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55.3亿元、增长5.2%、增速全市第28位、渝东北第7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49亿元、同比增长14.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5.7%。主要抓了七个方面工作:
(一)发展动力活力不断增强。坚持创新驱动,深化对外开放,积蓄发展新动能,塑造发展新优势。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迭代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项行动”,61项重点任务完成率超90%;创新川渝(奉巫巫城·内)粮安协作机制,“以粮入圈”经验做法获市级肯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签约招商项目56个75.3亿元,到位资金24.9亿元、增长77.8%;建成出口基地3个,9家企业获批出口资质,老鹰茶、巴绣、晚李远销国外,进出口总额增长162.6%、增速全市第二。不断夯实基础条件。安恩黔铁路完成预可研深化论证,成功纳入全市现代化集疏运体系建设范围;巫云开高速主体完工,鱼鳞互通建成通车,巫神路(三期)临建工程启动建设,内畅外联的交通网络加快形成。柏杨河流域(上古片区)综合治理、金鱼水库主体完工,柏杨河生态修复治理、凤凰水库、马坪水库建设加快推进,水利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切实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强化科创平台建设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国家级农业科技小院正式落户,全市首个道地中药材野外观测研究站建成投用,马铃薯区域重点实验室、老鹰茶检测研发中心加快建设,科技赋能产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新登记科技成果15件,技术合同成交额3亿元,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9件,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市级科技型企业138家,“双倍增”完成率居全市前列。
(二)“三攻坚一盘活”改革扎实推进。聚力推动国资国企、园区开发区和政企分离改革,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国企改革取得突破。关闭注销法人企业16户,2户平台企业转型发展,全级次企业压减至27户,阶段性减亏企业9户、扭亏9户,亏损面降至3.6%,企业利润总额和增加值分别增长1倍、2.5倍以上,净资产收益率扭负为正。政企分离改革全面完成。3户企业完成“脱钩”,已吊销未注销全民所有制企业注销率100%,国资实现集中统一监管。园区开发区实现重塑。园区规上企业营收4亿元左右,亩均口径税收1740万元、增长19.4%。资产盘活成果丰硕。盘活国有资产29亿元、回收资金22亿元,资产确权登记84万平方米。债务化解有力有效。化解存量债务8.5亿元,政府综合债务率下降34%,为全市A类化债成效区县之一,虚增财政收入问题“零发生”,获市委、市政府肯定。
(三)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聚焦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现代化产业特色化集群化发展。绿色工业蓄势向好。园区布局持续优化,1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加快建设。三峡光伏并网发电,华电光伏加快推进,清洁能源产值8.2亿元。大力发展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天美水业、酵爵啤酒、金花葵精深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峰然食品、展华药业、坤隆药业扩大生产,盛景老鹰茶、国能光伏、盛海生物实现升规,聚慧食品、宜简饮料、百年赋白酒项目加快推进,绿色食品、现代医药产值分别增长51%、65%。绿色建材稳步发展,鸿耀建材、双东石材等企业扩大生产。工业投资增长6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1万亩、粮油示范基地10万亩,粮食产量24.2万吨。“一主两辅”主导产业加快发展,发展渔业养殖1万亩,烤鱼预制菜生产线即将投产,烤鱼全产业链初步形成;在地老鹰茶270万株,开发“老鹰茶+”产品100余个,举办首届老鹰茶国际文旅消费节,巫溪老鹰茶获国家地理标志、中茶杯“六星·特别金奖”和“消费者最喜爱的茶产品”;种植金花葵5000亩、太白贝母2000亩,加工道地药材6000余吨,中药材产量2万吨。生猪出栏57万头,禽蛋产量7700吨,脆李产量2.5万吨,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绿色优质农产品达114个。农业增加值28.9亿元、增长1.3%,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达100%。商贸旅游业加快复苏。红池坝通过5A级景区景观质量评审,兰英大峡谷创成4A级景区,新增巫甸园、晚李主题公园3A级景区,持续打造耕歌龙池等20余个乡村旅游景点,A级景区达14个。非遗龙舟赛、云端山地跑等赛事精彩纷呈,《巫咸技忆》远播拉美地区,“巫溪天地有灵气”抖音话题播放超1.5亿次,旅游接待人数、游客花费增速15%以上。漫滩路烤鱼夜市一条街成为消费新场景,年货节、美食文化节有声有色,“以旧换新”政策拉动消费1亿元,电商交易额54亿元、增长16%,新增限上商贸主体53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3亿元、增长3.7%。
(四)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发展面貌加快改善。乡村振兴接续推进。安排财政资金5.4亿元、实施项目613个,“三保障”和安全饮水问题动态清零,发放产业贷款6.72亿元,脱贫群众稳岗就业4.4万人,“两类群体”人均纯收入1.56万元、增长34%,消除风险1169户3566人、风险消除率54.3%,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新建通组入户道路86公里,实施道路安防工程300公里,有条件建制村通组通达率100%。实施28处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9.8%。改造户厕436户、卫生厕所普及率83%。建成超(快)充站32座,公共充电设施实现县域全覆盖。新增移动基站516个,全县场镇5G和村级4G网络全覆盖,行政村通光纤率100%。推进“邮运通”改革试点,县内寄递物流成本降低50%。创建巴渝和美乡村引领镇和先行村共14个,观峰村、茶山村入选“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争取各类帮扶资金6.63亿元、实施项目108个,助销农特产品3亿元,推动全县及通城镇乡村振兴发生可喜变化。“最美县城”更新提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市政府批复,凤凰水城总体设计高标准完成。海成·云著、公园里、锦绣御府、先锋大院(二期)建成投用,滨圆G区、南岸定销房加快建设,改造棚户区和老旧小区2000余户,竣工城镇房屋32.6万平方米。南环大道加快建设,凤马片区污水管网、桥北片区旧城更新、漫滩路和北门广场升级改造完成建设,改建雨污管网32.3公里,全民健身公园启动建设,新建口袋公园2个,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8.1%。三级数字化治理中心实体运行,网格事项任务完成率、事件按期处置率、重点对象关注率100%。
(五)美丽巫溪颜值日益彰显。强化生态保护修复和污染治理攻坚,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持续筑牢。生态修复系统推进,实施渝东北岭谷区生态保护修复11.9万亩、营造林工程4.3万亩,关闭矿山修复治理8公顷,水土流失治理136平方公里。“河湖长制”深入落实,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居全市第二,5个国控市控考核断面全面达标,横向生态流域补偿800万元,大宁河获全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空气质量持续向优,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52天、增加8天,PM2.5年均浓度下降2微克每立方米。污染治理不断加强,消除黑臭水体11.4万平方米,梅溪河流域治理完成60%,城市污水处理率98%,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100%,废弃农膜回收率95%,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生态环境突发事件“零发生”。环境问题闭环整改,中央市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县级主动发现问题全面完成整改,群众信访投诉处理率100%。绿色发展稳步推进,市级气候投融资试点有序推进,绿色贷款余额21.9亿元,同比增长18.1%。
(六)民生福祉明显改善。全力抓民生、暖民心、办实事,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不断增强。就业优先政策全面落实。“金花葵”创业项目获全国三等奖,“五单”就业服务模式全市推广。巫溪烤鱼工、巴绣工、老鹰茶工获市级特色劳务品牌。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9535人,城镇新增就业3079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2.9%,引进高学历紧缺人才27名,青年留巫来巫1783人。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发放社保待遇14.7亿元。救助困难群众44万人次、高龄补贴2.7万人次,累计兑现惠民资金1.7亿元。“两项政策衔接并轨”试点有序推进,养老服务公建民营经验全市推广,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提高15个百分点。杨家寨陵园、火化殡仪馆和3个农村公墓完成建设,殡葬领域突出问题扎实整改,治丧成本降低40%。全力维护退役军人权益,兑付各类补助5361万元。公共服务短板加快补齐。党建联盟、集团办学深化实施,有效推动城乡教育协同发展。凤凰水城巴蜀中学、人和街小学等4所新校建设有序推进,先锋小学(二期)等5个项目完成建设,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680个,文峰小学、红路小学获评全国“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县职教中心创成市级“双优学校”,获评“全市社区教育示范县”。县人民医院创成三级综合医院,新增二级甲等医疗卫生机构2家,建成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1个、甲等乡镇卫生院6家,全县诊疗人次增长10.5%,次均费用下降5.2%,医疗服务水平和辐射能力不断提升。“两馆一宫”装修、大宁盐场保护(一期)全面完工,县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提升至3.13平方米,文体惠民活动广泛开展,陆地冰壶项目获市运会首金。重点领域风险有效防范。打击非法集资工作在全国交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亡人数分别下降28.6%、12.5%,田坝泥石流避险入选全国案例,连续30年未发生森林火灾,信访量下降38.6%,极端案事件、到市集访和重大安全事故“零发生”,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七)行政效能持续提升。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深化肃清流毒影响,持之以恒转作风、纠“四风”,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氛围。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提升依法行政水平,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265件,办结“民呼我为”6053件,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率100%,清偿拖欠企业账款2745万元。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有力有效,整改问题2610个。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事项办结率、满意率均为100%,政府采购营商环境考核全市排名第8,政府执行力公信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