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天气的变化时刻影响着出行、农事,甚至是生命财产安全。2月10日国际气象节,承载着全球对气象科学的关注与重视,它既是气象领域发展成果的展示平台,也是唤起公众气象防灾减灾、气候变化认知的关键契机,推动着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
国际气象节始于1991年2月10日,由世界气象组织与法国气象部门合作,在法国巴黎举办第一届。其设立目的是提升公众对气象科学的认知,让大众明白气象在日常生活、农业、交通等领域的关键作用,促进气象知识普及与全球气象领域交流合作。此后,每年2月10日,许多国家和地区都会开展气象科普活动,分享研究成果、展示观测设备,激发公众对气象的兴趣,共同推动气象科学发展与应用。
2025年的主题“气候行动,守护未来”强调了全球气候危机的紧迫性。近年来,全球气温持续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如热浪、洪水、干旱等频发,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挑战。世界气象组织呼吁各国加强气候监测与预警系统,推动绿色能源转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同时鼓励公众从日常生活做起,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县气象局在气象雷达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技术可精准识别降水类型、强度及分布,显著提升短时强降雨、冰雹等极端天气的监测和预警能力。为防灾减灾和农业生产提供更可靠的气象保障,标志着县气象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
县气象局的工作人员付星敦介绍,在以往的汛期中,他们对于短临天气情况的监测主要依赖于万州雷达的回波数据。然而,由于万州雷达与巫溪地区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在监测上存在一定的空白。待巫溪雷达建成后,将有效填补这一监测空白,极大地提升本地气象监测的时效性和精准度,为汛期的短临天气预报提供了更为有力的技术支撑,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应对突发气象灾害的能力。
国际气象节不仅是一个纪念日,更是一个行动日。它提醒我们,气候变化是关乎全人类未来的重大议题,需要每个人的参与和努力。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关注气象科学,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为守护地球家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