
新环路 |
108 |
d800 |
22.68 |
新环1支路 |
128 |
d500 |
16.64 |
先锋路 |
160 |
d400 |
20.80 |
先锋路 |
1095 |
d600 |
142.35 |
先锋1支路 |
240 |
d600 |
31.20 |
环城路 |
546 |
d400 |
70.98 |
环城路 |
276 |
d600 |
35.88 |
环城路 |
1022 |
d800 |
214.62 |
环城1支路 |
344 |
d400 |
44.72 |
环城2支路 |
645 |
d600 |
83.85 |
环城3支路 |
886 |
d400 |
115.18 |
环城4支路 |
187 |
d400 |
24.31 |
环城4支路 |
588 |
d600 |
76.44 |
环城5支路 |
226 |
d400 |
29.38 |
凤山支路 |
345 |
d400 |
44.85 |
北门路 |
147 |
d600 |
19.11 |
北门路 |
94 |
d800 |
19.74 |
北门路 |
230 |
d1000 |
48.30 |
北门1支路 |
106 |
d400 |
13.78 |
北门1支路 |
282 |
d600 |
36.66 |
北门1支路 |
517 |
d800 |
108.57 |
漫滩路 |
1011 |
d400 |
131.43 |
人民街 |
347 |
d400 |
45.11 |
裕宁街 |
152 |
d1000 |
31.92 |
解放街 |
286 |
d800 |
60.06 |
解放街 |
189 |
d1000 |
39.69 |
白鹅路 |
236 |
d600 |
30.68 |
白鹅路 |
227 |
d800 |
47.67 |
白鹅路 |
299 |
d1400 |
113.62 |
石龙路 |
188 |
d400 |
24.44 |
石龙路 |
180 |
d600 |
23.40 |
滨河2支路 |
143 |
d600 |
18.59 |
合计 |
69175 |
— |
13069.91 |
8.2 投资估算
8.2.1编制说明及依据
本次投资估算工程范围为巫溪中心城区,建设主要有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中心、再生水厂、污水管网、再生水管网以及物联网+智慧排水(污水)等工程项目。本次投资估算海绵设施及小区建设未纳入投资。编制依据如下:
(1)建设部《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2007年164号文件);
(2)重庆市移民局、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三峡库区后续工作规划项目投资概(估)算编制要求》的通知(渝移发〔2012〕160号);
(3)《重庆市市政工程概算定额》(2006);
(4)《重庆市建设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2006);
(5)重庆市建委有关工程造价文件;
(6)类似工程造价指标;
(7)重庆市2020年第4期建设工程造价信息及现行材料市场价格。
8.2.2投资匡算
巫溪城区污水工程包括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厂、污水泵站、污水管网、再生水管网、雨水管网以及物联网+智慧排水工程建设,总投资51304.44万元。
表 8.2.2-1巫溪城区污水工程总投资一览表
序号 |
类别 |
投资(万元) |
1 |
污水处理厂 |
7000 |
2 |
再生水厂 |
1000 |
3 |
再生水管网 |
290 |
4 |
新建区污水管网配套 |
9588.22 |
5 |
已建区污水管网改造 |
8292.34 |
6 |
雨水管网 |
21441.88 |
7 |
物联网+智慧排水 |
3492 |
8 |
新建涝水行泄通道 |
200 |
合计 |
|
51304.44 |
8.2.3 资金筹措
在国家当前法规和政策许可的条件下,以财务费用最经济为原则,探索寻求和比较分析资金的各种来源,力求能最合理、最经济地配合项目各个时期的现金流量进行借款、使用和偿还。
9 保障措施
9.1 政策法规保障
(1)制定排水规划管理办法
出台巫溪县排水规划管理办法,规范排水管线规划、建设、管理和维护,明确雨污混接改造方法,规范巫溪县城乡污水处理厂的选址规模和处理工艺,与施工建设单位签订协议,明确管线施工方法、时间、费用和权责等内容,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保障。
(2)健全完善法规标准
城市排水建设规划必须与城市总体规划、地下空间利用规划等相衔接。在排水规划过程中,应明确城市排水管网的服务范围和规模;加强对现状问题管道的检修和更替,强化城市规划工作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加强规划协调管理和决策,制定规划实施管理细则,把管网综合规划的原则和内容融入到各片区详细规划和修建性控制规划中。
(3)加强法制管理
加大执法工作力度,加强执法监督。环保部门依据《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征收排污水费,阻止和严格处理破坏城市排水管网及污水随意直排行为。掌握执法依据,熟悉执法程序,不断积累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和执法效率。加强对违反管网综合规划法规,威胁公共安全的有关责任人和单位进行位依法追究行政、经济和法律责任。对发生城市综合管网破坏等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必须严肃处理。
9.2 组织机构保障
(1)领导小组
成立以县政府领导牵头的专门的领导小组,健全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统筹协调工作机制。
建议依托现有排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排水规划实施具体管理。并明确各部门职责,明确责任人,扎实推进排水规划建设。构建机构及管护队伍,安排部署日常管网维护及污水厂运营的日常事务。住建等部门和单位要加强对城市综合管网的建设、管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稳定运营。规定镇(乡)以上人民政府和地下管线涉及的各行业主管部门、权属单位要分别编制本行政区域,地下管网安全应急处理预案;设立统一的安全隐患举报受理平台;细化各类管线权属单位的安全运行管理职责,明确突发事件报告、抢修工作程序。
(2)工作实施
1)规范管理
排水规划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加强项目管理工作,项目建设前期做好项目实地调查、可研报告分析、环境影响评价、初步规划设计等工作,加强对地下综合管网的排查力度,了解其他电气系统、通信系统等与地下排水管线的位置关系,以方便施工的进行。项目建设期间对建设单位施工质量和进度加强监督。项目建设完全后,后期应加强对城市管网的运营维护。
2)施工保障
建设施工单位期间要严格遵循排水工程各项工程技术规范、操作规程控制标准,切实做好排水工程维护工作。合理布置管网。对于新建城区的综合管网应根据规划现状及有关要求一步实施到位,对于已建成的老城区现状管网和雨水合流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分次分批逐步进行改造或者重建。在改造过程中,污水管网规划布置以现状污水管网为基础,根据污水分区在各片区敷设污水管道,合理考虑和利用现状管网,尽量减少开挖量,减少管网重建过程中对居民出行和环境的负面影响。满足远期规划要求,充分考虑近期实施的可能性,使管网能尽早投入使用,提高污水收集率。此外,巫溪属于山地城市,地面高差大,在规划过程中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山地地形,体现山地城市排水管网布局的特点。管道采用埋设为主,多种管网敷设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敷设。管网布局过程应遵循系统性原则,考虑到后续土地的开发利用,也为环境生态治理工程创造有利条件。
3)加强监督
领导小组办公室要组织人员对排水规划项目工程建设进度、资金落实、运营管理费使用等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督导。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相关责任单位整改,对问题严重者予以曝光,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定期开展督查活动。
9.3 管理保障
(1)落实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制定《巫溪县排水规划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落实财政对排水专项规划资金补助的政策,制定保障社会资本政策允许和合理收益的费价政策。
(2)建立排水管网信息管理平台
建立巫溪县城乡管网数字化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排水管网信息即时交换、数据共享,信息数据的动态更新,从而进行动态管理。可有效提高建设项目各参与方的信息沟通效率,减少建设项目建设生命周期的信息缺失,提高建设项目信息的重复使用效率,大大提高工程建设的效率和利益,节约时间和成本,满足城市规划、建设、运行和应急等工作需要。
(3)强化运营管理水平
实施分级管理,分层管理,建立和完善各级与质量有关的管理,执行验证人员的质量管理职责、任务和权限。配备质量意识强业绩显著的项目经理、质量、技术等转至管理人员充实到项目上,组成强有力的项目领导班子。富裕质检人员检查和核实、奖励罚款、停工整改和超级报告的权利。县住建委要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与项目施工单位签订协议,明确工程建设方案、时间、费用和质量保障等内容。县排水规划整体由住建委负责,管网的日常维护管理由各管线管理单位负责,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状况由各个污水处理厂负责人负责,且各分管部门应定期针对现状问题对住建委进行汇报总结。住建委和各个分管单位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做好区排水规划工作。
9.4 资金保障
整合资源,积极筹措建设资金。城乡市地下的排污和排水设施是城乡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也非常巨大,故要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个建设主体要高度关注国家相关政策的动态,按照规划包装项目争取资金。同时要按照城乡排水规划的要求,科学确定各相关项目的建设时序,避免建设的浪费。
(1)加大财政投入
县人民政府应积极争取国家财政资助,要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把管网综合规划资金纳入本级年度财政预算,保障城乡管网系统的正常运行。对于排水规划初期不能通过收费弥补成本的,县人民政府应根据实际给予必要的财政补贴。
(2)引进社会资金
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城市排水规划,实施多元化投资,建立多元化融资渠道,多渠道筹措项目建设资金,促使各种渠道的资金进入管网综合规划建设事业,保障管网综合规划项目资金需求,调动全社会资金投入的积极性,筹措城市管网建设资金,加快项目建设。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用、招商引资等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保证管网规划建设的顺利进行。
(3)加大信贷支持
充分领会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推进政策性金融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通知》(建城〔2015〕240号和《关于推进政策性金融支持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通知》(建城〔2015〕157号))有关精神,积极协调政策性银行、开发性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我区排水规划建设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在贷款利率、贷款期限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建立健全排水规划建设项目,落实承贷主体,并组织承贷主体积极向农发行各分行提供项目情况和资金需求情况。联合其他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以银团贷款、委托贷款等方式努力拓宽城市排水专项规划的融资渠道,并对符合条件的排水规划建设实施主体提供专项基金,用于补充项目资本金不足部分。积极开展特许经营权、收费权和购买服务协议预期收益等进行质押担保的融资探索。支持符合条件的排水规划建设运营企业发行可续期项目收益债券和项目收益票据,专项用于排水规划建设项目。
9.5 用地、规划与建设保障
排水设施与管网建设规划中的项目用地要求纳入巫溪城市用地规划中,分期分年实施的建设项目的用地指标要纳入城市年度用地指标,应优先考虑土地供应。
城乡规划区内污水工程建设要求向城市污水主管部门申报,要严格实施接入污水管网许可制度。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全面、全程负责城市污水工程质量监督工作,要严格监督参与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工程质量检测单位。污水工程竣工要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后方可纳入城乡排水系统使用。
9.6 人才与技术保障
9.6.1人才保障
(1)加强人才培训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将与管网综合规划建设有关的科学知识和法律知识纳入宣传教育计划,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开展舆论宣传和科普教育,及时报道和表扬先进典型,公开揭露违法违规行为。重视科普教育,组织编写面向社会各层次的科普读物。培养管网综合规划建设的专业性人才。组织实施专业技术人才支撑体系建设,加大引进力度,推进管网综合规划专业人才的开发配置。建立健全以企业、行业为主体,院校为基础,校企合作为纽带,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多层次、多形式培养专业人才。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法人、经营者的相关知识培训。根据城乡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从城乡排水有偿使用费中提取不小于3%~5%的资金用于科学研究、推广新技术、新装备和人才教育。同时向农民传播环保知识,动员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环境保护,杜绝生活污水的随意直排现象,尽量从源头上解决城乡排水问题。
(2)保障职工健康
城乡排水行业的职工长期从事对人体健康与安全有一定危害性的劳动,其劳动环境差、劳动强度高。城乡公共排水管理单位职工除执行岗位补贴制度外,劳动部门与城乡建设(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应针对城乡排水的特征,制定劳动保护、安全生产、健康福利等规定,以保证排水行业职工的职工健康和改善劳动、生活条件。
9.6.2 技术保障
(1)推广使用新技术
可建立城乡管网数字化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对城区的管网提供检修维护、规划设计、更新改造、生产运营、工程管理、安全防护、事故处理等综合决策分析,推进信息共享,实现管网集中统一管理。推广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营运,将其用于排水规划工程的集成管理,提高规划期间的管理能力、建筑施工过程的工作效率,解决各部门间因信息覆盖不全造成的管理失误、实现厂、网集中管理,提高综合利用效率。
(2)推广使用新材料、新工艺
加强城乡排水科学技术发展,着重解决投资省、占地少、节能、高效、改善环境和劳动条件,不断提高城乡排水的技术水平。鼓励采用新材料、新工艺,在管网建设过程中可优先推广韧性大、刚性强的新型化学管材,如铝塑管、PPR管、PPE管等。污水处理厂可针对现行污水水质问题,引进处理效果更佳的生物处理工艺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工艺,与现有工艺相比,MBBR工艺中可不需要污泥回流设备,不需要反冲洗设备,减少了设备投资,简单方便,降低了污水的运行成本。
(3)对外交流合作
围绕发展城市排水专项规划,在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方面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推广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拓展与兄弟城市特别是周边城市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协作,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建立巫溪县城乡排水规划建设的协作机制和有组织、可操作的专项议事制度,学习借鉴兄弟城市排水规划先进做法,共同推进城乡排水规划建设。
9.7 公众参与与社会监督
(1)加强宣传教育
加强全社会排水规划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排水规划理念。各级教育、劳动部门要重视教育和培训,开展系列丰富的排水规划宣传教育,让排水规划观念家喻户晓。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青少年,抓好排水规划基础教育,让可持续发展战略深入人心,提高全县人民对执行排水规划和有关法规的关注程度。
(2)鼓励公众参与和加强社会监督
积极发动、组织引导人民群众参与排水规划监督工作,形成广泛群众基础,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建立健全排水规划工作的社会监督体系。及时公布排水规划建设的重点内容,扩大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积极组织和引导公民从不同角度、以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排水规划建设。
10 实施建议
10.1总体原则
城市规划经批准后,即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管理区区域内进行任何开发建设必须执行规划。在规划确定的范围内开展下一层次的规划编制工作,确保控规的深化和落实。严格执行违反城市规划的处罚规定,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1、建立政府直接领导的开发建设管理机构,指挥、推动和协调规划区开发建设活动,对规划区土地与规划进行集中管理。
2、严格控制近期内规划区土地开发与建设活动。原则上在本规划未批准实施以前,规划区暂缓办理土地出让、转让以及旧城改造、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审批,对于已批未建的土地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按照规划的用途和控制要求实施。
3、规划区土地配置应采用市场化方式,对商业、住宅等经营性用途土地应采用招标,拍卖等方式,使土地配置公开化、透明化,并通过充分的竞争体现土地的价值,同时为规划区建设筹措更多的公共资金。
4、加强规划管理中的法制建设。健全的规划土地管理法规体系是实施法制化城市规划管理的基础,规划实施的重要保证措施就是充实的完善有关法规和条例,并以其为依据,动用行政、经济和法制手段,做到有法必依、有章必循、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保证规划区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
10.2实施建议
(1)加大规划的宣传力度,强化规划的严肃性。在城市建设和改造中,强调排水设施必须同步配套建设或先期建设,并制定有关制度贯彻执行,对违反规划的项目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制止和纠正,确保排水设施按规划改造和建设。
(2)排水系统与其他管网系统应严格区分,所有管道均应设置相应的标志带,检查井井盖上应有相应的、明显的雨水或污水字样,以保证支管接入时不致混淆。
(3)自然河道两侧按10米防护距离进行控制,泄洪通道两侧按5米防护距离进行控制,保障城市安全以及泄洪通道畅通。
(4)关于排洪涵污水截流设施去留,待雨污分流改造实施完毕后,若经长期监测排洪涵内没有污水混入,则去除截流设施;若还有污水混入,则根据污水混入量适当调整截流设施的截流倍数,尽可能减小雨水进入污水系统的量。
(5)排水管网已完成普查并建立了数据库,后续应做好新(改)建排水跟踪测量、竣工测量以及数据及时入库,便于排水管网建设及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