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部门乡镇
上磺镇红岩村:集体经济“小伞厂”撑起乡村振兴“大梦想”
日期:2025-04-22

在上磺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浪潮中,红岩村集体经济迎来破茧成蝶的蜕变。随着顺憬伞业分厂正式投产,这座占地450平方米的厂房不仅成为村民家门口的“致富工坊”,更以“租金+就业”双轮驱动模式,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开辟出崭新路径。

清晨七点,红岩村顺憬伞业分厂内已是一片繁忙景象。五十四台缝纫机奏响乡村振兴的晨曲,七位脱贫户与四十三名村民在裁剪台与组装线间穿梭,指尖翻飞间,一把把雨伞渐次成型。

红岩村顺憬伞业分厂一片繁忙景象。

这座承载着乡村振兴希望的厂房,是红岩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村支部书记李善虎算起“民生账”:16.8万元专项投资撬动450平方米生产空间,50个灵活就业岗位让闲散劳动力变身产业工人,月均30万元营业额中,10万元化作村民的“钱袋子”。更令村委班子欣慰的是,通过“厂房租赁+利润分成”模式,村集体每年稳定增收2.2万元。

红岩村村支部书记李善虎介绍,目前红岩新村的伞厂占地面积约 450 平方米,后续还将继续扩建,计划将总面积拓展至 1000 平方米。该厂主要吸纳红岩村在家的闲散劳动力就业,务工人员月收入最低可达 2000 元以上。此外,伞厂的运营也为红岩村集体经济注入活力,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约 20000 元的收入。

在组装机的律动中,乡村振兴的蓝图正徐徐展开。随着首批产品成功打入周边县域市场,红岩村已启动二期扩建计划。未来1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将把就业容量提升至百人规模,特别向脱贫监测户倾斜岗位资源。这种“村集体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发展模式,正成为上磺镇培育特色产业的范本。

从七点晨光里的缝纫机声,到月末工资到账的短信提示音,红岩村用一把把“共富伞”撑起乡村振兴的晴空。当集体经济与民营资本在乡村沃土上深度融合,传统农业村庄正沿着“产业造血、就业活血、集体补血”的路径,踏出铿锵有力的振兴足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