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重大决策预公开>2022年>草案解读
县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巫溪县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草案解读
日期:2022-06-09

巫溪县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草案解读

按照《巫溪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政策解读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将《巫溪县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草案解读如下:

一、出台背景依据

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新兴产业与新技术突飞猛进,工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十四五”时期是巫溪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期,是构建现代工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机遇期。根据中共巫溪县委办公室巫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巫溪县“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巫溪委办202034号),特编制《巫溪县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

二、制定过程

《规划》编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总结“十三五”,谋划“十四五”,形成发展基本思路。一是县经济信息委按要求成立了《规划》编制领导小组,负责总结评估“十三五”规划执行情况,起草形成“十四五”时期工业发展思路、主要目标、重大项目等关键内容。二是聘请重庆国际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为第三方编制单位,加强前期调研,开展了规划资料收集、现场调研、座谈、培训,结合市规划和县规划思路,在202012月前形成巫溪县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第二阶段:我委召开了规划编制专题会分别征求并采纳了委、农业农村委、商务规划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水利局、林业局等部门(单位)意见,将征求的意见进行逐一分析、认真研讨和吸取采纳,修改完善后送分管领导审定,最终形成了《规划》。

第三阶段:改完善后送分管领导审定,最终形成了《规划》。

三、主要内容

《巫溪县工业和信息化“十四五”发展规划》共分五章二十六节,同时,为便于更加直观了解本规划,还制作了相关附表1个(巫溪县“十四五”工业经济发展重大项目表)。

(一)发展基础。对“十三五”期间,巫溪工业发展成就、面临的机遇、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

(二)总体要求。一是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带动;坚持绿色发展、特色发展;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二是主要目标:推进工业平稳发展,不断壮大工业规模和综合实力。到“十四五”期末,全县工业总产值力争达到50亿元;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10%,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2%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35亿元;五年累计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

(三)发展方向。一是聚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二是改造提升环保建材产业,三是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四是全力发展现代医药产业,五是积极发展轻工纺织产业,六是谋划发展新能源新材料。

(四)主要任务。主要从七个方面规划工业发展重点任务。

1.优化工业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调整工业园区布局,拓展园区发展空间,构建“一园三组团四中小企业集聚区”的园区发展“一三四”新格局,规划面积由现在的3.38平方公里提升至5平方公里左右。

2.加强工业园区平台建设。一是拓展工业园区发展空间,二是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提升园区管理服务能力,四是智慧园区云平台建设,五是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平台。

3.加强工业市场主体培育。一是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二是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到2025年,力争培育3亿级企业3个,1亿级企业10个,力争打造“专精特新”企业10个,力争培育1-2个小巨人企业。

4.推进清洁低碳绿色制造。全面推行生产优先发展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

5.推进工业和信息化融合。一是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25年,实现县城5G规模化部署,重点乡镇5G部署基本完成,完成建设5G基站666个。二是推进大数据赋能制造业,包括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积极发展“互联网”制造新模式。三是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包括搭建智慧大脑,智慧城市应用,推进集约化建设。

6.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引进计划,推动现有重点企业做大产业规模。二是建立健全龙头企业数据库,实施跟踪服务管理。三是支持重点行业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切实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7.促进产业区域联动发展。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西部陆海新通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积极融入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建设。

8.强化产业发展要素支撑。一是加强水、电、气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能源保障和供应能力。二是加快布局信息、融合、创新等新型基础设施,有序推动新型基础设施与交通、能源、水利、气象等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三是统筹安排工业用地,积极向市里争取用地指标,优先解决重大产业项目用地需求。

(五)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完善支持政策;三是加强资金保障,四是强化要素保障;五是加强招商引资;六是壮大人才队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