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巫溪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巫溪府发〔2022〕59号),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政策背景
第二次土壤普查于1979年开始,到现在已经有40多年,这40多年,恰恰是我国农业集约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我国土壤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和问题,如黑土地退化、南方红黄壤酸化等,对作物产量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耕层变浅问题突出。当耕层变浅,土壤的供水、供肥能力都会受到影响,自然也会影响产量。此外,部分点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也已引起关注。这些问题,对农业生产、土壤可持续利用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这也是我们国家下决心要摸清土壤变化的原因。
二、目的意义
土壤是农业的基础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依托。开展土壤普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工作。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对于精准施策加强耕地保护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等,具有重要意义。
【解读案例】
(一)开展土壤三普是守牢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耕地占用刚性增加,要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责任,严守耕地红线,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摸清耕地数量状况和质量底数。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二普”)距今已40年,相关数据不能全面反映当前农用地土壤质量实况,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守住耕地红线,需要摸清耕地质量状况。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以下简称“国土三调”)已摸清耕地数量的基础上,迫切需要开展土壤三普工作,实施耕地的“全面体检”。
(2)开展土壤三普是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发展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节约水土资源,促进农产品量丰质优,都离不开土壤肥力与健康指标数据作支撑。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需要详实的土壤特性指标数据作支撑。指导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土种植、因土施肥、因土改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需要土壤养分和障碍指标数据作支撑。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精准化,需要土壤大数据作支撑。
(3)开展土壤三普是保护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大量废弃物排放直接或间接影响农用地土壤质量:农田土壤酸化面积扩大、程度增加,土壤中重金属活性增强,土壤污染趋势加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威胁。土壤生物多样性下降、土传病害加剧,制约土壤多功能发挥。为全面掌握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土壤性状、耕作造林种草用地土壤适宜性,协调发挥土壤的生产、环保、生态等功能,促进“碳中和”,需开展全国土壤普查。
(4)开展土壤三普是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途径。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需要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提高水土光热等资源利用率。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优化农林牧业生产布局落实落地,因土适种、科学轮作、农牧结合,因地制宜多业发展,实现既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又保食物多样,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和农民增收致富,需要土壤普查基础数据作支撑。
三、主要内容
《通知》包含普查对象与内容、普查进度安排、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经费保障和形成高质量土壤普查成果等5个方面的内容。
(一)土壤普查工作对象与内容。普查对象为全县范围内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普查内容为土壤性状、类型、立地条件、利用状况普查以及土壤数据库样品库建设、质量状况分析、普查成果汇总汇编等。
(二)土壤普查进度安排。普查工作在“十四五”期间全部完成。2023—2024年全面开展普查,外业采样于2024年10月底前全部完成;2025年进行成果汇总、验收总结。
(三)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巫溪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负责全县土壤普查的统筹协调、重大问题研究和决策。成立了全县土壤普查专家技术指导组,为普查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支持。
(四)加强经费保障。《通知》要求多方筹措资金,统筹安排,专款专用,保证土壤普查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可按规定统筹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土壤普查工作。根据工作进度安排,将经费纳入相应年度预算予以保障,并加强监督审计。
(五)形成高质量土壤普查成果。全县形成土壤普查报告和土壤利用适宜性评价报告等,完成土壤图、土壤养分图、土壤质量分布图、酸化土壤分布图、特色农产品产区土壤专题调查图以及高标准农田土壤专题调查图等,配合市级农业农村部门建成全市土壤普查数据库。结合全县实际开展有关专题调查,形成本地的普查专项成果。
四、核心政策问答
1、 什么是土壤普查?
土壤普查是对土壤形成条件、土壤类型、土壤质量、土壤利用及其潜力的调查,包括立地条件调查、土壤性状调查和土壤利用方式、强度、产能调查。普查结果可为土壤的科学分类、规划利用、改良培肥、保护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撑,也可为经济社会生态建设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2、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对象?
第三次土壤普查对象主要是全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其中,林地、草地重点调查与食物生产相关的土地,未利用地重点调查与可开垦耕地资源相关的土地,如盐碱地等。
3、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内容?
主要包括7个方面:一是土壤性状普查,包括野外土壤表层样品采集和土壤理化性状、生物性状指标分析化验等;二是土壤类型普查,包括对主要土壤类型的剖面挖掘观测、采样化验等,补充完善土壤类型;三是土壤立地条件普查,包括地形地貌、植被类型、气候、水文地质等;四是土壤利用状况普查,包括基础设施条件、种植类型、农业生产水平等;五是土壤数据库样品库建设;六是质量状况分析;七是普查成果汇交汇总。
4、 土壤普查的方式?
在国家统一工作平台、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工作底图、统一布设样点、统一筛选检测机构、统一质控体系的基础上,以旗县为单位,采取外业调查采样和内业测试化验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普查。
5、 土壤普查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和规范性?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耕地保护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遵循土壤普查的全面性、科学性、专业性原则,以土壤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支撑,衔接已有成果,借鉴以往经验做法,坚持摸清土壤质量与完善土壤类型相结合、土壤性状普查与土壤利用调查相结合、外业调查观测与内业测试化验相结合、土壤表层采样与重点剖面样采集相结合、摸清土壤障碍因素与提出改良培肥措施相结合、政府主导与专业支撑相结合等“六结合”的工作方法,坚持统一普查工作平台、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工作底图、统一规划布设采样点位、统一筛选测试化验专业机构、统一过程质控等“六统一”的技术路线,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作、上下联动、分级负责、各方参与”的组织实施方式,到2025 年实现对全市耕地、园地、林地、草地与部分未利用地土壤的“全面体检”,摸清土壤质量家底,为守住耕地红线、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6、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时间
普查时间为2022年至2025年。按照“一年试点、两年铺开、一年收尾”的时间安排进度有序开展。
7、 民众如何参与三普?
积极关注土壤普查的相关信息,了解土壤普查的主要目的和意义,自发为土壤普查工作宣传;偶遇外业调查,可主动为工作人员提供样点周边相关信息等。
五、专家视角
【解读案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耕地科技创新总首席科学家周卫表示:即便从二普大部分工作结束的1984年算起,至今也快40年了,4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土壤性状也同样发生了变化。“这40年,恰恰是我国农业集约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北方,农业机械化的推进,改变了农业生产的模式,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比如农机作业造成的土壤压实现象,以及大量旋耕造成了耕层变浅问题等。”在全国范围内,农作物产量不断提升,保障了14亿人的食物,粮食不断增产,蔬菜周年供应,肉类、水果供给充足,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也给耕地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这一时期,我国土壤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东北黑土地退化,南方红黄壤酸化等。”土壤急剧的变化,使得原来的数据,渐渐不能完全反映当前土壤的质量实况,一场新的普查亟待开始。耕地之外,园地、草地、林地等,同样在40年中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经历了生态破坏到生态修复的历程,这些,也都是三普所需要查清楚的。
【解读案例】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更是国家粮食安全和百姓“米袋子”的基础。土壤普查是针对所有的土壤进行采样,并进行诊断,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对土壤本身进行全面的“体检”。我国先后于1958年和1979年开展了两次全国土壤普查,为解决我国吃饱饭问题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深耕土壤领域近40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所长沈仁芳十分清楚土壤健康对粮食安全、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二普’已经过去40多年了,我国耕地利用方式发生巨变,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土壤性质剖面性状也发生很大变化,所以当时想推动这方面的工作,从根本上把土壤的‘家底’摸清楚。”沈仁芳专家表示,其实这项工作此前很多人一直在推动,比如全国政协常委周健民,全国人大代表李爱青、秦光蔚等都曾建议尽快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
六、专业名词解释
(一)土壤普查与土地调查有何不同
1.范围不同。土壤三普对象是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其中,林地、草地中突出调查与食物生产相关的土地;未利用地突出调查与可开垦耕地资源相关的土地。国土三调对象是我国陆地国土。
2.目的不同。土壤三普目的是查明全国土壤类型及分布,全面查清土壤资源现状和变化趋势,掌握土壤质量、土壤健康等基础数据,实现对土壤的“全面体检”。国土三调目的是全面查清某一时间节点全国土地资源数量及利用状况,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利用状况基础数据。
3.内容不同。土壤三普是对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土壤类型、土壤立地条件、土壤利用情况等的普查。国土三调是对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土地权属及变化情况等的调查。
4.方法不同。土壤三普是调查采集表层土壤样品,挖掘土壤剖面、采集分层土样,分析化验土壤理化性状等,是三维立体式调查。国土三调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利用类型图基础上,通过遥感影像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判读,实地调查核实变化土地的地类、面积和权属,是二维平面式调查。
土壤三普与国土三调相互衔接,土壤三普需要用国土三调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图来编制工作底图,土壤三普成果可推动土地利用类型布局的优化,为确定特色农产品规划布局、后备耕地资源开发利用、土地治理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