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巫溪要闻
我县“双报备”机制激活基层法治建设末梢
日期:2025-04-15

以法治标尺校准“红头文件”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是维护国家法治统一的重要防线。近日,县人大常委会主办了一场规范性文件双重备案(简称“双报备”)专题培训,通过案例教学,为全县32个镇街和37个县级部门的150余名法治骨干,注入了加强基层法治建设的新动能。

案例分析直击要点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法治政府建设必须从规范‘红头文件’抓起。”培训伊始,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委专家便直击要点。培训过程中,专家以某镇《征收农村生活垃圾处置费用实施方案》为例,剖析了文件因不符合上位法规定而被要求修正的案例。

“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是基层治理的‘第一颗纽扣’,一旦扣错,后续政策执行将步步出错。”“规范性文件是基层治理的‘方向盘’,不能因‘善意的初衷’就逾越法律边界。有些文件出发点虽好,但若缺乏法治思维,反而会为未来埋下矛盾隐患。”专家在案例分析中直言不讳。

此次专题培训,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审查工委专家采用“制度解剖+实操演练+案例复盘”的三维教学模式,详细剖析了乡镇因文件报备不及时、标准不统一,导致政策“打架”的问题。

“过去总觉得乡镇街道的文件是‘小事一桩’,通过不断学习才深刻领悟到,一份文件若与上位法冲突,可能会影响成千上万群众的权益。”县人大常委会宁河街道工委主任周华明感慨道。

联动推进法治建设

备案审查并非“找茬”,而是通过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双重把关,让政策既有力度又有温度,成为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

2022年,我县以修订完善12项工作制度为契机,将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列为重点改革任务,明确“制度先行、镇街覆盖、数字赋能”三大路径。2024年,县人大常委会展开了一场全面的“法治体检”,结果显示,全县乡镇文件中9%存在合法性瑕疵,3%存在程序漏洞。同年,市委深改委将“探索创新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机制”列为年度改革项目,巫溪成为全市“双报备”试点区县之一。

很快,我县建立了“人大主导、司法协同、属地负责”三级联动机制,明确由县司法局负责合法性初审,县人大开展实质审查,乡镇落实动态清理。这一机制与我县此前推行的“双网格”基层治理模式相互呼应。通过线上线下网格联动,基层矛盾得以及时化解。2024年,全县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3.78%,调解成功率达99.2%。如今,“双报备”要求文件既报县政府备案,又同步报县人大审查,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上了“双保险”。

打造县域“双报备”典范

县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大屏上,跳动的数据印证着改革成效:2024年,全县规范性文件备案通过率100%,行政诉讼案件同比下降10%……“双报备”机制看似管的是文件,实则规范的是权力运行,激活的是基层治理的“法治基因”。

这些成果背后,是我县推进法治建设的生动实践。从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推行公平竞争审查,到创新“8+8”网格化管理,全县始终将法治与德治融合作为治理主线。

下一步,县人大常委会还将探索“基层立法联系点+代表家站点+备案审查”融合机制,完善32个镇街信息直报点,建立“年度文件清理清单”和“典型案例库”,推动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小文件关系大民生。我们将以‘双报备’机制为抓手,用法治‘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打造县域法治建设标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