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草的背景依据、目的意义
(一)政策背景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系列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工作,加快补齐乡村全面振兴突出短板,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地区,加大倾斜支持力度,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确保重点帮扶地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不掉队,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二)政策依据
根据《重庆市乡村振兴局关于印发重庆市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定点包干行动方案的通知》(渝乡振发〔2021〕19号)精神,县乡村振兴局牵头结合通城镇实际拟定《巫溪县通城镇乡村振兴发展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
(三)目的意义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不断实现通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根本目的,统筹推进通城镇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走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协同发展之路,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二、主要内容
《规划》为1+8体系,即1个《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人才振兴规划、文化旅游规划、生态振兴规划、组织振兴规、特色小镇规划(康养规划)、空间规划、交通发展规划8个子规划。
《规划》共有十个章节,2.6万字。十个章节主要内容为:
一是对通城镇镇情、发展基础和机遇挑战进行了梳理和阐述,分析了发展优势和存在的短板弱项。
二是擘画“神农康养、大宁原乡”新蓝图,定位“一个确保、两个提升、三大示范”发展目标,构建“一心两极三片”的空间布局。
三是围绕“怎么巩固”“如何衔接”等问题,聚焦“政策落实、监测帮扶”两项重点任务,明确行动路径,全面夯实推进乡村振兴。
四是构建“一环四射五支”交通网络体系和“社区—中心村—基层村”三级镇村服务体系。
五是全面推行“产业+景观”“景观+产业”的发展模式,构建旅游产业为引领、特色高效农业为支撑以商贸物流产业为保障的产业体系。
六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协同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和人居环境改善。
七是深入发掘活化“驿道文化、红色文化、康养文化、佛教文化、民间文化”等文化资源,推动文化振兴。
八是建设乡村振兴学院,强化人才“引留育用”,拓宽渠道引才,推动人才振兴。
九是创新社会治理,共建“幸福家园”,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共同梦想凝聚人心,参与互动激发主体,网格模式管理社会,群众方法解决问题,榜样力量纯化民风。
十是重点做好组织保障、强化要素保障、强化督查考核和加强规划管理。
三、项目库建设
根据规划策划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组织振兴、城乡整合六个方面,总投资26.2亿元。
四、名词解释
一个确保:“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坚决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两个提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提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通城整体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力争创建国家4A级景区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国家级文明村2个,努力打造兼具康养、文创标志特点的全国知名旅游小镇。
三大示范:乡村宜居宜业宜旅示范。以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者深度融合为突破,创新“农、文、旅、养”四个结合,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旅乡村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通过拓空间、兴产业、优生态、聚要素、稳增收、促就业,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均衡配置,全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乡村社会治理示范。通过“用共同梦想凝聚人心、用参与互动激发主体、用网格模式管理社会、用群众方法解决问题、用榜样力量纯化民风”等举措,试点创建“美得自然、过得自在、活得自豪”的“幸福家园”,全力打造乡村治理的“通城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